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宋代。廖行之。此去何之,骈阗车马朝来起。扬鞭西指。意气眉间是。闾里儿童,竞瞩秦萧史。归时几。快瞻行李。还看如云喜。
《点绛唇》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此去何之,骈阗车马朝来起。
扬鞭西指,意气眉间是。
闾里儿童,竞瞩秦萧史。
归时几,快瞻行李。
还看如云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热闹喧嚣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盼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车马喧嚣、人群熙攘的情景,表现了节日或特殊场合下的热闹景象。作者扬起鞭子指向西方,表示自己即将离开这个喧闹的场所,但在他的眉宇间却充满豪情和自信。他观察到闾里的儿童们都争先恐后地仰望着秦萧史,这是指在当时的社会中,秦萧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在归程中,作者快速地回望自己的行李,同时也看到了如云般喜悦的人们。
赏析:
《点绛唇》以热闹繁忙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细节,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归乡的期盼。首句“此去何之,骈阗车马朝来起”以反问的方式引出离别之事,车马喧嚣的声音伴随着朝阳的升起,给人一种热闹繁忙的感觉。接着,“扬鞭西指,意气眉间是”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和自信,传递出一种决然离去的意味。诗中提到的秦萧史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儿童们都向他仰望,这暗示了作者的家乡是一个有着文化底蕴和传统的地方。最后两句“归时几,快瞻行李。还看如云喜”展现了作者的急切归心和对归乡之喜的情感。整首诗词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辛酸和归乡的喜悦,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向往。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廖行之。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锦城馆杂题十三首 其一 竹。明代。薛瑄。谁种庭前竹,萧森数十竿。高檐晴落翠,虚室昼生寒。韵喜风前听,阴宜月下看。莫言家在远,长得报平安。
十一月二十二日出京道中杂诗 其十四。清代。郑孝胥。忍寒不衣裘,未老殊觉赧。大哉驭人言,胜于求饱暖。
奉和御製九天司命降临。宋代。夏竦。缉熙绵宇肃边疆,蕃祉纷纶顯阜昌。真驭告期通梦寐,严宸精意洁坛场。青烟漏上盈中禁,碧辇宵分下彼苍。照地辉光蒙鹤焰,霭人嘉气杂萧芗。峒山顺拜鸿仪展,太古灵源密命扬。载仰金姿唯睟穆,稍瞻云躅更辉煌。晓霞微动觚棱峻,弦月斜明玉瑱方。丹凤卷旗严藻卫,绿车旋轸向仙乡。春祺涣汗均流庆,睿唱昭回纪降祥,万国颂声皆载路,巍巍馨烈迈成康。
赠乡僧祖元。宋代。吴泳。挑包不住雁边峰,万里来参琰浙翁。刀割万缘随指断,镜磨诸漏著身空。不从贝叶鑽陈迹,只向薄团下钝工。结羽依然销未尽,有时诗语学琴聪。
茅山洞口。唐代。綦毋潜。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邑宰惠花木。宋代。胡宿。晓圃分花品,烟锄手自携。未贪桃结实,且映李成蹊。瞥见香蜂集,仍闻好鸟啼。河阳春色晚,流过短墙西。
题大桥影子。清代。范当世。斋阁焚香对画裙,神魂相接若为群。烟霄鸾鹤浑无似,莫向人间索虎贲。
秋怀 其二。明代。王元俸。最团圆处是中秋,好月那堪独上楼。尘世总经沧海变,烟波仍驻古今愁。芙蓉欲绽溪边脸,鬓发还应雪满头。笑倚阑干吹铁笛,夕阳惟见水空流。
感怀。宋代。陆游。残年迫衰谢,婴疾归乡枌。诸贤渡江初,总角幸有闻。才非楚倚相,亦能读典坟。夫岂或使之,後死与斯文。世儒凿户牖,道术将瓜分;孤陋守一说,百氏殆可焚。後来岂无人,鼻垩谁挥斤?巍巍贞观治,房魏出河汾。
赠友。清代。牛焘。君本烟霞侣,不谙世俗情。俨然与物接,一语使人惊。白日见揶揄,而我意不平。王尼车中叹,伯伦日韬精。自非饮醇酒,启口慢纷争。养拙恬胜智,甘贫枯亦荣。君看垂钓者,如我愿逃名。
柳梢青。宋代。戴复古。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