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清代。佚名。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翻译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注释
⑴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⑵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⑶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⑷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
⑸淈(gǔ):搅浑。
⑹餔:吃。糟:酒糟。歠(chuò):饮。醨(lí):薄酒。 成语:哺糟歠醨
⑺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
⑻沐:洗头。
⑼浴:洗身,洗澡。
⑽察察:皎洁的样子。
⑾汶(mén)汶:污浊。
⑿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⒀莞尔:微笑的样子。
⒁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⒂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⒃濯:洗。
⒄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⒅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⒆不复与言,复:再。
关于《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楚辞章旬》是在西汉末年刘向编的《楚辞》的基础上作注。在《楚辞》中,《渔父》已作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据此,则认定屈原作《渔父》,又可上推至刘向时。后世认同屈原作《渔父》,影响较大的有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和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但此说漏洞颇多。从外证来说,司马迁在《史记·屈贾列传》中引述《渔父》文字时,只是作为行文的一部分,而并非作为屈原的原作转引。王逸《楚辞章句》在明确指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之后,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则作者又非屈原而成了“楚人”。从内证来说,《渔父》中的屈原表示“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以下当是赴湘自沉的一幕,似不可能再有心绪用轻松的笔调续写“莞尔而笑”的渔父。何况全文采用第三人称,亦与屈原作为此文作者的身份不合。故近人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说:“《渔父》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屈原赋今译》)按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还是比较可信的。
在第一部分中,屈原开始露面。文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时间是在“既放”之后,即屈原因坚持爱国的政治主张遭到楚顷襄王的放逐之后;地点是在“江潭”、“泽畔”,从下文“宁赴湘流”四字看来,当是在接近湘江的沅江或沅湘间的某一江边、泽畔;其时屈原的情况是正心事重重,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文中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在这部分中,渔父上场,并开始了与屈原的问答。对渔父不作外形的描述,而是直接写出他心中的两个疑问。一问屈原的身份:“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官名),显然渔父认出了屈原,便用反问以认定身份。