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代。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翻译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注释
1、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
2、欧公:指欧阳修。
3、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4、长淮:淮河。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5、清颍:指颍河,颍水,为淮河重要支流。苏辙《鲜于子骏谏议哀辞》:“登嵩高兮扪天,涉清颖兮波澜。”
6、咽:读“yè”。
7、佳人:颍州地区的歌女。
8、醉翁词:指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所写的歌咏颖州西湖的一些词。
9、四十三年:欧阳修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词,到苏东坡次韵作此篇时正好四十三年。
10、电抹:如一抹闪电,形容时光流逝之快.吴潜《满江红》:“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官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11、三五:十五日。李益《溪中月下寄扬子尉封亮》:“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
12、盈盈:美好的样子。
13、二八:十六日。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上阕起首两句描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颍州有颍河汝水,最终汇于淮河之中。“霜馀”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温婉细流涓涓而下。水声潺潺,在作者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将河水拟人化的写法,更显得情真意切。
“佳人尤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表达了词人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叹,时间如同闪电一样快速逝去,只有像欧阳修那样为人、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得被人们铭记。欧阳修在颍州期间,颇有政声,建树多多,深得当地父老的敬重与爱戴。颍州父老为了纪念这位文坛巨匠作出的贡献,不但世代传唱他在颍州创作的诗词,还立祠以表怀思。四十三年转瞬飞逝,而恩师也已驾鹤多年,作者不由得慨叹时光无情,对先师的怀念有增无减,令人动容。
下阕体例与上阕基本一致,均为由景及情,前面两句写颍河的晚景。“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三五盈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南朝鲍照有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南朝萧统《文选》为其作注释日:“二八,十六日也。”在这首《木兰花令》里,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也是对前文“四十三年如电抹”的诠释。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作者全词结尾处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苏轼少年求学京城,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与提携。后来两人又政见相同,诗文相和,成为忘年之交。在苏轼的人生中,欧阳修对其行文、为政、处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因如此,作者的慨叹与思念才显得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而此词更出彩的一点,在于词人将内心的真情揉碎于水光月色之中,缠绵悱恻,娓娓道来,氤氲进人的内心深处。
