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庆圣节。宋代。曹勋。帝出乘时叶小春,中兴复古付曾孙。奉亲圣德躬仁孝,御极天章廓晏温。书轨自应归正统,蛮夷先已侍修门。凌虚志远吞寰宇,亿载端临四海尊。
《会庆圣节》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帝出乘时叶小春,中兴复古付曾孙。
奉亲圣德躬仁孝,御极天章廓晏温。
书轨自应归正统,蛮夷先已侍修门。
凌虚志远吞寰宇,亿载端临四海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宋代皇帝的赞美和祝福。诗中描述了皇帝出巡的场景,叶小春是指皇帝名字中的春字,象征着帝王的春天,而皇帝的出巡则意味着国家的中兴和复古。皇帝以亲身示范,展现了崇尚圣德和孝道的美德,天子的威严和恩德如同广阔的天章一般,温和而庄严。
诗词中也提到了文治武功的重要性。书轨自应归正统,指国家的文化和制度应该回归正统。蛮夷先已侍修门,表示边境的蛮夷已经归附并侍奉皇帝,展示了皇帝的统治力和边疆的稳定。
最后两句表达了皇帝的远大志向和统治的广泛。凌虚志远吞寰宇,皇帝的志向超越了现实的局限,渴望统一整个世界。亿载端临四海尊,皇帝的统治延续了亿万年,庄严地居于四方海内。
整首诗词通过对皇帝的颂扬,展现了宋代皇权的威严和恩德,以及对国家繁荣和统一的向往。同时,诗词运用了富有意境的词语和形象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皇帝的威严和统治的广袤范围。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偈颂十八首。宋代。释如净。惆怅杜鹃鸟,哀哀昼夜啼。落花飞絮怨流水,芳草懊恨迷东西。呜呼,春光浩荡可吊而不可送,醉倒愁人烂似泥。若匪丹山凤,徒劳语楚鸡。
还陕述怀。唐代。李世民。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登万寿阁望华岳。清代。额勒洪。华岳临高阁,凭栏翠霭重。千峰团落雁,一瀑锁苍龙。隐约希夷峡,有无毛女松。未能登绝顶,惆怅此游踪。
三水移舟。明代。黄公辅。挂帆鼓枻过前洲,草色侵篷漾碧流。树罩轻烟春澹荡,波涵返照晚夷犹。娱生未遂江鸥愿,阅世空勤漆室忧。举目萧条村舍寂,几曾牛背稳于舟。
登谢眺楼。明代。欧大任。南朝多出守,谁似谢宣城。宛水犹词藻,青山有姓名。烟绵平楚远,练净大江清。更望新林浦,应伤去国情。
安州老人食蜜歌。宋代。苏轼。安州老人心似铁,老人心肝小儿舌。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老人咀嚼时一吐,还引世间痴小儿。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照双龙影。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
咏物体六十六首 其十二 芍药花。明代。王世贞。露浥风翻茜欲流,盈盈溱洧布芳洲。谁家士女来相谑,何处王孙不少留。娇似芙蓉还怯水,弱于丛菊未经秋。惟应摘取玄晖句,消破春风烂漫愁。
灯下书怀。清代。顾煜。冥色不堪旦,暗投无夜光。短檠风寂寞,枯坐意深长。夜气沉虚席,檐花落睡乡。呼书欲同梦,枕月冷空床。
诉衷情。宋代。方千里。远山重叠乱山盘。江上晚风酸。秋容更兼残日,枫叶照人丹。书未到,梦犹闲。鬓先斑。凭高无语,征雁知愁,声断云间。
贾客乐。明代。张羽。长年何曾在乡国,心性由来好为客。只将生事寄江湖,利市何愁远行役。烧钱酾酒晓祈风,逐侣悠悠西复东。浮家泛宅无牵挂,姓名不系官籍中。嵯峨大舶夹双橹,大妇能歌小妇舞。旗亭美酒日日沽,不识人间离别苦。长江两岸娼楼多,千门万户恣经过。人生何如贾客乐,除却风波奈若何。
夜归宿公署。明代。韩邦奇。竹光明夜露,湖影浸秋城。月白千家静,霜寒九陌清。山舆归路并,风榻客窗横。千古陈雷意,相从幸此生。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三十八。清代。洪亮吉。戟门东去水潺湲,山色周遭柳作垣。日昃马行三十里,纳凉须驻会芳园。
答筹堂见招 其一。金朝。李俊民。须信人閒足别离,相看能得几多时。浮云一片无根蒂,去去来来自不知。
题李都护小像。明代。陈子壮。任取丹青与画师,虬髯燕颔世间知。肯将三尺芙蓉剑,空作并州游侠儿。
赋得春寒花较迟即用为韵 其二。明代。范景文。花事原宜早,妒人奈薄寒。似忘三月信,急望一枝看。日下閒分种,风前巧护栏。主人须爱惜,将放胜将残。
晚发。宋代。宋祁。晓濑虽能迅,寒波不复扬。林声散栖鸟,堤影度风樯。兹岁方云暮,吾行未遽央。病身非汲黯,安敢薄淮阳。
丽春。唐代。杜甫。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
赠刘遂良。唐代。王质。二年不下竹匡床,枕损茅斋小米囊。吹起江风渡刘子,踏开荒草见王郎。胡湾此际谈三命,淝水何时战一场。他日中原公事了,与君同话此荒凉。
陪林明复功德院小轩对假山有成。宋代。刘弇。候禽幽啭似争春,我亦贪搔不屋巾。巀嶭烟姿在眉睫,个中还有傲秦人。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魏晋。陆云。巍巍明圣。道隆自天。则明分爽。观象洞玄。陵风叶极。绝辉照渊。肃雍往播。福禄来臻。
孟子见梁襄王。先秦。孟子及弟子。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