第二问才是问话的重点所在:“何故至于斯?”落魄到这地步,当是渔父所没有料想到的。由此一问,引出屈原的答话,并进而展开彼此间的思想交锋。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由此引出渔父的进一步的议论。针对屈原的自是、自信,渔父提出,应该学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榜样,并以三个反问句启发屈原“淈泥扬波”、“哺糟歠酾”,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他认为屈原不必要“深思高举”,从思想到行为无不高标独立,以致为自己招来流放之祸。渔父是一位隐者,是道家思想的忠实信徒。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庄子说:“虚而委蛇。”(《庄子·应帝王》,后世成语作“虚与委蛇”)渔父所取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正是从老庄那里继承过来的。他所标举的“圣人”,指的正是老、庄一类人物。儒家的大圣人则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坚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九歌·橘颂》)的高尚人格的屈原,对于渔父的“忠告”当然是格格不入的。他义正辞严地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两个浅近、形象的比喻,说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又以不能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玷污的两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宁赴湘流”,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屈原在《离骚》中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渔父》中的屈原,正是这样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司马迁将《渔父》的文字作为史料载入屈原的传记中,当也是有见于所写内容的真实性,至少是符合屈原一以贯之的思想性格的。
全文的最后一部分,笔墨集中在渔父一人身上。听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渔父“莞尔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沧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他唱的歌,后人称之为《渔父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第八十三卷将此歌作为《渔父歌》的“古辞”收入),也《沧浪歌》或《孺子歌》。歌词以“水清”与“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所谓水清可以洗帽缨、水浊可以洗脚,大意仍然是上文“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这是渔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的一种较为形象化的说法。
最后这一部分,不见于《史记》屈原本传中。从全篇结构来说,这一部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进一步渲染了渔父的形象;渔父无言而别、唱歌远去的结尾,也使全文获得了悠远的情韵。不少研究者认为《渔父》这篇作品是歌颂屈原的。但从全文的描写、尤其是从这一结尾中,似乎很难看出作者有专门褒美屈原、贬抑渔父的意思。《渔父》的价值在于相当准确地写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而与此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后世众多诗赋词曲作品中吟啸烟霞的渔钓隐者形象,从文学上溯源,都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楚辞中的这篇《渔父》。