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渚别范零陵云。南北朝。谢朓。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己矣,江上徒离忧。
参考资料:
1、徐寒.历代古诗鉴赏 中 :中国书店,2011:430
2、赵彩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41
3、吕晴飞.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426-427
南朝齐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去世后,王融因企图拥立萧子良被杀。不久,同样也是竟陵八友之一的范云出为零陵内史。谢脁当时刚从荆州(今湖北一带)返京,送别旧友,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杨明.谢脁庾信及其他诗人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6页
这首诗一开头,就将诗笔放纵出去,从范云将去之地湖南着笔,从彼地的往古之时写起:“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这里,诗人写了两个古老、美丽而又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黄帝曾在洞庭奏《咸池》之乐;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曾追随舜前往南方,没有赶上而死于湘水。诗人以此来代指友人将要去的地方,用心良苦。本来,蛮夷之地,瘴烟湿热,无乐可言;但,如果照实写来,对将要前往赴任的朋友来说,该是非常大的刺激。所以,诗人灵心一动,从这两个古老的传说写起,巧妙地引出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既回避了触目惊心的刺激,又兼顾到了诗本身结构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可谓精巧至极。“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第三、四句,仍承上那个古老的传说写下来,但笔势已开始收束。通过云水往还的景色描写,诗人将诗笔悄悄地收拢回来,从彼时彼地逐渐聚束到此时此地。他的那颗忧愁之心,先到苍梧之野萦回了一圈以后,现在,宛如乘着思绪的木兰之舟,沿着滔滔江水,徘徊到新亭江边。离别就在此地、就在此时。诗人仿佛猛然从浮想联翩中清醒过来,停车驻马,目送已泛舟江中的友人。五六两句一写友人,一写自己,用了一个大的镜头:一个岸边立马,怅然若失;一个江中辍棹,犹豫不舍。形象含蓄地表达出了深沉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种离别,交织着复杂的感情。失意,怀才不遇,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成份。最后四句,明白地道出了这一心迹。诗人用郑袤的典故,是勉励范云,希望他到任零陵后,能像郑袤那样,政有显绩,声望日隆。而“茂陵”句则是自喻。诗人以司马相如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受到赏识。这与其说是写理想、抒怀抱,不如说是强打精神,互慰衷肠。因为,现实毕竟是冷酷无情的。好友远往他乡异地,自己寂寞都城,这才是现实,不可能海阔天高,奢谈理想、抱负。所以,透过表象,体会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意绪,滋滋漫溢出来,以至最后化作了无可奈何的感叹:“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远大的抱负,宏伟的理想,都已随着滚滚波涛,飘然而逝了,而今只有江上离别,只有无穷无尽的忧愁而已。离别的痛苦,加上失意的寥落,在诗人的心头上蒙上了一层巨大的失落之感,忧愁、苦闷、沉寂、怅惘,多重意绪深深地纠缠着诗人,使他始终怅然独立新亭,望着滔滔江水,任凭它带走诚挚的友情,搅扰五味俱全的情怀,荡涤无限渺茫、无限悠远的“心事”。
