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元年册皇太子二首

至道元年册皇太子二首朗读

《至道元年册皇太子二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未知。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皇储既建,圣祚无疆"表达了皇太子的地位已经确立,皇位的继承之路也是无可动摇的。"莺旌列们,难戟公行"意味着以皇太子为首的官员们在行进中挥舞着彩旗,他们的前行充满了威武和庄严。"前星有烂,瑞日重光"描绘了天空中的瑞兆,预示着皇太子的光辉事业即将展开,前途光明。"际天接圣,温文允藏"则表达了皇太子具备天赋异禀的品质,他温文尔雅,内心深藏着圣明的智慧。

这首诗词通过对皇太子的赞美,展现了他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卓越才能和美好品质。皇太子成为了希望之星,将继承圣祚,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和和平。诗词中运用了一系列华丽而富有想象力的描写,以突出皇太子的崇高地位和光明前景。

整体上,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皇太子的赞美和祝福,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它以优美的辞藻和抒情的语言,展示了当时人们对皇太子的崇敬和期待,同时也体现了隋代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
小蕊受春风。
日日宫花花树中。
恰向柳绵撩乱处,相逢。
笑靥旁边心字浓。
()
彭城欲往台无檄,初喜东西合为一。
将军走马随春风,精锐千人森尺籍。
口占佳句惊众坐,手练强兵试鸣镝。
酒酣起舞花满地,醉倒不听人扶出。
()
尊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
待腊惊还过,留年惜欲除。
两才三日有,雪更一冬无。
游屐妨缘泞,寒威恋为炉。
未须排旅闷,犹足助诗娱。
()

严子老且健,翩然湖外行。归来困一跌,悲啸念馀生。

幸弃扶衰杖,几成折足铛。开笼出双鸟,身已御风轻。

()

末世重功名,古人崇道义。趋向一以殊,此取则彼弃。

孰知方寸中,本是经纶地。卓哉矫亭君,盛德愚所庇。

()
倦客理舟楫,高情携酒肴。
有亭当水澨,共步转江皋。
我已乘流去,渠犹伫立劳。
风前醉难倚,月照首频搔。
()

连山波阔远天垂,愁倍阳关酒满卮。展转别离无后约,丁宁珍重是危词。

一盘针路漫漫夜,十丈帆风猎猎时。百里已遥千里近,计程疑速又疑迟。

()

()

海口不盈握,隤然如委云。危岑集远思,虚窦栖微熏。

天高泰华断,日出香炉分。几研袭清润,文章互絪缊。

()
瞥眼繁华处处空,寒林独透一枝红。
入时姿态人争羡,清韵须知冰雪同。
()
外台宾幕始知名,见说君王念老成。
此去监州真有命,向来相国讵忘情。
吾侪老矣难为别,世路悠然莫计程。
强说从来还信否,一篙春水片帆轻。
()

玉门关外杂尘埃,白帝城边对酒杯。
今日孤山尤可惜,已无和靖在时梅。
()
客程欠舞彩衣斑,懒把茱萸对酒看。
凉思着人穷脚健,丰年到手老怀宽。
有风不怕江流逆,无愧何忧蜀道难。
但愿浣花花好在,免教杜曲眼长寒。
()

十年长作江头客。樯竿又挂西风席。白鸟去边明。楚山无数青。
倒冠仍落佩。我醉君须醉。试问识君不。青山与白鸥。

()

柴门无事昼慵开,杖履谁曾得得来。隔岸野花随处发,护巢幽鸟傍林回。

()

有客箴我亢,致悔吾自知。知进不知退,自反不至斯。

本欲洞城府,表里毋自欺。吾怪酬酢交,匿怨言如饴。

()
学古谩拙僻,高谈成缪悠。
吾今百念冷,泛泛如虚舟。
参佐托裴度,道路无一愁。
愿同陈元龙,时卧百尽楼。
()

