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

颂证道歌·证道歌朗读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郁密森沉师子住,
野干狐狗难逃驻。
横吞碧汉体堂堂,
无位真人何处去。

诗意: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修行道路的颂赞和思考。诗中描述了一个住持寺庙的高僧,他的气场强大,庄严肃穆。野外的动物,如狐狗,都难以逃离他的驻足。他的威严横跨在广阔的碧蓝天空之上,显得庄严雄伟。然而,尽管他具备如此崇高的境地,却无法确定真正的修行者应该去何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行者的景仰和思考。诗中的住持寺庙的高僧形象,展示了他的威严和庄重,使人联想到仙境中的仙人。佛教和道教都强调修行者的境界和修为,而这位高僧的存在超越了凡俗世界,他成为了众人景仰的对象。

诗词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高僧的威严横跨在碧蓝天空之上,凸显了他在修行道路上的高度成就。然而,诗人却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如此崇高的境地,真正的修行者又应该去何处呢?这种问题的提出,折射了对修行道路的思考和追求,以及对真正的修行者应有的品质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修行道路的理解和赞美。通过对高僧形象的描绘和对修行者处境的思考,诗人引发了读者对修行道路的思考和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

猜你喜欢

幽明一别无由见,梦里相逢宛似真。孤弱更谁怜汝弟,劬劳何独负双亲。

傍篱听诵怀初岁,煮粥焚须愧昔人。野店鸡鸣残月落,觉来清涕尽沾巾。

()
雨阵四五合,回风扫千军。
举头映微月,满空行白云。
烦歊一洗尽,危坐清夜分。
读书意未已,悠然有余欣。
()
信处村非远,别时山更多。
花风起晴浪,草露落明河。
世事老休问,故人今几时。
朝来新酒禁,煮饼卧岩阿。
()

()

今日为客,挂却头上豸,解我腰间鱼。簪缨缧绁不足道,形骸土木终何如。

少年弹棋六博兼摴蒱,一一将置前庭除,与客递起为欢娱。

()

弱冠嗜音乐,性即嗜峄阳。音节虽未妙,独弹情悠扬。

瑶琴称雅乐,惟瑟可匹当。龙门有雅制,音清韵自长。

()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

春山如黛水如罗,胜会还期胜地过。南斗文随龙剑出,西山爽为马曹多。

生公石冷思眠甚,陆羽泉遥奈渴何。闻道阳春饶丽藻,阿谁先付雪儿歌。

()
紫玉盘盛碎紫绡,碎绡拥出九娇饶。
却将些子郁金粉,乱点中央花片梢。
叶叶鲜明还互照,婷婷风韵不胜妖。
折来细两轻寒里,正是东风折半包。
()

过雨湖山紫翠旁,桂花香透藕丝裳。不知綵笔蛮笺上,和到关雎第几章。

()

冥怀齐远近,委顺随南北。归去诚可怜,天涯住亦得。

()

苍然溯湖阴,到寺水亦静。北风堕诗语,聊复乱松影。

炉熏蔼清微,趣与名理永。冰簟泛无湘,雪铫煮寒井。

()

红树晓莺蹄,春风暖翠闺。雕笼熏绣被,珠履踏金堤。

芍药花初吐,菖蒲叶正齐。藁砧当此日,行役向辽西。

()

一从鼓箧见奇才,高步蟾宫折桂来。圣世设科罗俊彦,春闱较艺夺高魁。

柳阴系马深杯劝,江上扬帆急鼓催。此去定知逢庆会,奎光昨日烛三台。

()

苍颜华发老书生,来赴公堂宴食苹。
曾预宣和闻喜集,重观乾道计偕行。
绣衣劝驾追前哲,熊轼宾贤继列城。

()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
()

疏帘冉冉度茶香,日午谁陪竹户凉。陋巷箪瓢已清绝,更将诗句搅空肠。

()
聪明要是读书人,占艺名家事事精。
试问五星严叔遇,更无三个蜀君平。
的言尽中尤其中,真术如生不是生。
有伎不须人借重,伎高翻觉我言轻。
()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江湖不见飞禽影,

岩谷时闻折竹声。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

千里提封盛府开,照淮红旆晚徘徊。地灵固有壶公旧,时泰不同唐相来。

韦断陈编占药喜,珠挥新什咏兰陔。阿连今羡南飞翼,酒影犹能入寿杯。

()

岧峣古道前,一上思茫然。废井存遗迹,残碑记往年。

岩阴交草色,林薄起炊烟。南望乡关远,浮云何处边。

()

寒气侵凌鹤氅,苍头急打柴门。
鹊抱冰枝欲语,山人喜色春温。

()
渌净堂前鹤,孤栖守竹轩。
胸中无限事,恨汝不能言。
()

霁景浮灯市,春声动乐章。翠帘流月影,黄道散天香。

鳌蜃三山耸,鱼龙陆地骧。醉馀天欲曙,归路笛声长。

()

露冷沧江客欲回,囊空人共惜高才。家居东海经年别,舟问南徐几月开。

秋草独过伯禹墓,寒云愁上越王台。不知陆贾游归日,曾有群公诗卷来。

()

