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郁密森沉师子住,野干狐狗难逃驻。横吞碧汉体堂堂,无位真人何处去。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郁密森沉师子住,
野干狐狗难逃驻。
横吞碧汉体堂堂,
无位真人何处去。
诗意: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修行道路的颂赞和思考。诗中描述了一个住持寺庙的高僧,他的气场强大,庄严肃穆。野外的动物,如狐狗,都难以逃离他的驻足。他的威严横跨在广阔的碧蓝天空之上,显得庄严雄伟。然而,尽管他具备如此崇高的境地,却无法确定真正的修行者应该去何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行者的景仰和思考。诗中的住持寺庙的高僧形象,展示了他的威严和庄重,使人联想到仙境中的仙人。佛教和道教都强调修行者的境界和修为,而这位高僧的存在超越了凡俗世界,他成为了众人景仰的对象。
诗词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高僧的威严横跨在碧蓝天空之上,凸显了他在修行道路上的高度成就。然而,诗人却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如此崇高的境地,真正的修行者又应该去何处呢?这种问题的提出,折射了对修行道路的思考和追求,以及对真正的修行者应有的品质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修行道路的理解和赞美。通过对高僧形象的描绘和对修行者处境的思考,诗人引发了读者对修行道路的思考和探索。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仲冬念一日寓东桥梦先姊宛然如生感而有作。明代。唐璧。幽明一别无由见,梦里相逢宛似真。孤弱更谁怜汝弟,劬劳何独负双亲。傍篱听诵怀初岁,煮粥焚须愧昔人。野店鸡鸣残月落,觉来清涕尽沾巾。
雨凉夜坐口占。宋代。孙介。雨阵四五合,回风扫千军。举头映微月,满空行白云。烦歊一洗尽,危坐清夜分。读书意未已,悠然有余欣。
五月一日寄正仲。宋代。舒岳祥。信处村非远,别时山更多。花风起晴浪,草露落明河。世事老休问,故人今几时。朝来新酒禁,煮饼卧岩阿。
醉后信口劝客饮。明代。王世贞。今日为客,挂却头上豸,解我腰间鱼。簪缨缧绁不足道,形骸土木终何如。少年弹棋六博兼摴蒱,一一将置前庭除,与客递起为欢娱。东流之水西上舻,世人自贤吾自愚。客不见洛阳苏生恶少年,开口造化俱无权。横六黄金五车裂,总为城南二顷田。客不见魏齐声势同山丘,厕中死人断君头。黥徒马食相堂下,当时溺者秦应侯。人生反覆难预期,精灵一别千忧随。请看草木有荣悴,荣者何恩怨者谁。丈夫不能龌龊权门取荣贵,驱遣七尺供妻子。又不能仰面看屋梁,万岁千秋亦如此。浊泾清渭何能理,先生一言客记取,拍浮酒船吾足矣。
悼瑟吟。清代。林占梅。弱冠嗜音乐,性即嗜峄阳。音节虽未妙,独弹情悠扬。瑶琴称雅乐,惟瑟可匹当。龙门有雅制,音清韵自长。好合时无间,承欢慰北堂。和乐将女载,一旦坠牙床。坠碎弦齐断,鸾胶续未遑。西山斜日落,凉月照空房。空房寒寂寞,无复奏潇湘。岁久结习在,孤桐犹自将。挥手聊解郁,未鼓先断肠。一弹风飒飒,再鼓露苍苍。飞雉悲朝日,啼鸟惊夜霜。一弹再三叹,响殚指转僵。指僵音节错,欲续曲茫茫。推琴起太息,四顾徒徬徨。
春山如黛水如罗,胜会还期胜地过。南斗文随龙剑出,西山爽为马曹多。
