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赵宾旸二首。元代。方回。秀亭山下旧吾庐,十二年邻长者居。近别复经三换历,相疏不寄一行书。诸郎已了婚姻未,所至堪怜盗贼余。老我种瓜生事拙,想君更苦食无鱼。
《寄赵宾旸二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秀亭山下旧吾庐,
我曾经住在秀亭山下的老屋,
十二年来,邻居长者一直相伴。
近来分别,又经历了三次更迭,
我们之间疏远了,再也没有寄去一封书信。
诸位朋友已经有了婚姻,而我仍未婚,
我所到之处常常会遭遇盗贼的困扰。
我这个老朽种瓜却生事情不擅长,
而想起你,更加艰辛,因为你无鱼可食。
诗意:
这首诗以寄托情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方回对朋友赵宾旸的思念之情。他描述了自己住在秀亭山下的老屋,与赵宾旸十二年来相邻相守的情景。然而,最近由于一些变故和疏离,两人的关系渐渐疏远,再也没有互相寄信联络。作者感慨万分,表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和不如意,而赵宾旸则面临婚姻和生计的艰辛。作者深感自己种瓜生事不擅长,而赵宾旸更加苦恼于无法获得温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通过描述自己和赵宾旸的生活境遇,诗人展现了对友情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的境遇和困境与赵宾旸的艰辛形成了对比,以此凸显出生活的艰难和无奈。同时,作者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和赵宾旸的生活状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情景的交代和对比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给人以深思之感。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汩罗。明代。翁万达。佞臣有口自纵横,直道何须抱不平。身葬江鱼悲楚客,草连春渚总骚情。居人指点行吟处,清夜时闻佩玉声。剩有幽兰杂芳芷,至今偏向泽边生。
同蔡孚五亭咏。唐代。徐晶。章奏中京罢,云泉别业归。拂琴铺野席,牵柳挂朝衣。翡翠巢书幌,鸳鸯立钓矶。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菩萨蛮。宋代。黄机。相思绕遍天涯路。相思不识行人处。多病怕逢春。那堪春正深。日高梳洗懒。鸾镜香尘掩。双鬓绿蓬松。一帘花信风。
侵寻妙景。看赤城秀稔,芝田千顷。物外闲闲,乐真情,搜佳兴。扁舟载月烟蓑冷。酒醒时、临流清咏。一声羌管,三幅晓风,洒然幽胜。徽音慢弹谁听。似野鹤腾空,生涯萍梗。放旷乾坤,与江湖,丝纶整。锦鳞钓得成馀庆。便归来、玄都驰骋。杖挑春色,逍遥太虚仙境。
绛都春·侵寻妙景。金朝。长筌子。侵寻妙景。看赤城秀稔,芝田千顷。物外闲闲,乐真情,搜佳兴。扁舟载月烟蓑冷。酒醒时、临流清咏。一声羌管,三幅晓风,洒然幽胜。徽音慢弹谁听。似野鹤腾空,生涯萍梗。放旷乾坤,与江湖,丝纶整。锦鳞钓得成馀庆。便归来、玄都驰骋。杖挑春色,逍遥太虚仙境。
忆昨四首 其三。元代。潘伯脩。二十四桥寒草绿,广陵无复见人家。解将明月金盘露,相劝春风玉蕊花。城苑西颓馀斥堠,衣冠南渡浑泥沙。登临俯仰千年迹,流水孤村属暮鸦。
