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阴次公赴荣州学官

送阴次公赴荣州学官朗读

《送阴次公赴荣州学官》是宋代李流谦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书生赴任的场景,通过对书生学官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书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撑肠万卷不救饥,
书生何苦攻书为。
如烹太牢饮醇酒,
无此肝肺无由知。
阴侯把笔耕六籍,
短檠荧荧照头白。
又携束书作官去,
此生此债宁终极。
大州小州疲征输,
文书急急如骂奴。
家无二顷归未可,
泮宫水冷乐有余。
使君喜士比金玉,
知子姓名吾所属。
定当屣履迎王符,
勿忧广文饭不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书生阴次公赴荣州学官为题材,通过对书生的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书生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对书生境遇的关切。

诗的开头两句"撑肠万卷不救饥,书生何苦攻书为"表达了书生为了攻读书籍而忍受饥饿的辛苦,但却不能解决现实生活的困境。这里"撑肠万卷"形象地描绘了书生的苦读,"书生何苦攻书为"则表示作者对书生为了追求学问而忽略了现实生活的呼唤感到疑问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如烹太牢饮醇酒,无此肝肺无由知"用烹煮美味的太牢食品和饮醇酒来比喻享受丰美生活的人,强调了书生因专注于学业而无暇享受世俗的愉悦,表达了作者对书生无法体验世俗富足生活的遗憾。

随后描写了阴次公担任学官的情景:"阴侯把笔耕六籍,短檠荧荧照头白"。这里的"阴侯"指的是阴次公的官职,"六籍"则表示六经,意味着阴次公执教于官署,为教书育人负责。"短檠"指的是短短的书桌,"荧荧照头白"形容了昏黄的灯光照亮了阴次公已经白发苍苍的头发。这两句描写了阴次公勤奋教书的情景,也暗示了他的岁月已经不少,为官教书的同时也在默默流逝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最后两句"又携束书作官去,此生此债宁终极"表达了书生赴官场任职的决心和责任感。"又携束书作官去"表明书生带着满满的书籍去担任官职,"此生此债宁终极"则表达了书生将毕生贡献给官场事业的决心。这句话传递了作者对书生身负使命的敬佩和对书生境遇的担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书生的生活困境和责任感,抒发了作者对书生境遇的关切和思考。通过对书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和牺牲的描绘,诗词表达了对书生的赞美和对书生所承受压力的体恤。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时期书生的社会角色和现实困境,呈现了一种对于学子的期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书生生活的描写,以及对书生与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关注。在表达对书生的赞美和担忧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期待和对学问境遇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流谦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李流谦朗读
()

猜你喜欢

安成李克述,三岁在词林。言色温如玉,操持坚断金。

君恩紫诰重,亲舍白云深。万里归荣日,聊贻淇澳吟。

()

浅黛宜颦,明波欲溜。逢迎宛似平生旧。低鬟促坐认弦声,霞觞滟滟持为寿。
浓染吟毫,偷题醉袖。寸心百意分携后。不胜风月两厌厌,年来一样伤春瘦。

()

台上绿萝春,闲登不待人。每当休暇日,著履戴纱巾。

()

邻僧犹未起,明月早先知。

()

断送韶华风雨横。桂茁兰芽,顿使轻轻殒。幄里馀香花下影,燕归犹自呢喃问。

荀倩神伤潘岳咏。凤去台空,留得人琴恨。艳魄芳魂知远近,化为蝴蝶枝头并。

()

上将元知敌,全军用伐谋。
折冲临远服,仗钺下南州。
天末黄云暗,海门落日愁。

()

大江三千里,南浦最伤情。江流日夜深,是侬泪所成。

()
五年同社乐田神,一扇西风障庾尘。
文采风流千古事,野人恨不识天人。
()
墙角经春卧短筇,千秋塔骨不如公。
科头坐转茅檐日,闲看蛛丝荡午风。
()

又是新逢三五夜,瑞气霭氤氲。万点灯和月色新。桃李倍添春。
花县主人情思好,行乐逐良辰。满引千钟酒又醇。歌韵动梁尘。

()

蜀洛当年党议多,分曹日日竞风波。顾厨品藻矜名字,牛李升沉密网罗。

私忿漫劳登白简,浊流真欲弃黄河。堪嗟此辈争门户,国是调停奈若何!