生公石冷思眠甚,陆羽泉遥奈渴何。闻道阳春饶丽藻,阿谁先付雪儿歌。
岭右张羽王明府邀合郡诸名胜会饯虎丘时江右龙司理亦集辄成二章为谢 其二。明代。王世贞。春山如黛水如罗,胜会还期胜地过。南斗文随龙剑出,西山爽为马曹多。生公石冷思眠甚,陆羽泉遥奈渴何。闻道阳春饶丽藻,阿谁先付雪儿歌。
咏绩溪道中牡丹二种·重台九心淡紫,进退格。宋代。杨万里。紫玉盘盛碎紫绡,碎绡拥出九娇饶。却将些子郁金粉,乱点中央花片梢。叶叶鲜明还互照,婷婷风韵不胜妖。折来细两轻寒里,正是东风折半包。
画题诗士女。明代。龚诩。过雨湖山紫翠旁,桂花香透藕丝裳。不知綵笔蛮笺上,和到关雎第几章。
苍然溯湖阴,到寺水亦静。北风堕诗语,聊复乱松影。
炉熏蔼清微,趣与名理永。冰簟泛无湘,雪铫煮寒井。
乙卯六月六日集小云栖寄公房同周拜轩孝廉叔云太史李莼客太常家子九季才次少陵宿赞公土室第二首韵。清代。孙廷璋。苍然溯湖阴,到寺水亦静。北风堕诗语,聊复乱松影。炉熏蔼清微,趣与名理永。冰簟泛无湘,雪铫煮寒井。高歌互间作,烟好无异秉。吾生坐寡能,梦落江海迥。岂不慕揽辔,笑人惧清颍。朅来远公社,初喜不吾屏。携尊竟萧晨,冉冉月生岭。湿云渡水来,凉透鹭丝顶。
阳春怨。唐代。许景先。红树晓莺蹄,春风暖翠闺。雕笼熏绣被,珠履踏金堤。芍药花初吐,菖蒲叶正齐。藁砧当此日,行役向辽西。
一从鼓箧见奇才,高步蟾宫折桂来。圣世设科罗俊彦,春闱较艺夺高魁。
柳阴系马深杯劝,江上扬帆急鼓催。此去定知逢庆会,奎光昨日烛三台。
送乡贡进士钱宗善馀庆吴时纬仲文吴克潜纲赴京会试 其一。明代。陶宗仪。一从鼓箧见奇才,高步蟾宫折桂来。圣世设科罗俊彦,春闱较艺夺高魁。柳阴系马深杯劝,江上扬帆急鼓催。此去定知逢庆会,奎光昨日烛三台。
鹿鸣宴。宋代。王之道。苍颜华发老书生,来赴公堂宴食苹。曾预宣和闻喜集,重观乾道计偕行。绣衣劝驾追前哲,熊轼宾贤继列城。久矣邦人虚桂籍,正须公等振英声。
圬者王承福传。唐代。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市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傀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五月望日市无鱼肉老庖撷园蔬杂以杞菊作羹气味甚珍戏成小诗适梁军判送酒头来并成三绝谢之 其二。宋代。李光。疏帘冉冉度茶香,日午谁陪竹户凉。陋巷箪瓢已清绝,更将诗句搅空肠。
赠星命严叔遇。宋代。卓田。聪明要是读书人,占艺名家事事精。试问五星严叔遇,更无三个蜀君平。的言尽中尤其中,真术如生不是生。有伎不须人借重,伎高翻觉我言轻。
雪。唐代。杜荀鹤。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寄献淮西大哥给事。宋代。刘攽。千里提封盛府开,照淮红旆晚徘徊。地灵固有壶公旧,时泰不同唐相来。韦断陈编占药喜,珠挥新什咏兰陔。阿连今羡南飞翼,酒影犹能入寿杯。
天目山。明代。史鉴。岧峣古道前,一上思茫然。废井存遗迹,残碑记往年。岩阴交草色,林薄起炊烟。南望乡关远,浮云何处边。
陈推官幽居十咏·雪中访隐。宋代。王炎。寒气侵凌鹤氅,苍头急打柴门。鹊抱冰枝欲语,山人喜色春温。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宋代。苏轼。渌净堂前鹤,孤栖守竹轩。胸中无限事,恨汝不能言。
元夕次松窗韵。宋代。周密。霁景浮灯市,春声动乐章。翠帘流月影,黄道散天香。鳌蜃三山耸,鱼龙陆地骧。醉馀天欲曙,归路笛声长。
