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西江月朗读

《西江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千秋。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去频惊节物,
乱来依旧江山。
清明雨过杏花寒。
红紫芳菲何限。
春病无人消遣,
芳心有酒摧残。
此情拍手问阑干。
为甚多愁我惯。

诗意:
《西江月》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感慨。诗人觉得自己年纪渐长,对于世事的变迁频频感到惊讶,但江山依旧保持着旧貌。在清明时节,雨过后的杏花依然感到寒冷。红紫色的花朵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让人不禁感叹花的美丽无限。然而,诗人却感到在这样的春天里,自己没有人陪伴消遣,内心的热情却被酒精摧残。他对着空空的门阑拍手,独自倾诉心中的忧愁。

赏析:
《西江月》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反思。诗中的"老去频惊节物,乱来依旧江山"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感到惊讶和无奈。"清明雨过杏花寒"一句通过描绘杏花在雨后的凋零,传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接着,诗人用"红紫芳菲何限"来形容花朵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美好之限。在春天的美景面前,诗人却感到孤独和无聊,他的内心热情被酒精所削弱。最后,诗人对着门阑拍手,表达出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心中的苦闷。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活的思考,抒发了对于岁月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悲凉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身的心境,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现实的疑问,使读者在共鸣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千秋

生卒年月不详,字锡老,号审斋,东平(今属山东)人,流寓金陵,晚年转徙湘湖间。与游者张安世、韩元吉等,皆南渡初名士,年辈应亦相类。词风清拔可喜,著有《审斋词》1卷。...

王千秋朗读
()

猜你喜欢

落日江城动鼓鼙,故山千里转逶迤。
谢安旧宅空陈迹,尼父馀风异昔时。
苜蓿秋高戎马健,海门日短雁书迟。
客窗兀对黄昏坐,云汉悠悠起暮思。
()

鹫岭积蒙茸,连山翠几重。险疑金粟洞,高讶玉华峰。

溪迥云藏屋,林深雨翳钟。客帆秋外小,仙佩鸟边逢。

()

爱染朱丝约髻心,退红嫌浅绛嫌深。通犀插久销光彩,更遣寻求蜜蜡金。

()

茶磨山前宿雨晴,行春桥下绿波平。吴儿越女齐声唱,菱叶荷花无数生。

落日夷犹青雀舫,孤烟缥缈望湖亭。平生走马听鸡处,残梦依依是越城。

()

好事持醪莫谩过,餐英拟和独醒歌。傍人祇爱寒香远,知受风霜是几多。

()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

江天冬暖似花时,上国音尘杳未知。

正被虫声喧老耳,今君又借薛能诗。

()

是处小街斜巷,烂游花馆,连醉瑶卮,选得芳容端丽,冠绝吴姬。绛唇轻、笑歌尽雅,莲步稳、举措皆奇。出屏帏。倚风情态,约素腰肢。
当时。绮罗丛里,知名虽久,识面何迟。见了千花万柳,比并不如伊。未同欢、寸心暗许,欲话别、纤手重携。结前期。美人才子,合是相知。

()

东来重见郭翻船,目极沧洲似渺然。浪信小桡穿竹去,不知佳景向谁边。

白头赵将心仍在,多病莱芜灶不烟。惟有王家风月地,时时客看满池莲。

()
漠漠横塘一水通,霏霏轻蔼夕阳中。
吴娘晚唱穿菱叶,楚客春心吒蕙丛。
烟外蒹葭间倚路,波间舴艋半凌风。
江南景好游人去,二月大埋花艳红。
()

林回水曲笋舆轻,日趁秋原暖气行。鸟路云衢多窈窕,峦光天色最分明。

宛如醉魄淹归梦,直似春愁散野情。好事呼童扫花径,提壶相待或相迎。

()
屏迹山林绝往还,忽传军将扣云关。
十年忆别湖湘外,五朵惊飞几案闻。
砚寄下岩鸜鹆眼,沉分上岸鹧鸪班。
墨磨烟麝香横雾,搜索诗肠愧我怪。
()

岧峣古城隅,下为凤凰池。凤去不复返,池水空涟漪。

傍有幽人庐,松竹森四围。结构极爽垲,借问居者谁。

()

无瞋是持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