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峨嵋山作。宋代。晁公溯。普贤大开士,神足靡不周。世人妄指此,象驭昔所留。愿观百亿身,奔走数十州。见者喜称快。不见默怀羞。纷纷相矜夸,隐晦盖有由。正如官肆赦,尽出系中囚。岂其得预闻,皆可除愆尤。一方每惊动,千乘时往游。返为斯民劳,实贻开士忧。我师寒山子,丰干非同流。
《望峨嵋山作》是宋代晁公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普贤大开士,
神足靡不周。
世人妄指此,
象驭昔所留。
愿观百亿身,
奔走数十州。
见者喜称快,
不见默怀羞。
纷纷相矜夸,
隐晦盖有由。
正如官肆赦,
尽出系中囚。
岂其得预闻,
皆可除愆尤。
一方每惊动,
千乘时往游。
返为斯民劳,
实贻开士忧。
我师寒山子,
丰干非同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峨嵋山的向往和景色的描绘,同时也涉及了作者晁公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以峨嵋山为背景,描绘了神奇的景色,把峨嵋山比作普贤菩萨,认为普贤菩萨的威力无所不及,没有什么能够逃脱它的触及。然而,世人却对峨嵋山的神奇力量进行妄自揣测,就像驾驭一头野象一样,不了解事物真正的本质。
诗人希望能亲自去观看峨嵋山的壮丽景色,愿意奔走在各地,游历数十个州县。他相信只要亲眼目睹峨嵋山的壮丽景色,见到的人都会充满喜悦和赞美。然而,他也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亲自到达峨嵋山,这使他感到一种内心的羞愧和遗憾。
诗中还揭示了社会上的种种现象,人们互相夸耀和炫耀,掩盖了各自内心的真实动机。这种现象就像官府宣布大赦,释放了中央监狱中的所有囚犯,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目的。诗人质疑这种虚伪的行为,认为只有真正有先见之明的人,才能真正消除过失和遗憾。
作者进一步把这种社会现象与峨嵋山的景色进行对比,峨嵋山虽然美丽壮观,但也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繁重的劳动,这使得峨嵋山的景色成为了开士们的忧愁之源。
最后两句提到了作者的师傅寒山子和丰干,暗示了作者对于他们的崇敬和敬仰。寒山子和丰干都是有着独特见解的开明学者,他们的思想不同于大部分人,与众不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峨嵋山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向往之情,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注和对虚伪行为的批评。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以及对景物和社会现象的对比,展示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
诗词中的峨嵋山被赋予了普贤菩萨的象征意义,将其视为神奇不可思议的存在。这种景色的描绘给人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它代表了人们心中追求的境界。诗人希望能亲自去观看峨嵋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美的向往和对未知事物的渴望。
然而,诗人也深刻触及到社会现象中的虚伪和矛盾。他指出世人对峨嵋山的误解,他们妄自揣测,无法真正理解其神奇之处。这种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人们相互夸耀和炫耀,掩盖了自己的真实动机。诗人对此表示质疑,揭示了社会中的虚伪和浮华。
诗中的对比和比喻手法也很巧妙。诗人将峨嵋山与官府大赦相对比,指出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表面上的宽容和放纵,背后隐藏着各自的目的和动机。这种比喻使诗词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观点。
