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諲之睦州

送张諲之睦州朗读

《送张諲之睦州》是唐代诗人周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遥忆新安旧,
扁舟往复还。
浅深看水石,
来往逐云山。
到县馀花在,
过门五柳闲。
东征随子去,
俱隐薜萝间。

诗意:
这首诗词是周贺送别张諲去睦州的作品。诗人远忆着张諲与自己在新安的旧时光,两人曾一起乘坐小船航行往返。他们一起欣赏着水中的石头,追逐着云中的山峦。如今,张諲要离开去睦州,周贺感慨万千。他看到县城中依然有花儿盛开,而过去一起度过的地方,五柳树下如今也显得空闲无人。张諲东征之际,周贺将随同他一同离去,二人都将隐居在薜萝丛间。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主题,展示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谊和旧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水石、云山、花儿和五柳树,以增强诗情的表达。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诗人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诗词中的"新安旧"表达了诗人与张諲在新安度过的时光,这里既有友情的真挚,也有离别的伤感。"浅深看水石,来往逐云山"则展示了诗人与张諲在一起欣赏自然景观的情景,彰显了他们的默契和共同的兴趣。

"到县馀花在,过门五柳闲"描绘了离别时的环境,县城中依然有花开,而过去一起度过的地方如今已变得冷清。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常和变化。

最后两句"东征随子去,俱隐薜萝间"表明了诗人将与张諲一同东征,并且二人都将隐居在薜萝丛间。这里展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即使离别,他们仍然会在新的地方保持联系和相伴。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离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友情与离别的主题,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贺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周贺朗读
()

猜你喜欢

红白芙渠千万朵。水仙恰试新梳裹。缟袂霞衣争婀娜。香霞堕。凌波忽载行云过。正好玩芳停画舸。尊前自唱无人和。惟有沙鸥三两个。飞近我。夜凉同向花间卧。

()

地胜因人得,园幽为客稀。江泉通曲径,鱼鸟故相依。

散帙窥林屋,持竿上钓矶。隔堤闻荡桨,日暮酒船归。

()

近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赐云泉额。竹林晴见雁塔高,

石室曾栖几禅伯。荒碑字没莓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
一层山只一溪斜,偃卧东风恋日华。
莫把江行生旅思,他年忆此胜还家。
()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
古坛归鹤杳,野鹿自成群。
岚气浮清晓,钟声出白云。
树穿僧屋老,水到寺门分。
人世无穷事,山中了不闻。
()

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
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
青黄先后收,断折僵偻拾。

()

公才岂合尚题舆,天遣寒儒此曳裾。
午夜灯光曾共赏,三春乐事未全疏。
尊前窈窕传新唱,耳畔澜翻听异书。

()
双六盘中信彩赢,风行草偃月弯晴。
拦街截巷憨皮袋,弥勒何时不下生。
()

蛮荆人事几推移,旧国兴亡欲问谁。

郑袖风流今已尽,屈原辞赋世空悲。

()
主人心安乐,花竹有和气。
时从物外赏,自益酒中味。
斸枯蚁改穴,扫箨笋迸地。
万籁寂中生,乃知风雨至。
()
文德尧新庙,威灵旧禹山。
海门宾羽卫,地轴启云关。
无路攀仙驾,当年拱圣颜。
小臣衰疾泪,空望帝乡潸。
()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已违骨肉来时约,

更束琴书何处游。画角引风吹断梦,垂杨和雨结成愁。

()
去年趋召偶同时,每喜蒹葭玉树依。
伟论峥嵘从古少,高怀恬退似君稀。
身游紫禁方持橐,心著青山便拂衣。
顾我滞留徒有愧,扁舟何日送东归。
()