这首诗的艺术结构很奇特。一般说来,送别诗都是从此地遥想彼地,从现时憧憬将来;而谢脁此诗,率皆反其道而行之。他在时空的安排上设置了一个超乎寻常的大逆转:时间,从往古的黄帝奏乐、二妃南行写起——先将时间倒退回去,然后再慢慢收束回来,一直写到与友人送别之现时;地域,从范云将在之地洞庭潇湘(实指零陵)写起——先将地域推宕开去,然后再悄悄拉拢过来,由江汉之水,顺流直下,一直写到离别之此地。在此基础之上,再由物境而入心境,将诗笔深入到心灵深处,抒发怀友之思和惜别之情,描绘失意之志和失落之感。这样一条由远及近、由景入情的线索,蜿蜒络绎于诗的始终,表现出诗人构思上的精巧和诗篇结构上的戛戛独造。
参考资料:
1、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844-846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谢朓。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赠林泸江案兄还南。明代。庞嵩。并辔殷勤廿六年,白莲池上景依然。送君别去东南路,老翮相看万里天。
简庞弼唐郡伯。明代。李畅。先生夙抱太玄心,石上鸣泉是素琴。鳣席数年催鹿角,鸿篇万里售鸡林。遗经世擅玄成业,大雅兼闻正始音。坐里春风多岁月,出门流水落花深。
过鉴湖。宋代。陈著。越城胜境素来夸,才入东关分外嘉。八百顷荷西子态,几千余寺贺君家。画屏山色饶烟水,丽锦天光落晚霞。惜景欲图湖上住,钓船泊处是生涯。
候仙亭即事。宋代。顾逢。一峰飞到此,胜景幻幽林。苍径望不尽,白云行渐深。钟声传日午,笠影卸松阴。候得神仙否,神仙不可寻。
淳熙甲午东阳郡斋兰亭。元代。方回。大唐天子绐孤僧,转瞬人间几废兴。一幅永和故茧纸,入昭陵又出昭陵。
秋日美晴,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唐代。李德裕。高槛凉风起,清川旭景开。秋声向野去,爽气自山来。霄外鸿初返,檐间燕已归。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临江仙 己丑除夕。清代。王鹏运。爆竹声中催改岁,年年此夕殊乡。天涯兄弟各相望。几时归去,谈笑醉春觞。已是向平昏嫁了,名山愿好谁偿。休从镜听卜行藏。春花秋月,流转任风光。
无梦令 继重阳韵 咏围棋 藏头 拆起目字。金朝。马钰。视手谈欢乐。子观之迷错。本运玄机。个却为戏谑。作。言作。怎解
随州闻刘易入终南山。宋代。尹洙。神骥渴死追无踪,离娄眩目迷虚空。九衢懽游尚故处,一日忽在终南峰。附势趋权徒扰扰,生歌死哭何匆匆。人间万事既能了,莫教声誉过关东。
呈薛博士。唐代。喻凫。辛勤长在学,一室少曾开。时忆暮山寺,独登衰草台。名期五字立,迹愧九年来。此意今聊写,还希君子哀。
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 其二。唐代。卢仝。君爱鍊药药欲成,我爱鍊骨骨已清。试自比校得仙者,也应合得天上行。天门九重高崔嵬,清空凿出黄金堆。夜叉守门昼不启,夜半醮祭夜半开。夜叉喜欢动关锁,锁声㩧地生风雷。地上禽兽重血食,性命血化飞黄埃。太上道君莲花台,九门隔阔安在哉?呜呼!沈君大药成,兼须巧会鬼物情,无求长生丧厥生。
赋得岸花临水发诗。南北朝。张正见。奇树满春洲,落蕊映江浮。影间莲花石,光涵濯锦流。漾色随桃水,飘香入桂舟。别有仙潭菊,含芳独向秋。
一剪梅 其二 意有所触辄成一词,美人芳草不无寄托之辞,商妇琵琶,惟以悲哀为主。。清代。俞樾。一抹胭脂艳夕阳。品字儿窗。卐字儿墙。个中光景费端详。清是花香。浓是花光。无计能消酒一觞。燕与商量。莺与平章。五张六角逐年忙。老了秋娘。病了箫郎。
秋兴三首 其三。宋代。张耒。寒日在东屋,邻家晚鸡啼。阑班黄叶地,白日虫鸣悲。扬扬旧香草,白露彫华姿。虽悲就摇落,所喜实离离。幽雅叙衣食,备寒戒先期。薪刍既收敛,酒醴亦时施。嗟我无一廛,薄游倦东西。眷言及农亩,岁晚空咨嗟。
智仲可月下弹琴图。金朝。元好问。暮春舞雩鼓瑟希,琴语解吐胸中奇。谁言手挥七弦易,大笑虎头真绝痴。北风萧萧路何永,流波汤汤君自知。三尺丝桐尽堪老,儿童休讶鹤书迟。
