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荐推官见寄。宋代。苏辙。可怜衰病孰为媒,私喜邻邦得俊才。玉案愧无酬锦绣,木瓜却用报琼瑰。风流似欲传诸谢,格律犹应学老梅。始信山川出才士,扁舟新自宛溪来。〈荐,宣人也。〉
《次韵王荐推官见寄》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可怜衰病孰为媒,
私喜邻邦得俊才。
玉案愧无酬锦绣,
木瓜却用报琼瑰。
风流似欲传诸谢,
格律犹应学老梅。
始信山川出才士,
扁舟新自宛溪来。
译文:
可怜的衰病能成为什么媒介,
私下里高兴邻邦得到了杰出的人才。
玉案惭愧没有回报锦绣之恩,
木瓜却用来回报琼瑰之情。
风流之气似乎要传递给众人,
格律仍然应该学习老梅花的风范。
始终相信山川培养了英才,
扁舟新近从宛溪而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给王荐推官的回信。诗中表达了对王荐推官在寻找人才方面的成就的欣赏和称赞,以及自己对其的私下喜悦之情。
诗中第一句“可怜衰病孰为媒”,表达了作者对王荐推官能够通过困苦和疾病这样的逆境来寻找人才的敬佩之情。作者认为,王荐推官能够在逆境中发现和选拔杰出的人才,这是非常可贵的。
接着,诗中提到了玉案和木瓜,这是一种比喻。玉案代表高贵典雅的文职,木瓜则代表朴素平凡的农村。作者认为,玉案无法回报给王荐推官的锦绣之恩,而木瓜却用来回报王荐推官的琼瑰之情。这种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王荐推官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对王荐推官能够心怀平凡、报答恩情的品质的赞赏。
接下来的两句“风流似欲传诸谢,格律犹应学老梅”,表达了作者对王荐推官的风格和才华的赞美。作者认为,王荐推官的卓越风流之气应该传递给更多的人,而他的格律应该学习老梅花那种坚韧不拔、久经风雨的品质。
最后两句“始信山川出才士,扁舟新自宛溪来”,表达了作者对山川培养英才的信任和对王荐推官扁舟自宛溪而来的喜悦之情。宛溪是王荐推官的所在地,作者认为从宛溪而来的王荐推官是一位有才华的人,并表达了对他的期待和欢迎之意。
整首诗以写实和赞美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王荐推官的敬佩、感激和期待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山川培养英才的信任和对优秀人才的推崇。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通过对玉案和木瓜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王荐推官的感激和赞赏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词蕴含着对人才的珍视与追求,以及对品德和才华并重的价值观的肯定。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梅花诗。宋代。邵雍。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皇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漫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古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拨闷覃园。明代。李梦阳。秦客楚山北,秋园古堞西。野风吟万木,禾径卧孤麑。江汉归舟迥,关河落日低。可留吾便醉,为爱白铜鞮。
