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渔父朗读

渔父翻译及注释

翻译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注释
⑴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⑵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⑶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⑷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
⑸淈(gǔ):搅浑。
⑹餔:吃。糟:酒糟。歠(chuò):饮。醨(lí):薄酒。 成语:哺糟歠醨
⑺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
⑻沐:洗头。
⑼浴:洗身,洗澡。
⑽察察:皎洁的样子。
⑾汶(mén)汶:污浊。
⑿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⒀莞尔:微笑的样子。
⒁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⒂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⒃濯:洗。
⒄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⒅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⒆不复与言,复:再。

渔父赏析

  关于《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楚辞章旬》是在西汉末年刘向编的《楚辞》的基础上作注。在《楚辞》中,《渔父》已作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据此,则认定屈原作《渔父》,又可上推至刘向时。后世认同屈原作《渔父》,影响较大的有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和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但此说漏洞颇多。从外证来说,司马迁在《史记·屈贾列传》中引述《渔父》文字时,只是作为行文的一部分,而并非作为屈原的原作转引。王逸《楚辞章句》在明确指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之后,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则作者又非屈原而成了“楚人”。从内证来说,《渔父》中的屈原表示“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以下当是赴湘自沉的一幕,似不可能再有心绪用轻松的笔调续写“莞尔而笑”的渔父。何况全文采用第三人称,亦与屈原作为此文作者的身份不合。故近人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说:“《渔父》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屈原赋今译》)按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还是比较可信的。

  在第一部分中,屈原开始露面。文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时间是在“既放”之后,即屈原因坚持爱国的政治主张遭到楚顷襄王的放逐之后;地点是在“江潭”、“泽畔”,从下文“宁赴湘流”四字看来,当是在接近湘江的沅江或沅湘间的某一江边、泽畔;其时屈原的情况是正心事重重,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文中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在这部分中,渔父上场,并开始了与屈原的问答。对渔父不作外形的描述,而是直接写出他心中的两个疑问。一问屈原的身份:“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官名),显然渔父认出了屈原,便用反问以认定身份。第二问才是问话的重点所在:“何故至于斯?”落魄到这地步,当是渔父所没有料想到的。由此一问,引出屈原的答话,并进而展开彼此间的思想交锋。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由此引出渔父的进一步的议论。针对屈原的自是、自信,渔父提出,应该学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榜样,并以三个反问句启发屈原“淈泥扬波”、“哺糟歠酾”,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他认为屈原不必要“深思高举”,从思想到行为无不高标独立,以致为自己招来流放之祸。渔父是一位隐者,是道家思想的忠实信徒。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庄子说:“虚而委蛇。”(《庄子·应帝王》,后世成语作“虚与委蛇”)渔父所取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正是从老庄那里继承过来的。他所标举的“圣人”,指的正是老、庄一类人物。儒家的大圣人则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坚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九歌·橘颂》)的高尚人格的屈原,对于渔父的“忠告”当然是格格不入的。他义正辞严地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两个浅近、形象的比喻,说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又以不能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玷污的两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宁赴湘流”,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屈原在《离骚》中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渔父》中的屈原,正是这样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司马迁将《渔父》的文字作为史料载入屈原的传记中,当也是有见于所写内容的真实性,至少是符合屈原一以贯之的思想性格的。

  全文的最后一部分,笔墨集中在渔父一人身上。听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渔父“莞尔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沧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他唱的歌,后人称之为《渔父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第八十三卷将此歌作为《渔父歌》的“古辞”收入),也《沧浪歌》或《孺子歌》。歌词以“水清”与“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所谓水清可以洗帽缨、水浊可以洗脚,大意仍然是上文“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这是渔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的一种较为形象化的说法。

  最后这一部分,不见于《史记》屈原本传中。从全篇结构来说,这一部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进一步渲染了渔父的形象;渔父无言而别、唱歌远去的结尾,也使全文获得了悠远的情韵。不少研究者认为《渔父》这篇作品是歌颂屈原的。但从全文的描写、尤其是从这一结尾中,似乎很难看出作者有专门褒美屈原、贬抑渔父的意思。《渔父》的价值在于相当准确地写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而与此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后世众多诗赋词曲作品中吟啸烟霞的渔钓隐者形象,从文学上溯源,都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楚辞中的这篇《渔父》。如果一定要辨清此文对屈原与渔父的感情倾向孰轻孰重,倒不妨认为他比较倾向于作为隐者典型的渔父。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从文体的角度看,在楚辞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问答体,与后来的汉赋的写法已比较接近。前人说汉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在文体演变史上,《渔父》无疑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的。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
蓬鬓双侵京国尘,花枝五别故园春。
晓莺莫漫惊游宦,夜鹤多应怨主人。
日月名迟愁揽镜,江湖兴在忆垂纶。
天边涕泪怀吾弟,却恨衣冠系此身。
()