送湖南卢提刑赴召三首。宋代。项安世。幸甚他乡识老诚,孰知真意彻幽明。通身实地无奇巧,接面春风有至情。王事直须穷昼夜,宦途元不计公卿。无端自被功名迫,汉节冲寒上玉京。
送别(二首)。明代。董少玉。飞尽杨花别,相看不自由。征人望绝塞,少妇倚空楼。易换春前色,难听角里愁。无情江上水,日日送行舟。
和周侍御买剑。唐代。曹唐。将军溢价买吴钩,要与中原静寇仇。试挂窗前惊电转,略抛床下怕泉流。青天露拔云霓泣,黑地潜擎鬼魅愁。见说夜深星斗畔,等闲期克月支头。
简吴郎司法。唐代。杜甫。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从驾经大慈照寺诗。南北朝。卢思道。玄风冠东户,内范轶西陵。大川开宝匣,福地下金绳。绣栭高可映,画栱叠相承。日驭非难假,云师本易凭。阳室疑停燧,阴轩类鉴冰。迥题飞星没,长楣宿露凝。旌门曙光转,辇道夕云蒸。山只效灵物,水若荐休徵。薄命叨恩纪,微躯窃自陵。优游徒可恃,周赉永难胜。
三界神祠。明代。欧必元。庙祏郁嵯峨,楼船下濑过。万山随桂岭,一水接牂牁。佛力能降虎,神功似断蛇。所欣舟楫稳,日煖静无波。
夷门行 其一。清代。屈大均。信陵当日救邯郸,毛薛诸公尽结欢。怅望夷门哀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魏王不信佳公子,醇酒美人终已矣。兵法空名宾客书,合纵未雪诸侯耻。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同泪下。荆卿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没谁屠者。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知鸿沟。侯嬴不吊吊公子,遗墓苍茫何处求。
春日饮兰亭章石室时与黄李二子同坐。明代。李舜臣。共到兰亭饮,仍因石室留。如何城市里,亦有洞岩幽。泛鼎疑烟宿,当窗似涧秋。俄闻莺响发,无乃谷中求。
和王明府见寄。宋代。徐铉。时情世难消吾道,薄宦流年危此身。莫叹京华同寂寞,曾经兵革共漂沦。对山开户唯求静,贳酒留宾不道贫。善政空多尚淹屈,不知谁是解忧民。
重叠金(冬)。宋代。黄升。南山未解松梢雪。西山已挂梅梢月。说似玉林人。人间无此清。此身元是客。小住娱今夕。拍手凭阑干。霜风吹鬓寒。
西江月(十二之八)。宋代。张伯端。天地才经否泰,朝昏好识顿蒙。辐来辏毂水朝宗。妙在抽添运用。得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西东。损之又损慎前功。命宝不宜轻弄。
和张宾旸西畴汎舟韵二首 其二。明代。陶宗仪。潦水茫茫接淀湖,人家如在辋川图。日明练色涵青嶂,风细鳞纹漾绿芜。打鼓踏车农事冗,放船携酒客情娱。饮阑同叩邻姬户,啜茗听讴直至晡。
伏暑经桐庐道中 其二。明代。黎民表。丹霄回首梦魂惊,避暑还催奏赋成。沧池何处堪停跸,笑指荷花放舸行。
送吴生甫还新安。明代。欧大任。垂杨通潞渚,客问五湖船。世事丹铅里,归心白岳前。秫香堪足酒,橘熟不论钱。画手吴生老,思予说剑年。
净妙寺读李少鸿所书山门记过东院看百结花其枝皆纽结之而香气大异感赋二绝 其二。元代。刘崧。客行暂住九秋槎,僧寺初逢百结花。至境异香生不断,谁令着意事盘拿。
食茭白。明代。李昱。西风吹雨饱秋菰,卸却青衣见玉肤。客里尝新成一笑,不图今日见西湖。
风流子 其一。清代。易顺鼎。脆弦调锦瑟,江南客、憔悴惜华年。甚藏秋不住,琴心太窄,逢春欲避,带眼先宽。更无奈、浮踪飘絮,雪浅梦逗芜烟。听雨旧盟,伴鸥萍海,堕风新劫,骑蝶花天。前欢浑无据,青衫泪,孤负多少婵娟。一箧红吟蠹尽,俊语都删。只绣佛量丝,心皈悟后,笺骚费纸,身坠愁边。赢得玉箫声里,吹瘦词仙。
送姜和父。宋代。谢逸。掠眼年光洒飞雹,三载从游只如昨。似闻买船修水来,俄见呼童理归橐。酸寒自是临川尉,况值凶年群盗作。干戈陌上玩经史,金鼓声中挹杯杓。上官喑呜百吏怖,人皆唯唯君谔谔。此行作邑乱山中,安得校书天禄阁。归谒黄龙老比邱,乞取囊中万金药。吾体溃闷假双井,信信致之亦不恶。
余平生不至庐山六月廿八日夜梦同孙季蕃游焉。宋代。刘克庄。似与孙郎有宿期,共穿紫翠探幽奇。水帘喷雪非常爽,火伞张空了不知。蒙衲僧宁非惠远,结茅人莫是凝之。惜今粉绘无名笔,尚可追摹入拙诗。
