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赞》是宋代释心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常宴坐,常危立。
一片虚凝,万境空寂。
岩前花雨已狼籍。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常坐和常立的场景,以及虚空寂静的万境,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诗人描述了自己常常沉思冥想的状态,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处于一种危险而警觉的状态。他感受到了虚空的凝结,万物世界的寂静,这种感受让他感到无比的宁静和超然。最后一句描述了岩前花雨已经凌乱不堪的景象,暗示着世俗的纷扰和变幻无常。
赏析:
《须菩提赞》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境界和对人世间繁华的超脱态度。诗人在常坐和常立之间,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敏感和警觉。他感受到的一片虚凝和万境空寂,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觉醒。这种宁静并非冷漠,而是一种对尘世的超越和洞悉。最后一句岩前花雨已狼籍,揭示了世俗纷扰的无常和变幻,与诗人超然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雄浑的语言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意境,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超脱和独立的态度。它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宁静的思考状态,唤起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追求。通过对常坐常立的描写,诗人传递出一种对生活和境遇的敏感,以及对超越尘世的渴望。这首诗词以朴素而深邃的形象语言,表达了释心月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呼应了佛教思想中对超脱和觉醒的追求。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心月。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过易水怀古。明代。程嘉燧。层冰积雪漫嵯嵯,易水流澌自涌波。迁史至今疏剑术,酒人从此送荆轲。羽声变后寒风急,虹影消来白日过。千古暮云京阙下,吴佣且莫浪悲歌。
城西游。元代。刘秉忠。昨朝信马凤城西,鞭约垂杨过小堤。春色满园花胜锦,黄鹂只拣好枝啼。
北山堂诗。明代。林弼。瞻彼北山,其下有堂。堂有甘旨,吾亲是将。胡为乎来,于钟之阜。钟有北山,匪我之旧。我思北山,思之永叹。庭有长椿,堂有丛萱。椿之茂矣,萱之秀矣。悠悠我思,曷云觏止。有图有诗,莫慰我思。北山之归,我心则夷。自古在昔,以忠为孝。勖尔世良,是则是效。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唐代。白居易。自问有何惆怅事,寺门临入却迟回。李家哭泣元家病,柿叶红时独自来。
和乡守赵计院灯夕韵。宋代。刘克庄。厨传终年省饯迎,万金难买上元晴。首龡豳俗祈年雅,遥和尧民击壤声。庭少缿筩知讼息,边无刁斗喜时增。雌堂清苦倡优拙,姑扇仁风慰物情。
寄刘明道。宋代。朱翌。平山飞骑竹西州,到处逢君得纵游。满地落花春病酒,一帘明月夜登楼。江帆带雨人归后,烽火连天客罢休。一纸短书劳远祝,貂蝉到底出兜鍪。
相和歌辞。公无渡河。唐代。王睿。浊波洋洋兮凝晓雾,公无渡河兮公苦渡。风号水激兮呼不闻,提壶看入兮中流去。浪摆衣裳兮随步没,沉尸深入兮蛟螭窟。蛟螭尽醉兮君血干,推出黄沙兮泛君骨。当时君死妾何适,遂就波澜合魂魄。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
同李三洲江虚谷吴少岩刘素予何古林咏并蒂莲。明代。王渐逵。微风动玄脉,函钟转灰飞。清飙扇嘉树,绿荫临芳池。高朋列宴坐,共爱溽暑稀。园子有好怀,远送疾以驰。夏莲出佳寔,并蒂同一枝。自古遥相传,于今以为奇。木生有连理,麦秀成两歧。云是和气钟,坤舆吐华滋。并明应日月,合德配二仪。薄劣渐縻食,福履岂所希。嘉宾重式宴,取醉以为期。作诗纪逸兴,俚韵方愧兹。
披莽 其二。明代。李之世。仄仄鱼鳞径,疏疏虎眼篱。药移他地本,柳剩去年枝。忌俗删其偶,蠲繁割所私。莫言閒閒事,调剂有时宜。
早炊新林望见锺山。宋代。杨万里。辞奉锺山一月前,如何知我北归轩。不通姓字殷懃甚,忽到新林野店边。
九日同何仲默出郊。明代。薛蕙。九日登高会,同人载酒来。寒城一以眺,秋色正堪哀。零雨晨初霁,浮云午未开。南飞有鸿雁,为尔立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