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自有余师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送伯氏入都》,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zì yǒu yú sh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贫贱难安处,别离更增悲。
经营动北征,慈母待春衣。
短菙驱瘦马,青草牧中嘶。
送行不知远,可忍独归时。
太华物华春,街柳啭黄鹂。
九衢生紫烟,到家使人迷。
知音者谁子,倦客无光辉。
王侯不可谒,秣马兴言归。
岂无他人游,不如我埙箎。
陈书北窗下,此自有余师
()
贫贱:(形)贫穷而社会地位低下:~不移|~之交。[反]富贵。
安处经营:(动)①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商业|苦心~。②泛指筹划和组织:煞费~|惨淡~。
北征慈母:古谓父严母慈,故称母为慈母;古称抚育自己成人的庶母为慈母。
春衣:春季穿的衣服。
短菙青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的绿色草本植物群。
送行:1.送人启程远行。2.饯别、饯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起初这些往来的闲汉姊妹,都来送行。」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送伯氏入都》是宋代黄庭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贫贱难安处,别离更增悲。
经营动北征,慈母待春衣。
短菙驱瘦马,青草牧中嘶。
送行不知远,可忍独归时。
太华物华春,街柳啭黄鹂。
九衢生紫烟,到家使人迷。
知音者谁子,倦客无光辉。
王侯不可谒,秣马兴言归。
岂无他人游,不如我埙箎。
陈书北窗下,此自有余师。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黄庭坚送别朋友伯氏入都的情景,表达了贫贱难安的境遇和离别的悲伤,同时也表现了对北方征战的动荡局势的忧虑。诗中提到了诗人深爱的慈母正在等待春天的衣物,暗示了对家人的牵挂与思念。在送别过程中,诗人驱赶着短命的马匹,马嘶着踏上旅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但也表示自己将忍受独自归家的困境。

在后半部分的描写中,诗人以太华山的壮丽景色、街头柳树上黄鹂的啭鸣,以及九衢街道上紫色的烟雾等形象来描绘都市的繁华景象。然而,这一切却使诗人感到困惑和迷失。他思考着谁才是真正的知音,感叹自己作为一个疲倦的旅客没有光辉可言。诗人也意识到作为普通人,他无法拜访王侯贵族,只能骑着马回到自己的家乡。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不如拿起自己擅长的埙箎(一种古代乐器)去游玩,而在陈书北窗下,他自有自己的良师指导。

赏析:
《送伯氏入都》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述和对离别、归乡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无常和不确定性,以及对家庭和亲情的眷恋。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对知音、荣华富贵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追求个人价值与追求世俗名利之间的挣扎和矛盾。整首诗词以朴实的笔触勾勒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志与境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