这是一首追和之词,所和者为欧阳修咏颍州西湖的《木兰花令》词。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时苏轼知颍州。王安石变法时,苏轼与韩琦、欧阳修等元老重臣站在守旧的一面,虽攻击新法,但并没有全盘加以否定;后来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执政,开始废除新法,他又与司马光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因此又受到旧党的排斥,只得再度请求外调,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知州。
苏轼当年京都应试时,欧阳修为主考官,对其文章十分赏识,录为第二名,曾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又说:“更数十年后,后世无有诵吾文者。”欧阳修的器重和期望,鼓舞着苏轼终于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几乎都取得了“独步天下’’的成就。苏轼和欧阳修师生情深,来到颍州游览西湖之时,想起往日欧公所吟西湖之词,遂步其韵和作此首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白鹭亭。宋代。任希夷。江水悠悠淮水流,台城寂寂石城留。凄凉白鹭洲头月,曾照前朝玉村秋。
芝山寺。宋代。范仲淹。楼殿冠崔嵬,灵芝安在哉。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得食鸦朝聚,闻经虎夜回。偶临西阁望,五老夕阳开。
次洪内翰十月桃韵三首。宋代。裘万顷。旧日骊山宫殿中,玉妃无数舞衫红。只因归去蓬莱后,梦作寒花笑北风。
同司空文明过坚上人故院(一作过坚上人影堂逢司空曙)。唐代。李端。我与雷居士,平生事远公。无人知是旧,共到影堂中。
肃武亲王墓大松歌。清代。黄安涛。苍虬力拗千霄势,却走横枝塞空际。惊涛倾泻万壑风,浓荫周遮百弓地。梢长叶密骨干重,架木盘盘四围捧。白日阴森苔磴寒,行人下马神先竦。一株最巨当墓门,五株拱揖如弟昆。冰霜不改古时色,雨露自沐先朝恩。九泉蟠曲根如铁,琥珀斑斑凝汗血。龙鳞怒裂虬髯张,想见当年熊雄杰。维王手挈千熊罴,佐命入关开帝墓。扫除流寇奠秦蜀,战功赫奕垂丰碑。箕尾归天留毅魄,宗盟世笃同磐石。殡宫宰木郁葱葱,一派滋培关国脉。
秋日望山中寄旧僧二首。明代。施渐。秋原落日见青山,遥识僧居杳霭间。指点却疑身已到,满窗萝叶上人闲。
云山图为茅山刘宗师作。元代。杨载。长江千万里,奔浪薄高云。龙现谁能睹?猿啼不可闻。迂回因地势,昭晰应天文。剑气秋如洗,珠光夜欲焚。连峰俄笋迸,断岸复瓜分。句曲临东极,岩头有隐君。
渔父词(其九)。宋代。赵构。暮暮朝朝冬复春。高车驷马趁朝身。金拄屋,粟盈囷。那知江汉独醒人。
留湖心寺。宋代。陈昌时。出城五里凄无宿,清境光辉日遍曝。水仙飞结空中楼,佛香吹化莲花国。老僧坐久忘身心,夜凉恍住蛟人屋。何当使我出世愁,苔迳幽窗鸿弄艺。
许真君天诰。宋代。范纯仁。至人脩练久能成,此诰尝闻降帝庭。宝墨森森耸鸾凤,训词一一在生灵。既将道行蒙幽显,奚必仙踪到杳冥。鹤驾云軿非我觌,祇期操履学真经。
皇州。元代。郑梦周。凤阁祥光动晓螭,汉庭歌彻《大风》诗。山河带砺徐丞相,天地经纶李太师。驸马林池春烂熳,国公台榭月参差。始知圣泽深无限,共享升平万世期。
送施景仁太博提点江南坑冶。宋代。梅尧臣。楚山岂无铜,楚匠岂不工。大炉常乏铸,碧炉那得充。积弊在乡县,孰肯以利笼。君今承诏行,谕民当得中。苟能使之发,亦莫取之穷。此乃事可久,山深山自通。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其八。宋代。秦观。憬彼高句丽,来脩裔夷职。天都富如海,劳汝送涓滴。舳舻尾相衔,远近困供亿。止沸当绝薪,扬汤百无益。