古祠摧败独孤村,老衲龙钟倚庙门。半亩寒冰栖腊意,一川晴日借春温。

松林惨澹猿猱啸,山径崎岖狼虎奔。说与行人慎回顾,归时切莫近黄昏。

()
圣主垂衣坐九重,不才假守劝农功。
周家永命由忠厚,汤后存心在困穷。
安得田租成岁减,且将人事兆年丰。
守宰监州民最近,相期清白绍家风。
()

阅人如邮舍,旁观意也寒。年年山易姓,事事水催澜。

免作劳生计,都无驻景丸。东移复西改,似沐猴而冠。

()

不见崧丘跨鹤仙,才名留得万人传。春郊渍酒伤今日,夜雨论文记昔年。

宰树谩悬公子剑,高山已绝伯牙弦。故居修竹青青在,寂莫终南落照边。

()

杜鹃啼老春红,翠阴满眼愁无奈。飞来何处,凤軿鸾驭,霞裾云佩。风槛娇凭,露梢慵亸,酒浓微退。念洛阳人去,香魂又返,依然是,风流在。
银烛光摇彩翠。画堂深、莫辞沈醉。十年一觉,扬州春梦,离愁似海。浩态难留,粉香吹散,几时重会。向尊前笑折,一枝红玉,帽檐斜戴。

()
海客园林珠树木,水仙宾从玉簪裳。
锦桃每用红丝楼,蜂采须成白蜜房。
()
救物功深好自持,知之修炼善心为。
神仙岂谓人间惜,自是迷流识见卑。
()
千岩万壑幽深地,一钵三衣自在身。
断定不行朝市路,无因犹识利名人。
()

科场久废不曾开,一扫千军谩有才。
今日毛锥无用处,功名不自此中来。

()

忧来不自得,登城望高天。寒云四面起,朔气下长川。

脱剑且却座,君知心惘然。奈何平生志,郁抑江湖閒。

()

别墅平开半夕阳,招携犹得续春光。攀崖为觅山中桂,鼓瑟谁弹陌上桑。

竟日雄谈挥茗椀,有时高卧据绳床。预知裘马豪华地,纪胜兼誇翰墨场。

()

雪馀寒退。唯有青松在。春不加荣寒不悴。用舍如公都耐。

流肪磊硌龟蛇。会留红日西斜。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

鸭头波软浓于酎。风起处、青初皱。乳燕双双帘幕透。

梨花未雪,绿杨犹絮。蚕饱桑阴瘦。

()
冒雪行车,迎风访道,投余特地参同。
说些修养,不论虎和龙。
讲甚婴儿姹女,无龟蛇、日月交宫。
无水火,亦无嗽咽,更没按时功。
()

游魂非吉亦非凶,红烂骷髅白玉容。未

()
世人往往嗜甘言,正味多嫌橄榄严。
寄我要须并海物,花猪顿顿饭难厌。
()
我家清溪上,门临紫阳山。
有一不死人,垂云遨其间。
□□所著书,只字不可删。
上方造化枢,下述性命关。
()

合抱长材卧壑深,于今惟恨不空林。谁知广厦千斤斧,斲尽人间孝子心。

()

泪痕一掬。恨芬流竟体,梅花同宿。误风沙、细马驮来,抱璧月难亏,渡河空促。

万里魂归,问不出、海西部曲。要千秋著眼,一片寒香,玉钩斜玉。

()
奉劝人人,一一听分诉。
不晓阴阳,怎知修行路。
始初下手,炼就铅汞体。
自有龟蛇,引入曹溪路。
()
安乐窝中虽不拘,不拘终不失吾儒。
轻醇酒用小盏饮,豪壮诗将大字书。
花木暄妍春雨后,山川澄淨九秋馀。
闲中意思多少,无忝人间一丈夫。
()
天鸡弄喔咿,残星在斜汉。
整衣出幽扉,山城漏初断。
微微水风生,冉冉田露散。
此时游葛天,淡然空百羡。
()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元龙何事独栖迟,散发狂歌返翠微。白石未忘松桂隐,青山遥待薜萝衣。

