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穿针。南北朝。柳恽。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令之一,相传在七夕的晚上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这天晚上,妇女们纷纷以彩色线穿七孔针,于庭院中陈列瓜果乞巧。民俗流风所及,七夕也成为六朝诗人咏歌的热点。除了歌唱牛郎织女外,“七夕穿针”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梁简文帝萧纲诗“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刘遵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柳恽的《七夕穿针》,虽然题材也是传统的闺怨,但比起前面各家来,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意境也开拓得较深。
诗歌发端“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且不提七夕穿针,而先说明丈夫从军代地(今河北、山西北部),妻子独处闺中,各色衣裳,无心料理。然而瞬间已到七夕,须为丈夫打点冬装,于是归结七夕穿针这一诗题:“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旧注引《周礼·春官》中“中秋夜,击土鼓、吹豳诗以迎寒”解释“迎寒”,似乎牵强。这两句诗使用修辞中的“互文格”,即“映月迎寒,抽纤缕理衣缝”,在月光下迎夜凉、穿针孔、缝衣衫。单纯的穿针娱乐变为实际的裁衣寄远,于是民俗与社会问题浑融浃洽,天衣无缝。下文便描写女主人公飞针走线时的容貌神情。“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的皪,光亮鲜明。连娟,纤细弯曲。眼波媚丽,奈何凝愁远望;眉山春妍,只是紧蹙不舒。全无佳节兴致,更添独居抑郁。这是人物的正面描写。接着诗人再从侧面对环境进行渲染:“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玉柱,这里代指筝瑟等乐器。罗衣沾露,只为伫立已久,可见时已夜深。秋风拂弦,可见心绪撩乱,置琴不顾。清露点点,微响悠悠,两句勾勒出一片凄清氛围,蕴含着恍惚失神的人物形象。结尾转到人物心理:“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一夜光阴大半流逝。残夜馀光欲留无计。寥寥十字,辞约义丰,既是慨叹牛郎织女欢会短暂;又是自伤良宵虚度,比之牛郎织女,尤为不及。这两句将节日与日常生活收束合一,将人生感慨与神话传说收束合一,将世间凡人与天上星宿收束合一。神韵超远悠渺,耐人寻味。
此诗的人物描写,堪称细腻。随着时光的推移,由夜晚到中宵再到残夜,或是穿针缝衣的举止,或是颦眉含愁的神情外貌,或写幽清环境,或状嗟伤心绪,移步换形,内涵充实。从而使整首诗歌也显得清隽雅丽,卓然出群。正如清人陈祚明所说的,“柳吴兴诗如月华既圆,云散相映,光气满足。”(《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五)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柳恽。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励志四章示家塾同学诸子 其二。清代。姚燮。高吟移远思,风流写其致。似将摩九阊,顿尔绝尘辔。静堂谢众喧,素壁极寥邃。空华香可摛,拂落指端翠。积书在吾席,筌蹄具堪弃。稗守无粹言,苕发有新智。未觉履棘艰,坦境力能至。骍牺慕肥膘,奏刀待脔试。缚翼低埘中,慎尔毕生事。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唐代。陆景初。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
秋莺诗。宋代。李廌。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东郊田园二首 其二。明代。顾璘。出门见青山,幽意日潇洒。修竹绕舍东,流水在田下。衣冠不须着,犁锄亦时把。日与山翁游,礼貌乐疏野。风俗重时令,相邀作乡社。浊醪满浮蚁,蛙鱼剖新鲊。交酬各酩酊,至乐绝无假。长笑宇宙间,谁是忘形者。刈麦思时旸,分苗望时雨。彼苍于农人,迁就亦良苦。好雨从东来,原田白膴膴。老稚荷蓑出,绿缛纷可睹。引耜骧且鸣,馀欢及家牯。连岁荒负租,颇遭官长怒。今幸占有年,且愿给公赋。絮酒兼灸鸡,殷勤祝猫虎。散步龙山麓,石马高嶙峋。芜没野田侧,行列不复陈。不知何代墓,感叹为沾巾。慨昔六代交,紫宫架天津。虎斗尽英辟,鹰扬皆贵臣。回眸耀白日,吐气贯青旻。见者恒辟易,况敢托交亲。讵知百世下,骨肉化飞尘。樵牧无人禁,姓名亦已湮。念此返田舍,秫酒正芳醇。倾壶且一醉,兀兀忘吾身。
近村。宋代。陆游。去去柴车十里中,竹林密处路才通。渐闻水磑知村近,遥望禾囷喜岁丰。渔艇往来春浪碧,人家高下夕阳红。百钱又向旗亭醉,自笑吾生亦未穷。
赋送刘须弥公祖 其一。明代。何吾驺。奏凯韶西汗满衣,朝来拂袖万山晖。曾过碧院千株柳,肯有陶潜不爱归。
鹧鸪天二十二首 其十五。清代。奕绘。菜熟蒸笼已放香,全真蜂拥过斋堂。万民衣食长生术,百代神仙古道场。新岁月,旧诗章。细参淘米去沙方。愚夫苦行真无益,请看衰庸赤脚王。
雪夜听猿吟。唐代。顾伟。寒岩飞暮雪,绝壁夜猿吟。历历和群雁,寥寥思客心。绕枝犹避箭,过岭却投林。风冷声偏苦,山寒响更深。听时无有定,静里固难寻。一宿扶桑月,聊看怀好音。
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离亭燕/离亭宴 次韵答廖明略见寄。宋代。黄庭坚。十载樽前谈笑。天禄故人年少。可是陆沈英俊地,看即锁窗批诏。此处忽相逢,潦倒秃翁同调。西顾郎官湖渺。事看庾楼人小。短艇绝江空怅望,寄得诗来高妙。梦去倚君傍,胡蝶归来清晓。
怀香山寺。明代。谢榛。曾识京西路,名山梵帝家。殿高千岭树,地落半天霞。空外钟声彻,云边塔影斜。老禅相对处,笑指白莲花。
朝中措(寿十八兄)。宋代。韩元吉。清霜著柳夜来寒。新月印湖山。共喜今年称寿,一尊还在长安。人间千载,从教鹤发,且驻朱颜。看取烟霄平步,何须九转神丹。
村社祷晴有应。宋代。陆游。丛祠牲酒走村村,赖是龙归为解纷。爽气收回骑月雨,快风散尽满天云。数峰缥缈如屏面,一浦涟漪作簟纹。犹胜楚人箫鼓里,九歌哀怨下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