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道中寓日

圆明园道中寓日朗读

御园西郭外,初夏景堪娱。金线遮桥柳,浓阴夹道榆。

麦翻千顷浪,鱼跃半池珠。雨后平芜绿,尘清辇路濡。

胤禛

胤禛( 1678—1735),即清世宗。清代皇帝,年号雍正。1722—1735 年在位。爱新觉罗氏。满族。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起用藩邸亲信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等为重要省区的总督。雍正七年(1729) ,建立军机房(后改军机处) ,代替贵族大臣的议政处,取消诸王对下五旗(正红、镶红、镶白、正蓝、镶蓝)军队的控制权。实行摊丁人亩,以保证赋税收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等措施。此外,他还曾出兵平定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叛乱,并反击准噶尔部贵族的骚扰。对外方面,曾于雍正五年(1724),与帝俄订《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

胤禛朗读
()

猜你喜欢

社酒虽漓离思浓,鉴然匣底响霜锋。华亭不是羊公鹤,洛下还惊陆士龙。

见说燕金贪騕䮍,肯教秋水怨芙蓉。宾歌莫动思归念,春晓须听长乐钟。

()

楚乡千里路,君去及良晨。苇浦迎船火,茶山候吏尘。

桑浓蚕卧晚,麦秀雉声春。莫作东篱兴,青云有故人。

()
昔我莳青秧,廉纤属梅雨。
及兹欲成穗,已复颓星暑。
迟暮易昏晨,摇落多砧杵。
村迥少过从,客来旋炊黍。
()

对景不妨头白,逢春且放眉开。莫教闲事恼心怀。

容忍些儿何碍。

()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小瀛洲外小红楼,人病酒,料自下帘钩。
()

乡园日日祝刀环,三寸黄尘黦客颜。温酒共凭临水榭,携筇独上瞰江山。

边鸿有信申芳契,野鹤无心问大还。我本情怀牢落甚,不堪鸟语听关关。

()

无端轻弃白云坳,似被梅花唤出郊。
岁律堂堂蛇赴壑,宦途役役燕营巢。
数更听雨情何极,忧国怀家睫不交。

()
四十余年,白云高卧。
无端刺脑胶盆,日夜烹煎家火。
庄田淹没,与死为邻,屋舍倾颓,安身难保。
山僧冷地思量,不觉呵呵大笑。
()
旧疾乘衰作,长贫与嬾宜。
羁愁惟付酒,史课未妨诗。
雨入残更滴,霜逢闰岁迟。
新春真耄及,不用卜归期。
()
不见昭阳宫内柳,黄金齐捻轻柔。
东君昨夜到皇州。
玉阶金井,无处不风流。
怅望翠华春欲暮,六宫都锁春愁。
()

淮海盐坚物不胜,广盐力薄却相能。赣关近复通南引,独有湖南怨未曾。

()

阴云冻合不成飞,行李留连岁律迟。
山色宜晴更宜雪,别来应有忆山诗。

()
碧云深处著吾庐,远却喧嚣儘自如。
呵砚磨冰朝炼句,拥炉烧叶夜观尽。
人生穷达乘轩鹤,世事盈虚赋芧狙。
勘破已无朝市梦,软红端不上衣裾。
()

崚嶒品望著朝端,一木独支颠厦难;误倚田横栖海岛,忍看胡马渡江干。

何曾先去为民望,惟有舍生取义安。惭愧不才蒙寄托,展观遗札涕汍澜。

()

黄鹤楼前画舫开,送车千辆动浮埃。楚人独数苏从谏,齐士谁过管仲才。

报政每随鹓鹭入,览辉重见凤凰来。君心东注同江汉,一一敷陈对玉台。

()
大唐有颂到浯溪,翠藓苍崖古画垂。
西望函关今万里,淡烟斜日几荒碑。
()
甲子初秋柳宿乖,皇天无雨只空雷。
正当七月初三夜,帝劝长星酒一杯。
()

怪汝开何晚,嗟余瘦颇同。重阳已昨日,数朵尚秋风。

彩艳微霜借,香幽数月通。寒英莫轻折,留对病怀中。

()

春水悠悠绕废台,竹舆幽轧转城隈。路人不解知逐客,谓是寻春湖上来。

()
艳赵倾燕花里仙。
乌丝阑写永和年。
有时闲弄醒心弦。
茗碗分云微醉后,纹楸斜倚髻鬟偏。
()

朅来才是早春时,过眼园林啭子规。看绝交书君介癖,读离骚赋我狂痴。

断无清梦飞蓬岛,剩有

()

岳立儒林鬓未皤,横经谁不羡西河。两龚学就师承远,大戴书传子弟多。

价比南金初入洛,名同片玉晚登科。金明池上花如簇,好向春风策马过。

()

睡起杨妃太液东,海棠初试晚妆红。遏云爱听歌喉响,待月休教花影重。

金屋阿娇犹对镜,玉楼翡翠未开笼。琵琶半掩劳呼唤,司马青衫湿处同。

()

槐根睡起巳千龄,又见兹轩一梦醒。深宫落叶秋满地,谁家乔木阴当庭。

远游寥廓观变幻,昏醉乾坤养性灵。我欲与君为寱语,请君暂向梦中听。

()

虎斗龙争万事休,五湖明月一扁舟。

绿蓑衣上雪飕飕,雪月光中垂钓钩。

()

晓色重帘卷,春声叠鼓催。
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
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

()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
算重来、尽成陈迹。
()

流落常嗟胜会稀,故人相遇菊花时。凤笙龙笛数巡酒,

红树碧山无限诗。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

()
礼经条七出,叱狗不言焉。
一旦鲍妻去,那知在母前。
()

