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朗读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注释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江:长江。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45-146

登金陵凤凰台创作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的创作背景说法不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参考资料:

1、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8-340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由抒情转为写景。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抽出思绪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河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峰并列,矗立在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此二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为末联“不见长安”作铺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并且还把这样一种模式灌输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使人深信不疑。但是,李白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即或是极为强有力的统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然而他终归也要“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秦王扫六合》),烟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李白看来,宇宙万物之中,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一切的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似乎也只是作为自然的反衬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在格律气势上不分上下。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参考资料:

1、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8-340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朗读
()

猜你喜欢

四月深山暑气空,半林明月罢孤钟。芳阶更有何人到,独倚云根对晚峰。

()
高台俯仰大江驰,南尽瓯闽树影微。
白草秋烟遗战骨,青天寒照落人衣。
襄阳耆旧心如昨,华表仙翁事即非。
东望故园三百里,不堪搔首片云飞。
()

伊昔上德,体极凝贞。敷文翊典,济美基平。三坟爰畅,六顺斯明。

玄风流采,邈代飞馨。

()

伏枥长鸣万马惊,唾壶击缺气难平。自甘纵酒逃风雅,不欲因人著姓名。

醉后春泥三径滑,梦回雪屋一灯明。拊床忽忆刘琨语,莫道荒鸡是恶声。

()
南国收寒,东郊放暖,条风初回台榭。
小燕横钗,闹蛾低鬓,根底吴娃妖冶。
纤手传生菜,向人道、新春来也。
莫须沈醉樽前,这些风景无价。
()
剡竹纫丝匠意深,冷然终日自成音。
吾君方急民财阜,好助薰风入舜琴。
()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

绿野身名魏阙心,玄成衔谢为恩深。汉廷可但扶阳宠,殷室还期傅说霖。

()

十二窗棂敞绛纱,关心闲看后时花。残春寥落成秋梦,晓日荒黄似月华。

忆旧已无机上锦,清游思泛斗间槎。横塘波影空如昔,噪尽官私两部蛙。

()
笋舆取道自吴干,东作村村喜一般。
已拜劝农田畯赐,旧租何似放令宽。
()

陵季相沿,训随世殆。政缺雅乖,风漓化改。礼亡衽席,乐沉河海。

三雍靡构,四教谁采。瞻震并峻,义属重丽。横书清道,晦彼生知。

()
汝兄望汝撑门户,汝水耽书奈汝何。
汝看二程兄弟传,肯将几月付蹉跎。
()
穿林了不厌崎岖,邂逅幽怀得少摅。
昔媿出山成小草,今知临水羡游鱼。
呦呦驯鹿随轻策,决决流泉入野渠。
坐觉尘襟真一洗,正如头垢得爬梳。
()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
片石邻空掌样平,吴儿曾此御瑶琴。
琴中腔调谁人识,独有颦妃是赏音。
()

大淮以北气萧条,泰岱之间复寂寥。见说潇湘亦枯竭,江流齐赴海门潮。

()

彩鹢初停,柳塘外、碧波新涨。更堪喜、寒山夜半,钟声无恙。

诗句自疑湘水阔,赋心却在梅花上。愧书生、餐字顿忘饥,神仙饷。

()

拈来阁上黄金线,倚遍亭前白玉栏。徒忆空园悬画板,春风一夜杏花残。

()

徙倚都无累,亭虚午气清。客来话高枕,风入韵弹筝。

危坐能添絮,轻歌屡引觥。采莲归未得,五月送秋声。

()
白头渔父白头妻,网得鱼多夜不归。
生怕渡官搜着税,巴东转柁向巴西。
()
賸欲扶筇随意行,要令心迹得双清。
何时同入翠微去,丈室先参老净名。
()
公道欣从禁路开,世家今有伟人来。
共推掌学文清手,突过谈兵杜牧才。
老眼知人明月竟,时情荐士冷稭灰。
诗章活法从公了,要使诸方听若雷。
()
郎君衮绣照鸳行,诗老时须住帝乡。
即见翘材辟新馆,预应绿野敞深堂。
()
恹恹欹枕卷纱衾,玉腕斜笼一串金。
梦里自家搔鬓发,索郎抽落凤凰簪。
()
万户千门绣作团,未央宫阙耸巑岏。
灯花无数排金粟,月魄不空倚扇纨。
香绕御炉烟羃羃,玉瑶仙佩响珊珊。
游人共说归来晚,一枕钧天好梦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