珊瑚点缀绿云丛,海外花开别样工。叶似青桑微带露,葩如赤芍笑迎风。

四时不改朝霞艳,一色常欹夕照红。雨后清芬飘满院,教人错认牡丹同。

()

爽气深秋彻九霄,凭高眼界迥寥寥。
凄风但可开黄菊,零露行庆到蓼萧。

()

江上新堂,乍开春宴,幻出琼花玉树。不借东风,吹它红萼,似怕韶光轻妒。

但得好春回,谩问道、何人分付。谁疑只欠幽香,冷装偏耐深处。

()

高楼百尺修木尾,对面南山翠相倚。凭栏谈笑青云里,秋标摩空日色死。

海风萧萧东万里,吹襟洗鬓清如水。下视黄埃浊波起,车马纷纭只蝼蚁。

()

一气初回遇朔,鼎中神水温温。刚柔相会气均匀。

妙在无过浑沌。

()

微云薄酒送朝晖,一夜秋风宿鸟稀。庾岭入江皆北向,萧滩来雁尽南飞。

莫愁月暗凋银烛,却恐乌啼湿短衣。四壁千金都不问,梅花含蕊望君归。

()
雨如丝。
柳如丝。
织出春来一段奇。
莺梭来往飞。
()
迂船径欲一相过,安德桥西之字河。
未苦路长寒切骨,倚君一笑作春和。
()

风潇潇,雨潇潇。杜宇声声唤小桥,春寒逗碧绡。

思迢迢,恨迢迢。人隔溪山第几条?归期在那朝?

()
列雉影沧波,望望深云树。
回照延清襟,芳阡引幽步。
曲隅抗兰寝,灵旗出残雾。
畴昔抱余悲,怅矣前溪路。
()

仙李根危叶渐微,乾坤满眼事全非。痴姨自谓能忘世,此老真思为解围。

折翼固应心已悟,褫魂应遣梦先飞。白云红日依然在,灯火严祠几夕晖。

()

月闰逢秋菊早芳,盛开还喜近重阳。休怜阒寂朝临水,且看孤清晚耐霜。

()

不知杨六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兜率寺高宜望月,

嘉陵江近好游春。蛮旗似火行随马,蜀妓如花坐绕身。

()
星光历历汉悠悠,怅望双星独倚楼。
莫谓人间多别恨,便疑天上有离愁。
梁清谪去谁相伴,子晋归来合公游。
惟有月娥应最妒,一轮风露不胜秋。
()

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能阅几时新碧树,

不知何日寂金闺。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题。

()

刺水森森露碧纤,宰烹端为厌齑盐。政须留衬双轮软,未用来供一饷甜。

()
要问南枝消息早,一阳恰喜方回。
望前二日验云台。
祥光呈五色,瑞彩上三台。
生机一脉何尝息,正看用世真才。
()

大魏应灵符。
天禄方甫始。
圣德致泰和。

()
临川老儒王半山,文章未肯班传间。
亦有临淄晏元献,乐府一奏开天颜。
我来此州嗟何晚,前哲风流挽不还。
泉石黯淡山气瘦,芙蓉飘零秋意阑。
()
梅雨快晴风,苔竹定翻新箨。
相望得寻幽调,把陈言都略。
大江东去更飞云,心事共回薄。
彷佛散庵佳处,一声声猿鹤。
()

逐风从泛漾,照日乍依微。知君不留眄,衔花空自飞。

()
春风吹雪下桑乾,添得城中一夜寒。
幹鹊楼高消不尽,长安街上马头看。
()
去去之人乞食心,春风浩荡洗丛林。
松蹊香腻糁黄粉,竹坞清癯包玉簪。
炊甑分珠斋钵满,净瓶汲月夜塘深。
归来磨濯光明在,向道尘泥不涴金。
()

西风望断碧云深,万里关河入俯临。客思暗随愁共远,髯冰疑是老相侵。

霜鸿傍月传佳信,寒雪漫天拥衲吟。十载因循归未得,飘零踪迹到如今。

()