七月二十四日作。宋代。陆游。闲拂青铜一惘然,此生应老海云边。凉颸入袂诗初就,幽鸟呼人梦不全。天上鹊归星渚冷,月中桂长露华鲜。射胡羽箭凋零尽,坐负心期四十年!
和圣俞。宋代。欧阳修。有芸黄其华,在彼众草中。清香濯晓露,秀色摇春风。幸依华堂阴,一顾曾不蒙。大雅彼君子,偶来从学宫。文章高一世,论议伏群公。多识由博学,新篇匪雕虫。唱酬烂众作,光辉发幽丛。在物苟有用,得时宁久穷。可嗟凡草木,粪壤自青红。
出居庸关书所见。清代。周珠生。风悲日淡奏金笳,毳幕临关四五家。春色忽从天外至,跨驼边女帽簪花。
乡人祷雨有应时寓乌石。宋代。邓深。力穑乃有秋,斯言闻自古。天时或不顺,人事亦安取。今年问何如,常暘颇为苦。大田纷拆裂,槁苗渴灌注。井瓮走墟落,河车喧旦暮。江溪近复涸,手足了无措。祷旱急农夫,迓神击村鼓。动以千百人,为此万一举。烈日仍朝朝,乞灵空处处。谁知天地回,正在顷刻许。旱魃翻然收,丰隆激其怒。真龙夺寂寞,商羊自鼓舞。张盖作浓云,翻盆下甘雨。剩水有平畴,旷原无焦土。言功任鬼神,介我喜稷黍。饱饭可预期,晚岁复何虑。鸜声变愁叹,忧心成悦豫。惟进对江村,所寓隘茅宇。因循已半月,侵凌奈酷暑。快此一日凉,美甚八珍具。浇肠欠浊醪,钱兄寻酒户。
好事近 赋水窗梅枝。清代。郑文焯。瘦绿觅诗痕,昨夜梦云犹湿。谁坐茜窗开处,恰一枝横入。芳魂还倩笛招来,两两翠禽集。怕向石阑题句,有那人香迹。
策达雅尔早行。清代。成瑞。天际青山隐隐横,一溪流水碧无声。晓风残月平沙路,黄叶堆中信马行。
摸鱼儿(春雪客中寄白香岩、王信父)。宋代。张炎。又孤吟、灞桥深雪,千山绝尽飞鸟。梅花也著东风笑,一夜瘦添多少。春悄悄。正断梦愁诗,忘却池塘草。前村路杳。看野水流冰,舟闲渡口,何必见安道。慵登眺。脉脉霏霏未了。寒威犹自清峭。终须几日开晴去,无奈此时怀抱。空暗恼。料酒兴歌情,未肯随人老。惜花起早。拚醉□忘归,接B565更好,一笑任倾倒。
经筵秉烛。明代。郑岳。北极星精午夜悬,周庐剑佩候朝天。烟开曙色明驰道,月带灯光照御筵。灾祲每消修政后,枢机端系格心前。万方行睹虞廷化,一曲薰风入五弦。
临高台。唐代。褚亮。高台暂俯临,飞翼耸轻音。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回瞰周平野,开怀畅远襟。独此三休上,还伤千岁心。
玉山岭上作。唐代。皇甫曾。悠悠驱匹马,征路上连冈。晚翠深云窦,寒台净石梁。秋花偏似雪,枫叶不禁霜。愁见前程远,空郊下夕阳。
石龟。宋代。韦骧。磨琢成龟智不虚,天然体理尽难如。世珍未许论荆璞,神迹当曾负洛书。山泽秘奇西蜀远,星辰分气北方馀。坚完自得灵身计,安用区区免豫且。
徐子方竹。元代。凌云翰。蝌蚪曾闻写汗青,先生人复理图经。故人赠竹缘何事,要使清风满笏庭。
自君之出矣六首 其六。南北朝。陈叔宝。自君之出矣,愁颜难复睹。思君如蘖条,夜夜只交苦。
本事诗。近现代。苏曼殊。愧向尊前说报恩,香残玦黛浅含颦。卿自无言侬已会,湘兰天女是前身。
谷口 其二。元代。黄镇成。谷口桥边寻隐君,山中几时耕白云。清霜满天桕叶赤,石上水声终夜闻。
客舟棱天庆观夜坐。宋代。冯时行。家山千里秋风客,搔首夜深寒雨窗。万古兴亡心一寸,孤灯明灭影成双。鬓边日月如飞鸟,眼底尘埃拟涨江。高枕欲眠眠不稳,晓锺迢递发清撞。
次韵效都堂薰风诗。宋代。汪梦斗。轻飙鼓入五弦琴,都是重华育物心。唐殿微凉只专向,何如四海共清阴。
浪淘沙。宋代。杜安世。帘外微风。云雨回踪。银釭烬冷锦帏中。枕上深盟,年少心事,陡顿成空。岭外白头翁。到没由逢。一床鸳被叠香红。明月满庭花似绣,闷不见虫虫。
正月节日,上宝历寺行礼,退述事。元代。范梈。朝参不见承明庐,梦想三更尚是初。窅窅重山遮列炬,泠泠流水逐行车。柴关响接群僧磬,草泽心驰上帝居。圣寿延长天广大,固应涵养及樵渔。
寄文寺昆仲兼讯令侄。明代。释函可。安世威名海屿传,龙泉虽失笔如椽。二难拮据寻灰烬,一代风流入品铨。枝上鹊巢惊虎豹,枕边蠹简剩神仙。东山屐齿须珍重,未了还须望阿玄。
瑞鹤仙 离筵代意。宋代。洪瑹。听梅花吹动,凉夜何其,明星有烂。相看泪如霰。问而今去也,何时会面。匆匆聚散。恐便作、秋鸿社燕。最伤情、夜来枕上,断云零雨何限。因念。人生万事,回首悲凉,都成梦幻。芳心缱绻。空惆怅,巫阳馆。况船头一转,三千馀里,隐隐高城不见。恨无情、春水连天,片帆似箭。
寄唐山人。宋代。张士逊。梓潼江口涪江上,深僻还如樗杜村。独坐翠光喷钓艇,万家寒影落吟轩。
西江月。宋代。戴复古。三过武昌台下,却逢三度重阳。菊花祗作旧时黄。白雪堆人头上。昨日将军亭馆,今朝陶令壶觞。醉来东望海茫茫。家近蓬莱方丈。