春寒雨雪连瓜步,夜色星河傍海沂。时忆燕城携手客,登楼回望五云飞。

()

来无方马去无轮,天险分明限一津。
愿得玉龙横十万,榆关重识故封人。

()

新凉澈徂暑,徒御戒宵征。
烟柳辞鸠署,星榆集凤城。
书名注上考,联步切西清。

()
两只补天手,一片济时心。
信道相门再相,现此宰官身。
涤洗乾坤都了,填压华戎既定,治世庆升平。
中外为冠冕,闻望耸簪缨。
()

爆竹严声彻夜传,曈昽旭日渐东悬。天开万历王正朔,人乐群方大有年。

及尾屠苏深蜡色,含苞玉蕊媚春烟。相逢未卜行藏事,且向条风试酒钱。

()

元亮作官还爱菊,好声嬴得刊于竹。彭泽千年留故名,更有何人武芳独。

()
避地来何所,穷山沧海边。
雄图今寂寞,吾道昔迍邅。
宴食甘粗饭,偷生忍击鲜。
乡闾重回首,挥泪入淮天。
()

璧生重岩中,出为廊庙器。精采贯长虹,效坛礼天地。

吉士负经纶,独抱千古志。当其未遇时,掩抑谁相示。

()

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已下共缺十八行。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
绿阴繁处小堂开,野蝶园蜂自去来。
细草有情双驻屐,远山无数一登台。
幽花坐爱栽时满,俗客空教到后回。
病起三年犹未赏,短垣多雨长莓苔。
()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兰佩空芳,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后,凤麟飞走。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岁,伴庄椿寿。

()

红妆翠袖一番新,人向园林作好春。
却笑华清夸睡足,只今罗袜久无尘。

()

征骖别棹每登台,去国离家浊酒杯。僧有碧纱能话旧,壁悬湘榻许归来。

香炉烟逐孤帆出,海燕泥衔返照回。隔岸劳劳尘是梦,中原鼙鼓夜深催。

()

千里朋簪盍,初秋爽气新。非因同调者,宁问和歌人。

作客无常主,盈门岂杂宾。知君能好我,佳句未辞频。

()

扶运匡时计已差,青山重叠故京遮。九华宫殿燕王府,百辟门庭戍卒家。

文武衣冠更制度,绮罗巷陌失繁华。毡车尽载天魔去,惟有莺衔御苑花。

()

弦管声凝发唱高,几人心地暗伤刀。

思量更有何堪比,王母新开一树桃。

()

五窦曾誇擢桂枝,从今天族更光辉。会看鼓吹喧龟洛,何止三人从伏妃。

()

三载幽栖养性灵,焚香默坐万缘轻。空庭野草萋萋碧,更觉秋来少送迎。

()

赐閒林壑几年馀,衰病真便化日舒。世事已拚成醉梦,荐章那复及慵疏。

推贤谏省心应赤,窃吹江皋道不如。况说重华隆盛治,夔龙声迹总堪书。

()
夫传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
以不载于本集而出于小说,或疑其非是。
今观其词,自非大手笔孰能与于此。
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话。
()
调元罢后久忘机,三见东山拜诏时。
言在典谟经舜问,规留廊庙许曹随。
人间岁月尊黄发,方外讴谣续紫芝。
举酒祝公千万寿,逍遥长与赤松期。
()

何代驱生灵,筑之为酿地。殊无甲兵守,但有糟浆气。

雉堞屹如狂,女墙低似醉。必若据而争,先登仪狄氏。

()

独坐炉边结夜愁,暂时恩去亦难留。

手持金箸垂红泪,乱拨寒灰不举头。

()
猛兽来兵只为文,岂宜凉德拟图尊。
君看豹彩蒙麋质,人取无难必不存。
()
脉脉无言亦有期,雪中狂杀羽林儿。
可怜多少幽奇事,却是东风总不知。
()

