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担山。宋代。袁说友。叟邪歌漫遏行云,抔土千年几昼曛。石鉴可磨人不见,东西台下泪泉闻。
诗词:《游武担山》
朝代:宋代
作者:袁说友
中文译文:
叟邪歌漫遏行云,
抔土千年几昼曛。
石鉴可磨人不见,
东西台下泪泉闻。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山水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山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通过石鉴和泪泉的意象,展现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赏析:
《游武担山》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思考。叟邪歌漫遏行云,抔土千年几昼曛。这两句描述了山势雄伟壮观,云雾缭绕的景象,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事物变迁的感慨。石鉴可磨人不见,东西台下泪泉闻。这两句通过石鉴和泪泉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苦和无奈之情。整首诗意蕴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山水景象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岁月流转、人生短暂和人情冷暖的主题。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山水的壮美和自然的力量,同时也引发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作者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共鸣,使诗歌更具触动力。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袁说友。(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即席再赋得台字。明代。胡应麟。百转长廊入翠台,不知身世近蓬莱。当门渌水流金谷,绕座青山挂玉台。旧主人非吴下客,新郎君是洛阳才。琼筵咫尺春光到,深夜狂歌落早梅。
夜坐。明代。姚绶。不寐坐来久,无家席屡移。窗风书叶乱,檐雨漏声疑。客鬓惊秋早,乡心欲旦迟。扁舟沧海上,谁和竹枝词。
同鄂州都统制司登压云亭。宋代。袁说友。一带城头四望全,压云亭上更无边。手攀北斗轻飞肉,目盼南楼仅及肩。城郭千年高复下,江湖万里后还先。平生颇负昂霄志,便欲乘风送上天。
汴京纪事二十首。宋代。刘子翚。神霄宫殿五云间,羽服黄冠缀晓班。诏许群臣亲受籙,步虚声裹认龙颜。
三部乐 送声山北行。清代。龚翔麟。小白蘋香,打湖上鸳鸯,橹枝声细。谁料逢君,又在他山此水。甚抛了、熟鹭驯鸥,把轻衫瘦马,换却蓑袂。官壶量盏,且缓剪江帆翅。双台算程正远,但昏沙古岸,重重亭子。晓星犹悬冷点,鸡声啼碎。挂芦藩、蜡飘秋泪。早风铎、催人提辔。鞭影背雁,怕都是、凄凉诗思。
鹅儿黄似酒。宋代。杨万里。野水浮天碧,鹅儿弄日黄。傍人殊秀色,以酒更风光。破壳双翎嫩,眠沙百草香。却将金郁畅,试比菊衣裳。未慱山阴墨,先娱锦里觞。沧波兼凤沼,莫遣後鹅鶬。
元夕无月。清代。丘逢甲。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陇头水二首 其一。明代。王慎中。奋衿结束事从行,只为边功轻故乡。行到陇头听陇水,一声呜咽一回肠。
