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宋代。释宗杲。以平报不平,王法本无亲。临济虽明眼,也是黄龙精。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宗杲。这首诗词表达了以平报不平、王法本无亲的思想。它通过描绘临济的智慧和洞察力,以及黄龙精的形象,深刻地探讨了社会中的公正与不公正。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暂时无法提供,但我们可以一起来欣赏和分析它的诗意和赏析。
诗意: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以平报不平,王法本无亲。它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深刻触动,并呼唤公平正义的追求。通过描绘临济的明眼和黄龙精的形象,诗词探讨了在权力和法律制度下,公正与不公正之间的关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思考。它通过以平报不平、王法本无亲的观点,强调了公正和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作者通过临济的形象,表达了他对智慧和洞察力的崇敬,暗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而黄龙精的形象则象征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腐败力量。
这首诗词在表达社会关切的同时,也呼唤人们追求公平正义。它提醒我们,在权力和法律面前,应该坚持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亲近。通过这种思考和呼唤,这首诗词激发了读者对社会不公的思考,并鼓励他们为公正与正义发声。
总的来说,《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通过对公正与不公正的探讨,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它是一首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诗词,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呼唤。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赐游东苑诗九章 其三 方沼。明代。杨士奇。凿方甃池,制仪坤舆。㵾乎湛渊,浑涵太虚。有丛其植,有群其潜。文王灵沼,圣人同心。
六七月之交山中凉甚。宋代。陆游。城市方炎热,村墟乃尔凉。拂窗桐叶下,绕舍稻花香。独鹤警秋露,双萤明屋梁。卧闻机妇织,感叹夜初长。
参同契明镜图诀诗二首。唐代。彭晓。造化潜施迹莫穷,簇成真诀指蒙童。三篇秘列八环内,万象门开一镜中。离女驾龙为木婿,坎男乘虎作金翁。同人好道宜精究,究得长生路便通。至道希夷妙且深,烧丹先认大还心。日爻阴耦生真汞,月卦阳奇产正金。女妊朱砂男孕雪,北藏荧惑丙含壬。两端指的铅金祖,莫向诸般取次寻。
留别山家。唐代。李频。闲门不易求,半月在林丘。已与山水别,难为花木留。孤怀归静夜,远会隔高秋。莫道无言去,冥心在重游。
送庞判官赴黔中。唐代。司空曙。天远风烟异,西南见一方。乱山来蜀道,诸水出辰阳。堆案青油暮,看棋画角长。论文谁可制,记室有何郎。
元旦词 其七。明代。李之世。巷南巷北喜匆匆,村酒村肴一般醲。笑杀东邻穷措大,瓦盘菜甲领春风。
六月廿一日立秋偶题。明代。金幼孜。两日风雨过,满目皆秋意。开轩灏气回,入座凉飙至。高梧响萧萧,鸣蜩方嘒嘒。坐念寒暑更,令人发深喟。
秋色佳甚未能一至觉际像景谩赋二绝。宋代。郑清之。秋光澹薄有无间,掠水斜风雨脚斑。试向菰蒲深处望,嫩黄一点荇花闲。
醉后戏赠 其二。清代。李振钧。一双眸子月初裁,信有香含豆蔻胎。解识未开花意思,如何杜牧是粗才。
道中题梅。宋代。李处权。山家梅树出疏篱,好客殷勤折一枝。直是老来风味薄,而今相遇可无诗。
