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朗读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翻译及注释

翻译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注释
1、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
2、欧公:指欧阳修。
3、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4、长淮:淮河。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5、清颍:指颍河,颍水,为淮河重要支流。苏辙《鲜于子骏谏议哀辞》:“登嵩高兮扪天,涉清颖兮波澜。”
6、咽:读“yè”。
7、佳人:颍州地区的歌女。
8、醉翁词:指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所写的歌咏颖州西湖的一些词。
9、四十三年:欧阳修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词,到苏东坡次韵作此篇时正好四十三年。
10、电抹:如一抹闪电,形容时光流逝之快.吴潜《满江红》:“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官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11、三五:十五日。李益《溪中月下寄扬子尉封亮》:“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
12、盈盈:美好的样子。
13、二八:十六日。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赏析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上阕起首两句描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颍州有颍河汝水,最终汇于淮河之中。“霜馀”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温婉细流涓涓而下。水声潺潺,在作者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将河水拟人化的写法,更显得情真意切。

  “佳人尤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表达了词人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叹,时间如同闪电一样快速逝去,只有像欧阳修那样为人、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得被人们铭记。欧阳修在颍州期间,颇有政声,建树多多,深得当地父老的敬重与爱戴。颍州父老为了纪念这位文坛巨匠作出的贡献,不但世代传唱他在颍州创作的诗词,还立祠以表怀思。四十三年转瞬飞逝,而恩师也已驾鹤多年,作者不由得慨叹时光无情,对先师的怀念有增无减,令人动容。

  下阕体例与上阕基本一致,均为由景及情,前面两句写颍河的晚景。“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三五盈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南朝鲍照有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南朝萧统《文选》为其作注释日:“二八,十六日也。”在这首《木兰花令》里,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也是对前文“四十三年如电抹”的诠释。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作者全词结尾处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苏轼少年求学京城,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与提携。后来两人又政见相同,诗文相和,成为忘年之交。在苏轼的人生中,欧阳修对其行文、为政、处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因如此,作者的慨叹与思念才显得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而此词更出彩的一点,在于词人将内心的真情揉碎于水光月色之中,缠绵悱恻,娓娓道来,氤氲进人的内心深处。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追和之词,所和者为欧阳修咏颍州西湖的《木兰花令》词。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时苏轼知颍州。王安石变法时,苏轼与韩琦、欧阳修等元老重臣站在守旧的一面,虽攻击新法,但并没有全盘加以否定;后来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执政,开始废除新法,他又与司马光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因此又受到旧党的排斥,只得再度请求外调,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知州。

  苏轼当年京都应试时,欧阳修为主考官,对其文章十分赏识,录为第二名,曾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又说:“更数十年后,后世无有诵吾文者。”欧阳修的器重和期望,鼓舞着苏轼终于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几乎都取得了“独步天下’’的成就。苏轼和欧阳修师生情深,来到颍州游览西湖之时,想起往日欧公所吟西湖之词,遂步其韵和作此首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应泻山瓢里,还寄此瓢来。

()
孰爱于母,惟善其善。
孰友于兄弟,我独终鲜。
()

江水悠悠淮水流,台城寂寂石城留。
凄凉白鹭洲头月,曾照前朝玉村秋。

()

楼殿冠崔嵬,灵芝安在哉。
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
得食鸦朝聚,闻经虎夜回。

()
旧日骊山宫殿中,玉妃无数舞衫红。
只因归去蓬莱后,梦作寒花笑北风。
()

我与雷居士,平生事远公。无人知是旧,共到影堂中。

()

苍虬力拗千霄势,却走横枝塞空际。惊涛倾泻万壑风,浓荫周遮百弓地。

梢长叶密骨干重,架木盘盘四围捧。白日阴森苔磴寒,行人下马神先竦。

()

秋原落日见青山,遥识僧居杳霭间。
指点却疑身已到,满窗萝叶上人闲。

()

长江千万里,奔浪薄高云。龙现谁能睹?猿啼不可闻。

迂回因地势,昭晰应天文。剑气秋如洗,珠光夜欲焚。

()

暮暮朝朝冬复春。高车驷马趁朝身。金拄屋,粟盈囷。那知江汉独醒人。

()
出城五里凄无宿,清境光辉日遍曝。
水仙飞结空中楼,佛香吹化莲花国。
老僧坐久忘身心,夜凉恍住蛟人屋。
何当使我出世愁,苔迳幽窗鸿弄艺。
()

