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歌(七首·有序)

杵歌(七首·有序)朗读

《杵歌(七首·有序)》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这首诗以罗城为题材,描绘了罗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杵歌(七首·有序)

罗城一百廿里长,东藩将此作金汤。
旧基更展三十里,莫剩西门一树樟。

诗意:
这首诗以罗城为背景,描绘了罗城的辽阔和壮美。诗人以杵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罗城的深情和对历史的思考。他通过描绘罗城的历史沧桑和遗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代变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罗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首句“罗城一百廿里长”,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罗城的宏大规模,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接下来的“东藩将此作金汤”,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罗城比喻为金汤,形象地表达了罗城的珍贵和美丽。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罗城的雄伟和壮观。

接下来的两句“旧基更展三十里,莫剩西门一树樟”则表达了罗城的历史沧桑和变迁。诗人指出罗城的旧基广阔,展现了它曾经的辉煌。然而,现在只剩下西门一株樟树,这句话通过对比,表达了罗城的衰落和历史的变迁。这种对比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让人对罗城的兴盛与沉寂产生了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罗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通过对罗城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代变迁的思考。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罗城的兴衰,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沧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维桢朗读
()

猜你喜欢

岂以多文累,轻身蹈巧机。樊笼莫惆怅,为汝护毛衣。

()

罢鸟厌离枝,罢客厌离乡。听君行泣复坐诉,令我断绝少年肠。

始从张侯号博望,寻源凿空竟西方。问君何所历,身毒安息大月支。

()
观貌好,堪我相。
空提去提来,道违家向。
能藏薄醋菜盐,蔬干成面酱。
奉报张公稳上掌。
()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
慨念耕田叟,遥怜射猎翁。
追踪尽狐兔,遗种绝螟虫。
试问南山广,何如渤海龚。
无矜没矢力,要格带牛风。
()
悠悠孤愤倚中流,饱阅川陵四百秋。
水际丛祠犹昨日,人间抔土几荒丘。
故乡爱说饶饶姓,往事空传柳柳州。
满目夕阳凝睇久,桐花飞落钓鱼舟。
()

黄沙障天天半昏,炮头风急万马奔。
何人去塞土囊口,天与河流一色浑。
旷野麦苗才尺许,只见风来不见雨。

()

孝女心,天上月,万古清光长不没。孝女颜,雪中花,千秋香艳明于霞。

十龄失怙心如剖,宛转相依惟阿母。屏除粉盝与脂签,日侍茶铛兼药臼。

()

旅馆梦魂为功名,伤离别,可怜见关山万里,独自跋涉。

楚阳台朝暮云,杨柳岸朦胧月,冷清清怎地挨今夜?

()

涧饮岩栖愿已违,小舟拂晓泛涟漪。蒲丛露冷泣姑恶,木末云深叫子规。

山近三茅便杖屐,酒沽五里带糟醨。乘风俓拟寻幽躅,莫负当年汗漫期。

()

挟纩投醑得士情,三军恩重命全轻。挥戈自壮风云阵,誓死宁惊草木兵。

岂听楚歌悲项羽,还如海客拥田横。可怜部曲同时尽,大树萧萧静夜声。

()
以色从人自古然,幸逢圣主得称贤。
太王姜女来岐下,应不相将坠井泉。
()

篷底昏昏蝶梦醒,河流方驶正扬舲。树遥萦盼烟笼湿,鱼贱争餐水带腥。

魏阙忍忘头半白,吴山将近眼先青。芒鞋欲踏川原上,孰是江南处士星。

()

宗系传康乐,精修学远公。 ——王遘

相寻当暮岁,行李犯寒风。 ——李纵

()
直下犹难会,寻言转更赊。
若论佛与祖,特地隔天涯。
看看,普济拄杖子,化作天龙夜叉。
()

莽莽愁云度庾关,八千馀里到连山。英雄有骨天应相,得共妻儿一共还。

()
连沧观下两军分,金勒争驰笑语温。
绰拨未能防辈棒,飞星时听过毬门。
()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
福唐太守天下才,好事求奇竭中楮。
有时劝我静祛怀,到处寻幽闲笑侣。
一朝薏苡足人疑,万里珠玑同梦睹。
树墓休提孤剑录,星垣忽见清弦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