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灰余屋数椽

出自宋代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ě dù huī yú wū shù chu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数椽
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
()
极目:1.满目;充满视野。2.用尽目力(远望):~远眺。
野渡: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
余屋兵马:(名)指军队:~未动,粮草先行。
走尽民船:私人所有的载客和运货的木船;民用船只。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六

两淮极目草芊芊,
野渡灰余屋数椽。
兵马渡江人走尽,
民船拘敛作官船。

中文译文:
两淮的景色尽收眼底,茂盛的草丛连绵不绝,
荒芜的渡口只剩下残存的几间房屋。
战士和战马渡过江,百姓纷纷逃散殆尽,
民船被征用,只有官方的船只运行。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汪元量创作的《湖州歌九十八首》中的第三十六首。诗人以湖州为背景,描绘了战乱下两淮地区的凄凉景象。草丛茂盛、渡口荒芜的描写,暗示了战火蔓延、人烟稀少的现状。战马和战士渡江离去,百姓们也纷纷逃离家园,只剩下被征用的官船在江上往来。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战乱带来的惨状和人民的困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乱带给湖州地区的灾难和百姓的苦难。诗人以草芊芊和屋数椽来形容两淮地区的景象,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草丛茂盛和凋敝的渡口的对比。通过战马渡江和人民逃散的描写,诗人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恐惧和流离失所的境况。最后,官船取代了民船的情景,更加凸显了人民生活被军事征用所剥夺的无奈。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民的疾苦,展示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忧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