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宋代。释宝昙。雨意晚方足,秋来先送君。横拖七尺杖,划破一山云。白纸凭谁寄,青灯此夜分。空遗岩底石,萝月漫纷纷。
《送友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宝昙。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意、秋天和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友情深厚和离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雨意晚方足,
秋来先送君。
横拖七尺杖,
划破一山云。
白纸凭谁寄,
青灯此夜分。
空遗岩底石,
萝月漫纷纷。
诗词的诗意是这样的:
在夜晚雨意渐浓的时候,我觉得是时候送别你了,因为秋天已经来临。我拿起一根七尺长的拐杖,横扫过一片云雾,仿佛划破了整座山峰。我不知道用白纸写下的信函该寄给谁,而在这个夜晚,我只能依靠一盏青灯,将它们分开来。空荡荡地留下一块石头在山底,遗失了所有的信息,而萝莉月亮则无声地飘零。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真挚之情,并通过描绘秋天和雨意来强调离别的悲伤。作者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雨、山、石、月等意象,展示了内心世界的寂寥和无奈。整首诗词情感凄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留恋之感。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雨意与秋天:雨意暗示着离别的情感,而秋天往往被用来象征离别和凄凉。这两个意象的结合,突出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凄美。
2. 拐杖和划破云雾:拐杖的出现暗示了离别的必然,而划破云雾的动作则象征了离别的决绝和伤痛。这些描写增加了诗词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3. 白纸和青灯:白纸象征书信,但作者却不知道该寄给谁,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迷茫。青灯作为夜晚的照明工具,象征着诗人孤独的夜晚,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 岩底石和萝月:岩底石的空遗暗示了信息的丢失和离别的无奈,而萝莉月亮的漫纷纷则传递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送友人》以其深情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表达,展示了离别时友情的珍贵和无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凄美而深远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离别之情的沉痛和思念之情的苍凉。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程枢密父待制挽词二首。宋代。项安世。忆送双旌帝北门,岂知此别是终身。项亭诗到鲜于锦,羊岘书来暖似春。只有死当封晋魏,不令生得定燕秦。世间荣事翻成屈,独抱功名向古人。
玉台曲 其二。明代。李之世。缥缈孤台接大荒,金光瑶草半苍茫。石岩深锁诸天寂,僧在翠微炷妙香。
三城。宋代。方信孺。三城不断郁相望,千里长江势渺芒。蛮獠传闻亦胆破,从知岭外有金汤。
杨秘校秋怀。宋代。宋祁。上天分四序,素秋独可悲。商风劲危条,寒露鲜繁蕤。依依燕去巢,嘒嘒蝉抱枝。抚物喟然叹,流光忽已驰。危衿恧新壮,华领移故缁。愿君策高足,无后功名时。
送李宗古录事谢病南归。宋代。贺铸。十旬病免谢鸡群,收得闲身付白云。南浦少留离别赋,北山相侍敢移文。松舟桂楫晓将发,菰叶鲈鱼秋未分。异日有怀长笑客,西飞燕子一相闻。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唐代。李白。汉帝长杨苑,夸胡羽猎归。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其三十六。宋代。赵蕃。落日苍苍烟树林,渚鸥沙鸟更浮沉。过湖未远犹空阔,不见遥山出寸岑。
念昔游四首。宋代。胡仲弓。昔游金山寺,一苇破沧溟。怒涛正拍天,风雨歘晦冥。江豚急吹浪,水央轰雷霆。满船失颜色,莫辨死与生。此时娄师德,高卧看长鲸。过午忽开霁,济岸犹登瀛。清风泛我衣,阳光射檐楹。舟人相慰劳,山僧笑出迎。行行金鳌背,月鉴浮空明。波平蒙天影,潮静闻经聋。殿阁耀金碧,守护真龙形。系缆少沉吟,红轮江西倾。炬火烁江面,直使潜鳞惊。因成一宿觉,问津维扬城。重来知几时,未计岁月成。
述怀。元代。黄庚。柴门闲掩书,云护竹窗深。茂草多生意,枯松见古心。有书消白日,无术化黄金。客问生涯事,长年只苦吟。
清泉馆。宋代。李新。晓踏高坡日始悬,清泉未见口生烟。飞凫欲到二千里,挟策徒劳三十年。绣带长川初背眼,云根双剑远磨天。骕骦齿健嘶风去,更敢披头重著鞭。
自翠微山望金精。明代。谢秀孙。薄暮秋初风,木叶下庭圃。夫君招我游,盘姗出坡树。山菊垂好花,阴影随行步。几折临高厓,敛足不敢顾。夫君指金精,谓此汝所慕。吴王洞口来,仙女云中举。至今千百年,烟霞生其处。自怜长闺房,荏苒秋草暮。结庐十五载,不识金精路。夜月明空山,时闻钟声度。忆我七八岁,曾一随诸妇。巾车到洞门,嘿然生疑惧。洞中忽有光,云殿凌丹雘。翠竹摇空寒,白日蒙雨雾。仿佛记曲水,海棠缘石户。草色映罗裙,逐伴踏花去。涧水湿弓鞋,逡巡避母怒。忽忽三十年,仍向峰头住。世事几兴衰,家门亦多故。徵兰不可期,弄瓦杳无与。出户泪如丝,入户泪如雨。人生能几何,年光如驰骛。安得辞人间,洒扫侍仙驭。
题玉笥山邓仙。宋代。黄祁。百年萧渚旧风流,明府重拈此话头。摘出涪翁诗里画,展开贺老鉴中秋。天空地迥红尘少,月白风清古调幽。莫遣双凫便飞去,试听欸乃在沧洲。
花影。宋代。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 一作:又教)
白丈自杭州归要游天池。明代。王稚登。桃花零落尽,游赏与君同。僧住松声里,莺啼石壁中。岩光晴处紫,池色晚来空。莫把琵琶奏,尊前有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