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宋代。苏辙。白鹇形似鸽,摇曳尾能长。寂寞怀溪水,低回爱稻粱。田家比鸡鹜,野食荐杯觞。肯信朱门里,徘徊占玉塘。
《白鹇》是苏辙的一首宋代诗词,描述了白鹇的形态特征以及它在田间的生活场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鹇形似鸽,摇曳尾能长。
寂寞怀溪水,低回爱稻粱。
田家比鸡鹜,野食荐杯觞。
肯信朱门里,徘徊占玉塘。
诗意:
这首诗词以白鹇为主题,通过描绘白鹇的形态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白鹇是一种鸟,外形类似鸽子,尾巴摇曳时显得格外长。它孤独地在溪水旁徘徊,低声地回应着对稻谷的深深喜爱。与养鸡和捕鸟的农家相比,白鹇选择了野外觅食,但它也能在田间的宴席上受到邀请,分享酒杯。诗人苏辙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自己对白鹇行为的赞赏,它不愿意进入朱门(指高官显贵的家门),而是选择在玉塘(指美丽的水域)中徘徊。
赏析:
《白鹇》以简洁流畅的语言描绘了白鹇的形象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的白鹇被赋予了一种孤独的形象,它在寂静的溪水旁徘徊,对稻谷充满了深深的爱意。与此同时,它又保持了一种自由自在的姿态,不愿受到朱门的约束,选择在美丽的水域玉塘中徜徉。这种自然的态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给人以启示,让人们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我和真实的重要性。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苏辙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通过对白鹇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关注和赞美,并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真实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给人一种深深的静谧之感,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自由与束缚等主题的思考。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偈二十二首。宋代。释洵。榕溪脉脉,鹿岭巉巉。龙象蹴踏,前三后三。二人一见便归去,何待山堂更指南。
送宇文侍郎知庐州。宋代。魏了翁。和戎八十年,尺箠不施寸。彼方玄黄篚,此但青紫楦。怀荣保妻子,是固人所贱。蔌者倖边功,横行请十万。问学不素讲,利欲所薰焮。红旗与黄纸,勇怯无定论。淮浦唇大江,九重重分阃。容台少常伯,忠孝在寝饭。帝谓吾先正,尝遗蜡书恨。汝今其闻孙,未报君父怨。九旗下青冥,往为忠义劝。再拜亟祗命,当仁不敢逊。黄金络马头,茸纛立宪宪。先声劘塞垣,虏师不足遁。邻里会方山,疏余且有献。裴相昔守淮,董师征洄郾。兵端寔蔡启,深入非始原。况今狃承平,士气方曼曼。民力苦剜创,帅债未折券。如弱者御盗,高墉守关楗。破羌赵营田,胜楚何缮堰。但当强精神,勿与角勇健。功名不入眼,两斗待其困。却携令名归,太平待公建。
离扬州。元代。范梈。孤篷如磨绕汀沙,叶满平湖藕未花。回首竹西亭渐远,一江烟雨酒旗斜。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林中翠。唐代。高傪。杳霭无定状,霏微常满林。清风光不散,过雨色偏深。幽意赏难尽,终朝再招寻。
暮次麻豆道中。清代。林占梅。暮云黯黯欲黄昏,纵辔狂随夕照奔。仆马驰驱嗟远道,田园荒废剩空村。林烟惨淡疑烽火,碛草模糊认血痕。今夜不知何处宿,啼鸦绕树对消魂。
上杭州令狐使君。唐代。贯休。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爱山成大癖,求瘼似诸身。视事奸回尽,登楼海岳春。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
秋宵辞。宋代。白玉蟾。秋色何凄凄,奈此可怜宵。银河望不极,万籁凉萧萧。云花远缥缈,月影寒寂寥。一雁蹲沧洲,群萤飞断桥。仰盼苍松枝,黯然不自聊。
哭寿安表弟。清代。缪公恩。霜落金台柿叶丹,秋镫相对夜初寒。君能身作芝兰客,我只竽吹苜蓿盘。有母存孤生已幸,无儿承后死应难。空馀匣里端溪砚,鸲鹆双枯泪眼乾。
陈石渠明府枉书先讯诗以谢之。明代。张萱。使君高谊如山丘,缄书远讯何绸缪。自怜怀刺向谁是,我欲索赋从君游。半生久已负七尺,一日便可成千秋。为击唾壶歌伏枥,起舞幸有双吴钩。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宋代。张先。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闻蝉。元代。张翥。中庭白榆树,时有一蝉声。沸茧方抽绪,鸣弦忽断筝。苍烟起平楚,落日下高城。曾是天涯客,因之百感生。
次沈陶庵题石田有竹庄韵。明代。月舟明公。东林烟月旧松萝,无复君来对酒歌。千个芭蕉万竿竹,相思一夜雨声多。
秋日忆次张弟。宋代。郭知虔。秋风吹落叶,独客异乡心。生计怜吾拙,穷愁念汝深。面经三载隔,老惜二毛侵。飘泊南飞雁,何时返故林。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觅即知君不可见,穿过髑髅无不遍。举头鹞子过新罗,失却桃花秋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