良玉表贞度,丽藻颇为工。名列金闺籍,心与素士同。

日晏下朝来,车马自生风。清宵有佳兴,皓月直南宫。

()

十五日已前,天上有星皆拱北。
十五日已后,人间无水不朝东。
已前已后总拈却,到处乡谈各不同。

()

严疆数载尽臣心,坐看神州已陆沈。天命岂同人事改,孙谋争及祖功深。

二陵风雨时来绕,历代衣冠何处寻。衰病余生刀俎寄,还欣短鬓尚萧森。

()

看画情偏远,题诗兴不悭。渔舟归晚浦,僧舍隔秋山。

树色微茫里,钟声杳霭间。何年谢尘鞅,结屋此中閒。

()

世情矜宠誉,效节徼当时。颜阖遵无名,饭牛聊自怡。
逃聘鄙束帛,凿坏欣茅茨。托聘嚣尘表,放浪世莫知。

()
尽日坐谷口,看云生岭头。
蝉声偏占晚,菊色欲专秋。
江碧水心淡,叶红溪树愁。
乾坤万万古,流转一虚舟。
()

兰艇小如梭,红妆映绿波。争先溯涛浪,齐唱采菱歌。

采菱劳玉纤,菱角尖还嫩。菱叶不藏羞,菱丝偏惹恨。

()

笑笑长年过虎溪,此回忘却自家奇。三槐器宇步犹缓,五柳丰神手欲携。

野鸟几声人逐北,零花万点岸移西。无情只似风中蝶,都向诗坛借品题。

()

泉明抚松菊,薇蕨在西山。流水复何住,浮云空自还。

浩然悲落叶,隐矣怅衰颜。昨遇一缁叟,钟声夕照间。

()

眠云石下屋三间,瀑布当檐坐卧看。怪底岩前龙忽起,夜来风雨不胜寒。

()

幽居无限好,谈笑坐书林。边塞军声远,渔樵友义深。

灵芝锄紫玉,老桂嗅红金。湛湛真何似,明蟾照水心。

()

妆成落日捲帘坐,小玉焚香罗帐深。

()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

轮蹄遍九陌,此日独高眠。疏懒终何事,飘零又长年。

地寒疑腊在,窗午觉春偏。短杖閒中侣,浮云醉里天。

()

()

隐沦游少海,神仙入太华。我有逍遥趣,中园复可嘉。

千株同落叶,百丈共寻霞。

()

半年江上怆离襟,把得新诗喜又吟。多病似逢秦氏药,

久贫如得顾家金。云烟但有穿杨志,尘土多无作吏心。

()
淮南十月类清秋,最爱山扉雾雨收。
时事向人慵侧耳,晏眠如释但梳头。
将陈病状求终养,敢负王官傍此州。
记得先朝年弱冠,殿中时引翠霓裘。
()
禅学年来亦自衰,大丛林属小阇梨。
寒翁庵子如蜗殻,却有弥天释住持。
()
行尽春山翠万重,新林浦月坐闻钟。
横江东去长鸣鹤,巢寄南朝第几松。
()

一瞬光阴,世人常被芳菲恼。玉壶频倒。惟恨春归早。何似逍遥,物外寻三岛。春长好。瑞芝瑶草。春又何曾老。

()

车水耕田正闵农,夜来好雨一犁通。
相近可是须群望,陟降元来即上穹。
击壤何曾知帝力,观风谁与达天聪。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

犹然怀葛混濛时,教稼通商万古宜。德泽直令湘水远,神皋合与祝融奇。

岂因采药来南国,亦似巡方葬九嶷。得侍使星陪一祭,梅花香里读穹碑。

()
伤心垂矢与和弓,此日哀思九宇同。
花压玉栏应厌世,鸟依金粟自呼风。
物资干始疑天坠,忧切丰亨在日中。
禁苑久叨供奉职,至今泪血洒残红。
()
()

初入长门宫,谓言君戏妾。宁知秋风至,吹尽庭前叶。

()

绕廊花影横庭小,小庭横影花廊绕。云底月鳞鳞,鳞鳞月底云。

者边侬坐夜,夜坐侬边者。衣上暗风微,微风暗上衣。

()

负此高寒绝代姿。山阿窈窕一凝思。修蛇岁月愁无尽,野马尘埃梦有涯。

将怨绪,托微词。回黄转绿又经时。金笳玉管纷盈耳,独理琴丝欲诉谁。

()

化龙陂迥照旌旗,怀玉峰高缓马羁。
地接乡关犹昼锦,人从国老借元龟。
一州如斗何劳者,六合同风要在兹。

()

山峰尽奇绝,雪羃更精神。玉笋抽当震,瑶簪出奠寅。

高低同一色,草木借三春。欲访仙庐迹,漫漫认未真。

()

落日空城内,停骖问路岐。曾经看百战,唯有一狻猊。

()

閒坐说循良,青槐古影凉。横身遮数郡,一笑檡权珰。

通国嫌称户,生男必字阳。小儒无大计,束手叹非常。

()
寮寀招邀胜引多,旷怀真语当弦歌。
联翩逸驾知难及,乞我扁舟著钓蓑。
()

小结当湖屋数椽,肩舆一扣水云边。园林花卉开天趣,伯仲书声韵管弦。

旋罩溪鱼供晚酌,坐看湖艇破秋烟。深怀取次占巢鹊,扶醉归来踏夜船。

()

旧花欲落新花好,新人少年旧人老。佳人见此心相怜,举觞劝我学神仙。

我闻神仙亦有死,但我与子不见耳。秪言老彭寿最多,八百岁后还如何。

()

尽渠弦索辊春雷,相对清风君子哉。凉观主人归未得,不妨却许蜀人来。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