最后两句提到了作者的师傅寒山子和丰干,暗示了作者对于他们的崇敬和敬仰。他们是有着独特见解的学者,与众不同,这也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于虚伪行为的批评和对真实思想的追求。
总之,这首诗词以峨嵋山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美的追求和对虚伪行为的批判,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给人以深思。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晁公溯。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舣孤篷。正丛篁护碧,流水曲池通。伛偻穿岩,纡盘寻径,忽见倒影凌空。拥一片、花阴无地,细看来、犹带古春风。胜事园林,旧家陶谢,诗酒相逢。
眼底烟霞无数,料神仙即我,何处崆峒。清气分来,生香不断,洞户自有云封。认奇字、摩挲峭石,聚万景、只在此山中。人倚虚阑唤鹤,月白千峰。
一萼红(束季博园池,在平江文庙前)。宋代。张炎。舣孤篷。正丛篁护碧,流水曲池通。伛偻穿岩,纡盘寻径,忽见倒影凌空。拥一片、花阴无地,细看来、犹带古春风。胜事园林,旧家陶谢,诗酒相逢。眼底烟霞无数,料神仙即我,何处崆峒。清气分来,生香不断,洞户自有云封。认奇字、摩挲峭石,聚万景、只在此山中。人倚虚阑唤鹤,月白千峰。
重到钱唐。宋代。鲍輗。惟有寒潮不世情,朝朝莫莫过空城。百年车马阊门外,独被春风草又生。
和郡守彭吏部按视湖亭凡二首 其二。宋代。周锷。双虹倒影上檐楹,碧水澄空一镜明。野草闲花无限趣,短藜幽榜不胜情。已知风月随人意,聊为湖山载酒行。却讶锦囊赓梦草,坐令诗兴绕寰瀛。
次韵周敏卿秋兴三首。宋代。喻良能。悠悠草根虫,鸣声近我床。皎皎林间月,亦已照我墙。感此动万虑,聊复举一觞。何以侑我酒,清啸闻疏篁。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蒲寒柳衰,融懒顾痴。坐稳实逾劫,心空佛是谁。明而了妙,微而入离。天清河汉阔,零冷斗杓垂。借伴而来应供,分身在处成规。百草头边春浩荡,黄莺之语对华枝。
汉江宴别。唐代。宋之问。汉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嬉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
梅花。宋代。潘牥。柴门尽日少蹄轮,坐对横窗数点春。心向雪中偏暴白,影来月下亦精神。十分洗尽铅华相,百劫修来贞洁身。笑杀唐人风味短,不应唤作弄珠人。
独生寄三弟。明代。吴孺子。愁来何所作,咄咄但书空。梁燕亲衰白,林花与暂红。无家不占梦,有弟恨飘蓬。寂寞沧江上,茅斋细雨中。
送李侍郎归衡州二首。宋代。王炎。系缆南风直,转柂北风微。轻云载雨来,凉意生綌絺。江神真解事,稳送六幅蒲。篷窗卧胡床,鸥鹭相追随。落帆衡阳岸,新旧迎公归。儿童竞挽袂,父老前捋须。明时有勇退,晚岁善自颐。稍添数髭白,不改两颊朱。松菊对主人,亦自清而腴。门外无车马,室中但琴书。青鞋时出游,不用藜杖扶。翛然万物表,意得乐有余。乃知上要津,不若还幽居。
福源精舍。明代。李延兴。京城六月日如火,风轩散发执书坐。顿嫌城市多烦嚣,欲买田庐何处可。素几茶瓯吹碧香,有客敲扉偶相过。为言越中好山水,厥土膏腴不偏颇。魏氏之子文贞孙,玉树临风色瑳々。读书浙水之东头,蒐今摭古以自课。夏盖湖光白涌云,福祈山气青孚座。三江帆上莫天长,八月潮平秋水大。亭边狝猿长如人,月黑林昏盗山果。桃源人家疑此是,洞口云深昼无锁。百壶满醉江南春,击缶高歌儿子和。西蜀少陵恒苦吟,南阳武侯尚高卧。文贞昔在贞观中,大节堂堂不终挫。好将旧学佐朝堂,行见英风振顽懦。索居何日赋归来,尽理遗书载轻舸。我昔耕牧岘山阳,门前水田足粳糯。十年道阻不可归,江上秋风茅屋破。旧栽松柏空成林,石墙竹梢添几个。向来耆旧安稳无,每一思之泪交堕。福源林壑倘见分,卜邻拟住山之左。客归好语仲远君,岁晚寄书烦报我。
拨棹歌 其十六。唐代。德诚。揭却云篷进却船,一竿云影一潭烟。既掷网,又抛筌,莫教倒被钓丝牵。
连日二相过史局,不到省中,後园杏花开尽。宋代。杨万里。史馆频催史笔迟,道山还解有忙时。後园两日不曾到,开尽杏花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