如果一定要辨清此文对屈原与渔父的感情倾向孰轻孰重,倒不妨认为他比较倾向于作为隐者典型的渔父。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从文体的角度看,在楚辞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问答体,与后来的汉赋的写法已比较接近。前人说汉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在文体演变史上,《渔父》无疑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的。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唐代。李益。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北都春日漫书。宋代。强至。蓬鬓双侵京国尘,花枝五别故园春。晓莺莫漫惊游宦,夜鹤多应怨主人。日月名迟愁揽镜,江湖兴在忆垂纶。天边涕泪怀吾弟,却恨衣冠系此身。
送河秘校鬲主簿良原。宋代。韩维。平时太学客,文藻士林传。憔翠尚一邑,声名空十年。风烟长夏始,关塞浊泾前。莫作归来叹,将军好荐贤。
自香港登舟感怀。清代。黄遵宪。又指天河问析津,东西南北转蓬身。行行遂越三万里,碌碌仍随十九人。久客暂归增别苦,同舟虽敌亦情亲。龙旗猎猎张旃去,徒倚阑干独怆神。
赵奥别业。宋代。林景熙。已无湖海梦,渐老足间情。野杖日寻壑,家书时到城。开池纳天影,种竹引秋声。亦爱箪瓢乐,年来世味轻。
凯歌。明代。沈明臣。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摊破浣溪沙 其二 即事。清代。尤侗。燕子楼中燕子飞。鹧鸪屏外鹧鸪啼。笑看萧郎盘细马,画桥西。鹅管笙囊调艳曲,凤花箫局试香衣。怪底游人争指道,使君妻。
斋居。明代。王廷相。夕阳动高阁,密树下层阴。暮色入帘早,秋寒近榻深。寂栖同睡鹤,独晤有鸣琴。扰扰浮尘里,谁哉共赏音。
子馀许修草堂遣句劝请。宋代。张孝祥。莲社高人久寂寥,草堂风物故萧萧。追还旧观须公等,唤我它年寄一瓢。
一剪梅 其一 意有所触辄成一词,美人芳草不无寄托之辞,商妇琵琶,惟以悲哀为主。。清代。俞樾。记得春游逐管弦。红板桥边。白板门前。闲花野草为谁妍。蜂也喧喧。蝶也翩翩。风月何尝负少年。花底歌筵。柳外吟鞕。而今回首总凄然。旧事如烟。旧梦如仙。
答崔象之见谢之作。宋代。韩维。阴风吹沙走长衢,方驾往过君之庐。主人好事乐间尚,揖我谓我非俗儒。欣然开馆扫尘榻,语论清简发不虚。投冠释带聊自放,安用俗礼空囚拘。分朋四座斗巧奕,聊以胜负为欢娱。呼儿稍稍出珍玩,瘿器礧砢承枯株。持竿拂壁似有重,最后乃挂双海图。云昔武皇恃威壮,驱石塞海怪可吁。鞭笞鬼神各就事,簸弄旗帜翻以舒。鱼龙惊逃波浪恶,左右出没扬牙须。但怜物类颇幽怪,画手安辨曹与吴。北轩却下步小径,竹深桂静何萦纡。我来方冬气凛冽,已爱翠色侵衣裾。即看春风撼芽甲,定见红紫相欹扶。乘间取醉更何适,主人勿遽嫌喧呼。
临碧亭歌。元代。刘崧。谁能筑亭向青山,我欲憩之开苦颜。谁能筑亭面流水,我欲因之洗尘耳。江南万里秋冥冥,往有胜处无佳亭。画船神消越湖白,快马目断淮云青。筠州之山蔚霞绮,碧落仙人洞天里。罗君家住碧落西,百尺修亭水边起。我行叹息思见之,人言此亭多胜奇。凫鹥不隔紫荷叶,翡翠只在青杨枝。秋来七八月,月出凤山时。坐石弄清景,调笙咏新诗。时来凭高一起舞,剑影下射青玻瓈。又如三月春,有风从东来。红花照绿水,白雪飞苍苔。酒酣四顾仰空笑,但见紫翠纷崔嵬。城中匝地誇豪富,复閤重甍閟烟雾。谁能载酒日论诗,学似君家筑亭住。我家寄在快阁傍,门前江水春云长。绿萝间维艓子静,蓬蒿不剪柴门荒。闻君临碧亭,喜赋碧落歌。故园寂寞不归去,奈尔临碧秋风何。
惜秋华 题竹轩王孙 祥林 小照。清代。顾太清。万里高空,度西风、画出一行飞雁。三径菊花,东篱露黄开遍。遥山淡染青螺,爱野色行寻步缓。消遣。惜秋光、好把寒香偷剪。不问秋深浅。待白衣送酒,倒翠樽花畔。消遥甚、更脱帽,垂襟疏懒。王孙富贵风流,况大隐、旁人争羡。舒眼。任天涯、日酣云展。
湖上成绝句呈刘伯声四首。宋代。张耒。谁道原头春未回,柳梢黄软冻齐开。争惊腊日峥嵘尽,忽问田翁乞野梅。
天之于吾何为乎,君之危兮臣羞矣。天之于世何为乎,龙之亢弓鲸凌耳。
女娲之肠何如共工之头,不周山崩天地圮。麟驺同贤者避世,以兵毒人唯虎兕。
