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仁上人惠茶。宋代。释智圆。寄我山茶号雨前,齐馀闲试僕夫泉。睡魔遣得虽相感,翻引诗魔来眼前。
《谢仁上人惠茶》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圆。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我山茶号雨前,
齐馀闲试僕夫泉。
睡魔遣得虽相感,
翻引诗魔来眼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谢仁上人赠送的茶叶的感激之情。在雨前,作者寄放了自己栽培的山茶,等待着雨水的滋润。他抽出时间,试泡着这些茶叶,以感受其中的闲适与美好。尽管睡意袭来,但他通过写诗来唤醒内心的灵感,将诗的魔力引入眼前。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赠茶的感激之情,同时展现出诗人对茶的热爱和诗的创作激情。诗中通过寄托山茶的寓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作者将自己种植的茶叶比喻为山茶,寄托了希望它能得到雨水的滋润,而这也暗喻了友情的滋养与升华。
诗人在闲暇之余,品尝着友人所赠的茶叶,感受茶香的余韵,体验着茶带来的宁静与清雅。尽管疲倦的睡意袭来,但作者并不让自己沉沦其中,而是用诗的力量唤醒自己的思绪。他通过写诗,激发内心的灵感,将诗的魔力引入眼前,让自己的眼界和心境得到提升。
整首诗词通过平实的语言,融入了山茶、雨水、睡意和诗的元素,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对茶的喜爱以及对诗的追求。这种简洁而深入的表达方式,使得诗词充满了韵律和意境,给人以清新自然、恬淡宁静的感受。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艺术的热爱,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投李右辖十六韵。明代。李昱。汉家三十六将军,谁似安东第一勋。练卒旧谙蛇鸟阵,斩关新殄虎狼群。金城列镇频纡策,玉帐巡行竟解纷。笳鼓五更传落月,旌旗千里捲归云。孙吴自古虽论武,贾邓从今但讲文。樽俎折冲兵愈奋,河山带砺劵还分。虽居鼎鼐崇儒士,解使儿童识相君。名动虎闱风肃肃,恩流凤诏水沄沄。营屯细柳连春色,山转乌龙对夕曛。万里守边严号令,三农在野乐耕耘。门延申白衣冠盛,座引邹枚礼数勤。诗句赓歌情缱绻,香炉宴寝昼氤氲。不才曾辱封书召,多病空劳使者闻。满拟布衣甘杞菊,岂期金屋到玄纁。路从薇省朝天上,舟过桐江泊水濆。知己感深无以报,谩凭长律颂清芬。
网师园感旧。清代。顾印愚。坡老常州自不归,名园乔木澹清晖。贺船回棹成今古,邺架遗签有是非。往日买邻矜胜践,当年招客许传衣。梦中彩笔将能事,信宿沧浪旧钓矶。
余少日不能持养志气所暴多矣迩来方喜问学之。宋代。刘学箕。吾非北宫黝,挫名挞诸市。吾非孟施舍,量虑三军畏。一堕剌客流,一入力战士。知一不知二,遂与圣贤异。周孔得其傅,伟哉孟轲氏。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气台则动志,志一则动气。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立志苦不早,少岂达兹义。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事情更历多,晚乃能自砺。日用根本源,至大至刚意。馁然行有慊,何谓塞天地。服膺先格言,造次颠沛是。
