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参考资料:
1、傅璇琮主编,魏晋南北朝诗,泰山出版社,2007.4,第24页
2、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处编,中国古代文学题解大全:第三编名篇名句简析 上册,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处,,第44页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参考资料:
1、刘义钦,史言喜,梁文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2,第177页
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他的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刘桢。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他的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赠林行简见徐径坂。宋代。赵汝腾。紫霞洲上雨如丝,白发衰翁有所思。吟付三山林敬则,烂柯国手尚观棋。
降真岩。宋代。何群。凤顶孤峰耸绝奇,仙家云驭久栖迟。飞腾岷岭元和日,留记山岩景佑时。水透山阿朝北坎,山开井势拱离南。他年殿阁鸣钟磬,广运重开帝载熙。
鲁提干以诗惠分茶碗用韵为谢。宋代。魏了翁。秃尽春窗千兔毫,形容不尽意陶陶。可人两碗春风焙,涤我三升玉色醪。铜叶分花春意闹,银瓶发乳雨声高。试呼陶妓平章看,正恐红绡未足褒。
池州和同官咏梅花 其十二。宋代。张道洽。古藓护疏枝,幽花发短篱。唯宜霜月照,莫遣雪风知。数点玲珑玉,三生洒落姿。自从窗外见,风味至今思。
鹧鸪天五首 其二。清代。李慈铭。春到山阴湖水生,游人争爱镜中行。茶烟杨柳千家雨,燕子桃花十日晴。兰渚酒,禹祠莺,不堪风景忆承平。画船箫鼓嬉春返,一路楼台直到城。
春居杂兴二首。宋代。王禹偁。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谒金门。清代。查慧。莺去矣。抛下青梅又几。戏语小鬟来拾起。晶盘同燕喜。这在秋千架底。那在牡丹丛里。半晌功夫寻见未。拈毫闲画你。
再送蒙仲二首。宋代。刘克庄。昔人曾叹择栖难,今子翱游二相间。对弈未妨看露布,论诗未合上斋坛。沉来铁鏁真儿戏,吟退毡裘却凯还。班固作铭繇捷表,待揩老眼线传观。
哭内子谢氏端 其七。清代。林朝崧。从来富家妇,安坐事梳掠。井臼及缝纫,一切委婢仆。汝独亲服劳,不疲转为乐。敬遵吾母训,夜寐兴必夙。识字虽无多,簿记不敢略。财货出入间,毋漏宁重复。我懒汝能勤,家道赖不落。妾虽久亲炙,敢望继芳躅?
过五妃墓。清代。祝道桩。步出小南门,飞沙扑面飏。古冢生青草,残碑卧战场。昔日将军辟海疆,五妃同死殉明王。贞坟冷落寒梅瘦,雪后犹开五出芳。
天将福地巩严城,形胜山川表里明。旧说桂林无瘴气,今知漓水辟刀兵。
云深铜柱边声乐,月冷珠池海面平。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欃枪。
癸水亭落成示坐客长老之记曰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余作亭于水上其详具记中。宋代。范成大。天将福地巩严城,形胜山川表里明。旧说桂林无瘴气,今知漓水辟刀兵。云深铜柱边声乐,月冷珠池海面平。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欃枪。
柳上山凫。明代。祁顺。野塘春水绿生漪,云淡风轻白昼迟。山鸟也怜幽绝景,数声啼上绿杨枝。
河北都转运使王公。宋代。靖康小雅。建炎绍统,锐於中兴。乃得贤辅,食薜饮水。责君尧舜,良哉股肱。苟用其言,不难丕承。时相巨蠹,忌妒才能。群邪翼之,如彼鹯鹰。公奋不雇,忠勇日增。瞻之维何,垂天之鹏。琐琐潜善,陋比蛙蝇。贤死奸寿,何戒何惩。
游天师宫有怀张真人及吴闲闲二首 其二。明代。陈琏。昔有闲闲翁,名重霄汉间。时同太乙子,林下共烧丹。丹成跨黄鹤,一去不复还。丰碑刻遗像,癯然辟谷颜。年深谁复识,剥落莓苔斑。我来喜瞻睹,不觉兴长叹。
谒孝陵恭赋。明代。程敏政。蟠龙山上柏层层,寝殿巍然紫气腾。神武尚占霜令肃,睿容如见日华升。万年成法尊周典,一代兴王祖舜陵。圣德有碑高百尺,虹光终夕照崚嶒。
次韵答李孟达通判索鄙诗。明代。沈继祖。删后无诗亦可忧,人言赋者古诗流。欲闻正始今安在,须向行秦以上求。玄酒大羹存至味,子虚亡是谩相酬。万人丛里谁人晓,独有夫君暗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