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二首。宋代。李弥逊。漂泊音书断,艰难会合迟。那知休老地,却数别君时。岁晚商山寂,天寒梦水悲。无言一杯酒,怀抱各相知。
秦楼月 为解蕙卿赋。元代。张可久。花能语。一枝香玉芳心吐。芳心吐。旧家姊妹,若兰秦女。荷枯柳倦鸳鸯浦。相逢为我歌金缕。歌金缕。文游台上,浅云疏雨。
宿建溪。金朝。李龏。树侵闽岭渐无霜,一望繁花一县香。寂寞舟中谁借问,隔帘微月入中仓。
思奉车子侯歌。两汉。刘彻。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
凿池觅金鲫四首 其二。明代。唐桂芳。得得频来照鬓腮,窗前何吝破苍苔。春风草长容蛙闹,夜雨泥融许燕来。
春日丛桂书舍偶成二首。宋代。王炎。檐头燕子话新晴,客里春来何似生。短榻曲肱眠未稳,好花刺眼笑相迎。生憎重碧杯中物,懒趁踏青江上行。燕坐翛然有佳处,耳根更听读书声。
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 其二。宋代。朱熹。翩翩一马两肩舆,路转秋原十里馀。共说前山深更好,不辞迢递款禅居。
金华邵氏面山临溪而居又架木为亭云丘壑之胜。宋代。苏籀。茂林翠巘碧潺湲,凉月白云飘素筵。几杖逍遥领其会,佳哉茜绚有余妍。
水龙吟 翟端甫寿日十月一日 为孙歌男在。元代。李俊明。胜游漫说山阴,算来不及山阳好。七贤林下,一时人物,何如安道。况有奇才,纵横笔阵,千军独扫。向碧油幢底,真儒事业,倚马看,檄书草。谁识平居隐操。翟汤遇江州、十分礼貌。世情交态,雀罗门外,几人曾到。且斗尊前,等闲休问,高山白早。赖?娥、留得一枝丹桂,伴灵椿
送乐伯善赴都三首 其一。元代。郭天锡。石磴云昏笋蕨香,江城花落燕莺忙。黄金台高地形耸,白玉堂深春日长。之子显擢神所与,吾道将亨民小康。临行握手出软语,东邻夜雨淋槽床。
南风久不竞,天岂薄斯文?宦辙方云远,哀音遽忍闻。
秋空残叶露,夜月断鸿云。苦泪无从洒,题诗独吊君。
倪行简由伴读除江陵教授,谭玄之集贤掾除南雄经历。命既下,二公皆死于道,闻之有感。清代。刘鹗。南风久不竞,天岂薄斯文?宦辙方云远,哀音遽忍闻。秋空残叶露,夜月断鸿云。苦泪无从洒,题诗独吊君。
读段太尉碑。唐代。崔涂。愤激计潜成,临危岂顾生。只空持一笏,便欲碎长鲸。国已酬徽烈,家犹耸义声。不知青史上,谁可计功名。
读史六首。宋代。陆文圭。逐高纷纷尽向秦,东门牵犬亦无人。月宫稳上青冥去,桂树秋风老此牙。
送程宗武游岝崿。宋代。洪咨夔。骤暖揠芳意,薄游烘软尘。乱山云气晓,啼鸟杏花春。人物少催老,物华新换陈。一声铿尔瑟,沂水绿鳞鳞。
柬伯颖。明代。蓝仁。闻说重阳日,王弘厚客情。风流同酒兴,博雅尽诗名。骂坐谁先起,挥豪或后成。黄花莫相笑,谬误岂平生。
病中承王侍御老师分惠药金赋此奉谢。明代。李之世。五羊城中地一片。轻车沓沓游尘卷。柏府门前对巷居,镇掩双扉人不见。十日九日雨迷离。乞火不来朝烟迟。或过禅堂趁净饭,有时淅米寄邻炊。坊头酒价亦不贵。病眼年来没兴味。箧中剩有鹔鹴裘,不兑酒钱兑药费。茆檐向日曝芝苓。手掬清泉注瓦瓶。按图且学轩辕势,无事但看神农经。残方屡试效难取。走向街头寻药谱。可奈囊空无一钱,措大文章贱于土。低头不肯向时人。绣衣使者惠金频。谁云霜威凛如许,吹入寒崖便是春。
送何明府之秦邮(何,淮东人·已三为县令)。明代。高启。马前风叶助离声,楚驿都荒不计程。一令尚淹三县事,几家曾见十年兵。夕阳远树烟生戍,秋雨残荷水绕城。父老不须重叹息,君来应有故乡情。
题瀛洲云诗卷。明代。林鸿。 徒知夸父渴,不竭海中水。纵使愚公在,莫平海外山。山平海竭目不见,层阴万里何漫漫。昨夜长风天际来,八表涤荡阳春回。凭高纵目始快意,万物于我何有哉。三山照耀冰壶开,旭日正射金银台。长云飘空弱水黑,瀛洲特耸青螺色。鸾笙凤管鸣九霄,仙人笑待桃花陌。羡君轻举不可攀,但卧白石青萝间。相思不惜写心素,早寄云边孤鹤还。
答吴明卿 其三。明代。王世贞。风尘催间阔,海岳问离居。数掩蛾眉镜,难凭雁足书。物情吾岂敢,诗态尔何如。莫作穷途恨,千秋幸未疏。
