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而应范簿有诗次韵四首。宋代。陈造。瓣香亲谒睡岩龙,高卧逶迤岂自公。岩下望龙须一怒,向来作止系凶丰。
《祈雨而应范簿有诗次韵四首》是陈造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祈雨的场景,表达了人们期待雨水降临的愿望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瓣香亲谒睡岩龙,
高卧逶迤岂自公。
岩下望龙须一怒,
向来作止系凶丰。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知。"瓣香"指的是花瓣的香气,"亲谒睡岩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姿态,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高卧逶迤"描绘了作者高高卧于岩石之上的情景,"岂自公"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龙的存在和威力的惊叹。
第二句"岩下望龙须一怒"是对自然力量的畏惧和敬畏之情的表达。作者从岩石之下俯视,看到龙的须发竖立,暗示龙即将发怒,似乎是在警告人们。"向来作止系凶丰"表明自古以来,人们通过祈雨来安抚自然力量,以避免灾害的发生。
整首诗词以祈雨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对龙的想象,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雨水的渴望。这种敬畏和渴望的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的感悟和顺应。通过这首诗词,作者呈现了一种平和而虔诚的心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秘和伟大。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侄孙世仪将母永平省觐。明代。叶春及。白草黄云出塞难,而翁今戴鵔鸃冠。趋庭月照关山迥,将母风连驿路寒。北望桔槔低朔漠,西悬鳷鹊见长安。斗鸡且莫随诸少,东郡诗成好寄看。
为皇太子侍宴饯衡阳南平二王应诏诗。南北朝。颜延之。大仪在御,皇圣居贞。旁缉民纪,仰纬天经。物资感变,神以瑞形。川无遁宝,山不閟灵。亦既戒装,皇心载远。夕怅亭皋,晨仪禁苑。神行景惊,发自灵阃。对宴感分,瞻秋悼晚。
敬赞月林观禅师。宋代。陈贵谦。传得西林夜半长,解将铁笛逆风吹。重重话堕全担荷,青出于蓝只自知。
咏史 其四 庞德公。元代。张养浩。鹿门佳处恣游遨,谁识沈冥一世豪。莫把功名论出处,卧龙终让德公高。
结绶当年仕两京,自怜年少体犹轻。伊川洛浦寻芳遍,魏紫姚黄照眼明。
客思病来生白发,山城春至少红英。芳丛密叶聊须种,犹得萧萧听雨声。
县舍不种花惟栽楠木冬青茶竹之类因戏书七言四韵。宋代。欧阳修。结绶当年仕两京,自怜年少体犹轻。伊川洛浦寻芳遍,魏紫姚黄照眼明。客思病来生白发,山城春至少红英。芳丛密叶聊须种,犹得萧萧听雨声。
欲求闲局理旧学作一。宋代。晁补之。莫求致仕且分司,此等刘伶笑妇儿。投老寸阴如寸玉,从君了事只名痴。
