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寺水阁

祥符寺水阁朗读

祥符寺水阁

楚江空阔水阆收,
葭苇萧萧两岸幽。
柔橹推残千顷浪,
好风吹过一帆愁。
人归别浦云烟晚,
舟泊寒沙岛屿秋。
领略风光须我辈,
谩寻诗句倚江楼。

中文译文:
祥符寺的水阁:
楚江广阔,水面收拢,
两岸的芦苇声声萧萧,幽静。
轻轻摇动船桨,推开千顷波浪残,
美好的风吹过,唤起一帆愁思。
人归别浦,夜晚笼罩着云烟,
船只泊在寒冷的沙滩秋天的岛屿。
欣赏风光需要我们这一代人,
但却谈何容易,在江楼上寻找适合的诗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祥符寺水阁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色。作者通过描绘楚江的宽广和幽静,以及两岸芦苇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了诗中的意境。接着,作者以船桨推动波浪,风吹过的场景,呈现出一种怀旧之情,留下了一丝愁思之感。最后,诗人提到人们回到别浦,夜晚笼罩着云烟,船只停泊在寒沙和秋岛之间,强调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现了对自然的欣赏和思考,并呼吁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诗句,以此来丰富内心的情感和体验。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的热爱之情,并寄托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余国宝

...

余国宝朗读
()

猜你喜欢

虚斋愁梦断,寂寞夜将阑。树与高风乱,窗馀白月寒。

岁华还向晚,世事只长叹。千古功名外,致身良独难。

()

举意三江竭,兴心四海枯。南游李邕死,北望宋珪殂。

()
一点臙脂染蔕旁,忽然红遍绿衣裳。
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
掌上冰丸那忍触,樽前风味独难忘。
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
()
绕畦晴绿弄潺湲,倚仗东风欲黯然。
往梦更谁怜秀麦,间愁空自吒啼鹃。
梨钥相种地力尽,花柳无私春色偏。
白发老农独健在,一蓑牛背听鸣泉。
()

知有看花约,春朝更不眠。盖多从雨借,屐自上山穿。

得俸宁供醉,谋生亦任天。校量终岁里,常在习池边。

()
三黜媿公议,再来仍冷官。
志无重奋发,身有转衰残。
加饭支余息,添衣御早寒。
归休应渐近,不是强心宽。
()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名淇澳。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

偶然访藕寻莲,翠凉亭子纹波聚。阴阴脆柳,新蝉嘶叶,老莺穿树。

借枕迎飙,飞来一阵,冲檐急雨。爱纷纷水面,游鱼溅沫,翻圆盖,倾珠露。

()
水塘耀初旭,风竹飘馀霰。
幽境虽目前,不因闲不见。
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
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
()

下山鼯鼠啼,藤竹使人迷。
多谢东林月,殷勤过虎溪。

()

长忆儿时二老傍,元正岁岁有风光。
搀先礼数修人事,着好衣裳侍酒觞。
回首不堪追日月,感情空叹换星霜。

()

阳春三月杨白花,花飞满塘月满沙。一夜东风忽吹起,凭空送入深宫里。

宫门冷落扃不开,翠华空望玉阶苔。中有美人自歌舞,赤龙不来赤凤来。

()

道在何妨拙,身安一任贫。
已知如意事,不逐苦吟人。
瀑布空山月,梅花破屋春。

()

挈挈离胥口,駸駸到峡中。

江平无骇浪,船稳不惊风。

()
新霜已重菊初残,半死梧桐泣井阑。
可是神伤即无泪,哭多清血也应干。
()

鸿禧已不凡,崇寿气尤古。经始天监谋,馀力保大举。

十围人何在,乌鹊尚如睹。井泉翳荆棘,像设半尘土。

()

西来汉水浸山根,舟人云此是鹿门。
峭壁苍苍石色古,曲径杳杳藤萝昏。
乱峰幽谷不知数,底是庞公栖隐处。

()

缥缈韶钧动尚方,群工分候紫微傍。伶官舞戏鱼龙队,力士班联剑佩光。

气协乾坤知应感,瑞呈麟凤待呈祥。拟从既醉歌周雅,万国承恩奉一王。

()

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沃壤欲包淮甸尽,坚城犹抱蜀山回。

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独有无情原上草,青青还入烧痕来。

()
溪带三弓地,山开一盖天。
茅檐低没雾,藤路细迷悬。
恶草翻新耨,狞彪突旧穿。
争鸡喧臂膊,静鹭立挛拳。
()

春山青,春水绿,春风包裹无纤粟。目前事,量外机,东村王老暗攒眉。

暗攒眉,独脚山魈舞柘枝。

()

把酒簪花强自豪。花枝羞上阿翁髦。不教春色因循过,忍为虚名孟浪漂。醒复醉,莫还朝。纷纷四海正兵骚。从渠眼底桑田变,且乐床头拨瓮

()

匹马冲寒踏落花,杏园深处曲江涯。何如相对风轩坐,唤得渔船傍酒家。

()

岱阴逶迤截济渎,骨走鹊华才一束。涌泉望海无由趋,万斛珠玑落鼎腹。

大明寺杳楸桐高,历下亭存荷蓼馥。我侍轺传三春风,坐卧湖漘饮山渌。

()

蟠螭喷焰兰釭红,神仙小女乘青龙。凤麟胶丝光莹蜡,雁泣骊珠落银甲。

鸾刀截肪五鼎烹,紫微露泻玻瓈罂。双莲飞觞左右行,感君恩重甘结缨。

()

平生不识巴南路,梦到孤云两角西。

()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