忆匡山旧居五首 其一。明代。释函是。一回瘴海心难歇,两住匡庐计未成。守院数人常入岭,开春随雁几归程。溶溶石上新潭水,寂寂松间旧磬声。庭下梅花经雪瘦,不堪重忆倚寒情。
四禽言 其二。宋代。梁栋。不如归去,锦宫宫殿迷烟树。天津桥上两三声,叫破中原无住处!不如归去。
抵家。清代。侯方曾。将近行偏急,深秋日易斜。停鞭辞去雁,抵舍共归鸦。父老盈门问,儿童满院哗。半年凭梦到,今日信吾家。
行行出郭到邱中,旧路犹然一线通。鹤化不知丹灶冷,灵光常照碧池空。
群公自是香山老,太史何惭司马翁。授简独惭诗未就,片云头上雨濛濛。
和赵瀫阳太史答黎瑶石内史偕游浮邱之作 其一。明代。何即登。行行出郭到邱中,旧路犹然一线通。鹤化不知丹灶冷,灵光常照碧池空。群公自是香山老,太史何惭司马翁。授简独惭诗未就,片云头上雨濛濛。
月下独步有感。明代。朱綝。白月在青天,照见地上影。城荒鼓角悲,露重衣裳冷。草砌蛩乱呼,松巢鹤频警。徘徊复彷徨,发我心内省。
题大安铺。宋代。赵善扛。行役何时歇,崇安复大安。已惊桥壹线,更畏岭千盘。过雨吹烟碧,近风落叶丹。僧闲吾每羡,今日共蹒跚。
灵鹫十景 其一 莲花峰。元代。贝琼。乱云交霮䨴,孤石疏岧峣。地识金仙隐,岩看玉女朝。香炉贫秀色,太华并高标。恐有峨眉雪,千秋尚未销。
鼋头渚游眺同蒋文学王茂才。明代。孙继皋。渚势欲吞湖,湖流归旧吴。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趋。浪急悬厓动,风颠系艇孤。持竿堪此地,渔钓本吾徒。
步韵和曹云霖「浯岛秋怀」二首。明代。张煌言。天长地阔总伤秋,闽峤寒云路更悠。戴汉节旄空自脱,沼吴薪胆向谁谋!百年形胜留天堑,一望风烟达帝沟。堪笑鱼龙还寂寂,祗应陵树锁江流。
摊破浣溪沙。宋代。石孝友。落日秋风岭上村。全稀过雁少行人。正是悲伤愁绝处,更黄昏。漠漠野烟生碧树、漫漫衰草际黄云。借使昔人行到此,也销魂。
寄张子猷。宋代。邓肃。九州胡马闇尘埃,政恐狂澜不可回。敢念陶潜旧彭泽,当寻阮肇过天台。三朝我乏回天力,一壑君还钓月来。便好相从长夜饮,箪瓢新有脯青苔。
送陆权叔提举茶税。宋代。苏洵。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今来未五岁,新《传》动盈几。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何年重相逢,只益使余畏。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初至宁海二首。元代。黄溍。缥缈蛟龙宅,风雷隔杳冥。人家多面水,岛屿若浮萍。煮海盐烟黑,淘沙铁气腥。停骖方问俗,渔唱起前汀。
秋深。宋代。王镃。 风露损衣据,秋深怀故庐。仆方谈夜梦,客至得家书。子黑石莲老,柿红霜叶疏。今年篱下菊,遥忆少人锄。
送周原已院判还南京。明代。程敏政。客居相近帝城东,去住情深一月中。厌说到来淹暑雨,喜看归日快秋风。心游药圃无馀地,名抗诗坛有数公。转觉旧家堪吏隐,钟山青绕建章宫。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十二)。宋代。贺铸。浮动花钗影鬓烟。浅妆浓笑有余妍。酒醺檀点语凭肩。留不住时分钿镜,旧曾行处失金莲。碧云芳草恨年年。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唐代。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随凤翔有何日在堤霜后路乱飞榆柳踏平沙之句。宋代。郑刚中。沐雨抗尘几万里,劳生令我忆山家。秋风小艇浮棋局,野色侵帘水见沙。
山行二绝。宋代。王炎。尽日扶舆度乱山,石根古涧水潺潺。孤烟时傍翠微起,疑在新安道路间。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宋代。释宗杲。见得分明识得亲,举来犹自涉涂程。真饶不犯毫芒者,也是拈{左食右追}舐指人。
