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宋代。苏辙。青山欲上疑无路,涧道相萦九十盘。东望嵩高分草木,回瞻原隰涌波澜。
《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是苏辙所作,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登上登封道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山欲上疑无路,
涧道相萦九十盘。
东望嵩高分草木,
回瞻原隰涌波澜。
诗意:
这首诗词表现了苏辙登上登封道的过程和所见所感。诗人看到青山高耸入云,但山势陡峭,给人一种欲上而无路可寻的错觉。蜿蜒的涧道像九十个盘旋的环节,环绕在山脚下,给人一种弯道连绵的感觉。诗人东望远处的嵩山,山巅上分布着茂密的草木,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的景象。回头望向原始的沼泽湖泊,波浪起伏,波澜壮阔。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势和道路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在登封道上的所见所感。首句“青山欲上疑无路”运用了修辞手法,通过疑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登山的困惑和迷茫。接着,“涧道相萦九十盘”描绘了道路的曲折蜿蜒,给人一种犹如蛇行的形象,同时也增加了登山的艰辛感。诗人通过对远处嵩山的描绘,展示了山峰的高耸和山间的茂密植被,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最后一句“回瞻原隰涌波澜”通过回望原隰的湖泊,表达了波澜壮阔的景象,给人一种宏大的气势。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山势、道路和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面对险峻的登山之路时的内心矛盾与迷茫。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在登封道上的旅程和所感所思,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赠周韶凤南归。明代。金幼孜。难兄太学称儒师,令弟相从志不违。夜雨频穿管宁榻,春风时下董生帏。故家文献应堪继,先世科名自可期。此日临岐无限意,愿言力学慰深思。
客有示余王逢原诗编者因成短韵逢原广陵人死。宋代。张舜民。古人深恨不同时,虽得同时不识之。独把遗编想风质,皇天何负十年期。
中秋月和桃源夫人。宋代。陈纯。仙源尝误到,羁思正萧然。秋静夜方静,月圆人更圆。清尊歌越调,仙棹泛晴川。幽意知多少,重重类楚绵。
秋浦老渔。宋代。释文珦。秋浦老渔人不识,清溪数湾船一只。钓竿垂垂钓丝直,眼光过似豀光碧。得鱼归来不自吃,开笼分与白鷳食。却来独坐矶头石,对著斜阳诵周易。恐是渭滨姜子牙,安得文王与同车。
送程孟阳楚游。明代。郑胤骥。 自君有楚役,离念日以旋。今兹遂行迈,那免相迍邅。接欢已成暂,后会方欲慳。前夕把君诗,不觉为泫然。平生相从乐,转为忧所缘。子性快游览,杖屦本翩翩。楚中况名胜,山水天下传。此中亦聊尔,于子良亦便。风景岁欲暮,放舟枫叶寒。远寒晕晴颊,微霜点秋颠。神闲妙磅礴,笔墨烟霞鲜。胸中芥蒂心,荡尽为长川。蹇予久落落,触途多拘牵。终年缩身首,有似蚕营绵。天地亦大矣,蹙蹙步武间。人生欲何为,宁不亦可怜。何当长相从,披云老谿岩。愿子无他赠,愿子安食眠。世路今方难,古心空自鞭。
