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歌(七首·有序)。元代。杨维桢。罗城一百廿里长,东藩将此作金汤。旧基更展三十里,莫剩西门一树樟。
《杵歌(七首·有序)》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这首诗以罗城为题材,描绘了罗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杵歌(七首·有序)
罗城一百廿里长,东藩将此作金汤。
旧基更展三十里,莫剩西门一树樟。
诗意:
这首诗以罗城为背景,描绘了罗城的辽阔和壮美。诗人以杵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罗城的深情和对历史的思考。他通过描绘罗城的历史沧桑和遗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代变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罗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首句“罗城一百廿里长”,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罗城的宏大规模,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接下来的“东藩将此作金汤”,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罗城比喻为金汤,形象地表达了罗城的珍贵和美丽。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罗城的雄伟和壮观。
接下来的两句“旧基更展三十里,莫剩西门一树樟”则表达了罗城的历史沧桑和变迁。诗人指出罗城的旧基广阔,展现了它曾经的辉煌。然而,现在只剩下西门一株樟树,这句话通过对比,表达了罗城的衰落和历史的变迁。这种对比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让人对罗城的兴盛与沉寂产生了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罗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通过对罗城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代变迁的思考。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罗城的兴衰,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沧桑。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维桢。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东武吟。明代。王世贞。罢鸟厌离枝,罢客厌离乡。听君行泣复坐诉,令我断绝少年肠。始从张侯号博望,寻源凿空竟西方。问君何所历,身毒安息大月支。问君何所见,深目高鼻卷眉髭。其人何所宝,葡萄汗血香都夷。其俗何所尚,嗜利轻杀易汉儿。结营勃律河,士卒樵汲供炊麋。斧冰十指半堕落,又有猛兽搏食之。经行十三载,皮肉消尽馀音声。音声固未改,舌强亦难明。忽睹嵬峨之宫阙,不敢遽谓长安城。不知张侯见天子何所言,独封大邑金帛蕃,甲第亦轩轩。馀者公车门,十上不得论。最后稍为郎,给钱十万令还乡。庐井渐非故,急欲问爷娘。行逢耆旧为相指,双冢累累置道旁。新妇逐他人,他人生儿已扶床。对讫始大悲,耆旧内相疑。别时朱颜复鬒鬓,今来其人鬼邪非。又闻甘泉宫,召按西边事。乡导不乏兴,应须故时吏。家乡空荡尽,枯骨终远弃。吁嗟哉,丈夫功成差足乐,不如贫贱佣力作。
红窗*。金朝。王哲。观貌好,堪我相。空提去提来,道违家向。能藏薄醋菜盐,蔬干成面酱。奉报张公稳上掌。切莫令、失手扑在地上。百杂碎,片片分离,恁时
竹枝。唐代。刘禹锡。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雪中四诗。宋代。赵蕃。慨念耕田叟,遥怜射猎翁。追踪尽狐兔,遗种绝螟虫。试问南山广,何如渤海龚。无矜没矢力,要格带牛风。
题唐显孝饶娥墓。宋代。程时登。悠悠孤愤倚中流,饱阅川陵四百秋。水际丛祠犹昨日,人间抔土几荒丘。故乡爱说饶饶姓,往事空传柳柳州。满目夕阳凝睇久,桐花飞落钓鱼舟。松阴庭户枕清波,小立碑亭校旧讹。一念纲常行宇宙,几番风雨起山河。世间如此丈夫少。天下从渠女妇多。倚遍栏干千古意,登临不敢更高歌。
渡口驿遇风。明代。吴宽。黄沙障天天半昏,炮头风急万马奔。何人去塞土囊口,天与河流一色浑。旷野麦苗才尺许,只见风来不见雨。雨师风伯不相能,彼苍高高奈何汝。
题常熟张孝女传后。清代。何佩玉。孝女心,天上月,万古清光长不没。孝女颜,雪中花,千秋香艳明于霞。十龄失怙心如剖,宛转相依惟阿母。屏除粉盝与脂签,日侍茶铛兼药臼。窈窕窗前守一经,天然玉立秀亭亭。螺丸肯画双弯碧,閒煞虞峰入镜青。传家雅有支机石,笑语承欢自朝夕。不绣鸳鸯并凤凰,簪花小仿曹娥格。温凊辛勤二十年,一朝母病痛难痊。人间那有长生乐,苦乞参苓晓夜煎。背人偷卷香罗袖,欲倩肌肤延母寿。空庭悄立月无光,虬箭沈沈催玉漏。瓠犀深啮臂脂殷,眼波迸裂攒眉山。一线金刀飞白炼,血痕尽变桃花斑。烹作羹汤进母食,绕床忍著凄凉色。岂知母病太沈绵,百转千回医不得。生身恩重此身轻,代死吁天天亦惊。一瓣心香虔默祷,椎心欲泣不成声。悲鸣鵩鸟号风木,户外清霜折慈竹。白云痛绝影迢迢,愁对寝帏镫晕绿。香桃骨瘦不胜衣,麦粥微餐药饵稀。含笑随亲归碧落,雁行肠断惜分飞。芳名真合标青史,彤管传来凭阿姊。南国徒夸彼美人,北宫不数婴儿子。焚香读处首先低,今古何人可与齐。惆怅琴河寒食节,女贞花发孝乌啼。
【中吕】普天乐 其十三。元代。关汉卿。旅馆梦魂为功名,伤离别,可怜见关山万里,独自跋涉。楚阳台朝暮云,杨柳岸朦胧月,冷清清怎地挨今夜?梦魂儿这场抛撇。人去也,去时节远也,远时节几日来也?
舟行欲访三茅践许宗师鹤会之约。宋代。俞德邻。涧饮岩栖愿已违,小舟拂晓泛涟漪。蒲丛露冷泣姑恶,木末云深叫子规。山近三茅便杖屐,酒沽五里带糟醨。乘风俓拟寻幽躅,莫负当年汗漫期。
挽大总戎陈翼所先生死殉辽难六首 其四。明代。邓云霄。挟纩投醑得士情,三军恩重命全轻。挥戈自壮风云阵,誓死宁惊草木兵。岂听楚歌悲项羽,还如海客拥田横。可怜部曲同时尽,大树萧萧静夜声。
运河舟中即事。明代。张维斗。篷底昏昏蝶梦醒,河流方驶正扬舲。树遥萦盼烟笼湿,鱼贱争餐水带腥。魏阙忍忘头半白,吴山将近眼先青。芒鞋欲踏川原上,孰是江南处士星。
冬日建安寺西院,喜昼公自吴兴至,联句一首。唐代。皎然。宗系传康乐,精修学远公。 ——王遘相寻当暮岁,行李犯寒风。 ——李纵累积浮生里,机惭半偈中。 ——郑说传家知业坠,继祖忝声同。 ——皎然云与轻帆至,山将本寺空。 ——崔子向向来忘起灭,留我宿花宫。 ——齐翔
偈颂一百零二首。魏晋。释慧远。直下犹难会,寻言转更赊。若论佛与祖,特地隔天涯。看看,普济拄杖子,化作天龙夜叉。
连山县尹吉文曾玉辉没于寇,购得其妻高丽娘子及子燕京驴,为收骨殖,资赠还乡。清代。刘鹗。莽莽愁云度庾关,八千馀里到连山。英雄有骨天应相,得共妻儿一共还。
晚泊。宋代。陆游。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