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国风·秦风·晨风。清代。佚名。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59-261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5-257
关于此诗背景,历代学者尚有分歧。《毛诗序》持“刺秦康公弃其贤臣说”,朱谋玮《诗故》持“刺弃三良说”,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秦穆公悔过说”。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写妇女担心外出的丈夫已将她遗忘和抛弃。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59-261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5-257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
全诗三章,章六句。首章用鹯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意表达得相当蕴藉。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颙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檖。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5-257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四十。明代。张宁。乐水不论船,乐山不问树。不求画中物,惟耽画中趣。想当含毫时,粉墨不待具。眼光落缣素,但觉风雨至。
卜居一篇二章别望之 其二。宋代。徐积。亦有灵寿杖,可登浮光山。圣朝须旧德,玉笋虚清班。
玉华山。明代。何瑭。故乡王屋比瀛州,足迹中年未一游。玉华岭南千万里,几时飞舄到峰头。
放歌行。宋代。陆游。君不见汾阳富贵近古无,二十四考书中书;又不见慈明起自布衣中,九十五日至三公。人生穷达各有命,拂衣径去犹差胜。介推焚死终不悔,梁鸿寄食吾何病?安用随牒东复西,献谀耐辱希阶梯;初无公论判泾渭,徒使新贵矜云泥。稽山一老贫无食,衣破履穿面黧黑;谁知快意举世无,南山之南北山北!
村舍二首 其二。金朝。边元鼎。墙外青山半在楼,山村尽晚雨翛翛。旃裘拥肿无馀事,尊酒飘零又一秋。学得屠龙无用处,秪如画虎反成羞。回头为向渊鱼道,鸿鹄而今不愿游。
赠顾仓曹诗。南北朝。王僧孺。洛阳十二门,楼阙似西昆。暧暧罘罳下,相望隔画垣。画垣向阿阁,栖凤复栖鸳。五曹均趋奏,六尚等便烦。朝炉何馥馥,夜锦有馀温。日中驱上驷,骧首遍京苑。晨趋魏公子,夕宿韩王孙。夙昔今何在,生平弃不论。譬如菤葹草,心谢叶空存。谁复三承睫,独念九飞魂。
暮春斋居。明代。文徵明。翠箔昼重重,寒深雨更浓。碧鲜浮草色,闲淡敛云容。未遣愁欺病,还资静养慵。蹉跎裘褐在,强半负春秾。
遣意。清代。魏周琬。骨比虞翻知相厄,才如灵运恨思迟。吾生料可行休矣,世事何须危得之。扶植道心新有力,破除俗学旧无师。阖门时许人来往,祇是同骑竹马儿。
高会仍同赵尉楼,上弦新月近中秋。半轮似欲依华毂,破镜唯能照白头。
银汉欹斜初雁过,金风萧瑟暮云收。更怜一片如轻舫,明夕随君到惠州。