访王广文。宋代。赵汝鐩。未是闲时节,君言百念灰。栖身庵竹石,适意杖莓苔。人老无由少,春妇却解来。呼儿烹若笋,席地共衔杯。
淮阴祠二首。明代。张如兰。剑锷模糊洗血痕,颓垣如见旧精魂。谁知廖廓无双士,犹自徘徊一饭恩。咳唾河山归赤帝,解推衣食误王孙。吁嗟此意空千古,淮水凄凉白日昏。¤
晚春感事。宋代。陆游。徙倚阑干送落晖,年华冉冉恨依依。护雏燕子常更出,著雨杨花又嬾飞。已为读书悲眼力,还因揽带叹腰围。亲朋半作荒郊冢,欲话初心泪满衣。
今日乐相乐。南北朝。江总。绮殿文雅遒。玳筵欢趣密。郑态逶迤舞。齐弦窈窕瑟。金罍送缥觞。玉井沈朱实。愿此北堂宴。长奉南山日。
干戈久不息,百苦无一乐。县官急徵需,贫富悉笼络。
西州正击贼,空拳日相搏。贼马当道驰,贼舟沿海泊。
丙申六月十六日军乱奚德基赋诗纪事张纯诚袖其诗来求和用韵述□云张九四据苏州发兵五百人赴杭省军遂反袭。元代。叶颙。干戈久不息,百苦无一乐。县官急徵需,贫富悉笼络。西州正击贼,空拳日相搏。贼马当道驰,贼舟沿海泊。盗贼固枭张,官军愈鹰掠。征讨五六年,贼势未便削。朝忧万甑空,暮叹衣袖薄。点军五百辈,顾望累退却。太仓万斛粟,食尔欲深托。馀粒犹在咽,吐之若糟粕。返旆拟攻城,长刀忍相著。伤心百姓财,剽夺入已橐。朝廷养此曹,不啻如巨膊。如何负国恩,幸然寻就缚。老夫铁石肠,见此泪迸落。形容为枯槁,肌肤倍萧索。深悲世事非,屡日情怀恶。皇天未厌乱,旱魃尤肆虐。不雨逾半年,何由增廪糳。天道既靡常,人心益惶霍。民食转艰难,军储盍图度。终朝仅一餐,无力太俭约。虽免死甲兵,犹恐填沟壑。丈夫幸听之,未用遽惊愕。牧守任龚黄,将帅命李郭。牧布抚字恩,将展经济略。天下不日清,阴霾散寥廓。
偈颂十首。宋代。释如净。 今朝日南长至,黑豆生芽。大众恭惟懽庆,铁树开花。如何结果,龙驰虎骤,撒土抛沙。
书陶靖节桃源诗後。宋代。陆游。寄奴谈笑取秦燕,愚智皆知晋鼎迁。独为桃源人作传,固应不仕义熙年。
旅舍遇雨。唐代。杜荀鹤。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林正甫寺簿举似所和判院徐册年咏所居诗且俾。宋代。虞俦。二妙诗情仆命骚,驱万象入甄陶。三休亭上频回首,八节滩中稳着篙。巢幕只应怜乳燕,戴山谁复笑灵鳌。也知廊庙须公等,宁羡华堂数仞高。
题施子安家藏萧翼赚得僧辨材兰亭卷。明代。王恭。兰亭禊事迹空陈,片石犹传定武真。自是宸居贪玩物,不关萧翼解瞒人。
浣溪沙(仲冬望后,出迓履翁,舟中即兴)。宋代。吴文英。新梦游仙驾紫鸿。数家灯火灞桥东。吹箫楼外冻云重。石瘦溪根船宿处,月斜梅影晓寒中。玉人无力倚东风。
杂曲歌辞·小曲新词。唐代。白居易。霁色鲜宫殿,秋声脆管弦。圣明千岁乐,岁岁似今年。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好向昭阳宿,天凉玉漏迟。
春兴。宋代。陈以庄。轻衫短帽久尘埃,零落香篝愧麝煤。春半工夫花绣了,社边消息燕衔来。岂无绿野供千骑,幸有黄封可一杯。明日清明能出否,凭谁先为扫莓苔。
含哀还旧庐。感切伤心肝。良时遘吾子。谈慰臭如兰。畴昔恨不早。既面侔旧欢。不悟卒永离。念隔增忧叹。事故无不有。别易会良难。
郢人忽已逝。匠石寝不言。泽雉穷野草。灵龟乐泥蟠。荣名秽人身。高位多灾患。未若捐外累。肆志养浩然。颜氏希有虞。隰子慕黄轩。
涓彭独何人。唯志在所安。渐渍殉近欲。一往不可攀。生生在豫积。勿以怵自宽。南土垾不凉。衿计宜早完。君其爱德素。行路慎风寒。
与阮德如诗。魏晋。嵇康。含哀还旧庐。感切伤心肝。良时遘吾子。谈慰臭如兰。畴昔恨不早。既面侔旧欢。不悟卒永离。念隔增忧叹。事故无不有。别易会良难。郢人忽已逝。匠石寝不言。泽雉穷野草。灵龟乐泥蟠。荣名秽人身。高位多灾患。未若捐外累。肆志养浩然。颜氏希有虞。隰子慕黄轩。涓彭独何人。唯志在所安。渐渍殉近欲。一往不可攀。生生在豫积。勿以怵自宽。南土垾不凉。衿计宜早完。君其爱德素。行路慎风寒。自力致所怀。临文情辛酸。