古意 其三。清代。邹汉勋。心绪如乱丝,纠结不可解。一日空复过,谁能念千载。便守瓶瓴声,穷村恣击揩。顾念咸䪧备,宁复无人采。
小景五首为杨少傅东里作 其五。明代。金幼孜。青山无垢氛,野水多秋思。红树带疏烟,夕景生迢递。客子欲何之,孤舟出村际。
朝南以诗送巴石研屏香几用韵·研屏。宋代。洪咨夔。天上何有修月斧,巧将余刃斲巴山。玉蜍清浸婆娑影,正在微雪点缀间。
长相思 为陈素安姊画红梅小幅。清代。顾太清。深胭脂。浅胭脂。细蕊繁英压满枝。清香入梦迟。乍开时。欲谢时。铁干铮铮瘦影欹。东风著意吹。
和子华兄闻布谷声而莺声寂然。宋代。韩维。杨花飞尽叶成阴,坐阅啼禽百种声。戴胜催耕当是月,杜鹃遗恨岂今生。及时燕乐风骚急,感物伤嗟老大情。自笑拙艰成底事,十年不听上林莺。
百香诗 其六十四 白菊。元代。郭居敬。西风夹雪过南荒,欲落东篱深处藏。谁料朝来三径里,花神幻化作秋香。
晓上人自云能草书转法华千遍谒补陀落迦者再矣告余且复往走笔反前韵止之 其一。明代。王世贞。鲸波千迭海门还,劝尔清秋且闭关。但使六尘缘境净,眼前长是补陀山。
雪中市楼灾。明代。徐渭。千门六出枉滕翁,一烬飞翚了祝融。正讶琼台穿电急,忽惊海灶煮盐空。馀花落座凉焦额,泮溜随人泣断风。插汉冰心知几座,昨宵新烁两高峰。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其十一 二乐榭。宋代。苏轼。此间真趣岂容谈,二乐并君已是三。仁智更烦诃妄见,坐令鲁叟作瞿昙。
新秋建安王半隐园应教二首 其一。明代。吴兆。坐望林峦隔,行分岛屿遥。蹊崩横卧柳,岸阔接平桥。微雨惊雷散,轻炎入树销。豫游屏侍从,疏豁似渔樵。
阻雪 其三。宋代。方岳。犹及乾淳旧,庐山一老儒。典坟行楚蜀,科目不皋夔。秋迥人何在,江空树欲无。重阳风雨近,谁与束生刍。
忆少年。清代。朱彝尊。一钩斜月,一声新雁,一庭秋露。黄花初放了,小金铃无数。燕子已辞秋社去,剩香泥,旧时帘户。重阳将近也,又满城风雨。
宿东鲁父居二首。宋代。张耒。郡国何时极,羇愁触处生。望随天不尽,春共野兼平。烟树淮南阔,渔盐楚俗轻。飘零五年别,叹息鬓毛更。
题琵琶云气图歌为张彦弘作。明代。张宇初。岱舆之山走灵骨,化作劫外千奇峰。此峰立我茅舍北,泼墨许我沧洲雄。沧洲酒酣肆挥扫,章达高情尤绝倒。浮云浩荡随有无,期尔来巢拾瑶草。苍烟积雨龙怪居,云屏石磴相萦纡。碧涧红泉恍疑似,梦游尚记仙人都。况是清修久闲适,燕景空濛漱琼液。坐来黄叶坠西风,对此令人重相忆。
滁州官舍。宋代。王禹偁。忽从天上谪人间,知向山州住几年。俸外不教收果实,公余多爱入林泉。朝簪未解虽妨道,宦路无机即是禅。铃阁悄然私自问,郡斋何异玉堂前。
何达观久客他乡音问旷绝一日忽见过又匆匆告。宋代。何文季。风萍渺无迹,一日扣柴扉。乍见犹疑梦,相逢遽语违。子方怀错志,谁复挽征衣。烟雨松楸隔,何当赋式微。
美人十八首 其六 座上。清代。李振钧。妆成未肯下楼台,阿母催将冉冉来。觞政严操咍客醉,箫声徐度报花开。惊回红粉狂言发,湿尽青衫老泪摧。却怪眼波通密意,一尊偏属谪仙才。
寓杭得四兄讣。明代。明秀。来书开不得,落叶听还惊。病眼天涯泪,寒门岁暮情。朔风吹断雁,斜日照荒荆。哀痛兼时事,东归百感生。
过刘寔夫都谏旧宅偶成辄寄。明代。林文俊。柴门寂寂昼长扃,苑树移阴霜满庭。共许登堂论契阔,今来立马叹伶俜。朝中旧恨平津阁,湖上清风孺子亭。试向沧浪问渔父,此时还有几人醒。
吊危一。宋代。李炳。南乡老人危翁一,岁晏雨晴扶杖出。惊闻二圣尘再蒙,归阖柴门哭三日。眼空愁绝声遂止,里人唁翁翁死矣。凛然生气申包胥,万古千秋葬忠义。
重阳前二日喜雨答泗州郭从事。宋代。宋祁。雨洗淮天旱始摧,正堪凭远上高台。萸津菊润斋醅熟,共助重阳辟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