钧天乐。明代。刘基。君不见天穆之山二千仞,天帝所以觞百灵。三嫔不下两龙去,九歌九辩归杳冥。我忽乘云梦轻举,身骑二虹臂六羽。指挥开明辟帝关,环佩泠泠曳风雨。明月照我足,倒影摇云端。参差紫鸾笙,响震瑶台寒。我欲听之未敢前,空中接引皆神仙。烟挥雾霍不可测,翠葩金叶光相射。鲸钟虎虡铿鸿蒙,撼昆仑兮殷崆峒。扬天桴兮伐河鼓,咸池波兮析木风。遂升泰阶朝玉帝,侧身俯伏当琼陛。讯曰太极折裂为乾坤,纷纷枝叶皆同根。胡为妄生水火金木土,自使激搏相熬煎?臣闻三皇前,群物咸熙熙,众子戴一父,皞皞无偏私。忽然元气自荡潏,变换白黑分贤痴。蚩尤与黄帝,从此兴戈矛。流毒万万古,争夺无时休。骨肉自残贼,帝心至仁能不忧?帝不答,臣心迷。风师咆哮虎豹怒,银汉汹涌天鸡啼。飚轮撇捩三岛过,海水尽是青玻璃。神奔鬼怪惕惊起,遗音鸑鸑犹在耳。梦耶游耶不可知,但见愁云漠漠横九疑。
偶成 其一。明代。王世贞。罢案无他事,行行自灌畦。千山来拄笏,一鸟过支颐。风雨春时变,云霞晚更移。人间聊屈指,何处著吾诗。
登昭阳拱极台。清代。超源。寂寞昭阳客,时登拱极台。故山何处是,孤雁带霜来。羡彼收纶者,悠然鼓棹回。城头秋草路,蛩语为谁哀。
渔家傲·谁识王三能买卖。金朝。王哲。谁识王三能买卖。道心坚处难为退。每把三关频顶戴。频顶戴。擘开世纲居尘外。害得风来风得*。今朝钱觅人休怪。占得逍遥真自在。真自在。携云却赴蓬莱会。
姚参政挽诗二首 其二。宋代。洪适。晋昼光三接,霜台肃纪纲。栽培指佞草,重叠上书囊。笔橐留施设,钧枢忆赞襄。伤心左溪路,松桧已成行。
寒食郊行。明代。谷氏。郊原极目影苍苍,二月和风拂野塘。虾菜船归争市闹,鸡豚社起赛神忙。墙低柳叶偷双眼,巷曲桃花露半妆。荒冢累累无姓氏,断魂荒草夕阳黄。
秋胡行 其九。南北朝。颜延之。高张生绝弦,声急由调起。自昔枉光尘,结言固终始。如何久为别,百行愆诸己。君子失明义,谁与偕没齿。愧彼行露诗,甘之长川汜。
次韵吴雅翁秋怀四首。宋代。黎廷瑞。忆昔登王畿,花柳春烂烂。芳年亲与朋,美酒夜复旦。参差隔世路,荏苒岁华晏。荒地芳草平,废殿湿萤暗。念当吊陈迹,誓以铸门限。仙人咏城郭,释子说梦幻。宇宙几秋风,悠悠复何叹。
入景福洞登璇玑台。清代。朱彝尊。绀宇陟既穷,灵域探未竭。援萝巡倾崖,窥岩辨修碣。灭迹超重深,拂衣避硉矹。入窞惊坎习,出泉自蒙发。泄云晴未归,石火寒不伐。吹万聆天风,明雨见日月。芳尘凝花堂,象纬逼金阙。阴涧待息心,阳阿足晞发。岁晏当来游,毋令蕙草歇。
再和蔡八十约归。宋代。周行己。闻说寻山意已清,况逢佳客作山行。百年心事同杯酒,万里春风出帝城。秋燕欲归栖集稳,春鸥无事往来轻。风流定是输陶谢,应笑痴人似步兵。
奉题恩赠中宪大夫前崇庆州牧常理斋爱吟草 其四。清代。孟邵。芳名久已入昭忠,血食千年俎豆崇。职忝奉常襄祀列,每从酾酒挹馀风。
梁处士挽诗一首。明代。李昌祺。凉飙振庭树,殒星当前除。伊人此遐逝,敛衽归玄庐。翩翩丹旐扬,祖行在须臾。衣冠閟重泉,体魄寄荒墟。浮生虽有尽,令德谅不渝。没世苟无述,百年复何如。梁鸿凛遗烈,千载与之俱。
和春卿学士上元罢灯。宋代。韩琦。丝竹沉声月泛波,警宵方喜罢谁何。楼深酒密客留易,路远香残人去多。寒烛倚莲犹结泪,澹云归陇不停歌。那知梦稳瀛洲上,正是钧天九奏和。
寄李洞秀才。唐代。齐己。到处听时论,知君屈最深。秋风几西笑,抱玉但伤心。野水翻红藕,沧江老白禽。相思未相识,闻在蜀中吟。
吕元直移镇临安入觐行阙余方以衰病请闲。宋代。李纲。诏起三湘老猎师,和羹旧手帝深知。戎车北伐资长策,衮绣东归有去思。谩作天台休老计,正当黄阁立贤时。主人方为苍生急,愿借新堂醉一卮。
试院夜坐偶成。明代。陈琏。圣代崇科目,诸儒集棘闱。更深人语静,地迥漏声稀。光照青藜杖,凉生白纻衣。文章躬检阅,辞藻烂相辉。
生查子·狂花顷刻香。宋代。晏几道。狂花顷刻香,晚蝶缠绵意。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传唱入离声,恼乱双蛾翠。游子不堪闻,正是衷肠事。
送僧之安南。唐代。贯休。安南千万里,师去趣何长。鬓有炎州雪,心为异国香。退牙山象恶,过海布帆荒。早作归吴计,无忘父母乡。
舟遇逆风有叶舟坐二小儿以一竿挂二笠代帆而。宋代。袁说友。小艇浮孤苇,垂髫识二童。巧将双箬笠,快夺一帆风。去去渔歌里,翩翩麦浪中,吴儿惯浮浪,早已逐飘蓬。
寄里中社友。宋代。徐集孙。欠作故人书,侵寻半载余。穷吟虽各自,入梦不相疎。梅蕊通春信,霜风促岁除。待余归故里,鸥约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