()

金华千点晓霜凝,独对壶觞又不能。

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

()

移得山川胜,坐来烟雾空。窗中列远岫,堂上见青枫。

岩树参差绿,林花掩冉红。鸟飞天路迥,人去野桥通。

()

万卷诗书老雪溪,颀然二子和埙篪。绝怜伯氏久亡矣,犹幸夫君及见之。

来上鹓行人谓晚,往舒骥足自嫌迟。他时还向云门否,布袜青鞋尚可期。

()

()
药里关心正腹烦,强排孤闷到东园。
行穿一一三三径,来往红红白白间。
绕树仰看浑不见,隔溪回望不胜繁。
村村桃李家家柳,脚力酸时坐看山。
()

鳌禁欣同直,高閒胜俗忙。露花迎夕敛,风树借秋凉。

太史兰台笔,郎官粉署香。时时铃索静,有喜到岩廊。

()

聚书罕数世,贤者无如何。惟有耽书人,名德长不磨。

吾师西游年,珍本穷搜罗。辇载入燕京,秣刍数十□。

()

青青月桂触人香,白苧衫轻称沈郎。好继马卿归故里,况闻山简在襄阳。

杯倾别岸应须醉,花傍征军渐欲芳。拟把金钱赠嘉礼,不堪栖屑困名场。

()
山当崖断孤亭立,竹树回环翠万层。
倒看夕阳深涧底,不知云外有归僧。
()

墙角疏筠障碧空,翛翛时动故人风。几行汉隶用心苦,数解唐诗厌俗同。

夜雨对床忘契阔,西窗剪烛话穷通。何如觅酒襄阳市,拍手群儿笑醉翁。

()
当时得意气填心,一曲君前直万金。
今日不如庭下竹,风来犹得学龙吟。
()

分将禅舍作书巢,补葺何妨自剪茅。客病最宜亲梵夹,家贫只合荐山肴。

恰逢花尽荷擎蕊,正苦林疏笋放梢。长吏任教征税遍,传呼应不到荒郊。

()

岁久携家住白云,春风行乐任天真。颓然醉貌衣冠古,应是鹿门山下人。

()
坏径泥深古槛斜,居然幻作贵游家。
小亭自课僮锄草,空室俄惊女散花。
便觉麝囊无远韵,频挑蚁蠹有新芽。
紫薇红药催公去,独许诗留野老夸。
()
催共一霎清明雨。
留得东风且住。
两岸柳汀烟坞。
未放行人去。
()

三袭觚坛夜未央,金支蟾彩共荧煌。
凤舆遥憩壝门次,翟尾交分褥路香。
星魄媪神联绀席,文宗武祖侑瑶觞。

()

少年百事锐,岂谓身力孱。
心笑古时士,树立势苦难。
差池岁月迈,自照失朱颜。

()

吾闻泰山云,触石无不至。

如何兹山中,有石象云气。

()

妒妇死津头,津亦名「妒妇;」少女相经过,风雨不得渡。

或为蓬垢颜,窃恐逢彼怒。古云粥仓庚,可以疗此痼;

()

空斋昼静焚旃檀,古琴挂壁生清寒。漆文虽作蛇腹断,酝酿开国元气神犹完。

凤池之中有遗字,乾德元年赵普制。重修者谁张顺修,汉雯山人名同留。

()
我爱临封好,宾朋日往还。
年来甘白酒,老去益朱颜。
引鹤游西寺,携琴上北山。
君恩虽未报,公外且偷闲。
()
双鹊飞来噪午晴,一枝梅影向窗横。
幽人宿醉闲欹枕,不待闻香已解酲。
()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

一自登名立从班,周旋长在五云间。官阶四品中兼外,书法三吴柳继颜。

退食有时乘褐马,趋朝满目是青山。蓬台此日群仙会,风雪犹应许扣关。

()

柳绿绕江头,薰风快壮游。万山辞楚徼,一水接皇州。

郡剧民俱化,铨明课最优。垂衣图至治,清问有嘉猷。

()

月影瞿瞿鹤影疏,雨帘清閟净名书。虎狼喝夜蛟螭舞,十丈酸风不怖余。

()

薜衣藜杖翠微隈,习习清风两腋回。问字堪过杨子宅,论文况羡襧生才。

相推白璧连城重,自有黄金索骏来。迟尔长杨秋色里,好怀春并蓟门开。

()