前生德戊子七月二十一事也时脱悍帅之难。明代。谢元汴。天之于吾何为乎,君之危兮臣羞矣。天之于世何为乎,龙之亢弓鲸凌耳。女娲之肠何如共工之头,不周山崩天地圮。麟驺同贤者避世,以兵毒人唯虎兕。苍生肉腐不足食,胾斮衣冠充俎几。嗟德之生以植良,不惟植良遹以理。不能使世之皆禹稷而无羿奡兮,虽德之生乃可耻。
增上神宗徽号一首。宋代。郊庙朝会歌辞。于惟祢庙,乃圣乃神。秉文之士,作起惟新。建宫稽古,一视同仁。庶几备号,以享天人。
徐太守雪梅为副都御史周公铨赋。明代。陈琏。昔人画梅谁最奇,独数花光与补之。二人去后几百载,至今声誉犹昭而。当涂太守清江彦,能与梅花写生面。呵笔方惊冰在毫,临池又觉香浮砚。朔吹号寒冻未消,琅玕石上粲琼瑶。雪盈老干昭奇节,阳动孤根长气条。南枝几朵先春白,不比群芳后时发。生来原自有精神,老去犹能存骨格。玉堂茅舍咸相宜,风尘不染冰霜姿。声名已居三友行,香影岂负逋仙诗。内台使君事高洁,耿耿襟怀凛冰雪。赋咏欣同水部何,披图静对心怡悦。
考试当涂次池阳崎岖山行石多可爱因用袁席之。宋代。王居安。 平生爱奇石,如见古君子。一卷窗牖间,时复为隐几。兹行池阳路,终日乱山里。道傍石丛生,牛羊乱虎兕。中有篆籀文,鼎彝间罍洗。纵横更簨虡,埋没见追蠡。嗟予心好之,愧恨无能徙。着手为摩挲,却立复睥睨。有似南阳公,可就不可致。是宜米元章,一见辄下拜。徜可从予招,安车更加礼。
赠高子勉四首。宋代。黄庭坚。拾遗句中有眼,彭泽意在无弦。顾我今六十老,付公以二百年。
送京运使赴召二首 其一。宋代。赵蕃。南浦维舟初拜公,五溪随牒限趋风。问途欲假移官见,倾听欢闻召节东。不但朝阳徯鸣凤,正思御史昔乘骢。我曹意见非黎庶,大庇要令天下同。
独酌谣。元代。杨维桢。我约月槎客,去向月宫游。试辨月中物,山河之倒影,大树之阎浮。羿妻不死到今几甲子,山夷海突还纪宫中筹。吾闻九州之外更九州,君房曼倩不能周。岂无汤桀与轩尤,迭蛮迭触寻戈矛,久安长治安得万岁而千秋。君不见沙丘鲍、乌江猴,白门兔、荆州牛,锦绷老羯、金床小蠕,邗沟又筑汪芒丘。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胡能生许愁。采石袍,赤壁舟。古人不与今月在,古月还为今人留,呼酒重登黄鹤楼。
故人寄茶(一作李德裕诗)。唐代。曹邺。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沈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馀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张中丞庙。清代。赵继光。阴森殿壁夹松楸,浩气还凭庙貌留。鼠雀已空臣力竭,江淮永奠阵云收。淋铃尚听深山雨,横笛偏催野戌秋。北望荒城寻故垒,只余睢水咽寒流。
卜算子 二首李法师求。金朝。王哲。人谈焰助。与泉源,交结相同怙。木真元牢锁住。掌扶持,精气长坚固。中甜上素。小婴儿,姹女频看觑。外空边诚雅趣。入祥云,便得神仙
题僧院引泉。唐代。姚合。泉眼高千尺,山僧取得归。架空横竹引,凿石透渠飞。洗药溪流浊,浇花雨力微。朝昏长绕看,护惜似持衣。
题韩伯清所藏郭天锡画。元代。陈旅。往年京口郭天锡,学得房山高使君。画省归来人事少,烟岑间向客楼分。林扃暝落青枫雨,水郭寒生白蜃云。岁晚怀人增感慨,晴窗展玩到斜曛。
再叠得七首 其五。明代。陆深。绕檐铁马骤鸣车,花有清阴月有华。江上水天同一色,望中台殿隔西霞。风随秋远闻香露,潮识溪寒阁浅沙。无计可留摇落尽,共梅开处斗无瑕。
吾乡陆永仲,博学高才。自其少时,有声场屋,今栖自鹿洞下,绝荤酒,屏世事,自放尘埃之外。行将六十,而有婴儿之色,非得道者能如是乎。
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平生想望真镜,依约在何方。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
几年来,开林麓,建山房。安眠饱馆清坐、无事可思量。洗尽人间忧患,看尽仙家风月,和气满清扬。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
水调歌头。宋代。关注。吾乡陆永仲,博学高才。自其少时,有声场屋,今栖自鹿洞下,绝荤酒,屏世事,自放尘埃之外。行将六十,而有婴儿之色,非得道者能如是乎。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平生想望真镜,依约在何方。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几年来,开林麓,建山房。安眠饱馆清坐、无事可思量。洗尽人间忧患,看尽仙家风月,和气满清扬。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