八月八夜王子千招同陈韶州毅斋迟灵山屏万梁药亭廖南炜屈翁山集广州行署咏月。清代。陈恭尹。高会仍同赵尉楼,上弦新月近中秋。半轮似欲依华毂,破镜唯能照白头。银汉欹斜初雁过,金风萧瑟暮云收。更怜一片如轻舫,明夕随君到惠州。
满庭芳。宋代。蔡伸。烟锁长堤,云横孤屿,断桥流水溶溶。凭阑凝望,远目送征鸿。桃叶溪边旧事,如春梦、回首无踪。难忘处,紫薇花下,清夜一尊同。东城,携手地,寻芳选胜,赏遍珍丛。念紫箫声阕,燕子楼空。好是卢郎未老,佳期在、端有相逢。重重恨,聊凭红叶,和泪寄西风。
蒿里曲(三首)。明代。刘基。白杨树头风恻恻,寡乌悲啼山月黑。殡宫冷落清夜长,银鸭金凫不堪食。
隐几。元代。陈泰。隐几复何事,欲怜还自怜。梦惊渠是我,坐以日为年。榆柳传新火,菖蒲灌活泉。离离江上草,又带几分烟。
秋夕。宋代。释昭符。又是听猿吟,如何恨更深。每因多病日,减却少年心。冻鹤连崖雪,愁人半夜碪。故园阻兵革,消息遣谁寻。
入洞庭望岳阳。唐代。杨收。飞鸥撒浪三千里,暮草摇风一万畦。黛色浅深山远近,碧烟浓淡树高低。
道州南楼换柱。唐代。吕温。鸿灾起无朕,有见非前知。蚁入不足恤,柱倾何可追。良工操斤斧,沉吟方在斯。殚材事朽废,曷若新宏规。
为庐山白鹿书院题诗。近现代。姚雪垠。曾是先贤讲学地,依然万木蔽深幽。山根道路随流转,岭上烟云共翠浮。白鹿身存仍有恨,红羊劫尽应无愁。盘桓兴发催归去,留待京华续梦游。
八景歌。宋代。赵汝鐩。积雨初过湘水满,夕阳荡金接天远。影挂寒罾江步斜,红残茅檐沙巷晚。小艇泽畔收钓缗,鼓枻沧浪歌濯缨。醉眼西望送沉轮,系缆篱根穿锦鳞。
得伯常中尉书却寄并示朱烈王太和二门人。清代。顾炎武。岱云东浮日西晻,下有畸人事铅椠。忽来青鸟衔尺书,月入轩棂灯吐燄。别子三年断音问,敝裘白发空冉冉。引领常睎函谷关,停骖尚忆终南广。濒行把酒送余去,重来何日当分陕。腐儒衰老岂所望,感此深情刻琬琰。担簦百舍不自量,可能再上三峰险。君家贤甥与令嗣,舞雩归咏同曾点。尚论千秋品并堪,以吾一日年犹忝。期君且复慰离愁,勿向流光悲荏苒。
杏花天(有感)。宋代。汪莘。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恨、江南日暮。白苹洲畔花无数。还忆潇湘风度。幸自是、断肠无处。怎强作、莺声燕语。东风占断_筝柱。也逐落花归去。
重九。宋代。华岳。破帽无情下受吹,满头霜雪已如丝。菊花笑我三秋客,风物撩人九日诗。三楚膏腴已煨炉,二江皮肉更疮痍。子卿三月无音信,鸿雁南来何所之。
咏怀诗十首 其四。近现代。释敬安。步出城西门,高坟何累累。年深坟土裂,白骨委蒿莱。坟傍哭者谁,云是白骨儿。生既为死泣,死亦待生悲。哀哉亿千劫,无有泪绝时。
和云门行持长老十二。宋代。刘一止。虚堂怖鬼鼠窸窣,床上门牛由蚁窟。将军见虎箭羽没,兔起鹘落不待咄。初心学道如龙头,习疑玩久蛇尾收。云门倒跨一木马,追风相羊踏九州。诸贤巧思生棘猴,碧鸡谈辨不肯休。烦师放出紫湖狗,骑猪南穿声喧啾。
饮马于阶草堂仝钱叔达康孟担作。明代。佘翔。华筵开别墅,坐对菊花香。自爱倾醽醁,何须典鹔鹴。徵歌多子夜,纵酒得高阳。秉烛忘归去,沉沉漏未央。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唐代。元稹。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子畅雨中见过且惠以诗乃用蕃谢文显载酒之韵。宋代。赵蕃。草本荒凉门半掩,故人谁肯为予来。要师原宪安非病,敢学襄阳怨不才。春自堂堂花更落,发今种种老其催。谢安故有东山志,过我题诗拭砚埃。
真戒大师求颂。宋代。释正觉。炷香坐羊毡,默默心住禅。仙桂萌兔窟,神珠媚龙渊。湛照自家事,出随群动缘。应机分手眼,不翅有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