当年济北辞黄檗,索火之机屈未伸。
今日子孙开活眼,老南元是读书人。

()
古木阴阴六月凉,幽花藉藉四时香。
丝桐清夜作三弄,明月入帘风拂床。
()
居官难得是全名,于守年多政转清。
身为素王扶坠户,手提赤子出饥坑。
使来公馆文书简,吏退私斋几砚横。
似此雍容好风度,天边看著绣衣行。
()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南北相望各一天,江湖久别思凄在。
迢遥道路三千里,倏然光阴五六年。
清节立朝君可羡,白头为客我堪邻。
折梅难寄江南信,惟有新诗数十篇。
()

莫唱骊歌傍碧浔,肴言何处忆知音?那能载去颠毛否,莫古湖光识苦心。

()

日日何所待,傍人应见猜。
油然碧草外,独上姑苏台。
西子邈已去,东风空自来。

()

绿阴池沼擅风流,长系青骡当紫骝。自爱官曹清似水,不妨书舍小于舟。

()
扁舟来往雪模糊,一句当头道得无。
不是诗人磨不死,欲将身凑剡川图。
()

遵化城南五里赊,前朝旌表旧人家。门如彭泽惟栽柳,园拟东陵只种瓜。

耕罢儿孙牛背稳,醉归父老马头斜。渔阳风俗从今厚,陈郑芳名可并誇。

()
羁云旅雁。
敛倦羽、寄栖墙阴年晚。
问字翠尊,刻烛红笺慳曾展。
冰滩鸣佩舟如箭。
()

阴阳变化万物从,其间至神惟真龙。
庸夫俗眼不得见,或跃或潜无定迹。
后来高士探元窟,素缣摹画求形容。

()

受社新恩下未央,词臣颁册路辉煌。人如梅阁来何逊,地是兰台对楚襄。

览胜名都供作赋,趋庭佳节会称觞。悬知别梦吟池草,多在春卿署里芳。

()
壮哉陈明之,有此两玉骢。
一骢色作葡萄锦,一骢雪尾云为鬃。
咄哉明之此非画,两胡碧眼睛相射。
手中绿绳三尺捶,人马意态俱闲暇。
()

汉水天一色,寺楼波底看。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

映酒见山火,隔帘闻夜滩。紫鳞掣芳饵,红烛然金盘。

()

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璧,飘飖下散金。

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

欲渡银潢上九霄,回头云路正迢迢。谁知略彴由天造,全胜间关履鹊桥。

()

衮衮牛车急,纷纷鲋瓮频。井咸知苦水,风恶骇奔尘。

土炕炊烟旧,坭头送酒新。总怜边俗恶,牢落异乡人。

()

中外勋名三十年,亨衢仍际中兴天。壮猷方叔初留后,相国萧何复召还。

帆引龙江民望系,履听凤阙圣情专。樗材散地知何补,南北追随似有缘。

()
莫爱悬崖万丈高,只工险峭作风涛。
看来一一生窠眼,解与行人著过篙。
()

江转皖公山北流,萧闲人物美田畴。
一溪春水百家利,二顷夏秧千石收。
小市竹楼张酒旆,平桥松岛荫渔舟。

()

日午火伞张,水沸气如炙。凉风解迎秋,妙意得清夜。

滩声过枕函,百里才一泻。须臾就平夷,柔橹声未罢。

()

冒絮支床叹索居,惊人几卷谷皮书。席门间纳先生履,蓬户聊停长者车。

草草淹留成小坐,匆匆惜别愧相于。空留丁卯桥边话,夜雨西窗冷蠹鱼。

()

()
骑鲸捉月莫辞劳,海角天涯打一遭。
后夜再三捞摝得,碧天云静一轮高。
()

稽首金容癞狗师,一生快活没人知。
平田浅草翻身处,合水和泥换步时。
垂手未施三寸刃,破关先下顶门槌。

()
山钩树白何年岁,流瀑可听下无地。
行人愁绝却无愁,始信宜歌蜀道易。
()
季唐兵柄由中尉,先汉铜山赐弄臣。
不是银台批敕手,北司将谓国无人。
()