恋绣衾 初夏。元代。邵亨贞。柳花零乱愁满天。又江城、啼老杜鹃。小庭院、雨初过,*歌声、惊起画眠。微风摇荡湘帘影,浪花斜、轻袅篆烟。问白*、裁成未,翦金刀
临安三绝 石镜。宋代。苏轼。山鸡舞破半岩云,菱叶开残野水春。应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
春日送许逸林明府行取入京。明代。释函是。几年民瘼赖谁求,邑有神君四境休。百里津梁无斥堠,三春风雨足田畴。升闻自是铨衡事,子惠殊为闾井忧。入对更祈陈利病,野人斫额祝安流。
十六夜贡院。明代。庞嵩。棘闱夜寂寂,凉月秋涓涓。影动三千界,光盈二八前。较材归艺圃,聚彩烛金躔。皓魄知人好,今宵觉倍圆。
江行。宋代。释尚能。渺然寒水上,四望尽无涯。沙迹迎潮没,天形接海垂。坏衣汀霭湿,疏磬苇风吹。今夜犹船宿,还应与月期。
学庄即事。清代。牛焘。掘井深无水,疏泉远隔溪。堰潴余雨积,碾石压苗低。酒熟倾桑落,桥成盼柳堤。斜阳花一路,香草衬归蹄。
去年十月九日余至燕城今周星不报为赋长句。宋代。文天祥。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桥上舌尽刳。又不见睢阳将军怒切齿,三十六人同日死。去冬长至前一日,朔庭呼我弗为屈。丈夫开即见胆,竟谓生死在顷刻。赭衣冉冉生苍苔,书云时节忽复来。鬼影青灯照孤坐,梦啼死血丹心破。只今便作渭水囚,食粟已是西山羞。悔不当年跳东海,空有鲁连心独在。
夜兴。宋代。陆游。穷巷行人绝,高城漏鼓稀。剧谈频翦烛,久坐旋更衣。饥鼠冲人过,啼鸦冒夜飞。客归吾未睡,孤影自相依。
朋元不赴湖上观雪之集,明日余召试玉堂,见。宋代。范成大。文场宁复鬓霜宜,白玉堂前雪霁时。不惜狂言枨忌讳,秃毫冰砚竟无奇。
大洲。清代。王文诰。山水漭洄冱,千里环高峡。南靖连苍梧,奔流势不乏。登橹寻大洲,其源泻两胁。粤西山蜿蜒,倾卸当天压。一枝盘旋龙,水汇双岐夹。龙性郁不舒,节寸遭威胁。一怒陡飞空,奋张万鳞甲。引颈落大洲,浪眺波喷喝。天山地水灵,分来江口插。愿汝学希夷,瞑宜蛰龙法。醉乡不可沽,那敢言荷锸。苍头倒敝囊,惊疑剑出匣。
闲居。宋代。晁说之。闲居岂无事,一动百艰难。水为斋僧惜,花因供佛残。喜闻多死士,厌话小长安。香火同缘客,饥肠先永叹。
铁泉怀贲翁 其二。明代。霍韬。云端流水垂虹下,缭绕尧庄沁石田。回首铁泉成万仞,铁泉春景为谁妍。
置酒湖光亭示幕中诸君。宋代。韩维。东风不能和,朔雪屡成晦。置酒高亭上,豁与清景对。霏微远林表,萧散平湖内。稍急征雁群,偏凌舞姝态。为藩昧仁术,抚事增永慨。闾阎半无褐,畎亩方兴耒。幸祈阴沴消,庶卒丰年赉。
泛舟潏水君俞用韩泛南溪韵作诗三首遂和。宋代。李复。溪水秋更清,天晴好行舟。叩舷发吴歌,荡漾无时休。朝戏朱坡下,暮宿青岭头。胜事或有得,随意终日留。往年思此乐,屡叹来无由。今我方求田,意欲营东畴。兹计傥能就,遂免卒岁忧。身随鸥泛泛,心逐鱼悠悠。南舍与北邻,杖策步可投。更祈旸雨时,禾稌常有秋。
竹林寺。唐代。王翰。来访山中古道场,憩眠聊借赞公房。三生定水龙花供,一味枯禅柏子香。风逗竹声晴作雨,山含灏气晚生凉。高僧茶罢跏趺坐,愧我栖迟两鬓霜。
次韵徐宰雪句。宋代。方岳。雪花飞尽江头芦,秋崖有屋窗未糊。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与留须臾。传观玉帝整严卫,杂沓环佩纷前驱。梦随姑射扣瑶陛,身入阊阖排银铺。明毫一色宝阶净,端木六出琼林孤。绿章封事见名姓,白霓仙子轩眉须。乃知天喜爱民尹,分此雪与耕田夫。山川尽入古图画,园林已作春规模。逢船谁可载书共,松醪未拟炊书沽。金仆姑寒忆战士,玉玲珑暖无歌姝。煮茶安用碧跳脱,眠蓑自胜红氍毹。盟鸥久与说心腹,买犊大欠耕膏腴。频年岁入少生计,何日诏下蠲田租。甑尘但忧脱粟饭,瓯滑未议羹莼鲈。群公岂堪立仗马,贱子只跨寻诗驴。第令吾民不知馁,如彼蔡人何足诛。冲寒索米徙者众,啼饥载道携其孥。边烽有警事方尔,民瘼未轸天地无。辕门谁曳丈二组,羽书夜下尺一符。少迟兽狝渤海盗,当复蚊浮高阳徙。平淮有碑徜须刻,笔墨可但唐宗儒。
颂古九首。宋代。释了演。黄蘗堂前喫棒去,大愚肋下筑拳来。若言佛法无多子,到底分明眼未开。
孔子庙震。宋代。梅尧臣。霹雳下虚殿,破楹非梦凶。昔尝瞻画衮,今实见升龙。隐隐雷声散,疏疏雾气从。予知仲尼庙,不是蓄乖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