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子由母

挽张子由母朗读

《挽张子由母》是宋代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又是君王上玉卮,
未央雨露湛垂垂。
版舆此去还无恙,
芝检重来更不疑。
四世团栾能有几,
百年澌尽亦堪悲。
里中诸母今谁在,
听说承平佑圣时。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一首挽歌,表达了作者对张子由母亲的哀思和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君王上台祭拜玉卮的场景,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作者提到了张子由母的名字,意味着她已经离世。诗中还提到了张子由的家乡,表示作者追忆往事,思念故土。最后,作者询问现在还有谁在家乡中,希望听到家乡和平繁荣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君王祭拜玉卮、描绘雨露滋润的景象以及对张子由母亲的思念,展现了时光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诗中运用了寥寥数语,却能表达出作者沉痛的情感。通过对四世团栾的提及,作者表达了对家族、祖先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关切和期盼,希望听到家乡和平繁荣的消息。整首诗词凝练而深情,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哀思和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家乡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通过描绘君王祭拜玉卮的场景,折射了当时朝代的兴衰和政治变迁。整首诗词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融入了时代的烙印,让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可以感知到历史的厚重。

总之,陈傅良的《挽张子由母》通过简练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这首诗词既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又具有普遍的人文关怀,让读者能够在赏析中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情感和时代的痕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桂水秋风高,扁舟过摐末。
西来佳公子,袖拂湟川月。
公子芳年狐白裘,抱琴来访丹山丘。
云边举手笑相揖,凌云意气横清秋。
()

万古风烟满故都,清才搜括妙无馀。

可中寄与芸香客,便是江南地里书。

()

登天门兮坐盘石之嶙峋,前漎漎兮未半,下漠漠兮无垠。

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洞胶葛兮峰棱层以龙鳞。

()

昔来华纂纂,遽许实离离。
西风会摇落,行复见空枝。
岁物感流驶,事功伤暮迟。

()

缥缈琳宫接上玄,岧峣飞磴界苍烟。峰回洞壑纷俱拱,石坼松萝袅自悬。

过雨双龙争玉峡,擘云孤鹫拄青天。莫言仲宝无他技,能诵相如最后篇。

()
柏炉烟尚余薰。
老去孤城愈不群。
沙上晚晴知独往,堂中秋思与谁分。
隔溪有伴萧萧竹,对户无情冉冉云。
()

多士秀王国,珍群鹜天衢。
其间延陵季,煜煜承华跗。
盛藻班蔡流,芳年终贾徒。

()

帝德如天四海同,卉裳相率向华风。称藩特奉龙函表,偃武仍包虎韔弓。

贡自炎方归域内,心先流水到江东。路经日出知天大,城与山蟠见地雄。

()

十载声华播玉堂,逢时何处不梯航。星河影动仙旌远,剑佩光腾驿路长。

彩笔独悬青琐梦,赐衣犹带御炉香。九重宵旰劳南顾,封事朝来达建章。

()

杨花独解随风去。无奈廉纤雨。为春茫未点离愁。且向辛夷花底、听軥辀。

不知惊起双飞燕。偷入帘前见。休将红泪晕香腮。正是春波带日、晚潮来。

()

人道洞天深不知,岖崟冷峭复傀奇。瀑泉吼石虎蛟怒,古木惊风魈魅疑。

辍步非关矜脚力,抚膺莫叹负心期。有缘再作烟霞会,荷斧先将蔓棘披。

()

采药西林薄暮回,柴门遥对乱峰开。鹤归几阵松云重,猿啸一声山雨来。

风径茏葱吹作管,石池清浅汎为杯。却愁秋老荷衣薄,一片流霞手自裁。

()
人生忧患偶同时,曾见惊尘傍紫微。
坡老鹘巢尚堪俯,周郎羽扇想重挥。
望风自绝胡南牧,啮雪应迟使北归。
从此青油欠筹画,上方虚己听宵衣。
()

长江落落水粼粼,尽著闲吟自在身。世道险巘吾道坦,何须白眼看他人。

()

文苑振金声,循良冠百城。不知今史氏,何处列君名。

()

玉门关南百草腓,玉门关北斗兵稀。
边头无事马秋肥,将军出射沙尘弥。
一胡据鞍执大旗,翩然前导疾若飞。

()

山中十载满瑶篇,此去邮程羡着鞭。自许骅骝轻远道,暂令猿鹤怨飞泉。

凉生弭棹秋如水,兴溢停觞笔似椽。不为观光行上国,赋成谁解识青钱。

()

天上足官府,舍人何处归。世情伤幻化,道眼羡空飞。

易合谁终始,难言有是非。九原如可作,来共立斜晖。

()

同人三五尽飞声,桂苑槐阶踏屐行。岂待敛藏三载后,一鸣方始万人惊。

()

远寄陈传道,穷秋亦罢官。还驱款段马,吟雪向长安。

()
何人头不白,我白不因愁。
只被人多欲,其如我不忧。
不忧缘不动,多欲为多求。
年老人常事,如何不白头。
()

