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随机无尽颂·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宋代。释印肃。虑恐后来迷,黄叶止孩啼。依前不是息,闲且伸眉□。
《金刚随机无尽颂·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虑恐后来迷,
黄叶止孩啼。
依前不是息,
闲且伸眉□。
译文:
担忧后代可能迷失,
黄叶阻止了孩子们的哭声。
依旧不放松,
闲暇时舒展眉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后代可能迷失的担忧,同时通过黄叶阻止了孩子们的哭声,表达了对逆境中坚持不懈的态度。诗中提到的眉头舒展,暗示着在平静的时刻,作者能够放下烦忧,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后代前途的担忧。黄叶的停止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同时也寓意着逆境的到来,然而,作者表示不会轻易放弃,仍然会坚持自己的信念。最后的闲暇时伸展眉头,展示了作者拥有宁静的内心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给人以启示和思索。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望钟山。清代。邵长蘅。陪京雉堞迥苍然,重忆高皇逐鹿年。汗马北腾穿碣石,长虹南倚划吴天。鼎湖龙去离宫锁,复道花繁紫禁偏。怅望寝园今寂寞,牧人秋卧孝陵烟。
过真律师旧院。唐代。麹信陵。寂然秋院闭秋光,过客闲来礼影堂。坚冰销尽还成水,本自无形何足伤。
寄史贵质。元代。仇远。淳佑六十翁,生遇时节好。朝游渔樵社,晚入诗酒保。不为名利缚,刚被花月恼。时发少年狂,未省身已老。强歌无余懽,闻者笑绝倒。齿发渐凋疎,形容屯枯槁。平生千金驱,岂不自爱宝。幸然本根在,收敛尚及早。何必大药资,尪羸多寿考。也无政事堂,也无沙门岛。
宿直温泉宫羽林献诗。唐代。张说。冬狩美秦正,新丰乐汉行。星陈玄武阁,月对羽林营。寒木罗霜仗,空山响夜更。恩深灵液暖,节劲古松贞。文武皆王事,输心不为名。
偈颂一百零二首。魏晋。释慧远。咄咄牯牛儿,森森头角露。姿贪肥腻草,胀杀孃生肚。忆昔未离群,已作牛王步。今既离群去,触讳没回互。没回互病最堪忧,灌澉依前是好牛。有时喜,未跨门栏先撒{尸下加叁去三}。有时瞋,掉尾昂头不顾人。有时好,舌端揽尽千峰草。有时恶,掣断鼻头双服索。而今风和日暖,江南江北去何之,伫看深耕浅种拕犁杷正当时。稍乖角,觅便宜。老夫不惜操刀手,生捉归来活剥皮。
霜天杂兴。宋代。陆游。少学愚公一味愚,暮年仍似病相如。闲吟寄友惟生纸,草具留僧只野蔬。雨涩溪流殊未足,霜高木叶已无余。潭州丞相怜衰疾,细字时收尺素书。
野堂。宋代。陆游。野堂地僻无车马,草径柴门昼亦扃。栗里虽贫储旧粟,玉川终老抱遗经。病身凛凛残秋叶,故友寥寥欲旦星。赖有吾儿堪暖眼,夜阑常共一灯青。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送成彦尉邵武三首。宋代。邓肃。万窍于喁风割耳,梅影横斜耿烟水。杀鸡为黍政追随,七峰共作隐君子。忽举阳关饯行人,去去莫愁官长嗔。但知所领马曹似,清谈更觉子猷真。谷风尝讥朋友绝,子贡毋轻原宪拙。期公鸿雁不空回,开缄八行划如铁。
张户部惠山杨梅。宋代。张镃。尝闻魏伯阳,铸丹会稽山。功成试其徒,未欲汎与餐。绐言丹入口,命尽不可还。一人笃信道,快饵肯作难。翁复起诸死,携手升云亦。临行作奇戏,留使后世看。聊将一粒变万颗,掷向青林化珍果。彷佛芙蓉箭镞形,涩如鹤顶红如火。只随翁子姑号阳,姓杨乃是讹偏旁。迄今年深少人识,地妪山君应记得。木生曲直味宜酸,此独甘香胜蜜团。吾宗望郎忽驰送,色映筠篮光欲动。想因见此列宿躔,曾遣冰壶纤指弄。我方水际呼清风,葛巾高挂千丈松。为公摘荷盛荐酒,此乐城中那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