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子瞻游百步洪。宋代。苏辙。城东泗水平如席,城头远山衔落日。轻舟鸣橹自生风,渺渺江湖动颜色。中洲过尽石纵横,南去清波头尽白。岸边怪石如牛马,衔尾舳舻谁敢下。没人出没须臾间,却立沙头手足干。客舟一叶久未上,吴牛回首良间关。风波荡潏未可触,归来何事尝艰难。楼中吹角莫烟起,出城骑火催君还。
《陪子瞻游百步洪》是苏辙(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陪伴子瞻游览百步洪,
城东的泗水像一张铺盖,
城头远山托着落日。
轻舟鸣动船桨自生风,
江湖浩渺波色变幻。
中洲过尽石纵横,
南去清波头尽白。
岸边奇特的怪石像牛马,
拖尾的船只谁敢下去。
没有人出没,片刻之间,
却站在沙滩上,手脚干燥。
客舟一叶久未登上,
吴牛回首,忧心关隘。
风浪荡涤仍无法触及,
归来的路上何事曾厄难。
楼中吹角不要升起烟,
城外的火焰催促君归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与子瞻一起游览百步洪的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船只行驶的描绘,表达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变幻多姿。苏辙通过描写江湖奇石、波浪起伏、船只行驶的情景,展示了自然界的磅礴和壮观,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曲折。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江湖的壮美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绘,通过描述泗水平如席、远山衔落日等,生动地展现了景色的壮丽和变幻。其次,苏辙用轻舟鸣橹的场景以及江湖动颜色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江湖的奇妙世界,让人感受到其中的风起浪涌和变幻无常。同时,诗中的奇石和船只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辙转而描述了归途中的难题和厄运。他描绘了客舟久未上岸、吴牛回首忧心关隘的情景,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困难和挫折。最后两句“楼中吹角莫烟起,出城骑火催君还”,则是以火焰催促归还的场景,象征着离别之情和归宿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生旅途的描绘,表达了苏辙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营造出壮丽的景色和人生的曲折,给人以深深的感悟和思考。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风。宋代。舒岳祥。太虚无朕兆,因物见形声。入竹须抢地,驱潮欲打城。八方随气转,万里扫尘清。反从虎啸生。
送希中游霅。宋代。释智圆。日暮蝉鸣急,临流动别吟。片帆冲晚照,归鸟入遥林。月色寒溪静,钟声岳寺深。苹洲逢旧识,应得话无心。
后庭怨。唐代。王諲。 君不见红闺少女端正时,夭夭桃李仙容姿。幸得君王怜巧笑,披香殿里荐蛾眉。蛾眉双双人共进,常恐妾身从此摈。甄妃为妒出层宫,班女因猜下长信。长信宫门闭不开,昭阳歌吹风送来。梦中魂魄犹言是,觉后精神尚未回。念君娇爱无终始,使妾长啼后庭里。独立每看斜日尽,孤眠直至残灯死。秋日闻虫翡翠帘,春晴照面鸳鸯水。红颜旧来花不胜,白发如今雪相似。传闻纨扇恩未歇,预想蛾眉上初月。如君贵伪不贵真,还同弃妾逐新人。借问南山松叶意,何如北砌槿花新。
涤场罢,与邻翁饮酒乐甚,效摩诘六言体赋诗二首 其二。明代。朱纯。白发人人藜杖,黄花日日清樽。倒着接䍦归去,儿童一笑应门。
景山。清代。纳兰性德。雪里瑶华岛,云端白玉京。削成千仞势,高出九重城。绣陌回环绕,红楼宛转迎。近天多雨露,草木每先荣。
浴日亭次东坡韵。明代。林光。落落星辰没远天,腾腾金浪满黄湾。无时可滞升空日,万撼难摇抱海山。天远未须扶赤手,霞红不觉上苍颜。须知造化烦谁力,无限阳和宇宙间。
至尉氏。唐代。张说。夕次阮公台,啸歌临爽垲。高名安足赖,故物今皆改。吾兄昔兹邑,遗爱称贤宰。桑中雉未飞,屋上乌犹在。途逢旧甿吏,城有同僚寀.望尘远见迎,拂馆来欣待。慈惠留千室,友于存四海。始知鲁卫间,优劣相悬倍。
村居安灶。清代。陈忠平。良日卜占就,饴糖降灶神。抹泥安鼎镬,试火抱柴薪。自许调羹手,肯为逃世人。村烟撩故梦,五味杂相陈。
己亥房山除夕营中作 其一。明代。李昌祺。残腊中宵尽,孤怀百感深。已惭先哲训,徒抱古人心。偃息何由得,勤劳敢不任。寒灯照空榻,拥褐谩愁吟。
赋得幔亭峰送张员外还闽中。宋代。王称。秋色照海甸,百里青嶙峋。众山如游龙,一峰高出云。昔传武夷君,于兹宴曾孙。鸾飙载河车,来往何缤纷。羽盖云已久,玄赏今尚存。夜深天籁寒,犹疑鹤笙闻。而我昔游览,望之隔尘氛。天影泻潭镜,翠碧明微曛。别来区中缘,汨没摧心魂。兹山不可见,梦寐怀清芬。张侯有仙骨,几年在鸡群。中林赤松期,久负瑶池尊。斯行问初服,访古清溪濆。幻宇结空翠,层崖闭氤氲。棹歌九曲来,馀声振衣巾。玉女或可讯,为余谢天真。
读史杂感(十首选二)。清代。吴伟业。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二 横池。宋代。苏轼。明月入我池,皎皎铺纻缟。何日变成缁?《太玄》吾懒草。
寄张南溪方伯。明代。朱朴。太行西去万重山,望断南辕尚未还。却恨紫薇堂上月,独将秋色照秦关。
偶作。宋代。释智圆。急急西落日,浩浩东去波。日落波不停,浮生能几何。青云身未上,白发头已多。金印未佩腰,道路成蹉跎。一朝忽得志,顿忘贫贱事。八珍食方丈,华毂驾天驷。民瘼无术医,贪狠有心恣。无何触天网,祸淫谅不爽。馀殃及子孙,岂祇身长往。寄语求名士,得志莫如此。不善宜先知,行道慎莫止。仁恕及苍生,忠贞辅天子。好爵终自縻,盛烈垂千祀。西日与东流,任彼催寒暑。须知君子人,身死名不死。
次李宗伯韵。明代。黄士俊。火云方峍屼,清赏到林塘。兴洽原同调,花明亦故乡。轻阴移野席,远曲度霓裳。莫厌归来夕,银蟾已吐光。
留别陆叔度二章 其一。明代。李云龙。鸿鹄将分飞,徘徊在中道。岂为飞不前,念此离群故。作客尝畏人,为士复不遇。空馀一寸心,终鲜尘埃顾。名美易为毁,容美易为妒。愿子匣双龙,毋令吼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