平时太学客,文藻士林传。
憔翠尚一邑,声名空十年。
风烟长夏始,关塞浊泾前。

()

又指天河问析津,东西南北转蓬身。行行遂越三万里,碌碌仍随十九人。

久客暂归增别苦,同舟虽敌亦情亲。龙旗猎猎张旃去,徒倚阑干独怆神。

()
已无湖海梦,渐老足间情。
野杖日寻壑,家书时到城。
开池纳天影,种竹引秋声。
亦爱箪瓢乐,年来世味轻。
()

()
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

燕子楼中燕子飞。鹧鸪屏外鹧鸪啼。笑看萧郎盘细马,画桥西。

鹅管笙囊调艳曲,凤花箫局试香衣。怪底游人争指道,使君妻。

()

夕阳动高阁,密树下层阴。暮色入帘早,秋寒近榻深。

寂栖同睡鹤,独晤有鸣琴。扰扰浮尘里,谁哉共赏音。

()

莲社高人久寂寥,草堂风物故萧萧。追还旧观须公等,唤我它年寄一瓢。

()

记得春游逐管弦。红板桥边。白板门前。闲花野草为谁妍。

蜂也喧喧。蝶也翩翩。

()
阴风吹沙走长衢,方驾往过君之庐。
主人好事乐间尚,揖我谓我非俗儒。
欣然开馆扫尘榻,语论清简发不虚。
投冠释带聊自放,安用俗礼空囚拘。
()

谁能筑亭向青山,我欲憩之开苦颜。谁能筑亭面流水,我欲因之洗尘耳。

江南万里秋冥冥,往有胜处无佳亭。画船神消越湖白,快马目断淮云青。

()

万里高空,度西风、画出一行飞雁。三径菊花,东篱露黄开遍。

遥山淡染青螺,爱野色行寻步缓。消遣。惜秋光、好把寒香偷剪。

()
谁道原头春未回,柳梢黄软冻齐开。
争惊腊日峥嵘尽,忽问田翁乞野梅。
()

天之于吾何为乎,君之危兮臣羞矣。天之于世何为乎,龙之亢弓鲸凌耳。

女娲之肠何如共工之头,不周山崩天地圮。麟驺同贤者避世,以兵毒人唯虎兕。

()

于惟祢庙,乃圣乃神。秉文之士,作起惟新。建宫稽古,一视同仁。

庶几备号,以享天人。

()

昔人画梅谁最奇,独数花光与补之。二人去后几百载,至今声誉犹昭而。

当涂太守清江彦,能与梅花写生面。呵笔方惊冰在毫,临池又觉香浮砚。

()

妾命何太薄,不及宫中水。时时对天颜,声声入君耳。

()

平生爱奇石,如见古君子。

一卷窗牖间,时复为隐几。

()

拾遗句中有眼,彭泽意在无弦。
顾我今六十老,付公以二百年。

()

南浦维舟初拜公,五溪随牒限趋风。问途欲假移官见,倾听欢闻召节东。

不但朝阳徯鸣凤,正思御史昔乘骢。我曹意见非黎庶,大庇要令天下同。

()

我约月槎客,去向月宫游。试辨月中物,山河之倒影,大树之阎浮。

羿妻不死到今几甲子,山夷海突还纪宫中筹。吾闻九州之外更九州,君房曼倩不能周。

()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沈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

阴森殿壁夹松楸,浩气还凭庙貌留。鼠雀已空臣力竭,江淮永奠阵云收。

淋铃尚听深山雨,横笛偏催野戌秋。北望荒城寻故垒,只余睢水咽寒流。

()
人谈焰助。
与泉源,交结相同怙。
木真元牢锁住。
掌扶持,精气长坚固。
()

泉眼高千尺,山僧取得归。架空横竹引,凿石透渠飞。

洗药溪流浊,浇花雨力微。朝昏长绕看,护惜似持衣。

()

往年京口郭天锡,学得房山高使君。画省归来人事少,烟岑间向客楼分。

林扃暝落青枫雨,水郭寒生白蜃云。岁晚怀人增感慨,晴窗展玩到斜曛。

()

绕檐铁马骤鸣车,花有清阴月有华。江上水天同一色,望中台殿隔西霞。

风随秋远闻香露,潮识溪寒阁浅沙。无计可留摇落尽,共梅开处斗无瑕。

()

吾乡陆永仲,博学高才。自其少时,有声场屋,今栖自鹿洞下,绝荤酒,屏世事,自放尘埃之外。行将六十,而有婴儿之色,非得道者能如是乎。
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平生想望真镜,依约在何方。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
几年来,开林麓,建山房。安眠饱馆清坐、无事可思量。洗尽人间忧患,看尽仙家风月,和气满清扬。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