聒龙谣。宋代。赵佶。紫阙苕峣,绀宇邃深,望极绛河清浅。霜月流天,锁穹隆光满。水精宫、金锁龙盘,玳瑁帘、玉钩云卷。动深思,秋籁萧萧,比人世、倍清燕。瑶阶迥。玉签鸣,渐秘省引水,辘轳声转。鸡人唱晓,促铜壶银箭。拂晨光、宫柳烟微,荡瑞色、御炉香散。从宸游,前后争趋,向金銮殿。
亢阳和欲行舟者。宋代。梅尧臣。春秋书闵雨,乃见先王制。有意在黎民,山川无不祭。今者望云霓,青天绝纤翳。为坛割舒鴈,盘血陈水汭。于时颇精虔,奠爵必亲涗。向夕有微阴,扫然还复霁。吾闻先儒言,阳骄不能闭。此时系穹旻,己力安所诣。宣王云汉诗,曾不鉴上帝。恨无奡荡舟,空自思跃蜧。
谢久轩蔡先生惠墨九首。宋代。姚勉。孔学授颜曾,有孙复能传。道脉萃一家,寿此嘻其天。西山宗紫阳,妙会众理全。先生嗣派嫡,再演中庸篇。
宴杨氏南园并和 其一。明代。杨士奇。杨家别墅南园好,水色山光画障开。花连杜曲东头发,人自蓬山顶上来。共傍林塘分绮席,频教丝竹送琼杯。尽日香风清不断,披襟何处得纤埃。
送梨与刘镇抚。明代。蓝仁。自得佳名百果宗,累累几度熟秋风。树根频扫林无蚁,竹叶重遮谷有蜂。挥刃即看冰片落,登盘唯恐雪花融。野人久念将军渴,远递双筐手自封。
喜杨长文见过。清代。邢梦卜。乍惊声剥啄,门外有高车。君自辞彭泽,吾仍守敝庐。情亲还似旧,容鬓已非初。不是怜同气,何人问索居。
寄芳洲先生。宋代。徐瑞。山中二十三年约,今日寻诗始得来。举瓢酌水为君寿,从此登临岁一回。
郡宴。宋代。刘克庄。瑶琴能挑文君意,玉笛安知虢国心。但是有情俱感动,惟村夫子不知音。
梅花喜神谱·欲谢一十六枝。宋代。宋伯仁。槐柳午阴深,凄凉声愈健。饮露已成仙,孰云齐女怨。
蝶恋花(秋莺)。宋代。张炎。求友林泉深密处。弄舌调簧,如问春何许。燕子先将雏燕去。凄凉可是歌来暮。乔木萧萧梧叶雨。不似寻芳,翻落花心露。认取门前杨柳树。数声须入新年语。
姑苏杂咏 三高祠三首 陆龟蒙。明代。高启。鸭群无食水田荒,风雨孤篷载笔床。犹有新诗惊太守,醉中挥翰木兰堂。
南极王夫人诗。清代。佚名。林振须类感,云蔚待龙吟。玄数自相求,触节皆有音。飞軿出西华,总辔忽来寻。八遐非无娱,同咏理自钦。悼此四维内,百忧常在心。俱游北寒台,神风开尔襟。
次公书室小饮。宋代。韩淲。南屏有幽窗,焚香读道书。林声起肃霜,寒事亦淡如。安时可娱老,静契心地初。谁欤主与宾,酒酌方舒徐。
谢卢少卿惠千文。唐代。贯休。庐山有石镜,高倚无尘垢。昼景分烟萝,夜魄侵星斗。苞含物象列,搜照鱼龙吼。寄谢天地间,毫端皆我有。
兰亭题咏。唐代。李兼。自从茧纸殉昭陵,定武流传賸得名。总辑旧闻为博议,即今真赝不难凭。
题阙 其五十一。明代。王世贞。伯仁负高名,惟能日洪醉。深源负高名,老大不晓事。不用人若失,用之反成累。俯仰宇宙间,名虚复何冀。处仲与灵宝,犹能乱人世。
和葛德远。宋代。姚勉。雾豹文虽隐,同蝉蜕即仙。伴书犹有剑,食砚岂无田。发藻多师董,思经敢笑边。晚成知在器,天诏正求贤。
会计家酿得十石日饮三升可周一岁是日一饮成。宋代。舒岳祥。朱朱石榴树,白白水栀花。振鹭青溪客,迁莺碧柳家。衰年新旅食,小雨梦京华。贫有杯中物,宾来未用赊。
寿石吟十三首录七,用一九八一年《咏雨花石》韵 其六。宋代。单人耘。轩中有寿石,千秋堪俎豆。尊严若老君,岂止瘦漏透。
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唐代。齐己。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代州民问。唐代。白居易。龙昌寺底开山路,巴子台前种柳林。官职家乡都忘却,谁人会得使君心。
题友人归隐图。元代。艾性夫。买山长说欲栖身,画得图成隐始真。半枕虚堂生草梦,一溪流水种桃人。但知樵客当辞汉,莫与渔郎说避秦。早晚相从弄明月,细听唤铁响苍筠。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元代。方回。情知太乙已西游,筑馆焉能强挽留。此老平生让人者,佛来我去尚何求。
苦热行。唐代。王毂。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五岳翠乾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何当一夕金风发,为我扫却天下热。
过苏州。宋代。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