归舟日日向南风,积雨初收浪拍空。梦入龙冈清暑地,夜凉万斛水晶宫。

()
吴台翫春锁春色,雨刷花光入龙国。
田边大树啼老鸦,野去痴醉寒查牙。
年华欲往风雷恶,兰脸知秋泪先落。
时荣时谢无了时,扶起混沌须神医。
()

叹之,作此,乃三月九日也。是日,杨花甚盛,盖风云
花落花开,等闲不管流年度。旧游何处。浅立空凝伫。
惊拍阑干,忍见春将暮。凭风絮。为人飞去。散作愁无数。

()

南北东西总亦庵,尘毛刹海悉包含。
山僧已住其中矣,更欲招邀即不堪。

()

淳古有真味,不特见于结子。
兹帖之名得示,纵摹倣於唐世,
隐然犹有西晋之遗意。彼昌黎者,

()

书名唐世凡几人,鲁公运笔独有神。
当年一字百金直,异代傥获宜尔珍。
公尝道直不容内,江湖出走刺史轮。

()

纤鞋窄袜。红茵自称琵琶拍。明衣妆脸春梳掠。好好亭亭,那得恁标格。
匆匆一醉霜华白。归来偏记蓝桥宅。五更残梦迷蝴蝶。觑著花枝,只被绣帘隔。

()

瓜畴暑雨乱花飞,美实蠲烦喜及时。
苏并筠笼香发越,金刀玉手翠离披。
侯家昔见连阡盛,贾肆徒夸厚貌奇。

()

一编偶尔寄穷荒,才读诗题泪已汪。古道多年堙蔓草,人间此日见文章。

三山一诺千金尽,双袖长歌五岭香。再拜雪天重阅竟,杖头瞬息到家乡。

()

老懒何心更出嬉,闭门终日读陶诗。湘南二月花如扫,恰似扶疏绕屋时。

()

暑风快处岸乌巾,去去扁舟远帝城。过眼溪山含雾重,多情草木逗烟轻。

琴书正要疏人事,禽鸟跫然听履声。莫恨漏天霖雨恶,鸡窗好好笔为耕。

()
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
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
孤塔插空起,双柟当夏寒。
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
()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
岂弟张夫子,遗我径寸璧。
中有数个字,字字无人识。
()
甲甲露布告诛曦,丙戌巴台已磔禧。
或谓禄媭非汉患,谁知田李遗唐危。
安州得祸闻人说,荆莫上功惟我知。
三十三年旧寮友,朔风吹泪读残碑。
()

组工得许近天真,一段幽芳照瑞云。应是深闺孤恨切,双禽托意学回文。

()

晴丝横苑路。际林端微明,禁烟犹冱。唤客山禽,荡倦情销得,探春词句。

野水棱棱,隔岸引、玉骢新步。旧崦微茫,只有梅花,撩人心绪。

()

杖策长安门,言别长安客。何为曰归时,翻使旅愁迫。

侠游多酒人,祖道临南陌。马蹄雪中花,车轮冰上迹。

()

才见槐疏叶又菲,同游京路不同归。三江秋水征人棹,九月寒砧客子衣。

家远祇应凭梦到,时逾多觉赏心微。欲知燕地羁栖苦,看取塞鸿岭外飞。

()
绝顶秋气清,危栏凭树杪。
仰窥清汉近,下视群峰小。
空池生夜月,风枝鸣宿鸟。
吟坐不成寐,疏钟起将晓。
()
宇宙归一概,时势相重轻。
人心太行山,我道如砥平。
沈吟百年事,俛仰万古情。
五穷未可送,鬼语方嚘嘤。
()
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
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船。
表里山河犹往日,变迁朝市已多年。
渔翁看破兴亡事,独坐秋风钓石边。
()

定军山下柏蒙茸,旷古精诚在此中。三尺孤坟犹汉土,一生心事毕秋风。

孙曹未灭成何世,天地无知丧此公。千载伤情惟杜宇,年年啼血树头红。

()
末耜之教,帝实开先。
致养垂利,古今民天。
嘉荐报本,于以祈年。
诚格和应,神娭福延。
()

壮志如今日撙裁,功名不复梦云台。半生回首事安在,一叶惊心秋又来。

不引壶觞聊自劝,未知怀抱若为开。浮名毕竟成相误,盍作閒居鸩毒猜。

()

素仙玉立,化此花倾国,还似无花。万红自静,倚天澹绝朝霞。

唤起绿云如水,伴小楼诗梦生涯。浑不辨江南去路,缟月银沙。

()

宝翰挥文罢,瑶觞续宴初。帝韶重舞凤,玉藻更歌鱼。

景驻三休阁,欢留六尺舆。赐金将厚意,并入史臣书。

()

月从东出西壁沈,曾照千古万古之人心。人心只有月照破,达人当之成酒淫。

卿不闻李太白苏子瞻,把酒频问月,无月酒不斟。

()

为忆仙郎隔紫薇,经时长讶报书稀。月明绿酒幽期过,秋老黄花胜赏违。

三殿星霜侵晓入,九衢风雪带寒归。知君何处还乘兴,车马遥听独倚扉。

()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风波定后得西归,鸟鹊喧呼里巷知。
未熟黄粱惊破梦,相看白发信乘危。
豚肩尚有冬深味,蚕器应逢市合时。
父老为公留腊酒,不须犹唱式微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