()
点点疏林欲雪天。
竹篱斜闭自清妍。
为伊憔悴得人怜。
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
()

形胜山前感物华,却乘清兴过僧家。
楼台消废无人问,今古传闻只自嗟。
云拥断崖埋石笋,泉冲凉雨落金沙。

()
晓乘轻舸出江城,晚上篮兴欲倦行。
尽日松风乡岩石,小窗听作泉声。
()

悲风从何来,流响度长廊。静聆怯营魂,潜身归洞房。

兰缸犹未灭,黯淡杳无光。触物易萦绪,忧来讵有方。

()
天然奇石耸云端,下浸龙泓一掬寒。
静听潺湲眠未得,不妨乘月依阑干。
()
大士弥遮迦,忆昔阿私陀。
邪正通一道,无法不调和。
()

瑞雪催诗兴未阑,条风又引我游观。鸟知传信清音细,柳辨迎春碧眼寒。

宫律阳回随黍管,寅标星转傍河干。况当斋沐供郊祀,天地清明兆泰坛。

()
明月转西壁,歌筵渐徙东。
一尊贫对客,百事懒如翁。
雁皦霜华外,虫栖露草中。
今年秋更好,才得此欢同。
()

半世事行役,兹游初未经。峡门迷白昼,岭脊上青冥。

涧曲莓苔滑,松盘雾雨溟。登危人局蹐,涉险马竛竮。

()

一路入岚堆,还惊禹凿开。
林无恶兽住,岩有好泉来。
云阵藏雷去,山根到海回。

()

五陵游侠地,春晓独徘徊。御柳层烟散,金堤一骑回。

晴云飞碣石,残雪照燕台。十载周南客,公车此复来。

()
镇日春阴漠漠。
新燕乍穿帘幕。
睡起不胜情,闲拾瑞香花萼。
寂寞。
()

独怜金屋阿娇身,误踏东风紫陌尘。到底看春春不见,反教人看我为春。

()

木叶回飘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秋凉雾露侵灯下,

夜静鱼龙逼岸行。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

秦德衰千祀,江滨道不脩。相传大堤在,曾是翠华游。

玉趾如将见,金椎岂复留。怅然寻旧迹,蔓草蔽荒丘。

()

风尘无去住,时序有推迁。剩得江山在,春游思杳然。

野花明绽锦,细草暖含烟。落日孤城外,松杉伴犊眠。

()
里中遇故人,相与语畴昔。
归家门户静,阶除少行迹。
蚯蚓穴砌间,絺蛸网四壁。
抚事多踟蹰,不知时节易。
()

渭阳追舅氏,婺女嫁天孙。平日诸姑问,当时赤绶尊。

烟波空北渚,荻竹自长门。后夜秦楼月,哀箫閟九原。

()

南圃携樽数,西陂纵棹同。
除书褒晚岁,归驭觞西风。
节物萧条后,交游寂寞中。

()

全似丹青揾染成。更将何物斗轻盈。雪因舞态羞频下,云为歌声不忍行。

螺髻小,凤鞋轻。天边斗柄又斜横。水晶庭柱琉璃帐,客去同谁看月明。

()
儒家所尚者,行善与文章。
用舍何尝定,枯荣未易量。
干求便黾勉,得失是寻常。
外物不可必,其言味甚长。
()

梧桐碧。满院秋声萧瑟。斜掩银屏灯暗泣。小炉香欲爇。

窗外芭蕉露滴。欲上玉楼无力。倚栏只有玲珑月。天淡秋河直。

()

平原已超忽,山径亦纡馀。
匹练迷征马,孤蓬伴客车。
江枫极目外,陇水断肠初。

()

娇波媚靥,尊前席上,只是寻常梳裹。温柔伶俐总天然,没半掏、教人看破。

从来可恁,痴迷著相,百计消除不过。烟花不是不曾经,放不下、唯他一个。

()
马公首丹籍,程子亦其次。
大书天九门,凛凛见名字。
度君独何心,葅歜而剥芰。
艓子大于匙,可卧不可跋。
()
王庭陟俊茂,三年虱其间。
愚忠竟何补,积咎成丘山。
愧彼海上沤,临机鴥其翻。
昭□□□□,嗟嗟亦胡颜。
()

三白呈祥日,群黎引领时。轻随柳絮舞,润许麦苗知。

郢上惭高调,山阴负宿奇。祗应且饱饭,歌舞答恩私。

()
拥庭晴雪照高堂,卧病悠悠废举觞。
肺疾仅同园令渴,齿伤不为幼舆狂。
交飞翠斝知谁醉,独嗅乌巾认旧香。
惟有烹茶心未厌,故知淡泊味能长。
()

六十三翁尚美髯,今年添尽白毵毵。
心如晚路思家马,身似春筐欲茧蚕。
无事官曹容岸帻,有时书帙当清谈。

()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