昼锦堂。宋代。欧阳修。昔憩甘棠长旧围,重来城郭叹人非。随车仍是为霖雨,被衮何如衣锦归。
寄范叔豹。元代。郯韶。江路霜寒木叶凋,忆君何处思迢迢。长年旅食同秋雁,故里风烟隔莫潮。甚欲寄书酬远别,绝怜把烛待清宵。双溪月色凉如水,谁采琼芳慰寂寥。
金陵杂兴二百首。宋代。苏泂。等君日日在高台,吹尽杨花君不来。归兴自浓身尚客,江南老却贺方回。
金字经·乐闲。元代。张可久。百年浑似醉 ,满怀都是春。高卧东山一片云。嗔,是非拂面尘,消磨尽,古今无限人。
仙会楼。宋代。黄裳。金碧峥嵘演山脚,合有云骈下寥廓。自嗟本是烟霞翁,一念人间已知错。闻说楼成归思浓,想见群真多绰约。水虎火龙方得传,看破浮生岂能缚。夜深时独倚栏干,谁见金花当面落。此道既与群真同,虽隔霄壤常相通。演客千载无遗踪,伫闻杖履来相从。
一舸。清代。吴伟业。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题七马图为张将军作。元代。胡奎。七马来自流沙西,二十有八玉凿蹄。时平四海罢征战,华山之阳春草肥。一匹龁草,两匹洗刷临清溪。中有两匹络青丝,奚官傍立不敢骑。明当进入天门下,一一金鞍盖黄帕。汉家不用千里才,只许将军看图画。
桐谿行。宋代。田锡。东郊驿树连理枝,西庙丛篁十丈围。堪将轻素命人画,赉为方物归京师。公署石楠圆似盖,画楼北面当厅桧。桐谿怪石胜太湖,贱如泥土无人爱。天生尔材地且卑,空山老朽人不知。人不知,睦州右史作歌词。
二百年前说两吴,中兴功业满边隅。弟兄今复为良将,英勇俱能敌万夫。
怒斥鲸鲵潜巨海,平驱士马猎姑苏。无心宴乐军中肃,要挈山河入版图。
上命赋诗送枢判吴国兴回镇建兴并寄其弟元帅国宝。明代。陶安。二百年前说两吴,中兴功业满边隅。弟兄今复为良将,英勇俱能敌万夫。怒斥鲸鲵潜巨海,平驱士马猎姑苏。无心宴乐军中肃,要挈山河入版图。
将请乡郡作。宋代。张嵲。本初休车骑,陶令归田园。憧憧天壤间,何人无一廛。惟我若断梗,漂流浙江边。牵丝始立岁,屏处知命年。虚恬因势使,憔悴仍化迁。愧无杨仆功,居不外汉关。又非穉季侠,徒使墙垣穿。欲收衰病身,迤逦还故山。风波渺万里,欲去无由缘。愿窃刺史符,一临江汉壖。敢同昼绣归,仅比辽鹤翻。送老得三径,奉亲归九原。如斯志愿毕,天恩真满泉。所祈造物心,俯狥人欲偏。决策在今岁,无令辜愿言。
因痔痛彻心膂为诗。宋代。李坤臣。吾道由来贯古今,纖毫不假外推寻。只因疾病呻吟切,识得平生第一心。
访慧山钱道人不遇。宋代。周邠。登山穿破乱云堆,不见高人眼倦开。门掩水声闲白日,路无车迹长苍苔。墙头五柳空摇曳,池上双凫自往来。却棹扁舟自回去,过江思上子陵台。
冬日感怀。明代。吕时臣。直北云天朔气阴,中原生计几浮沉。妻孥贫病仍兵革,兄弟存亡绝信音。日暮途穷何所事,江空木落未归心。少年磅礴今垂老,并作冰霜一醉吟。
乌鸢叹。元代。刘崧。乳鸭戏水中,三三五五群相聚。乌鸢从东来,瞥然攫向空中去。我无劲箭射飞鸢,仰视青天还自怜。
小弁。清代。佚名。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怀湖山灵隐朋独孤书记。元代。叶颙。每忆湖山下,烟岚半有无。西风肥芋栗,细雨老菰蒲。世事秋云散,禅心夜月孤。轻包连瘦策,吾亦梦江湖。
再次韵杨宰七首。宋代。陈造。枣饤菘葅不阙供,露莲何啻剥千蓬。迎秋更有苍虬卵,邀勒斜阳未肯红。
拟呈赵刘二侯。明代。吴与弼。衡茅衰卧正呻吟,枉沐旌麾欲降临。稍待条风向明媚,远从花坞候车音。
春日病中。唐代。李建勋。才得归闲去,还教病卧频。无由全胜意,终是负青春。绿柳渐拂地,黄莺如唤人。方为医者劝,断酒已经旬。
忆汉月。唐代。李绅。花开花落无时节,春去春来有底凭。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
谒束先生庙。宋代。李若水。吊古怀骚人,接辔黄榆路。疏风吹广原,马首飞埃度。荒祠止道旁,古人寒鸦聚。入门烟素横,虚壁丹青污。再拜休庑下,追诵补亡句。兴余归袖翻,低云挂秋暮。