和郑太史。明代。陈子壮。饮喙吟知足,风花赋遂初。操琴惟适性,种秫自成居。何意瑶台舄,翻逢下泽车。离骚多选句,留兴墨池馀。
诏狱和李献吉题扇。明代。潘希曾。山青不改色,水流不改声。吁嗟寂寞乡,有此悠远情。蚊蚋万起灭,今古同薨薨。何如林居子,超然了平生。
感怀诗五首。明代。袁中道。凤神缘戢羽,麝走为遗香。如何英灵士,耿耿露寒芒。激芃多大韵,抟黍见颠狂。世路虽险巇,藏身亦乖方。山北与山南,白石可为粮。流连尘网中,哀哉罹祸殃。回首伍松乔,谭易析毫茫。惟有聪明泉,流水常汤汤。发言潜宝契,一室开蒙庄。书存人已往,抚卷有余伤。
鹧鸪天(剪彩花送珍省试)。宋代。刘鼎臣妻。金屋无人夜剪缯。宝钗翻作齿痕轻。临长执手殷勤送,衬取萧郎两鬓青。听嘱付,好看承。千金不抵此时情。明年宴罢琼林晚,酒面微红相映明。
满江红 岁暮天寒,忆曩经鹦鹉溪。清代。聂树楷。三十年前,记岁暮溪经鹦鹉。冒风雪,一肩行李,一仆一主。风利如刀肤欲割,雪团作絮拳争舞。指前村一带竹篱斜,留人处。两老叟,形容古。踞上座,掀髯语。道今年大熟,多收禾黍。举酒互酬翁并媪。围炉作闹儿和女。问官人何事犯寒来,将毋苦。
颂古一百首 其十八。宋代。释智愚。事到无心不苟欺,乌玄鹄白尚怀疑。自非亲见黄头老,争敢逢人泄漏伊。
捧砚姬空翠二首。宋代。许月卿。看山车放慢,遇水马争先。须信一年景,无如三月天。露花如此好,烟柳十分员。客醉不须去,竹床相对眠。
于塞北春日思归。唐代。陈子良。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园居杂咏二十首为顾玄言作 其六 清音亭。明代。黎民表。汩汩寒流细,烹茶取漫流。有时来枕畔,添作一丝愁。
汾州赠孔文谷先生二首 其一。明代。杨巍。愧我栖栖客,得升贤者堂。早闻经济志,今见鬓毛苍。两汉看文体,终年入醉乡。田园开背郭,人拟辋川庄。
黄河道中。元代。王艮。荒荒大野兼天远,浑浑长河与海通。云暗春城榆荚雨,浪翻沙岸鲤鱼风。简书上计千艘集,玉帛来朝九域同。献纳愿陪青琐议,衰迟已是白头翁。
雪湖以予长儿正新构仲儿 其二。明代。谢迁。旧业惟应老碧山,新欢何意出人间。山凝嘉气充闾巷,夜望祥星烛宇寰。今日且须汤饼会,他年望夺锦标还。春风满面含饴笑,那用青精驻好颜。
和三司蔡君谟内翰獐猿芦雁屏二首 其一。唐代。王圭。獐猿未省京华见,画笔新传思入神。绿野春深将戏子,空山月午挂吟身。只应有梦须怀土,却为无机不避人。我爱林泉旧时景,常来此处暂相亲。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宋代。苏辙。莫为之先,冥不谓鄙。一夫前行,百夫具履。以为不信,出视同轨。期尔十年,风变而美。
冬尽过刘庶先夜话效时。明代。王夫之。端自莲花瓣里来,幻身真作冻蜂猜。世如棋弈辘轳劫,话到文章婪尾杯。三公叔夜龙鸾客,兀者郑侨斥鴳才。金销石泐寻常事,惭愧寒香一径梅。
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唐代。郑谷。凤策联华是国华,春来偶未上仙槎。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吟聒暮莺归庙院,睡消迟日寄僧家。一般情绪应相信,门静莎深树影斜。
公安局长刘干甫先生汉桢四十初度,赋诗侑觞八首 其六。清代。祝廷华。捧觞疾饮似衔枚,顷刻狂斟近百杯。战胜高阳曳兵走,酒徒亲见玉山颓。
赠洪誓师。唐代。王建。老僧真古画,闲坐语中听。识病方书圣,谙山草木灵。人来多施药,愿满不持经。相伴寻溪竹,秋苔袜履青。
洛阳行。唐代。张籍。洛阳宫阙当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楼。翠华西去几时返,枭巢乳鸟藏蛰燕。御门空锁五十年,税彼农夫修玉殿。六街朝暮鼓冬冬,禁兵持戟守空宫。百官月月拜章表,驿使相续长安道。上阳宫树黄复绿,野豺入苑食麋鹿。陌上老翁双泪垂,共说武皇巡幸时。
拟古二十首 其十六。明代。胡应麟。昭昭三五夕,皎月流素光。徘徊入高楼,照我罗衣裳。揽衣坐叹息,起步仍徬徨。良人怀远游,九载客他乡。空闺知岁暮,独处知夜长。嗷嗷云中雁,随风忽南翔。安能假羽翼,万里来君傍。
题隆师山水短轴二首六言 其二。宋代。程俱。能画所画皆幻,是心是境无还。未暇法师莲社,且从居士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