题沧洲卷送张子还越中。明代。杨巍。露冷沧江客欲回,囊空人共惜高才。家居东海经年别,舟问南徐几月开。秋草独过伯禹墓,寒云愁上越王台。不知陆贾游归日,曾有群公诗卷来。
归舟湖中梦至上都。元代。吴当。归舟日日向南风,积雨初收浪拍空。梦入龙冈清暑地,夜凉万斛水晶宫。
春社词。宋代。李覯。吴台翫春锁春色,雨刷花光入龙国。田边大树啼老鸦,野去痴醉寒查牙。年华欲往风雷恶,兰脸知秋泪先落。时荣时谢无了时,扶起混沌须神医。
点绛唇。宋代。丘崈。叹之,作此,乃三月九日也。是日,杨花甚盛,盖风云花落花开,等闲不管流年度。旧游何处。浅立空凝伫。惊拍阑干,忍见春将暮。凭风絮。为人飞去。散作愁无数。
辞亦庵相招。明代。释宗演。南北东西总亦庵,尘毛刹海悉包含。山僧已住其中矣,更欲招邀即不堪。
右军得示帖赞。宋代。岳珂。淳古有真味,不特见于结子。兹帖之名得示,纵摹倣於唐世,隐然犹有西晋之遗意。彼昌黎者,或肆讥议。谓以俗书趁姿媚,予未敢以为是。
和楼志国范君武读胡尉临安所获颜鲁公书断碑。宋代。强至。书名唐世凡几人,鲁公运笔独有神。当年一字百金直,异代傥获宜尔珍。公尝道直不容内,江湖出走刺史轮。东南挥翰落几郡,在处巨迹刊坚珉。石坚字巨未应泐,旋复五代遗荒屯。州镇寻兵寺观火,缺碑毁碣埋泥尘。乾坤岂亦爱字宝,不使久屈卒不伸。脗合阴假好事手,得此断石溪山垠。苔封土蚀初莫省,一洗烂若开三辰。不由名氏验体法,气质浑厚知颜筋。点端屹如泰山立,画劲森似长戟陈。宁同枣木浪传刻,少陵尤恶肥失真。苍茫疑闻地灵泣,为失此石后土贫。好事得之不自有,能广墨本遗其伦。始从君武惬传玩,大句感发惊儒绅。写公勋德无一欠,何必读史劳吾唇。青衫志国繼高唱,首论书法词逾新。末言公忠死贼刃,不觉愤泪沾予巾。昔人谓书乃心画,浮沉直挠皆相循。公心远可此书鉴,体不姿媚一以淳。严严古气自盘薄,宜汝希烈不得臣。虽云笔力夺元化,济以忠谊重万钧。后来忠谊弗公学,磨铅临帖虚终身。李斯篆隶岂不好,彰彰奸迹流自秦。乃知一艺不独善,所贵名节坚松筠。鲁公之书以名贵,历代共宝无沉堙。
醉落魄。宋代。吕渭老。纤鞋窄袜。红茵自称琵琶拍。明衣妆脸春梳掠。好好亭亭,那得恁标格。匆匆一醉霜华白。归来偏记蓝桥宅。五更残梦迷蝴蝶。觑著花枝,只被绣帘隔。
致中惠瓜。宋代。刘子翚。瓜畴暑雨乱花飞,美实蠲烦喜及时。苏并筠笼香发越,金刀玉手翠离披。侯家昔见连阡盛,贾肆徒夸厚貌奇。珍重故人分少意,临风宛若对冰姿。
读赵公受偶尔吟。明代。释函可。一编偶尔寄穷荒,才读诗题泪已汪。古道多年堙蔓草,人间此日见文章。三山一诺千金尽,双袖长歌五岭香。再拜雪天重阅竟,杖头瞬息到家乡。
春日五首 其四。宋代。刘克庄。老懒何心更出嬉,闭门终日读陶诗。湘南二月花如扫,恰似扶疏绕屋时。
雨作妨登山 其二。宋代。刘过。暑风快处岸乌巾,去去扁舟远帝城。过眼溪山含雾重,多情草木逗烟轻。琴书正要疏人事,禽鸟跫然听履声。莫恨漏天霖雨恶,鸡窗好好笔为耕。
化成院。宋代。陆游。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孤塔插空起,双柟当夏寒。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客游殊未已,芳岁行当阑。
六羡歌。唐代。陆羽。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赵德安挽诗。宋代。魏了翁。甲甲露布告诛曦,丙戌巴台已磔禧。或谓禄媭非汉患,谁知田李遗唐危。安州得祸闻人说,荆莫上功惟我知。三十三年旧寮友,朔风吹泪读残碑。
题织成双禽。宋代。耶律铸。组工得许近天真,一段幽芳照瑞云。应是深闺孤恨切,双禽托意学回文。