溽暑夜无寐,披襟户不扃。烟开千嶂月,风定一江星。

露草虫声咽,鱼罾水气腥。翛然尘虑绝,太上欲忘形。

()

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雨夜老农伤水旱,

雪晴渔父共舟船。已悲世乱身须去,肯愧途危迹屡迁。

()
羁怀不可述,赖有古琴知。
客舍相逄日,江枫正落时。
夕阳村店酒,秋色野桥诗。
别去吴江上,悠悠动远思。
()

清时共喜戴朝簪,气吐虹光射斗南。登第昔誇年十八,庆生今喜臈初三。

玉堂名重人争羡,粉署官闲我独惭。称寿出关图未献,临风聊为寄泥缄。

()

诸生鲁国受经初,标格王郎玉不如。倚马旧传文考赋,笼鹅雅学右军书。

家声此日标琼树,世业当年论石渠。手泽应须开万卷,早怀三荣诣公车。

()

相衮前年抚雍民,下车飞雪满咸秦。
风行魏国才三日,雨作商岩恰半春。
忠节此生存社稷,诚心是处感天人。

()

历尽炎蒸万里途,喜逢此地是清湖。楼头纤月秋将半,天末凉风暑渐徂。

客路栖迟惭旅食,山家幽绝类仙都。休论雁断音书渺,且傍寒灯浊酒壶。

()

疥痒终非腹心疾,身如空聚任爬搔。恶酒未应胜茗饮,消忧聊以永今朝。

()
可笑禅流错用心,或思或罢两追寻。
穷年费煞精神后,陷入泥途转转深。
()
昨日定,今日不定。
大小瞿昙,因邪打正。
()

木槲花间乳鹊栖。鹊也能飞。花也能飞。临行空记草花期。

二月当归。三月当归。

()
有爱即耽著,竹色共花光。
何似无心人,尧桀两相忘。
()

眷彼留侯,奇筹赞汉。
依乘风云,勒成功旦。
克配明国,德刑有焕。

()

满月世界琉璃光,通宵不寐据胡床。
语言玉润篇篇锦,心胆冰清字字香。

()
许君踏月夜相过,此语当时恨已多。
但愿相逢休怨老,不妨白发听新歌。
()

久负登临屐,到来意豁然。池浮林影渺,山逗翠岚连。

笑语青天外,閒情古木前。回思畴昔约,翘首白云巅。

()

岩峦嵂兀步凌兢,时有人家住翠屏。磴路盘峰云曲曲,山田开石水层层。

高林落照悬馀霭,古涧流泉咽断冰。不识前朝陵谷变,独寻残碣问山僧。

()

汉殿东头玉琯回,吴城西上锦帆开。
一天紫雾风吹散,千丈红光日射来。
翼轸衡卢生喜气,江湖淮海绝纎埃。

()

莺啼花落过江南,溪上人家尽浴蚕。
无奈罗敷春欲老,隔桑红袖把青篮。

()

壮志蹉跎雪满头,久将馀日付沧洲。闲云不入老人梦,邻笛似知孤客愁。

小筑聊须傍兰渚,片帆那复到樟楼。生涯草草真堪笑,三十年来一破裘。

()
豁落亡依,高闲不羁,家邦平贴到人稀。
些些力量分阶级,荡荡身心绝是非。
是非绝,介立大方无轨辙。
()

忠义曾书宋两都,一时直笔共描摹。万方顺逆苍天在,遗臭难称莽大夫。

()

古木寒藤荫小溪。溪边更著好山围。波閒容与双鸥净,空外飘飖一鹗飞。

湍浪泻,万珠霏。风前天棘舞青丝。兰亭豪逸今陈迹,不醉东风待几时。

()

