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

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朗读

《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苏辙。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眼看狂澜倒百川,
孤根漂荡水无边。
思家松菊荒三迳,
回首讴歌沸二天。

簿领沉迷催我老,
春秋废格累公贤。
邻居屈指今谁在,
一念伤心十五年。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在离乡背井的情景以及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狂澜倒流,百川倾覆的景象,象征着世事变迁,自身处境的孤立和无边的流离。他思念家乡,但松菊已经荒芜,三条小径荒废无人。他回首往事,却只有心头响起的歌声在沸腾,这是对故乡和旧友的怀念之情。

苏辙说到自己年事已高,领悟力渐渐迷失,感慨时光匆匆,自己的才华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提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指出了时光的荏苒和公正贤明的人才被冷落的现象。他问道,他的邻居中还有谁留在原地,十五年来只有他和一个仆人依然在此。

诗词通过描绘苏辙离乡背井的境遇和对家乡和旧友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通过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描绘,反映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情感真挚,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友情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苏辙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他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总戎临百粤,花鸟瘴江村。落日失沧海,寒风上蓟门。

雨青馀化血,林黑见归魂。欲哭山阳笛,邻人亦不存。

()
今岁度元宵,随分点些灯火。
不比旧家繁盛,有红莲千朵。
客来草草办杯盘,__杂蔬果。
休羡暗尘随马,与银花铁锁
()

曳我黼黻,履舄接武。锵我珩璜,降升圉圉。其将肆兮,既曰不侮。

其终彻兮,恭钦惟主。

()

泾水何曾混渭流,心忘宠辱自无忧。底须老执扬雄戟,且复閒寻范蠡舟。

不见越裳来白雉,徒闻蜀岭过金牛。由来感慨关人事,回首春风忆旧游。

()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

莲池一亩馀,瀰瀰吞众流。花繁不近堤,欲往无方舟。

不及池中鱼,随波自沈浮。

()

大山严而尊,小山婉而秀。往来两山间,岩霏湿吟袖。

()

年光陌上发,香辇禁中游。草绿鸳鸯殿,花明翡翠楼。

宝杯承露酌,仙管杂风流。今日陪欢豫,皇恩不可酬。

()
三十时。
行成名立有令闻。
力可扛鼎志干云。
食如漏巵气如熏。
()

水阔坐看千万里,青芜盖地接天津。

祢衡莫爱山中静,绕舍山多却碍人。

()

幽怀无处对秋阴,数叠云峰压翠岑。安得水边开一阁,莲花风信满衣襟。

()
大哉伊洛传,正统接洙泗。
一源肇南来,九曲清日泚。
百年尚无有,千载那可俟。
崇台励风化,此是第一义。
()
屏迹乱山中,观身槁木同。
桑麻安旧业,薪水付村童。
不散婴儿朴,常存太古风。
一钱无用处,那复计囊空。
()
呢喃燕语。
共诉春归去。
春去从他留不住。
落尽枝头红雨。
()

久客应难寐,中宵独据床。心无蕉鹿竞,梦已路途长。

曙色斋钟动,行厨野蔌香。更衣问前路,惆怅别云房。

()

王生手持春鸟图,劝我试作春鸟歌。
凤凰不来碧梧老,喧啾奈此春鸟何。
黄鹂巧言紫燕舞,名花掩冉薰天和。

()
向来动脚已谬,末后濡尾转非。
伏生力辞不至,申公不合而归。
()
瀛洲风月十年馀,东出云堂典郡符。
更到烟霞最深处,分明景物是仙都。
()
茆舍菱陂北,柴门药圃西。
奇云去人近,澹月傍檐低。
野迥羊牛下,林昏鸟雀栖。
郊墟少还往,父子自扶携。
()
迟迟春昼长,冉冉东风软。
寒食乍晴天,红紫芳菲遍。
前峰积翠横,新涨_蓝远。
向晚淡烟迷,一段屏山展。
()
宸仪警。
王度干。
嗟云汉。
望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