次韵友人寄牡丹。宋代。郭印。我居不识春,春至验鸟语。谁知有芳丛,远在幽人墅。千葩笼雾縠,万朵罗烟缕。盛开笑白日,半落啼红雨。馀花自臣妾,天公费机杼。赏玩应亡厌,分来傥相许。秾姿忽在眼,微馥惊穿户。初观但妖韶,细看尤媚妩。尚想压枝态,未易此间伍。何当就花饮,不忧肠胁腐。
江西坡。清代。蔡琬。西岭千重簇剑铓,曾挥万骑蓦羊肠。鬼灯明灭团青血,野冢荒凉啸白杨。梦断层霄空漠漠,事随流水去茫茫。只今剩有残兵卒,指点空山说战场。
赵和宗挽诗三首。宋代。曹彦约。壮日民师帅,中年国典刑。六分名郡竹,两粲使华星。彩戏方娱侍,丹旌忽篆铭。空馀泉一滴,万古叹清泠。
浣香洞。清代。汪缙。幽溪穿曲窦,洞口树成帷。垂阴生晚吹,散帻坐苔矶。雨过月稍上,光含万籁希。天水空明里,菡萏相因依。香气自白昼,夜来静入微。起心欲往求,已觉前境非。即此悟禅寂,释我胸中机。
汉东郡斋夕坐。宋代。张弋。庐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边叶已飘。鸿雁影多怜塞近,交朋书少觉身遥。屡游骑惯将军马,不饮还封道士瓢。心忆清吟更岑寂,玉京谁与话寒宵。
圩庄省稼。明代。梅鼎祚。田家何所有,鸡黍具宾筵。岁事犹难卜,农谈近自然。稻花晴爱日,杨叶晚生烟。更约重来处,秋风社鼓前。
送林推官。宋代。刘克庄。仕泉一郡共称贤,今仕于漳想亦然。非有珠犀堪自献,若无栀蜡可为研。恶贪泉水平生洁,缺相轮尖早晚圆。若是尚书问村叟,衰残恰似挂冠年。
寄送于去非三首 其一。宋代。赵蕃。三载尉虽卑,诸公竞己知。荐书常沓至,宾幕每牢辞。玉立风神峻,河倾议论驰。他年继质肃,应有后人祠。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西湖洞天。宋代。姜特立。洞天别是一蓬瀛,桂馆时时吹玉笙。中有仙翁长不老,不知几个董双成。
王元章墨梅。明代。张羽。王郎志奇貌亦奇,与世落落噤莫施。一朝骑牛入都市,关吏不识谁何之。归来老作会稽客,干戈欻起西南陲。青袍白马风尘里,越州城边战不已。雄襟自许鲁仲连,一箭无成身已死。世上空余写墨花,只将名姓花光比。於乎!人生有才不尽用,古来埋没皆如此。
野亭公杂咏六首 其四 野泉。明代。顾璘。苍郊雨新过,清流泛平池。渟泓鉴万象,应物初无私。禾黍渍馀润,萍藻含华滋。本来绝机事,桔槔尔何施。
题桃源 其二。清代。佚名。舍舟入洞夕阳斜,得见方村八九家。林锁山环藏屋宇,鸡鸣犬吠隐烟霞。宁知门有今朝客,可使灯开昨夜花。共喜相邀询动止,呼童汲水煮仙茶。
老柏。明代。李之世。偃盖崚嶒解傲霜,虬枝半似攫穹苍。道人惯服青青叶,却讶霞衣带麝黄。
题叔子夫人贺翘华女士画册。近现代。钱钟书。杨陆前游迹未孤,凭偿宿债与江湖。他年滇蜀归来日,骑象骑驴索两图。
题南浦万乘寺瀑布。宋代。曾丰。缅止银崖泻玉泉,似乎有以使之然。素虹挟雨斜抢地,澄练披风倒倚天。山不曾分青自断,月犹未落白相连。掬清咽冷吾能事,老不禁多凛欲颠。
后村来书有此心如珠有物蒙之之语芸居有诗再。宋代。胡仲弓。襟抱天样宽,万象并包函。富贵一虫臂。此理君饱谙。直语苦如荼,回味留余甘。吟诗秉史笔,未数司马谈。
和湘东王横吹曲三首 其一 折杨柳。南北朝。萧纲。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送仲秉赴廷试五首。宋代。李吕。雾豹文章异,渊鲸爪角雄。荒陂寒泣露,空谷暮号风。突起能无意,平沉未分穷。不知貂冕地,冷砚破窗中。
过安南卫。明代。郭登。绝顶见孤城,征骖向晓行。鸟啼多异响,花发不知名。石涧闲云碓,山田趁火耕。愁闻耆老说,三月未曾晴。
题赵侍郎所藏画三首 其一 菖蒲石。明代。夏原吉。半尺玻璃冷贮泉,一拳玛瑙暖生烟。是谁移种菖蒲草,九节通仙更引年。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两汉。刘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