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

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朗读

《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灯光欲凝不惊风,
月色初睛若发蒙。
羁客不眠诗未就,
游人半醉夜方中。
荒城熠耀相明灭,
野水芙蓉乱白红。
知欲访僧同寂寂,
应怜病懒畏烛烛。
宿雨初干试火城,
端居无计伴游行。
厌看门外繁星动,
想见僧窗一点明。
老罢逢春无乐事,
梦回孤枕有乡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
一纸家书百镒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夜晚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首两句描绘了灯光初现,月色刚刚露出,给人一种初春的感觉。灯光和月色都是夜晚的元素,通过描写它们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赞美。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境。他作为一位羁客,身处异乡,夜晚无法入眠,心中的诗意却未能完全表达出来。游人们则半醉半醒地在夜晚中徘徊。这种对待夜晚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下面两句描写了荒城中灯光的闪烁以及野水中芙蓉花的盛开。荒城的灯火在黑暗中闪烁,给人以明灭不定的感觉。野水中芙蓉花的花瓣呈现混乱的白色和红色。这些景象通过对比突出了夜晚的美丽与喧嚣。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去拜访僧人的心愿,共同享受宁静的寂静。然而,病痛和懒惰使他不愿离开自己的住所,对夜晚的蜡烛产生了畏惧。这表达了诗人对安宁与宁静的渴望,但又受到现实的限制。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在居所附近的城市遥望夜空时的感受。他厌倦了看着门外繁星闪烁的景象,渴望看到僧窗中的一点明亮的光芒。这种对安静和宁静的向往,与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相呼应。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夜晚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宁静和归乡的向往。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诗人展示了对自然和心灵境界的独特感悟,使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独抚长松昼掩扉,岁寒高节想无违。茯苓春暖供斋钵,萝薜秋清制道衣。

云满碧山龙起蛰,月明沧海鹤来归。净瓶满贮菩提水,恐有人参第一机。

()

膏沐谁为容,明镜闇不治。

()
池阴树影凉,白小纷成队。
吹絮圆沤续,触荷清露碎。
俄沉静却浮,忽遇惊还退。
幸免钓丝忧,江鲈日充跂。
()

墓山刚到暮春时,老眼吟看却似痴。诸子偶来依此地,几人真解浴乎沂。

肴烧野笋初穿径,鱼戏新荷已贴池。莫遣乌龙山笑我,醉中诗墨又淋漓。

()
九月到盘洲,华发惊霜叶。
缓步绕东篱,香蕊金重叠。
橘绿又橙黄,四老相迎接。
好处不宜休,莫放清尊歇。
()

棘端虽非譬。
至妙安可量。
要知同罔象。

()
底事京尘踏软红,又随征棹过吴松。
人家半在桑枯住,春水忽迷芦苇丛。
赤蟹白鱼今稍稍,红樱紫笋已匆匆。
船窗尽日看山色,多少好山供眼中。
()
君不见行路难,亦容易,握草为金不为贵。
难曾平地涌波澜,易复到处列祥瑞。
堪笑堪悲能几几,天上人间立高轨。
兄弟十字越参星,一义同心淡秋水。
()

嵩华千仞立,不碍天地宽。
泾渭清浊流,不离海波澜。
人生过眼万事役,记忆细故真童顽。

()

盛名岂敢侪三俊,痛饮犹堪入八仙。
屈指淳熙遗老少,到头元佑几人全。
松为明误夭千岁,薰与莸并臭十年。

()

向层楼一望,但无际,夜迷濛。正银汉斜倾,怒潮初落,天换秋容。

愁侬。四更倦影,伴浮屠,孤耸对寒空。故把离愁唤起,带声飞过霜鸿。

()

高卧兰陂葛井东,几年疏韵叶焦桐。思分曲垒商浮白,梦狎桃笙赋比红。

山国日閒鸥社稼,海门春老鲎帆风。清狂近接无争侣,不喻蓬蒿有射工。

()
柴鸣竹爆惊人耳,大洋海底红尘起。
家犬声狞夜不休,陆地行船三万里。
坚牢地神笑呵呵,须弥山王眼觑鼻。
把手东行却向西,南山声应北山里。
()

余心不得已,静想亦奚为。续命非关药,劳形只是痴。

百年同旦夕,转盼忽支离。独坐空长啸,人天何太迟。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