晴丝横苑路。际林端微明,禁烟犹冱。唤客山禽,荡倦情销得,探春词句。
野水棱棱,隔岸引、玉骢新步。旧崦微茫,只有梅花,撩人心绪。
三姝媚 瞻园约为西山之游,寒阴殢人,屡阻携屐,雪后引眺,赋此代简。清代。朱祖谋。晴丝横苑路。际林端微明,禁烟犹冱。唤客山禽,荡倦情销得,探春词句。野水棱棱,隔岸引、玉骢新步。旧崦微茫,只有梅花,撩人心绪。偏是芳游轻负。剩小萼疏簪,冻香谁护。梦熟西峰,又湿云和恨,暗凝春素。淡极愁蛾,还惹起、啼妆人妒。问讯香台消息,风铃细语。
北游诗十八首 其十七 留别京邑友尘。明代。张元凯。杖策长安门,言别长安客。何为曰归时,翻使旅愁迫。侠游多酒人,祖道临南陌。马蹄雪中花,车轮冰上迹。再歌毋庸归,乐酒暂今夕。长剑挂左骖,白虹走前席。荆玉罕人知,劝吾宝燕石。
送胡伯连杨应先南归拈得五微。明代。李之世。才见槐疏叶又菲,同游京路不同归。三江秋水征人棹,九月寒砧客子衣。家远祇应凭梦到,时逾多觉赏心微。欲知燕地羁栖苦,看取塞鸿岭外飞。
宿道场山寺。宋代。释智圆。绝顶秋气清,危栏凭树杪。仰窥清汉近,下视群峰小。空池生夜月,风枝鸣宿鸟。吟坐不成寐,疏钟起将晓。
子宝东归以嘤其鸣矣求友声为韵作古诗七章宽。宋代。孙应时。宇宙归一概,时势相重轻。人心太行山,我道如砥平。沈吟百年事,俛仰万古情。五穷未可送,鬼语方嚘嘤。
晚渡咸阳。明代。马中锡。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船。表里山河犹往日,变迁朝市已多年。渔翁看破兴亡事,独坐秋风钓石边。
诸葛公墓。明代。魏际瑞。定军山下柏蒙茸,旷古精诚在此中。三尺孤坟犹汉土,一生心事毕秋风。孙曹未灭成何世,天地无知丧此公。千载伤情惟杜宇,年年啼血树头红。
绍兴祀先农摄事七首。清代。佚名。末耜之教,帝实开先。致养垂利,古今民天。嘉荐报本,于以祈年。诚格和应,神娭福延。
三和 其一。金朝。段成己。壮志如今日撙裁,功名不复梦云台。半生回首事安在,一叶惊心秋又来。不引壶觞聊自劝,未知怀抱若为开。浮名毕竟成相误,盍作閒居鸩毒猜。
露华 廧外梨花数株。清代。易顺鼎。素仙玉立,化此花倾国,还似无花。万红自静,倚天澹绝朝霞。唤起绿云如水,伴小楼诗梦生涯。浑不辨江南去路,缟月银沙。初过洗妆微雨,比浴罢莹肌,未隔单纱。纷廧白处,笼寒知在谁家。浑是一庭松雪,替春人飞尽年华。东阑远,东风又还远些。
群玉殿十二月二十三日锡宴 其二。宋代。宋庠。宝翰挥文罢,瑶觞续宴初。帝韶重舞凤,玉藻更歌鱼。景驻三休阁,欢留六尺舆。赐金将厚意,并入史臣书。
月下歌。元代。任士林。月从东出西壁沈,曾照千古万古之人心。人心只有月照破,达人当之成酒淫。卿不闻李太白苏子瞻,把酒频问月,无月酒不斟。月为抵愁之白玉,酒为买笑之黄金。吾徒俯仰明月下,月亦傲兀窥人深。径须椎罂倒瓮为月尽一醉,如何青天白眼放月还西岑。狂歌他日作佳事,共道此乐今宵今。
秋日柬顾汝和中翰。明代。谢榛。为忆仙郎隔紫薇,经时长讶报书稀。月明绿酒幽期过,秋老黄花胜赏违。三殿星霜侵晓入,九衢风雪带寒归。知君何处还乘兴,车马遥听独倚扉。
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宋代。苏辙。风波定后得西归,鸟鹊喧呼里巷知。未熟黄粱惊破梦,相看白发信乘危。豚肩尚有冬深味,蚕器应逢市合时。父老为公留腊酒,不须犹唱式微诗。怀印徒行尚故衣,邸中掾史见犹疑。千人上冢乡关动,五马行春雨泽随。醉里坠车初未觉,道中破甑复谁悲。西行漫遣亲朋喜,早赋陶翁归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