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杂兴(四首)

夏日杂兴(四首)朗读

夏日杂兴(四首)

菱叶荷花渐满池,
红榴绿筿正相宜。
天边日出园葵觉,
地底云生柱础知。

长夏未应炎暑过,
薄寒恰似晚秋时。
朝来苦怪双青鬓,
辄向风前学素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刘基创作的《夏日杂兴(四首)》之一。诗人以饱满的意境描绘了夏日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悟。

首先,诗人描述了一个池塘中,菱叶和荷花渐渐遍布整个池塘的景象。这个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夏季的繁荣和充实,菱叶和荷花的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菱叶和荷花的形象象征着夏季的繁华和丰收,给人以生命力蓬勃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天边的太阳升起,唤醒了园中的葵花。这一景象表达了早晨的清新和活力,太阳的升起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而葵花作为向日植物,也象征着对光明和温暖的追求。

然后,诗人提及地底云生和柱础的现象。这里,云生柱础的描绘给人以奇特和神秘的感觉,也让人联想到夏季的热浪和潮湿。地底云生和柱础的形象传达了夏季的气候变化和天地间微妙的联系。

最后两句表达了长夏未能应对炎热,反而感觉到了薄寒,仿佛是晚秋时刻。这种转换的感觉让人感到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季节变化的敏感。朝来苦怪双青鬓,辄向风前学素丝,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的无奈和对青春的逝去的感慨。

总体而言,刘基的《夏日杂兴(四首)》通过描绘夏季景象和反思时光的流转,传达了对自然界和生命的观察和感悟。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夏日的丰盛和多样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青春逝去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朗读
()

猜你喜欢

蔡侯南国秀,经纬耿昭回。
文史蛙生甑,风云蛰起隈。
吾君求助意,之子为时来。
万缕防秋费,何如一士才。
()

草寒霜渚梦悠悠,衡岳西风落木秋。病里断猿司马泪,吟馀残月仲宣楼。

自怜江汉犹迟暮,谁采城蓉寄远游。鸿雁一行斜不度,水光山色满汀洲。

()

晓出襄阳郭,暮投谷城徼。地势益高衍,山形稍奔峭。

风霁云雾豁,残阳露微照。天乎借良辰,人也谐宿好。

()

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

()

阿堵物无崔烈臭,孔方兄有少陵羞。一斗酒金偿未得,速来相就典貂裘。

()
别离改月,便恹恹成病。
镇日相思梦难醒。
唤连船渡口,晚饭芦中,相见了不用药炉丹鼎。
双银莲叶盏,满贮椒花,同向灯前醉司命。
()

长春之孙自仙骨,袖有蟠桃食遗核。
平生不学烧汞方,唾视黄金等何物。
满城谁识旧庚桑,白发人中似鹤长。

()
神之无象,亦可思索。
维支阴阴,维风莫莫。
降止坛宇,来顾芳声。
侑以鼓歌,荐此明诚。
()

鬓簪杨柳绿堆鸦,薄薄罗衣短短钗。最爱平原新雨过,落花香染踏青鞋。

()
昨日定今日不定,正令已行皆逐正。
卓下灵山皂纛旗,百万麾军皆乞命。
()
我意何不乐,我颜复何{忄典}。
止斋有新畲,耕犊角已茧。
止斋有溪水,钓席随所展。
两山夹精舍,佳处迫庐岘。
()

天南望帝畿,迢递入铨闱。作县三年别,趋朝几日归。

楚江帆漠漠,淮岸马騑騑。想是龙池上,香名是尔稀。

()
龙楼凤阁起霞光,阙下排班待玉皇。
惟有栾巴来得晚,满身犹带酒痕香。
()
问姓云何但指桐,桐孙终古与无穷。
遥知学出神农氏,独欠书传太史公。
可用有名留世上,定应不死在山中。
休官老守惭高致,政恐犹难立下风。
()

结庐人境车马稀,春残犹自恋春衣。百年几度花前醉,一饭不忘天下饥。

树老无枝龙自卧,楼高有级锡能飞。为贪欲尽花经眼,藉草相将坐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