落日放小船,春花媚眼前。山高云出树,岸阔水浮天。

但取青尊醉,何妨白昼眠。萋萋江上意,池草梦空悬。

()

孤屿突苍翠,波环郁盘盘。谁嗜先春味?当来制凤团。

()
血色凡花太俗生,花工新意染秋英。
袍红太重鞓红浅,画不能摹句写成。
()

一县衣冠共祝天,礼成为庆秩初筵。身惭重客居人右,心忆慈亲堕尔前。

春酒百壶空潋滟,清歌双舞漫婵娟。遥怜二仲高堂上,綵服承颜似昔年。

()
泉急喧溪碓,山深怯瘦驴。
翟汤如肯隐,来此卜幽居。
()

百亩青山二顷田,金溪南畔竹庵前。绀园薝葡花香澹,宝地桫椤树影圆。

日日钓丝牵葑雨,年年禅榻对茶烟。郎星昨夜明如月,偏照君家书画船。

()

月明溪水上,谁识步虚声。夜静金波冷,风微玉练平。

自知尘梦远,一洗道心清。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

重阳还近秋光好,银屏翠箔凉透。凤髓炉温,鱼轩瑞应,天与冰壶清透。多文在手。更赖玉腰肢,唾花衫袖。旧约梅仙,为来人世作珍偶。

虚堂帘半卷,化工何限意,妆点时昼。裛真香葵倾劝盏,都把芳心为寿。当歌对酒。愿绿发朱颜,镇长依旧。宝箓名高,已书千岁久。

()

少岷清瘦近如何,云树相思病转多。别后诗篇今几帙,秋来风雨忆重过。

青春已负前年约,明月应怜此夜歌。生事茫茫各萍梗,几回搔首叹蹉跎。

()
香鞯镂襜五色骢,值春景初融。
流珠喷沫躞蹀,汗血流红¤
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镳玉辔珑璁。
为惜珊瑚鞭不下,骄生百步千踪。
()

指枕人无寐,盈庭月似霜。秋深蛩语大,风静露华凉。

壮志随年减,闺愁入夜长。何堪回首处,一雁正南翔。

()

叩阍书勿信,奇策是虚闻。我遇出关将,还同霸上军。

吴民真望雨,胡骑尚连云。莫倚溪山险,端居误圣君!

()

山人避俗野园开,宪府邀欢载酒来。浮杯岂让山阴会,授简还徵邺下才。

暂遣閒云依绂冕,更呼明月照池台。锦筵烂漫唯须饮,画烛阑珊未拟回。

()
未必科资辦草庐,先从意匠起规模。
某池宜植荷千柄,此地合栽梅几株。
怕碍看山墙矮筑,要宽种菊径深锄。
林泉随分成幽趣,谁计东郊入画图。
()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说。」主人应之曰:「斯义久滞,莫肯拯救,故令历世滥于名实。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不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及宫商集比,声音克谐,此人心至愿,情欲之所锺。故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故,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使哀不至伤,乐不至淫,斯其大较也。然『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哀云哀云,哭泣云乎哉?因兹而言,玉帛非礼敬之实,歌舞非悲哀之主也。何以明之?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而哀乐之情均也。今用均同之情,案,「戚」本作「感」,又脱同字,依《世说·文学篇》注改补。)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切哀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夫哀心藏于苦心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其所觉悟,唯哀而已。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哉。风俗之流,遂成其政;是故国史明政教之得失,审国风之盛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故曰『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夫味以甘苦为称,今以甲贤而心爱,以乙愚而情憎,则爱憎宜属我,而贤愚宜属彼也。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而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而谓之怒味哉?由此言之,则外内殊用,彼我异名。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则无系于声音。名实俱去,则尽然可见矣。且季子在鲁,采《诗》观礼,以别《风》、《雅》,岂徒任声以决臧否哉?又仲尼闻《韶》,叹其一致,是以咨嗟,何必因声以知虞舜之德,然後叹美邪?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