少年迷善宦,中岁尚投荒。同气分花萼,惊飞折雁行。

苍山官舍近,炎海客途长。莫漫愁烽火,音书早寄将。

()

一拳浮玉,中流砥柱,茫茫烟水迷云树。年来两过未曾登,那知张祜题诗处。

南北横分,古今几度,拿舟三老随歌渡。歌声幸莫感伤人,江流一任人来去。

()

解榻方欣待◇英,挂帆千里忽南征。
锦衣白日还家乐,鹤发高堂献寿荣。
残雪楚天寒料峭,春风淮水浪峥嵘。

()
佳月四时有,古来重中秋。
今夕万里怀,共作阴霾忧。
我宿招提境,山空夜更幽。
兹念亦未归,天际屡回头。
()

风流儒雅最英英,藩邸人如棘下生。吾道中兴由汉室,斯文一劫是秦坑。

诸陵而外存孤冢,小县于今尚旧名。芳躅遥遥谁继者,好从前路问东平。

()

扬舲初出禁城东,夹岸桃花蕊正红。紫绶朱轓金马客,清风明月水晶宫。

昼衣始信归乡贵,夜鹤从教恨帐空。政暇笙歌应鼎沸,诗坛不用苦争功。

()
闭户终年嬾出游,北山山色可消愁。
何时一扫胡尘尽,更约同吟太华秋。
()

连年频苦别,总对朔风寒。尔多师友性,余少水云欢。

挥泪檐霜白,行吟木叶乾。人生不可料,况复此时难。

()

别墅军城下,闲諠未可齐。春深花蝶梦,晓隔柳烟鞞。

韶景浮寒水,疏杨映绿堤。沿洄看竹色,来往听莺啼。

()

新燕新燕何不定,东家绿池西家井。飞鸣当户影悠扬,

一绕檐头一绕梁。黄姑说向新妇女,去年堕子污衣箱。

()

天赋多能,纵横业擅,策量天地高低。数明日月,加减辨盈亏。山岳明分广阔,料江海、深浅皆知。方隅内,支分人物,一一见毫*。廓开方寸径,求一真趣,九九为规。定身田精变,上下推移。共积三千数足,商除到、八百功齐。一乘妙,□□拈下,实际总无遗。

()

七彩紫金柱。
九华白玉梁。
但歌云不去。

()

大士灵通,多在忍土。以无缘慈,哀五浊苦。感应道交,如子得母。

水中月影,非去非到。空谷响声,前后之步。我以心眼,观大士处。

()

丽日繁花照仲春,感时清泪一沾巾。可怜芳草添新冢,犹是去年拜墓人。

()
持橐中朝贵,餐氈异域留。
人皆敬先德,我已识君侯。
气节傅三世,才猷著两州。
承家五男子,身后更何求。
()

旋收雨夕放晴晨,禊日风光正可人。间白参红方是锦,疏桃散李不成春。

()

间色幽花却耐看,墨香和露不曾乾。魏家池馆如栽得,唤作秋风小牡丹。

()

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

九客俱辞一客留,出门相送问重游。夜来共对西楼月,不道今朝有别愁。

()
花有芳丛竹有林,春来各竞趁光阴。
妍媸等是目前事,冷淡方知异日心。
十二里山长隔面,一帆风地每传吟。
高山流水人知否,绿绮窗间自晓琴。
()

书生磨吻铅刀铦,君家手笔不退尖。琢成秀句夺天巧,平揖鲍谢奴高钱。

郊寒岛瘦复可哂,汉风楚国真能兼。胸中疾邪茹不吐,但觉忿气生虬髯。

()
貂裘著不暖,牙帐晓初开。
朔气还先及,流风亦屡催。
拟闻人咏絮,将见使传梅。
公复忧民亩,龙沙几日来。
()

谷口黄云结梦真,绝清奥处蛰仙人。将军石峭威如历,玉女峰横妙毕陈。

壁挂翠萝濆瀑响,林蒸紫气遏花新。临风秀木多情趣,连理枝生万古春。

()

微风不定,幽香成径,红云十里波千顷。绮罗馨,管弦清,兰舟直入空明镜。碧天夜凉秋月冷。天,湖外影;湖,天上景。

()
昔侍先君日,多令诵近诗。
尚知涂抹处,犹记唱酬地。
竟负经邦志,终为造物疑。
篇篇亲训释,字字念恩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