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歌。宋代。释印肃。日南午,大地元来没寸土。天上天下独为尊,耀目连晴无可睹。石巩痴,逢马祖,自己如空谁射弩。三平了道劈开胸,不拄箭锋徒自苦。
《十二时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太阳南斗高挂天,大地本无一寸土。
天上地下我独尊,明亮无云难观瞩。
石头牢固执着愚,遇见马祖心如虚。
自己如同空无物,有谁能射中箭锋?
三平了道劈开胸,不依赖箭尖自受苦。
诗意和赏析:
《十二时歌》描绘了太阳高悬南方,大地无土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天上天下独为尊,以及明亮的天空连绵晴朗,表达了自然界的伟大和壮丽。诗中的石巩和马祖象征着执着和空无,诗人自问自己如同虚空,无物可射中箭锋。接着,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束缚的追求,他不依赖箭尖而自愿拆开胸膛,自我苦行。整首诗抒发了诗人超越尘世的心境,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和解脱。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思想境界。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个人对自由和心灵解脱的渴望。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将天上天下的壮丽景象与自己的微小存在相对照,诗人呈现了一种谦逊的态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追求者的警示,即不要依赖外在物质,而是在内心中寻求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这首诗词充满了禅宗的哲理和超脱尘世的风格,展示了宋代佛教文化的影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境界的思考,诗人引导读者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整首诗以简洁、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内心解脱的追求,使读者在静心体味中感受到禅宗的智慧和悟道的力量。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群仙册一十八首 其十三 步雪。清代。胤禛。绛雪呈奇瑞,琼枝花遍开。昆仑银烂漫,碧落玉崔嵬。粉蝶凌风舞,霜禽接翅来。海天长不夜,真境识蓬莱。
送安行表兄葬次韵。宋代。楼钥。深沈仙洞锁神清,万壑松声不似晴。宿草它年空怅望,生刍今日寓精诚。山川气象浑如旧,剑佩风姿俨若生。犹记玉音称酷似,始知无忌乃其甥。
居厚弟诗将活鹿寿余次韵一首。宋代。刘克庄。从猎曾陪汉建章,肄歌遣寿鲁灵光。山林放去全渠性,町疃归来获此祥。却笑缋皮资少府,底须折角何朝堂。残年不作蕉中梦,得丧冥心付一觞。
苦忆。明代。祝允明。苦忆京华更不禁,百壶那解一生心。争誇膝下簪缨好,岂识痴翁别有襟。
赠尅择徐吉甫。宋代。文天祥。东望会稽山,穆陵郁岧峣。卜壤藏剑履,伯也昭其劳。昔者游仙人,龙耳致君王。君家世其传,芳踵畴可量。青囊落君手,辩语如何河。寻云履高阜,汤汤俯长波。朔风渺天垂,万进草离离。安得结方轨,为君起遐思。
听张供奉歌赤壁二首 其二。元代。吾丘衍。铜台翠瓦散春烟,歌舞人空曲尚传。不意秋风寥落后,江南更识李龟年。
渔家傲 其三 奉陪富公季申探梅有作。宋代。张元干。寒日西郊湖畔路。天低野阔山无数。路转斜冈花满树。丝吹雨。南枝占得春光住。藉草携壶花底去。花飞酒面香浮处。老手调羹当独步。须记取。坐中都是芳菲侣。
八日江行望白鹤峰柬黎倩。明代。张萱。一峰天外立,孤棹镜中飞。白鹤不复返,金莲何处归。自怜牛马走,应笑芰荷衣。有美东床客,端居战胜肥。
送杭州姚员外。唐代。顾非熊。浙江江上郡,杨柳到时春。堑起背城雁,帆分向海人。峤云侵寺吐,汀月隔楼新。静理更何事,还应咏白蘋.
谢徐容斋送米。宋代。顾逢。米囊入户甑无尘,一室欢声四壁春。高廪如山堆积者,肯思白发老人诗。
贺李廉访本宁初度二首 其二。明代。胡应麟。东方千骑拥华筵,金粟如来下降年。黄菊盛开重九后,丹桃长熟小春前。明堂共倚材如栋,艺苑争誇笔似椽。为驾青牛还汉阙,书成函谷已流传。
旧作感怀。宋代。宗泽。关中黄壤黑壤,大是邦家利源。古者亩收十一,谁兴岁取十千。不用府无虚月,藏之斯民裕然。
况子沿檄来归舟过淮右绣衣左国录赠行以诗因。宋代。曹彦约。忆昨相逢是豫章,笑谈亲接齿牙香。如今但有心期在,不似当初脚力强。投老颇能安晚境,祝釐聊以报明王。简编未了平生债,冷淡犹能读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