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六般神通空不空,眼耳鼻舌身意同。无皮鼓子教谁打,古今分付与雷公。
诗词:《颂证道歌·证道歌》
作者:释印肃(宋代)
中文译文:
六般神通空不空,
眼耳鼻舌身意同。
无皮鼓子教谁打,
古今分付与雷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释印肃创作的《颂证道歌·证道歌》,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证道之境的赞颂和思考。
首句“六般神通空不空”,表达了对神通力量的质疑。六般神通指的是佛教中的六种超凡能力,如透视、通音等。然而,作者在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这些神通力量是否真实存在,或者只是虚幻的幻象。这种质疑突出了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怀疑和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眼耳鼻舌身意同”,强调了人的感官和意识的统一。通过这种统一,人们可以超越感官的限制,实现对于真理和境界的认知。这也暗示了在追求道德修养和智慧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内心的觉醒和超越感官的束缚。
最后两句“无皮鼓子教谁打,古今分付与雷公”,表达了对于修行道路的独特见解。无皮鼓子是佛教寺庙中常用的打击乐器,象征着宗教仪式和信仰。然而,作者提出了教谁打鼓的疑问,暗示了修行之路的主动性和个体责任。古今分付与雷公,意味着修行的指导源自古人至今的智慧传承,雷公则象征着力量和威严。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不仅需要获得传统智慧的指导,还需要内心的坚定和勇气去实践。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神通力量、感官与意识的关系,以及个体修行的责任和勇气。诗中的思考和疑问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类存在和修行的深入思考,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关于智慧和境界的重要主题。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施肩吾书堂。宋代。杨杰。玉京高谢黄金榜,石室来乘白鹿车。山后暗通天宝洞,眼前便是地仙家。时闻清夜雪中犬,回视红尘井底蛙。五百年前人未死,芭蕉源上锁烟霞。
送张太初赴西台御史。明代。陶安。开国功劳出保州,武攻文辅世王侯。星垣柱史承嘉命,天府神都纪胜游。霜草不藏狐兔穴,烟花又绕凤凰楼。惊心时事纷纭甚,应有封章告远猷。
送袁宪副备兵贵竹。明代。陈堂。王师十万独征西,借箸凭君静鼓鼙。剑划五溪山月小,寒生三尺暮云低。蛮夷魄夺旄头落,魍魉愁惊马首嘶。回望九重天阙近,拟将铭勒报金泥。
次游十洲之一亭韵。宋代。叶茵。抵掌论文酒易酣,岸巾风外鬓{上髟下监}鬖。十洲所有今之一,七步而成尔乃三。桥压平堤波卷绿。烟封远沚草舒蓝。閒边得侣评伴境,留与他时作美谈。
青玉案(重游葵园)。宋代。吴文英。东风客雁溪边道。带春去、随春到。认得踏青香径小。伤高怀远,乱云深处,目断湖山杳。梅花似惜行人老。不忍轻飞送残照。一曲秦娥春态少。幽香谁采,旧寒犹在,归梦啼莺晓。
江南。宋代。王安石。江南春起柂,秋至尚波涛。问舍才能定,呼舟已复操。行歌付浩荡,归梦得萧骚。冉冉欲何补,纷纷为此劳。
杜密。清代。罗惇衍。前后同称三李杜,阳城厉俗志翘然。丹心座上惭王昱,青眼尘中识郑玄。党锢英名先怒虎,休扬令闻罪寒蝉。逃刑避难非臣节,卓行今犹并颍川。
寿制使董侍郎。宋代。程公许。秋云阴阴压边城,秋风飒飒飞边尘。淮堧夕烽连岘首,往来羽檄无时停。那筹楼上一长啸,环六十郡皆阳春。老翁哺儿夸说尹,连年我禽歌即盈。皇明如在殿西角,恩许借留为福星。六弧标庆当拨度,载途鼎沸歌谣声。请公细酌成都酒,拄笏看度西山云。只将祭酒瞪目意,坐镇坤轴如砥平。可怜儿辈见坎井,孰知我公身心廷。天生人物关运数,岂为尔较山重轻。淅江时巡今四叶,上流地险如建瓴。强敌逆天久就厌,力困尚逞牙距狞。胆折栈云不敢向,介胄酣眠宵彻明。雅知折冲妙方略,胸中历历不啻行。我闻四海如一体,手足谁异元相亲。痒疴何适不关我,仁者顷刻字得宁。吾皇盛德尧舜主,包瑕匿垢韬厥灵。一朝震怒诏薄伐,天戈所指壶浆迎。西南倚公九鼎重,草木亦自知威名。宝书斑斓真学士,阵图反授诸将军。频来宠光赫奕一,富有学问规经纶。蜀才自昔比齐鲁,公既崇学扬其文。更须度外物外外,声病未可拘豪英。蜀民生理日艰急,公既减贱矜其贫。张弓何时可复弛,一分可宽宽一分。蜀边储峙仅虚籍,公既檄吏探其囷。餽粮千晨忧不断,渭上可无人杂耕。蜀兵十万今有机,公既选练蒐其精。将骄易置端在我,尾大安得平如衡。公心浑如古井水,沄沄外物何关情。公才信是涧壑松,大厦安乐扶其倾。勿谓蜀汉弹刃土,酂侯用这开西京。间关武侯说良苦,千古大分垂彤青。愿公为国一引手,饥食渴饮心经营。从前规模会展拓,盖世事业看峥嵘。旆旌扬风出子午,笳鼓动地超三秦。毋使酂侯武侯得专美,蜀山岂无齐之石可磨亦可铭。少徐带砺河山盟,命圭相印酬元勋,胙士奕叶疏恩荣。却归麻坛之山命仙侣,脯麟酌醴一曲歌长生。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宋代。黄庭坚。公择醉面桃花红,人百忤之无愠容。莘老夜阑倾数斗,焚香默坐日生东。
南阳夏日。宋代。寇准。绿杨阴密覆回廊,深院帘垂昼景长。人静独闻幽鸟语,风来时有异花香。世间宠辱皆尝遍,身外声名岂足量。闲读南华真味理,片心惟只许蒙庄。
送林贞发之汉阳兼寄陈仲敬明府。明代。徐熥。江干折柳正春初,闽楚相看万里馀。满路愁云过七泽,一天明月吊三闾。帆飞汉水莺声早,书到衡阳雁影疏。为语神明河上宰,故人生计已樵渔。
感寓 其三十九。明代。童轩。昔云遗寿耇,稽谋无自天。如何鲐背者,徒抱犬马年。贾生洛阳少,叔度汉室贤。高风洒六合,古今无间言。
长句十六韵奉寄权都事。明代。唐桂芳。潦倒年踰五十三,树犹如此我何堪。羞将出处传书简,祗把须眉照石潭。天上有花徒妄想,床头无酒肯沈酣。荷衣野制绲为带,竹粉儒冠铁作簪。自分病怀常琐琐,忍听蛮语久諵諵。异端梵典非瞠后,吾道诗书是指南。此日老夫谁比数,向来多士饱曾参。每添亡国千行泪,敢念慈亲三寸甘。散朗沗同嵇绍面,清狂未许阿戎谈。綵云笔下朝题凤,白苧歌前夜扫蚕。丞相远闻劳仄席,郎官何事若停骖。手麾敌垒喧翻鼓,威镇长江气吐镡。马齧短莎风骀荡,莺啼细柳雨䰐鬖。春生野艇新尝荻,水足圩田好种蚶。俊伟声名那可并,清高文字未宜探。白头晚节无馀事,只愿兴修礼晦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