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朗读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返南荒日,君临旧许初。
笑谈宽老病,旌旆拥茅庐。
酒盏开虽数,溪堂到尚疏。
谁言生死隔,近在浃旬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苏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境遇的思考。

诗的开头,"我返南荒日,君临旧许初",诗人表示自己在南方荒野度日,而朋友却在旧时的居所开始新的生活。这里的"南荒"可能指的是边远地方,而"旧许"则是指朋友曾经的居住地。

接下来的两句"笑谈宽老病,旌旆拥茅庐",描绘了朋友的情况。朋友宽容地笑谈着自己的年老和生病,旌旆拥茅庐则意味着他在茅庐之中享有尊荣和权势。这里的茅庐是指简陋的住所,旌旆则是指旗帜和仪仗,暗示朋友在这个简陋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威望和尊贵。

下一句"酒盏开虽数,溪堂到尚疏",描述了与朋友相聚的情景。酒盏开满了,意味着友谊的盛情。而"溪堂到尚疏"则表示诗人到达朋友的溪堂时,朋友的家人还没有完全迎接他。这里的"溪堂"指的是朋友的住所。

最后一句"谁言生死隔,近在浃旬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坚信。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诗人相信生死并不能阻隔真挚的友谊。"浃旬"是古代时间单位,表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里的"近在浃旬余"表示朋友与诗人的距离并不遥远。

整首诗词通过表达对友情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苏辙细腻的情感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漫浪桐江一把麾,往来今积十年诗。次山自序舂陵集,岂望夔州杜二知。

()
锺山高处。
又结层楼住。
山自苍苍江自去。
万景一时收聚。
()

山拥交加翠,风传琐碎音。
想闻尊有酒,待得月穿林。
真乐难陪席,芜词漫写心。

()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
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

登崖无坦蹊,下濑无平波。寻常即千里,奈此巇阻何。

朝跻青阳硖,暮入万牛涡。见之令人老,况乃身所过。

()

广朗坪前霁色鲜,丹梯一望总堪怜。云端曲接千重岭,阁上平开万里天。

远树暝悬沧海日,空山秋卧鹿门烟。风泉细洒琅玕在,石上镌名不记年。

()

香满江南数百州,一枝冀北更风流。御沟堤上今宵月,添得清光浸玉楼。

()
平生诗友刘宾客,醉墨曾传到雪庐。
煞说竹溪茅屋好,便能诗亦不如渠。
()

菊莎杞棘爨无烟,日日文书横索钱。今日甬东官况好,东津门外看租船。

()

若使仙群少异才,云谣玉牒久尘埃。顽仙百辈名山卧,天地玄文何代开。

()
未见垂云沜,其如归兴何。
路穷双足热,为我洗磐陀。
()
凿出巉岩似镜形,年深剥尽藓痕青。
世间更有磨塼者,欲借钳鎚与五丁。
()

()

恨压双眉百感增,生平偕老竟无凭。图书空对春风笔,帘幕深愁夜雨灯。

落落金瓶沉翠绠,泠泠瑶瑟断朱绳。嗟予命蹇怜君薄,永诀心知两不胜。

()
初闻讣告一场悲,写尽心肝在挽词。
今日亲来见灵柩,对君妻子但如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