高阳方面,河间都会,三关地最称雄。粉堞万层,金城百雉,楼横一带长虹。烟素敛晴空。正望迷平野,目断飞鸿。易水风烟,范阳山色有无中。
安边暂倚元戎。看纶巾对酒,羽扇摇风。金勒少年,吴钩壮士,宁论卫霍前功。乃眷在清衷。恐凤池虚久,归去匆匆。幸有佳人锦瑟,玉笋且轻拢。

()
鸣鸠乳燕春闲暇。
化作绿阴槐夏。
寿酒舞红裳,睡鸭飘香麝。
醉此洛阳人,佐郡深儒雅。
()
隔一涛江路岂遥,踌躇不觉欲魂销。
寄书勿遣过三日,发渡何曾无两潮。
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
柯桥西畔斜阳岸,谁为离人惜柳条?
()
千古峨眉月,照我别离杯。
故人中岁聚散,脉脉若为怀。
醉帽三更风雨,别袂一帘山色,为放笑眉开。
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
()

千峰拥禅刹,一见濯天池。心源通性海,消息几人知。

()

绿绮初调曲未残,幽情应叹赏音难。不嫌儿女声相昵,一鹤长鸣绕画阑。

()

半亩园林数尺堂,凡花疏竹小池塘。
平泉绿野休相笑,事业功名合自量。

()
南陌采桑出,谁知妾姓秦。
独怜倾国貌,不负早莺春。
珠履荡花湿,龙钩折桂新。
使君那驻马,自有侍中人。
()
蔡州虽非遐,作书素所懒。
春风领燕来,得君词款款。
燕回须在秋,此报莫言缓。
何日见嵇康,重弹广陵散。
()

巴陵郡西江水浑,赤沙黄壤东南奔。迩来湜湜已百载,中有婉娈之忠魂。

当时郡有贾氏妇,志节凛凛摩乾坤。家亡国破身执义不辱,乃是韩魏国忠献五世之曾孙。

()
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
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
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
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
()

骄嘶破清晓,分恨临期。花下恁月明知。余光是处散离思,最怜香霭霏霏。牵衣_弹泪,问凄风愁露,划地东西。留鞭换佩,怕匆匆、已是迟迟。
凉怯几番罗袂,还燕别文梁,萤点书帏。一自秋娘迢递,黄金对酒,争忍轻挥。新来院落,雁难寻、帘幕长垂。怕凋梧敲径,惊回旧梦,应也颦眉。

()

煌煌珠树四时春,树影玲珑月满身。理罢玉笙朝斗去,就中谁是避秦人?

()
毛吞巨海深,一顿饱忻忻。
曹溪一滴水,犹尚带辛勤。
()

渭滨苍翠隔云泉,谁取编排事茗煎。凤阁舍人工创物,秋灵公子巧模前。

火红松叶汤初沸,月白桃花客未眠。饮罢雪香三弄笛,閒中清趣自天全。

()

春来无处不幽芳,谁复樽前叹异乡。
绕榻绮罗观旧艳,傍池桃杏照新妆。
柳条拂拂牵丝嫩,蕊粉轻轻落酒香。

()
柳间花外。
日日离人泪。
忆得楼心和月醉。
落叶与愁俱碎。
()
鸦墨鸳茸暗小窗。
栀花时递淡中香。
何须华屋艳红妆。
栊月凉筛金琐碎,床琴清写玉丁当。
()
桐庐江上晚潮生,帆挂秋风一信程。
万里归船弄长笛,断肠重看白鸥盟。
()

荒村灯夕偶逢晴,野烧峰头处处明。内苑但知鳌作岭,九门空说火为城。

天应为我开奇观,地有兹山不世情。却恐炎威被松柏,休教玉石遂同赪。

()
冰轮斜辗镜天长。
江练隐寒光。
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根。
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
五窦曾夸擢桂枝,从今天族更光辉。
会看鼓吹喧龟洛,何止三人从伏妃。
()
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
能用能诛谁计策,嗟君终自愧萧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