浣溪沙(感别)。宋代。刘辰翁。点点疏林欲雪天。竹篱斜闭自清妍。为伊憔悴得人怜。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相逢恨恨总无言。
自咏二首。宋代。祖无择。形胜山前感物华,却乘清兴过僧家。楼台消废无人问,今古传闻只自嗟。云拥断崖埋石笋,泉冲凉雨落金沙。凭君识得寻幽趣,只管高谭至日斜。
伤逝 其五。明代。李之世。悲风从何来,流响度长廊。静聆怯营魂,潜身归洞房。兰缸犹未灭,黯淡杳无光。触物易萦绪,忧来讵有方。残椸积埃尘,颠倒乱衣裳。针刺存箧笥,刀尺委巾箱。高壁留遗挂,香奁卸旧妆。缄封时一觌,纡回自忖量。弥恋知无益,弃置复难忘。
大涤洞天留题。宋代。谢岳甫。天然奇石耸云端,下浸龙泓一掬寒。静听潺湲眠未得,不妨乘月依阑干。
早春次胡紫山韵是日斋居。明代。王缜。瑞雪催诗兴未阑,条风又引我游观。鸟知传信清音细,柳辨迎春碧眼寒。宫律阳回随黍管,寅标星转傍河干。况当斋沐供郊祀,天地清明兆泰坛。
草堂对月分韵。明代。王弼。明月转西壁,歌筵渐徙东。一尊贫对客,百事懒如翁。雁皦霜华外,虫栖露草中。今年秋更好,才得此欢同。
临泉道中。金朝。萧贡。半世事行役,兹游初未经。峡门迷白昼,岭脊上青冥。涧曲莓苔滑,松盘雾雨溟。登危人局蹐,涉险马竛竮。落日留行客,投鞭得驿亭。短墙明积雪,破屋漏疏星。羌笛谁三弄,羁怀强一听。葭芦知不远,河外数峰青。
留题云门山雍熙院。宋代。范仲淹。一路入岚堆,还惊禹凿开。林无恶兽住,岩有好泉来。云阵藏雷去,山根到海回。莫辞登绝顶,南望即天台。
再至京邸春日书事。清代。李英。五陵游侠地,春晓独徘徊。御柳层烟散,金堤一骑回。晴云飞碣石,残雪照燕台。十载周南客,公车此复来。
如梦令。宋代。吴潜。镇日春阴漠漠。新燕乍穿帘幕。睡起不胜情,闲拾瑞香花萼。寂寞。寂寞。没个人人如昨。
伤美女游春。明代。张天赋。独怜金屋阿娇身,误踏东风紫陌尘。到底看春春不见,反教人看我为春。
中元夜泊淮口。唐代。罗隐。木叶回飘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
华亭十咏 其五 秦始皇驰道。宋代。唐询。秦德衰千祀,江滨道不脩。相传大堤在,曾是翠华游。玉趾如将见,金椎岂复留。怅然寻旧迹,蔓草蔽荒丘。
清明郊行。明代。欧必元。风尘无去住,时序有推迁。剩得江山在,春游思杳然。野花明绽锦,细草暖含烟。落日孤城外,松杉伴犊眠。
从军行(八首·并序)。明代。罗颀。里中遇故人,相与语畴昔。归家门户静,阶除少行迹。蚯蚓穴砌间,絺蛸网四壁。抚事多踟蹰,不知时节易。上堂拜双亲,入室长太息。
秦国公主挽诗。宋代。刘攽。渭阳追舅氏,婺女嫁天孙。平日诸姑问,当时赤绶尊。烟波空北渚,荻竹自长门。后夜秦楼月,哀箫閟九原。
答微之。宋代。韩维。南圃携樽数,西陂纵棹同。除书褒晚岁,归驭觞西风。节物萧条后,交游寂寞中。何时还一笑,池上舞惊鸿。
鹧鸪天 佳人。清代。佚名。全似丹青揾染成。更将何物斗轻盈。雪因舞态羞频下,云为歌声不忍行。螺髻小,凤鞋轻。天边斗柄又斜横。水晶庭柱琉璃帐,客去同谁看月明。
长子伯温失解以诗示之。宋代。邵雍。儒家所尚者,行善与文章。用舍何尝定,枯荣未易量。干求便黾勉,得失是寻常。外物不可必,其言味甚长。
谒金门。清代。顾翎。梧桐碧。满院秋声萧瑟。斜掩银屏灯暗泣。小炉香欲爇。窗外芭蕉露滴。欲上玉楼无力。倚栏只有玲珑月。天淡秋河直。
远行。宋代。宋祁。平原已超忽,山径亦纡馀。匹练迷征马,孤蓬伴客车。江枫极目外,陇水断肠初。行行不顾返,秋露泫人裾。
鹊桥仙。宋代。曾觌。娇波媚靥,尊前席上,只是寻常梳裹。温柔伶俐总天然,没半掏、教人看破。 从来可恁,痴迷著相,百计消除不过。烟花不是不曾经,放不下、唯他一个。
度周卿携司马公送蒲中舍诗小程先生谒傅长宫。宋代。项安世。马公首丹籍,程子亦其次。大书天九门,凛凛见名字。度君独何心,葅歜而剥芰。艓子大于匙,可卧不可跋。中有两同行,马诗与程剌。
龟溪即事五首。宋代。高斯得。王庭陟俊茂,三年虱其间。愚忠竟何补,积咎成丘山。愧彼海上沤,临机鴥其翻。昭□□□□,嗟嗟亦胡颜。汝今尚无觉,复倚荣辱关。晨门独何人。永
和李蒲汀少宰喜雪二首 其二。明代。林文俊。三白呈祥日,群黎引领时。轻随柳絮舞,润许麦苗知。郢上惭高调,山阴负宿奇。祗应且饱饭,歌舞答恩私。
病肺齿痛对雪。宋代。张耒。拥庭晴雪照高堂,卧病悠悠废举觞。肺疾仅同园令渴,齿伤不为幼舆狂。交飞翠斝知谁醉,独嗅乌巾认旧香。惟有烹茶心未厌,故知淡泊味能长。
简汤及翁。宋代。戴表元。六十三翁尚美髯,今年添尽白毵毵。心如晚路思家马,身似春筐欲茧蚕。无事官曹容岸帻,有时书帙当清谈。风情最苦汤公子,家世衣冠旧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