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剑叔骥庐山诗卷。宋代。项安世。剑家子骥我乡人,洞口桃花独问津。岁时他乡逢叔士,杏林花发小阳春。
《还剑叔骥庐山诗卷》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剑家子骥我乡人,
洞口桃花独问津。
岁时他乡逢叔士,
杏林花发小阳春。
诗意:
这首诗词以家乡人物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乡亲的思念之情。剑家子骥是作者的故乡之人,他在洞口欣赏盛开的桃花。无论是在他乡还是在故乡,逢到每年特定的时节,都会有士人前来,使得杏林中的花朵如同小阳春一般绽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感。通过描写骥、桃花和杏林,作者将自己与乡亲们内心的情感内化为自然景物的形象。骥代表了作者自己,洞口的桃花象征着故乡的美景。岁时他乡逢叔士,描述了士人们游历他乡时也能逢到故乡人的情景,这种偶遇使得杏林中的花朵在士人们的注视下绽放出小阳春的气息。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词句勾勒出动人的景象,给人以清新、明朗之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和乡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乡土情感的回忆和珍视。这种情感的表达具有普遍性,让读者在阅读时也会产生对故乡、对家乡人的思念和共鸣。整首诗词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情感的传递。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和仲固春日村居即事十二绝。宋代。胡寅。陶公春日事西畴,不是同群沮溺流。君亦荷锄贪雨足,谁知幽意在沧洲。
夏日邹伯学园亭。明代。袁宏道。几坐无俦侣,观空绝想尘。床头高士传,花下上皇人。养鹤移茶灶,怜鱼辍钓纶。蒙庄去已久,斯意竟谁陈。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祭石曼卿文。宋代。欧阳修。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