次韵张守四首。宋代。陈造。画舫前头碧湛空,晴云低影更溶溶。横陈景物无央数,尽献诗翁阿堵中。
岁暮杂感十首 其七。清代。曾国藩。为臧为否两蹉跎,搔首乾坤踏踏歌。万事拼同骈拇视,浮生无奈茧丝多。频年踪迹随波活,大半光阴被墨磨。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追哭泉谷徐侍郎墓。宋代。陈杰。更化公初召,将行我赋诗。呼儿同肃客,谓子亦忧时。不尽相於意,而无再见期。些章惭拱木,亦复叹吾衰。
即事。宋代。郑刚中。夏木垂嘉阴,中夜微雨集。晨兴涉西园,爽气衣外入,侧身过幽林,叶上见馀湿。菰蒲暗池塘,有鹭如玉立。乐哉吾此居,时平足堪葺。
重光诗。南北朝。刘孝威。赫赫重光,明明二圣。帝作储述,礼和乐正。中衢置樽,高堂悬镜。其酌不穷,其明逾盛。德音孔昭,民胥攸咏。明明二圣,赫赫重光。风神洒落,容止汪洋。瞻彼谈扇,载抑载扬。何斯天辩,如圭如璋。颜闵函席,游夏升堂。以卿以士,惟公惟王。思媚储后,顾哉乐康。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诜诜缨冕,储王道之。道之以礼,齐之以仁。礼则穷神,言则穷神。训于四国,覃于万民。
昭君 其一。清代。缪公恩。莫嗟薄命事和戎,忍泪扶鞍出汉宫。长信月明清露冷,有人团扇泣秋风。
奉题按察使诗卷。明代。陈镒。使臣持玉节,南国动春容。古驿梨花白,荒城柳叶浓。居官无酷吏,在野有耕农。明日回骢马,苍山云万重。
落景村。明代。史鉴。羲和驾骤骥,杳杳经天衢。向夕迫崦嵫,弭节少踌躇。馀光烂未收,冉冉下桑榆。归云栖远岫,暝烟生废墟。野雉雊中林,牛羊下城隅。回风忽复来,灌木吹笙竽。野老耦耕倦,盥濯归茅庐。曳杖数鸡豚,引水灌畦蔬。达人尚真意,写图聊自娱。天机宛流动,匪为形似拘。
木瓜。宋代。张舜民。商州楚地户,宛在江汉偏。草木已渐包,果实尤可怜。木瓜大如拳,橙橘家家悬。隔崖有宿叶,黄紫凝霜烟。高秋万嶂出,一望通郧川。都邑虽僻陋,来者多名贤。
江南柳·江南柳。元代。郑梦周。江南柳,江南柳,春风袅袅黄金丝。江南柳,年年好,江南行客归何时?苍海茫茫波万丈,乡关远在天之涯。天涯之人日夜望归舟,坐对落花空长叹。但识相思苦,那识行人行路难。人生莫作远游客,少年两鬓如霜白。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唐代。刘得仁。帝里余新第,朱门面碧岑。曙堂增爽气,乔木动清阴。直去亲瑶陛,朝回在竹林。风流才子调,好尚古人心。薜荔遮窗暗,莓苔近井深。礼无青草隔,诗共白衣吟。轩静留孤鹤,庭虚到远砧。掩关裁凤诏,开镜理琼簪。种植今如此,尘埃永不侵。云奔投刺者,日日待为霖。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宋代。汪元量。如此只如此,无聊酒一樽。江山犹昨日,笳鼓又新元。黑潦迷行路,黄埃入禁门。皋亭山顶上,百万汉军屯。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明代。方孝孺。文华端国本,潜泽被寰区。云绕星辰剑,春回造化炉。变通周典礼,宽大汉规模。厌世嗟何早,苍生泪欲枯。¤
次韵沪帅范郎中再和所送李季允韵见寄。宋代。魏了翁。人老边关未得师,行违行速只安时。令随天阔风遥岭,语挟春来草梦池。旧垒无华閒睥睨,新机有句到侏离。孤衷耿耿无人会,只傍天公作己知。
游岳麓寺三首。宋代。张嵲。平生耳里湘西寺,此日真成叩梵宫。地闢晋朝多胜概,人师支遁有高风。身游大士毗耶境,目尽湘东返照中。佳处未能频驻屣,此行寻胜亦匆匆。
和晏尚书出城口占四首。宋代。宋祁。终年羁束厌华绅,暂到林墟似出尘。尽是机心可忘处,争教鱼鸟不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