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朗读

赏析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多惭恩未报”系泛泛铺垫之笔,主要是用以引出下句。“敢问路何长”,表面似乎在探问路途遥远实际寄寓对人生之路的探索。第二联承“路何长”写次岘阳馆所见之景。“万里通秋雁”句,也寄寓着诗人自己多年来宦海飘泊及此行中旅途劳顿之感。“千峰共夕阳”句,这里的“千峰共夕阳”,透露着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之意。当然,此次赴任,诗人大可游山玩水、逍遥自在的,他在旅途中的这样劳顿孤寂之感,读者只能从他“路何长”一语中所透露的仕途坎坷之感中找到一点线索。第三联,缴清题目中的“怀旧居”。“旧居”有何可怀,诗中只字未道,可见此诗意不在独居。诗里略略点了一下现在离家乡和旧居越来越远了,不过是想加强“路何长”的感慨。

  末联重道旅况,回应首联的“路何长”。诗人虽然说的是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读者却可从中读出诗人回忆十数年的宦途,设想未来时的怅惆与踯躅。“敢问路何长”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诗人于其中融注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有吏干而敢于刚而犯上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愤慨。

  刘长卿曾以“五言长城”自诩,尤工五律。这首诗运用贴切精工、凝炼自然、清秀淡雅而又谐美流畅的语言来写景抒情,诗的感情真挚动人,风格上则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为此卢文弓召在《刘随州文集题辞》中,也指出刘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婉,情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26-227页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朗读
()

猜你喜欢

山转云中。问花园上下,萧后遗宫。鸳鸯双泺在,木业四楼空。

洋河雪,纥干风。愁不度居庸。恨一春、战云惨淡,直接辽东。

()

玉瑶分自海仙奁,藜腹新来约束严。
入手颇忧穷鬼捩,收涎已绝老饕餍。
何妨带甲归庖惯,相与调珍助齿甜。

()

大省文衡重,名师礼聘遥。阁云寒暑旆,栈月引星轺。

古帝蚕丛国,今人驷马桥。好将杨马辈,收取贡清朝。

()

开轩正在西湖上,双鹤偶来能守扉。复陂似托两黄鹄,过我疑多一羽衣。

秪道在阴其子和,宁知去郭昔人非。仙家楼子曾相近,好伴孤云自在飞。

()
林下徜徉得至游,高情不与世情谋。
义和叱驭日逾永,猿鹤寻盟山更幽。
踽踽凉凉还自晒,休休莫莫复何求。
应门穉子非无意,客至萧萧已百忧。
()

青骹初下赤霄空,千里江山一击中。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

当时遂得荆文宠,佐运终成尚父功。试向平芜看猎火,六双还在上林东。

()
麦熟家家喜堕涎,龟堂依旧突无烟。
雨中更觉凄凉甚,一点残灯守蠹编。
()
尺一东来唤我归,衰年已迫故山期。
文章曹植今堪笑,却卷波澜入小诗。
()

裘褐透肤寒,

()
绣鸳鸯帐暖,画孔雀屏欹。
人悄悄,月明时。
想昔年欢笑,恨今日分离。
银釭背,铜漏永,阻佳期¤
()

天凉意便好,秋高诗欲长。菊花为时出,见之辄神往。

岛人亦好事,辟地据高爽。敛钱乃纵览,妇稚杂扰攘。

()

幽思茫茫看江水,何处渔歌江上起。
一叠凄清愁未终,几声断续肠相似。
南天归雁亦悲鸣,不到潇湘无此情。

()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

卧闻万里天声动,赫赫玄威孰操纵。撼岸潮头涌怒涛,却疑汉楚睢阳閧。

翻盆暴雨夜漫漫,浲水千丈迷桑田。黑风捲地蛟龙斗,乱云披靡相牵连。

()
天坏郭有道,文献今在兹。
啄喙家鸡群,见子野鹤姿。
尘笼万里心,择食中夜饥。
拙宦避捷径,瘴风吹鬓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