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朗读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一个才貌出众的邯郸女子嫁为厮养妇的悲凉遭遇,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繁华岁月和人生衰老的深情思索。

诗词中的“邯郸才人”形容了诗中女子的美貌,将她的艳色比作旭日初升的朝霞,给人以绚丽夺目的印象。然而,她却嫁作厮养妇,生活在艰辛的环境中。诗中的“云鬓埋泥沙”一句,表达了她长久以来的辛劳和疲惫,形象地描绘了她发髻中沾满了尘土泥沙的情景。

诗词中插入了对赵王盛世的回忆,以突出女子从荣华繁华到厮养妇的落差。赵王盛世的夜晚,绮筵张扬,美酒丰盈,黄金堆积如山,繁华景象一目了然。这种对过去荣光的回忆,更加凸显了女子现在的悲凉境遇。

诗词中的“繁华过眼如转蓬,故宫禾黍秋芃芃”表达了繁华事物的短暂和虚幻。繁华如同转瞬即逝的飘散的蒲草,而故宫中的禾黍则在秋风中郁郁葱葱,昭示着岁月的更迭和生命的衰老。

诗词的结尾表达了对衰老和无依无归的苦楚。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就是衰老,白发苍苍无人陪伴,向谁倾诉心声?荜门夜深,月光寒冷。作者卧听着驽马的哀鸣和草木的凋零声,思绪回荡在无尽的寂寞之中。

这首诗词通过对女子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繁华事物的短暂和人生衰老的思考。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诗词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深沉感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辛酸。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展现出刘基对于美和悲凉的独特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朗读
()

猜你喜欢

太华十丈几曾花,今见南州野老家。近院似归金蜡炬,倚山如出石床砂。

每来丹凤巢三月,未许铜瓶折一丫。便是天台最深处,赋才何让赤城霞。

()

泰圻严享,阴郊展敬。礼以导神,乐以和性。

黝牲在列,黄琮俯映。九土既平,万邦贻庆。

()

有客将为汗漫游,偶过山寺暂淹留。门开佛殿金银丽,路入禅房草树幽。

市酒饮多还觉醉,风蝉响急又惊秋。君行若到丹丘上,为报群仙未白头。

()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

夹岸凝清素,交枝漾浅沦。味调方荐实,腊近又先春。

()

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欢情尽逐晓云空。愁损舞鸾歌凤。
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

()

懒散成何事,萧萧江上村。学惟从我好,贫不向人言。

山静风归竹,帘疏月到门。有怀难假寐,竟夕向青樽。

()

练川虽鉴发,宁比令君明。不浅缁衣好,偏深白屋情。

万人纷雨泣,孤舄受风轻。我欲摅银管,谁同循吏名。

()
苦参道难学,放肆事容易。
入脚不可深,駸駸成自弃。
()
轮囷复离奇,不柏亦不栗。
吾庐非夏社,嘉树伊谁植。
刳心谢吹嘘,强骨余霹雳。
峥嵘历风霜,偃蹇岂朝夕。
()
()
濯濯芳时枉自矜,枝头错许露珠凝。
绿阴别去留难住,黄叶飘来扫不胜。
新曲更翻成苦调,旧游重过等寒冰。
天涯一望同岑寂,未必豪华在五陵。
()

酒徒不复少年时,白发狂歌亦未衰。更与春风酬一醉,好花犹有两三枝。

()
红莲幕下紫梨新,命断湘南病渴人。
今日问君能寄否,二江风水接天津。
()

太液池头新月生,瑶阶最喜晚来晴。贵人忽被西宫召,骑得骅骝款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