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不可毁,不可赞。迩古迄今光灿烂。镇州萝卜大三斤,桶裹水兮钵裹饭。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不可毁,不可赞。
迩古迄今光灿烂。
镇州萝卜大三斤,
桶裹水兮钵裹饭。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哲理和智慧。作者首先指出,这首诗词既不能被毁灭,也不能被过度赞美。接着,他表达了自古以来这首诗词的光辉与辉煌。最后两句描绘了镇州萝卜的形象,以简单的事物展现出智慧和哲理的内涵。
赏析:
这首诗词以短小的篇幅传递了深远的哲理和智慧。诗人通过对诗词本身的描述,表达了对它的评价和态度。他认为这首诗词不能被毁灭,因为它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磨灭的。同时,他也强调了不应过度赞美这首诗词,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谦逊和客观评价的体现。
在诗人的笔下,诗词的光辉与辉煌被视为远古至今的历史遗产,代代相传,永不衰落。这种光辉可以理解为智慧和哲理的传承,它们超越了时间的限制,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最后两句以镇州萝卜为形象,寓意着智慧和哲理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中。镇州萝卜被描绘得大而沉重,象征着智慧的重量。而桶裹水和钵裹饭则是简单的器皿,象征着智慧和哲理的包容和温润。这种比喻方式强调了智慧和哲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以及它们的实用性和质朴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强调了诗词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示了智慧和哲理的包容性和实用性。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和尤伯华广德使君怡亭对雨。宋代。刘宰。轩亭闓爽喜新营,燕省应来贺厦成。樽酒两忘贤与圣,韦编相对弟和兄。诗如绣段从头好,人似冰壶彻底清。寄语金昆同石友,道逢何日许班荆。
次韵和郭佑之双桔堂赵母寿时。宋代。戴表元。严亲不待高官秩,一刻欢娱胜千日,赵郎宦薄母八旬,自采芳甘充俎实。堂前酣酣双桔红,童儿见客笑满容。有田得耕我亦去,绣衣御史语生风。
北京水后往棣州试进士。宋代。晁补之。晡时北京城,行李上客槎。二更无人声,骑马黄河沙。误缘柳滩中,寻炬知田家。道有转徙人,襁负依丘麻。鸡鸣不安枕,彷佛墟里斜。秋瓜抱子母,荞麦亦已华。赖兹野物登,尔辈生有涯。夜宿冠氏驿,旅衾魂梦嘉。明发萦长版,晚开堂邑衙。秋阳此方炽,流汗沾巾纱。处阴甘吾愿,聊逸岂在多。有风东北来,惨惨飞雨加。顷时异晦明,稍瞩天表霞。仆夫为我言,涂梗绝行车。且还解吾褚,中林侣群鸦。诗书维永夕,蚤作从复赊。岂不有王事,奈此仆夫何。
少连笏。清代。洪亮吉。秀实笏,击贼臣。少连笏,击奸臣。奸臣击纵不得死,不可谓非伟男子。
再口占次韵。宋代。陈造。君家朱合隔嚣尘,可欠宾筵兰蕙春。横草定铭鞮汗石,穿杨新赐上方银。几时酾酒招嘉客,不假倾囊得丽人。莫坐风悭仍雨涩,只将诗笔诧无邻。
中秋良会客有不待月而别者。明代。庞尚鹏。庾亮多秋兴,高怀向晚开。酒深人渐散,天远月徐来。瑶草千茎露,彤云百尺台。嫦娥能共醉,徙倚夜徘徊。
金陵杂诗 其一。清代。顾炎武。江月悬孤影,还窥李白楼。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坞壁三山古,池台六代幽。长安佳丽日,梦绕帝王州。
次韵郑季奕见寄二首。宋代。赵蕃。一写山中信,自嗟天外人。诗无咏贫士,政岂失穷民。已悟哀仍乐,勿论亨与屯。我交非势利,宁有白头新。
送人之越。明代。王汝玉。我昔东行到越州,别来回首几经秋。停云尚忆当时兴,送客偏增感旧愁。曹女祠荒花自发,贺家宅废水空流。不知故友今谁在,烦向春波问白鸥。
癸巳中秋又一日同两冈游云端至铁泉有怀 其一。明代。霍韬。癸巳中秋又一日,芙蓉隔江令人愁。架空楼阁层云表,独鹤振翰楼上头。
谢人惠诗。宋代。蔡沈。岁事已无几,相过常少宾。扣门来剥啄,握手见情亲。月窟文章客,花岩老病身。从兹襟义合,有约待新春。
金明老人黄叶庵落成志喜(四首)。明代。小萍庵文。香光茗气和氤氲,宴晦清斋撇见闻。鸟睡树高溪倒影,蚁旋苔滑路回纹。北村人语空衔月,东寺钟鸣夜宿云。住此顿忘安隐想,隔林咫尺便纷纭。
村行遇猎。唐代。贯休。猎师纷纷走榛莽,女亦相随把弓矢。南北东西尽杀心,断烧残云在围里。鹘拂荒田兔成血,竿打黄茅雉惊起。伤嗟个辈亦是人,一生将此关身己。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又闻万事皆天意,何遣此人又如此。犹更愿天公一丈雪,深山麋鹿尽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