冰瀑寒侵室,围鑪静话长。
诗心全大雅,祖意会诸方。
磬断危杉月,灯残古塔霜。

()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

欲采灵芝敢后期,游鱼千里费寻师。不因悟得长生著,一局才终未了棋。

()
我辞官路已多时,魂梦今犹畏险巘。
汝既饱谙游宦味,会须早作个归期。
()
莫题诗句累先生,将谓先生亦钓名。
说与往来台下客,可移一语赠玄英。
()

生前自择长眠地,旷达如君有几人?斗酒只鸡翻酌我,墓门车过不嫌频。

()

野人不识学为官,终老荷衣分所安。泉石尽堪供啸傲,风尘犹喜出艰难。

献酬有客同三爵,粗粝期君共一餐。独念故侯忘贵重,笑谈只作布韦看。

()

五陵游侠儿,裘马自轻肥。怀中匕首光陆离,高歌气化白虹飞。

醉来舞剑器,矫捷如猱猿。朝过朱亥里,暮入信陵门。

()

若人禀赋淳,孝友根天性。色养古所难,婉愉从亲令。

慇勤奉旨甘,讵肯违温凊。更喜重天伦,怡怡复存敬。

()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
()

五月西湖到亦宜,千家斜日雨过时。青杨影荡鸳鸯起,黄杏衣凉蛱蝶吹。

四面塔灯闻梵语,六桥歌扇动花枝。关情最是苏堤莫,载得明霞入舸移。

()
狗子无佛性,全提摩竭令。
才拟犯锋鋩,丧却穷性命。
()
尽日此徘徊,青粘两屦苔。
鸟声穿户去,暝色过溪来。
象齿劙鞭茁,银刀罾绘材。
空山人自老,醉眼向谁开。
()
去年已向爆声残,晓气絪緼雨不寒。
玉佩想闻趋桂殿,彩衣遥祝献椒盘。
千龄这运方更始,一统王春正履端。
不与时光共流转,此心那更觅人安。
()

南鬓星霜,两脚风尘,老矣吾生。记燕山晓别,雪中驱马,秦淮夜泊,月下闻筝。

独雁辞秋,孤灯听雨,身在江湖轻利名。从今算,又十年心事,屈指堪惊。

()

为人切莫用欺心,举头三尺有神明。

若还作恶无报应,天下凶徒人吃人。

()
冬事侵寻浑未知,隔邻听得理寒衣。
惊心步出庭西曲,日影斜斜木叶飞。
()
丹崖翠壁数千尺,绝顶僧房三四间。
老树倚岩岩倚屋,白云飞去又飞还。
()
艳极翻含怨,怜多转自娇。
有时还暂笑,闲坐爱无憀.
晓月行看堕,春酥见欲消。
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

鸾笙吹醒鸳鸯梦。零缣断墨须珍重。春去冷苔衣。落花红乱飞。

清才高咏雪。小劫罗浮蝶。吟阁剩斜晖。遗芳魂不归。

()
学得无名氏,游于何有乡。
熟眠胜醉酒,清虑当焚香。
富有书连架,贫无盗伏梁。
只应诗社友,时节到门墙。
()

喷日舒红景,通蹊茂绿阴。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

黄鹂鸣树颠,嘤嘤求友声。佳人远言迈,牵我幽思情。

思情何绵绵,绵绵复萦萦。出门望轩盖,道阻不可征。

()
暮年鼻塞等薰莸,高摘浓薰两罢休。
奴折长枝汲薪水,老夫不复置香篝。
()
问春来未。
也似辛壬癸。
如此男儿五十,又过却、孔融二。
画堂孙子子。
()
淇水沄沄入禁城,城楼中断过深清。
空郊南数牛羊下,落日回瞻观阙明。
岁月逼人行老大,江湖发兴感平生。
画舫早晚笼新屋,慰意来看水面平。
()

风雨漂摇日,将雏止旧巢。仅能存故步,何恤失前茅。

金尽僮违约,官休客善嘲。五湖春草绿,吾岂系吾匏。

()
青鞋不踏孤山路,辜负逋花今几度。
那知别有姑射居,众谓孤山未必如。
夙昔名传尤愿见,渴想此仙难觌面。
朋来满口誉风神,俨若眼底逢佳人。
()
身後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
青鞋自喜。
不踏长安市。
竹外僧归,路指霜锺寺。
()
骨肉都还父母了,不知那个是那吒。
一毛头上翻身转,一一毛头浑不差。
()

蝼蚁仆臣命,乾坤君父恩。

难于忘所本,可以丧其元。

()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聊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

杖屦来相访,柴门倒屣迎。好春尊蚁绿,清夜烛花明。

每苦连旬别,相踰半日程。如今宜尽醉,足以慰平生。

()
酒醒江亭客,缠绵恨别离。
笙歌筵散后,风月夜长时。
耿耿看灯暗,悠悠结梦迟。
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
世俗元非不汝忘,汝归安取醉为乡?药苗野蔌山家味,柏子松房道室香。
一卷隐书为日课,数声啼鸟谢年光。
客来莫笑茆茨陋,占尽炎天一味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