至人脩练久能成,此诰尝闻降帝庭。宝墨森森耸鸾凤,训词一一在生灵。

既将道行蒙幽显,奚必仙踪到杳冥。鹤驾云軿非我觌,祇期操履学真经。

()

凤阁祥光动晓螭,汉庭歌彻《大风》诗。山河带砺徐丞相,天地经纶李太师。

驸马林池春烂熳,国公台榭月参差。始知圣泽深无限,共享升平万世期。

()

无始劫来不曾生,今日当场又随灭。
又随灭,万里炎天觅点雪。

()
楚山岂无铜,楚匠岂不工。
大炉常乏铸,碧炉那得充。
积弊在乡县,孰肯以利笼。
君今承诏行,谕民当得中。
()

憬彼高句丽,来脩裔夷职。天都富如海,劳汝送涓滴。

舳舻尾相衔,远近困供亿。止沸当绝薪,扬汤百无益。

()
闲拂青铜一惘然,此生应老海云边。
凉颸入袂诗初就,幽鸟呼人梦不全。
天上鹊归星渚冷,月中桂长露华鲜。
射胡羽箭凋零尽,坐负心期四十年!
()

有芸黄其华,在彼众草中。清香濯晓露,秀色摇春风。

幸依华堂阴,一顾曾不蒙。大雅彼君子,偶来从学宫。

()

风悲日淡奏金笳,毳幕临关四五家。春色忽从天外至,跨驼边女帽簪花。

()
力穑乃有秋,斯言闻自古。
天时或不顺,人事亦安取。
今年问何如,常暘颇为苦。
大田纷拆裂,槁苗渴灌注。
()

瘦绿觅诗痕,昨夜梦云犹湿。谁坐茜窗开处,恰一枝横入。

芳魂还倩笛招来,两两翠禽集。怕向石阑题句,有那人香迹。

()

天际青山隐隐横,一溪流水碧无声。晓风残月平沙路,黄叶堆中信马行。

()
又孤吟、灞桥深雪,千山绝尽飞鸟。
梅花也著东风笑,一夜瘦添多少。
春悄悄。
正断梦愁诗,忘却池塘草。
()

村北村南叫杜鹃,簑披春雨柳含烟。
不辞辛苦秋成熟,会见黄云遍野田。
()

北极星精午夜悬,周庐剑佩候朝天。烟开曙色明驰道,月带灯光照御筵。

灾祲每消修政后,枢机端系格心前。万方行睹虞廷化,一曲薰风入五弦。

()
高台暂俯临,飞翼耸轻音。
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回瞰周平野,开怀畅远襟。
独此三休上,还伤千岁心。
()

悠悠驱匹马,征路上连冈。晚翠深云窦,寒台净石梁。

秋花偏似雪,枫叶不禁霜。愁见前程远,空郊下夕阳。

()

磨琢成龟智不虚,天然体理尽难如。世珍未许论荆璞,神迹当曾负洛书。

山泽秘奇西蜀远,星辰分气北方馀。坚完自得灵身计,安用区区免豫且。

()

蝌蚪曾闻写汗青,先生人复理图经。故人赠竹缘何事,要使清风满笏庭。

()

自君之出矣,愁颜难复睹。思君如蘖条,夜夜只交苦。

()
愧向尊前说报恩,香残玦黛浅含颦。
卿自无言侬已会,湘兰天女是前身。
()

谷口桥边寻隐君,山中几时耕白云。清霜满天桕叶赤,石上水声终夜闻。

()
家山千里秋风客,搔首夜深寒雨窗。
万古兴亡心一寸,孤灯明灭影成双。
鬓边日月如飞鸟,眼底尘埃拟涨江。
高枕欲眠眠不稳,晓锺迢递发清撞。
()

轻飙鼓入五弦琴,都是重华育物心。唐殿微凉只专向,何如四海共清阴。

()
帘外微风。
云雨回踪。
银釭烬冷锦帏中。
枕上深盟,年少心事,陡顿成空。
()

朝参不见承明庐,梦想三更尚是初。窅窅重山遮列炬,泠泠流水逐行车。

柴关响接群僧磬,草泽心驰上帝居。圣寿延长天广大,固应涵养及樵渔。

()

安世威名海屿传,龙泉虽失笔如椽。二难拮据寻灰烬,一代风流入品铨。

枝上鹊巢惊虎豹,枕边蠹简剩神仙。东山屐齿须珍重,未了还须望阿玄。

()

