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通判请赞

赵通判请赞朗读

《赵通判请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为释宗杲。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请问赵通判,
你是否是善良的人?
你是否对邪恶心存嫉妒?
请问赵通判,
你是否是恶人?
你是否喜欢贤良而乐于行善?
你对于善恶之间的界限,
是否毫无怨恨之情?
哎,多么了不起的汉子啊,
胸怀广阔,无边无岸。
他成为佛陀,成为祖师,
却从容不迫地行走于世间。
这个公案的故事,
交给了赵通判。

诗意:
《赵通判请赞》通过对赵通判的提问,探讨了人性的善恶之间的辩证关系。诗中表达了对于赵通判的赞叹,他既能嫉恶扬善,又能欣赏贤良美德,对于善与恶之间的界限,他没有任何怨恨之情。诗人通过赞扬赵通判的胸怀广阔和从容自若的态度,揭示了真正的智慧和修行在于能够超越对善恶的执着,以宽容和平和的心态对待世间的一切。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对赵通判进行了提问,并通过对他的赞美,展现了他超凡的智慧和胸怀。诗中的疑问句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激起了对于善恶、贤良美德的思考。赵通判被赞扬为一个在道德和修行上具有卓越品质的人,他既能嫉恶扬善,又能欣赏美德,对于善恶的界限没有任何怨恨之情。诗人通过赞美赵通判的广博胸怀和从容自若的态度,表达了修行者应该超越对善恶的执着,以宽容和平和的心态对待世间的一切。这种包容和超越的智慧是佛教思想中的重要主题,也是诗人对于人生智慧的思考和呼唤。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通过对赵通判的赞美,展示了一个修行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境界。诗词通过抽象的提问和具体的赞美,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引发了对于善恶和智慧的深入思考,寄托了对于人性的赞美和对于修行道路的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朗读
()

猜你喜欢

水色浩无涯,乘舟学泛槎。澄河天合影,远浪月浮花。

夜暗丹枫浦,秋明白鹭沙。欢情犹未已,还复过邻家。

()
山逢塘闸冠南中,小大高低十九峰。
东畔连尖尤秀绝,一双铜绿翠铺茸。
()

布石满山庭,磷磷洁还清。幽人常履此,月下屐齿鸣。
药草枝叶动,似向山中生。

()
残雪西郊路,依稀已似春。
初程何必远,相识况如亲。
久远交宜淡,沉绵饮戒醇。
故辞情话龙,拟便稳眠身。
()

急性更为慢性。意静自然心静。憎爱两俱忘。绝炎凉。

虎绕龙蟠光莹。丹结玉童邀请。舞袖出昆冈。赴蓬庄。

()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高人画中,令色絪缊。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
尧舜上圣姿,犹以学为事。
矧伊匪生知,不学知不致。
可学而不学,是谓自暴弃。
俯首就佔毕,又患学不至。
()

天壤有异境,描摹付良工。佳山与秀水,幻置轩窗中。

村村陌陌皆胜处,花竹园林饶雅趣。过鸟疑飞却不飞,行人欲去何曾去。

()
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
从今结子三千岁,预喜仙游复摘来。
()

不奈城中役,重寻水上游。秋光俱白舫,山翠忽黄楼。

竹覆溪门净,云藏石洞幽。诛茅饶野意,留语报沙鸥。

()

载酒乘春兴,寻香过草堂。鸟依花底啄,人傍柳阴凉。

把酒和风入,投壶霁月光。夜深犹未歇,秉烛扣僧房。

()
数掩围柴荆,王维画不成。
尤怜月中影,特地起诗情。
()

山麓林梢烟翠横,寒天日色半阴晴。
道边废宅空椽瓦,岩下居人困甲兵。
破胆每惊腰剑客,伤弓时怯羽书声。

()

飒飒秋风凉,飘飘吹我衣。所思在海隅,惆怅别经时。

千里远为客,地僻音信稀。忆尔羁旅单,又恐所愿违。

()
冻痕消梦草。
又招得春发,旧家池沼。
园扉掩寒悄。
倩谁将花信,偏传深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