上巳。宋代。刘攽。风光亹亹逼人来,过去清明更不回。巳日家人还祓禊,蜀江清水快流杯。关关啼鸟如相和,冉冉残花欲尽开。自笑野心安淡泊,亦能随众上春台。
罢官杂言则鲍明远体十章 其四。明代。王世贞。昔时骑羊总角儿,三三两两诵书诗。颜衰鬓秃不称意,犹挟残编乞有司。人生欲官不可得,问我得官胡弃之。六月绣襦绮袷黄金胄,行人拍手好威仪。与君谈苦君未信,请君自衣还自知。
寄张守仲思十首 其七。宋代。陈造。珍蔬解佐盘餐饱,妙剂真令病骨轻。钟乳茈姜皆楚产,荐芹聊致野人诚。
蕉红梅白映庭隅,莫惜风前酒百壶。得姓共为妫水后,旧家同是羽林孤。
江山异代成今昔,牛斗分星带越吴。勿以二毛相顾笑,晚收犹可望桑榆。
家黄公守戎招同王础尘屈翁山家位先集于署斋即事赋赠二首 其一。清代。陈恭尹。蕉红梅白映庭隅,莫惜风前酒百壶。得姓共为妫水后,旧家同是羽林孤。江山异代成今昔,牛斗分星带越吴。勿以二毛相顾笑,晚收犹可望桑榆。
雩峡道中。明代。董纪。客况无聊只自悲,凄凉怕近夕阳时。收帘野店关门早,荷担樵夫下岭迟。雩峡水浑沙鸟浴,芦花烟起钓船炊。驱驰已觉劳形甚,愁说前滩路更危。
饮酒·七。魏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顾子谪全州赠二首 其一。明代。李梦阳。楚城悲远望,君去更悠悠。十月逢南雁,章江兄北流。寒沙带宿莽,霜日下孤舟。明发湘东路,应添吊屈愁。
鹊桥仙(题烟火簇)。宋代。詹无咎。龟儿吐火。鹤儿衔火。药线上、轮儿走火。十胜一斗七星球,一架上、有许多包裹。梨花数朵。杏花数朵。又开放、牡丹数朵。便当场好手路歧人,也须教、点头咽唾。
题金州西园九首。芭蕉屏。唐代。姚合。芭蕉丛丛生,月照参差影。数叶大如墙,作我门之屏。稍稍闻见稀,耳目得安静。
近买山范湾自营藏地与亡弟草塘君及外家墓茔。宋代。薛嵎。大有公卿弗似吾,一枝藤上挂葫芦。旋疏苔石通崖溜,自祝山神保鹤雏。休羡铭旌题极品,试将槐树植三株。依然此事凭阴德,从古幽明理不殊。
用林侄韵赋雪。宋代。苏辙。密雪来何晚,穷冬候欲差。投空落细米,布地净平沙。缭绕飞相著,重仍积暗加。雨微花破碎,风细脚倾斜。次第来如掺,冥濛堕不讹。燅鹅吹劲鞴,秀苇拂轻耞。画字飘还没,团球暖旋窊。出盐东海若,链石古皇娲。翻簸腾归骑,纷飘集晚鸦。庭梅辨红萼,垅麦覆黄芽。拨砌求新药,寻踪射伏?。埋楼平尽脊,集树短留槎。乱下曾何择,平铺欲尽遮。欺贫寒入褐,恼客重添车。积素聊成烛,烹甘强试茶。病僧添晓钵,老令放晨衙。融液曾何有,鲜明竟不奢。积多还避并,化早发従畲。溜滴檐垂箸,行观迳转虵。谁能相就醉,都市酒容赊。
祷晴。宋代。方岳。曾几何时屡乞晴,炉烟未断已收声。天於老子亦多可,国有丰年方太平。风土不堪人佩犊,月明无复夜啼鼪。及今便可归田去,牛背斜阳一笛横。
次韵谢资州侯巡抚。宋代。项安世。学道或五穷,谈兵有三顾。人情市门朝,世态狙公暮。坐令直躬人,稍作折腰步。侯郎器如此,可使终不遇。奇文镂周鼎,妙质反商辂。忽辞鲁诸生,去学汉都护。应怜世高低,强逐时好恶。卞璞献逾三,颜瓢空已屡。回看枝木冠,叹息半生误。一朝著戎服,万里忘横鹜。汊庭多巨公,文武且千数。胡为沧海头,有抱不往诉。投暗枉明玑,发蒙劳善喻。光芒隘蓬荜,黼黻满缣素。鹏扶会高举,蜩翼安足附。似闻资水涯,已有鹤书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