听梅花吹动,凉夜何其,明星有烂。相看泪如霰。问而今去也,何时会面。

匆匆聚散。恐便作、秋鸿社燕。最伤情、夜来枕上,断云零雨何限。

()
梓潼江口涪江上,深僻还如樗杜村。
独坐翠光喷钓艇,万家寒影落吟轩。
()

三过武昌台下,却逢三度重阳。菊花祗作旧时黄。白雪堆人头上。
昨日将军亭馆,今朝陶令壶觞。醉来东望海茫茫。家近蓬莱方丈。

()

柳花零乱愁满天。

又江城、啼老杜鹃。

()
山鸡舞破半岩云,菱叶开残野水春。
应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
()

几年民瘼赖谁求,邑有神君四境休。百里津梁无斥堠,三春风雨足田畴。

升闻自是铨衡事,子惠殊为闾井忧。入对更祈陈利病,野人斫额祝安流。

()

驱车复驱车,起拂车上露。
愿作车后尘,逐君车轮去。

()

棘闱夜寂寂,凉月秋涓涓。影动三千界,光盈二八前。

较材归艺圃,聚彩烛金躔。皓魄知人好,今宵觉倍圆。

()
谁从五竺国,分得一枝来。
秀出重楼外,专除世上埃。
()
不逢圣人时,不见圣人面。
圣人言可闻,圣人心可见。
()
渺然寒水上,四望尽无涯。
沙迹迎潮没,天形接海垂。
坏衣汀霭湿,疏磬苇风吹。
今夜犹船宿,还应与月期。
()

掘井深无水,疏泉远隔溪。堰潴余雨积,碾石压苗低。

酒熟倾桑落,桥成盼柳堤。斜阳花一路,香草衬归蹄。

()

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桥上舌尽刳。
又不见睢阳将军怒切齿,三十六人同日死。
去冬长至前一日,朔庭呼我弗为屈。

()
拥炉兀兀坐成睡,梦到家山人不知。
半夜酒醒还是客,一庭黄叶雨来时。
()
穷巷行人绝,高城漏鼓稀。
剧谈频翦烛,久坐旋更衣。
饥鼠冲人过,啼鸦冒夜飞。
客归吾未睡,孤影自相依。
()
文场宁复鬓霜宜,白玉堂前雪霁时。
不惜狂言枨忌讳,秃毫冰砚竟无奇。
()

山水漭洄冱,千里环高峡。南靖连苍梧,奔流势不乏。

登橹寻大洲,其源泻两胁。粤西山蜿蜒,倾卸当天压。

()
闲居岂无事,一动百艰难。
水为斋僧惜,花因供佛残。
喜闻多死士,厌话小长安。
香火同缘客,饥肠先永叹。
()

云端流水垂虹下,缭绕尧庄沁石田。回首铁泉成万仞,铁泉春景为谁妍。

()

东风不能和,朔雪屡成晦。
置酒高亭上,豁与清景对。
霏微远林表,萧散平湖内。

()
春风吹枕小屏寒,客舍无聊梦不安。
花叶暗时人已去,夕阳光满旧栏干。
()
冷面无惭色,真心不脱空。
虽然獃在我,终是与人忠。
()
溪水秋更清,天晴好行舟。
叩舷发吴歌,荡漾无时休。
朝戏朱坡下,暮宿青岭头。
胜事或有得,随意终日留。
()

来访山中古道场,憩眠聊借赞公房。三生定水龙花供,一味枯禅柏子香。

风逗竹声晴作雨,山含灏气晚生凉。高僧茶罢跏趺坐,愧我栖迟两鬓霜。

()
雪花飞尽江头芦,秋崖有屋窗未糊。
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与留须臾。
传观玉帝整严卫,杂沓环佩纷前驱。
梦随姑射扣瑶陛,身入阊阖排银铺。
()
黄蘗堂前喫棒去,大愚肋下筑拳来。
若言佛法无多子,到底分明眼未开。
()
霹雳下虚殿,破楹非梦凶。
昔尝瞻画衮,今实见升龙。
隐隐雷声散,疏疏雾气从。
予知仲尼庙,不是蓄乖慵。
()

()

榆烟新起,正清明节过,翠蓂九叶。欣会谪仙初度日,凤穴产真鸑鷟。心肠琅琅,文章锦绣,看镜期勋业。暂居马帐,后知有赖先觉。

可想大器晚成,功名有志,未逊苏秦学。奈不在身先在子,果向秋风抟鹗。诗酒琴棋,风花雪月,养浩全真乐。寿觞五福,太公须遇文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