由水坪宿寻甸与额观文明府夜话。清代。严遂成。满林霜果落缤纷,二月花红正夕曛。山与云依相慰藉,水因石阻得声闻。兵锋险道窥南户,戍火严城驻北军。容易时清君坐啸,当年滇蜀此平分。
梁鞞舞歌 明之君 六。南北朝。沈约。至德同自然。裁成侔玄造。珍祥委天贶。灵物开地宝。窈窕降青琴。参差就朱草。
春日述怀二首答萧翀 其二。元代。刘崧。落日荒村断往还,閒居空复叹间关。溪凫对浴柳当户,野鸟乱啼花满山。夜雨怀人魂梦远,春风欺客鬓毛斑。相知赖有王司直,呼酒时时慰旅颜。
潜心堂。宋代。谢逸。潜心便是觅安心,立雪何烦问少林。羽扇纶巾延客晚,蒲团禅板坐更深。要先舟壑藏时悟,莫向风幡动处寻。试抉孤峰云一寸,与民三日作春霖。
寄冰室散人。元代。耶律楚材。佳人元不是摩澄,幻术因循污此生。对雪解歌吟飞絮,灭灯能审断弦声。凤楼潇洒闲琼馆,冰室深沈冷玉笙。好访龙溪善知识,传灯何啻总持名。
送柳使君之南雄。明代。胡应麟。五马趁西风,朱幡气槩中。淮阳移长孺,蜀郡待文翁。梅发新邮使,棠飞旧寓公。罗浮峰四百,蹑屐遍秋空。
水退韬庵拿舟往视。清代。叶大庄。传呼有客泛轻航,熟眼村翁识侍郎。一涨望衡知共视,两家插架喜无妨。雨来不已吟坡老,水大如斯过子桑。却与山中添故实,吾庐受冻属寻常。
昆山慧聚寺次张祜韵。宋代。王安石。峰岭互出没,江湖相吐吞。园林浮海角,台殿拥山根。百里见渔艇,万家藏水村。地偏来客少,幽兴秪桑门。
题李成寒雅图。元代。仇远。老树枯苔雪乍晴,饥乌飞集噤无声。蒺藜沙上花开早,且让春风与燕莺。
次韵刘仲皋少卿喜雨。宋代。李光。汉诏宽慈下玉京,人心天意格精诚。初欣父老扶携听,忽看风云汹涌生。千里沾濡随渥泽,万家愁叹变欢声。南楼夜色晴方好,与子赓歌待月明。
罗浮山。宋代。陆游。十里山光翠障开,重游何事意徘徊?石楼自向云中见,仙岛谁知海上来?丹灶尚能含日月,龙潭还解起风雷。天涯为郡空华发,十二年间到两回。
别郑东溟同年。明代。王渐逵。磊落东溟子,为官迟尔期。十年犹未转,五马得深依。落日桑麻课,春风岛屿诗。何时苍海上,相对拾珠玑。
次韵和王敏仲望祝融峰四首。宋代。孔武仲。南帝尊严敕六丁,剜湘为砚岳为屏。照青叠秀俱来会,惟有中锋在杳冥。
集贤堂已无。元代。方回。旧日三贤又集贤,看人歌舞过湖船。一时去取非公论,到底终难昧老天。
赠杜荀鹤。唐代。王希羽。金榜晓悬生世日,玉书潜记上升时。九华山色高千尺,未必高于第八枝。
初冬偶成。清代。秦涌。羁窗岁晚意牢骚,闲制新诗饮酒醪。恨煞西风无赖甚,漫催黄叶下亭皋。
自馀杭归宿淮口作。唐代。白居易。为郡已多暇,犹少勤吏职。罢郡更安闲,无所劳心力。舟行明月下,夜泊清淮北。岂止吾一身,举家同燕息。三年请禄俸,颇有馀衣食。乃至僮仆间,皆无冻馁色。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
赋得白云起封中(一作许康佐诗)。宋代。张嗣初。英英白云起,呈瑞出封中。表圣宁因地,逢时岂待风。浮光弥皎洁,流影更冲融。自叶尧年美,谁云汉日同。金泥光乍掩,玉检气潜通。欲与非烟并,亭亭不散空。
和甫如京师微之置酒。宋代。王安石。季子将北征,貂裘解亭皋。使君拥鸣驺,出饯载酒醪。作诗宠行色,坐客多贤豪。信知大夫才,能赋在登高。陟屺忧未已,强歌反哀号。问言归何时,逮此冬风饕。川涂良阻修,箠辔慎所操。黄屋初启圣,万灵归一陶。询谋及疏贱,拔取皆时髦。往矣果有合,可辞州县劳。
清明节同高苗二学士扈驾谒山陵次韵。唐代。许彬。宝纛留行殿,肩舆到上方。明楼通御气,神道仰重光。柳拂千条翠,花熏百和香。回銮天已曙,鼓吹入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