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毛君州宅八咏 李八百洞。宋代。苏辙。洞府山川百里赊,洞门藤蔓锁烟霞。神仙不与人间异,弟妹还应共一家。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写的,《和毛君州宅八咏 李八百洞》。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洞府山川百里赊,
洞门藤蔓锁烟霞。
神仙不与人间异,
弟妹还应共一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毛君州的府邸——八百洞的景色和氛围。诗中展示了洞府所在地的山川美景,洞门被藤蔓覆盖,使得洞府充满了神秘的氛围。诗人表达了洞府与人间世界不同,与神仙居所相似的特质,但他指出虽然洞府与众不同,但家人之间依然应该团结和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洞府的景色和特点。洞府山川百里赊,形容了洞府所在地的山川景色壮丽,给人以遥远而广阔的感觉。洞门藤蔓锁烟霞,通过藤蔓覆盖洞门,创造了一种神秘、幽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了洞府的独特之处。
诗中表达了洞府与人间世界的差异。洞府被描述为神仙所居之地,与凡人居住的世界有所不同。这种描写暗示了洞府的高贵和超然,与尘世的繁杂相隔离。然而,最后两句表达了家人之间的亲密和团结。弟妹还应共一家,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即使在洞府中也应该和睦相处。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洞府的景色和特点,同时通过对洞府与人间的对比,传达了家庭团结的价值观。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诗意,使得这首诗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偈颂四首。宋代。释道济。小黄碗内几星麩,半是酸虀半是瓠。誓不出生违佛教,出生之后碗中无。
苏州守魏观。清代。严遂成。生不能王败而走,遗基岂复为鬼有。都水行司地合迁,青燐黑胜散如烟。浚锦帆泾规水利,利民之外无他意。以此受谮僇其身,巷以哭者苏州民。哭太守,太守生,礼行乡饮酒。太守死,谁与订经史。课绩空为天下先,悔而归葬骨已沦重渊。不如前人事苛刻,全受全归陈烙铁。
无锡道中。清代。祝哲。行客江湖远,悠悠一叶船。窑烟风外直,塔影水中圆。不见村酤味,其如暮雪天。漪澜堂好在,留咏惠山颠。
约重游铁壁次阳峰张学士。明代。霍韬。铁壁溜泉挂玉霓,虬松蹲跂壁东西。漫游笑我先驰逐,胜境于君未品题。朱鹤飘遥天渐迩,锦林缭绕路非迷。秋清肯订重游约,呼鹤超升那用梯。
菩萨蛮十五首 其十五。清代。项鸿祚。夜来风似郎踪恶,晓来云似郎情薄。窗外柳飞绵,问郎心那边。誓盟人是假,只合将花打。见面说相思,知人知不知。
将之外家(1) 留别阿嫂(2)。清代。费墨娟。离骖欲整泪漫漫,几度踌躇几度难。今日别君无所嘱,高堂代我劝加餐。
浮丘八景 其八 听笙亭。宋代。陈大猷。孤亭仙侣许同群,子晋笙声海外闻。一自浮邱相遇后,缑山吹动九霄云。
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 纪存恤流民三。宋代。邵君美。南阳过渡尽流移,携子携妻那处依。兴化寺中都住满,俵钱俵米给他归。
浪淘沙令。宋代。范成大。黯淡养花天。小雨能悭。烟轻云薄有无间。官柳丝丝都绿遍,犹有春寒。空翠湿征鞍。马首千山。多情若是肯俱还。别有玉杯承露冷,留共君看。
齐云。宋代。邓深。闲云无定在,为问齐不齐。风高衣裳冷,天近日月低。宽虚快舒啸,领览时杖藜。南城块苏耳,扰扰人自迷。
长孺因吾二诗有负米分邻之语因又次韵饯其归。宋代。陈著。声气相投玉应金,花閒话到翠成阴。一清门户无同脉,万古诗书可立心。母子要知乌哺反,夫妻应感白头吟。若言相谂早须觉,难得青春长似今。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留雪。宋代。袁说友。相看景物又年华,淅淅投窗意转嘉。冷落不堪春信晚,稍留六出待梅花。
棹歌三首 其一。清代。顾印愚。梁子湖壖雨乍晴,金牛南港挂帆行。新添野渡三篙涨,渐喜中流一叶轻。
舟中晨起。宋代。陆游。天宇清寒病体轻,烟波聊复事宵征。橹横舟尾霜如抹,犬走篱根叶有声。萧尹威名空赫赫,班侯智略本平平。不如归结迎神社,长笛圜鼙送此生。
钟鼓山间久雨二绝。宋代。王之望。高林缥缈强可见,茅屋半山烟雨昏。谁家一幅鹅溪绢,古画犹存水墨痕。
寿阳罢郡日…瑞物·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唐代。李绅。休为建隼临淝守,转作垂丝入洛人。罢阅旧林三载籍,又开新历四年春。云遮北雁愁行客,柳起东风慰病身。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即事。宋代。陆游。渭水岐山不出兵,欲携琴剑锦官城。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扪虱雄豪空自许,屠龙工巧竟何成。雅闻崏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一作方干诗)。唐代。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为啸石二兄得馆寄呈六绝 其一。清代。安魁。仄仄疏棂小小厢,也罗茶鼎也悬床。生公有意怜顽石,不厌鸡栖作讲堂。
过王氏弟兄。宋代。刘攽。出城问穷僻,负郭正潇洒。主人著书长闭关,嘉树当门宜系马。下马上堂还读书,新诗古琴双起予。昏鸦栖鸡欲敛翼,兴尽将去犹须臾。徒见城中轩冕客,不如吾人一逢掖。安得茅茨同里居,子在东阡我南陌。
黄州夜泊听水声因为绝句以广欧阳公诗话。宋代。孔武仲。泠然非徵亦非商,夜久清香入梦长。人道官蛙成鼓吹,我知风水是霓裳。
慰陈振狂失钓艇 其三。明代。徐熥。青钱费几缗,买棹作渔人。岸火焚孤缆,秋风罢钓纶。飘零疑海怪,去住听波臣。不返缘何事,君其问水滨。
送沈虞卿秘盬修撰将漕江东二首。宋代。杨万里。蓬莱仙伯沉东阳,领袖诸儒太极旁。东壁二星云汉近,西昆群玉简编香。鸡翘豹尾无多子,锦缆牙樯有底忙。建业江山入诗集,却归天上侍虚皇。
汉宫春(吴侍郎生日)。宋代。刘克庄。此老先生,尚不留东阁,肯博西凉。我侬争取,来近思旷之旁。朱颜未改,绝胜如、蔡义张苍。元自有,安丹灶地,何须求白云乡。欲缀小词称寿。□譬如河伯,观海_洋见庄子注。遥知垂弧甲第,置酒华堂。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试问取,壶翁仙诀,几时传与君房。
崇化寺三首。宋代。张耒。楼殿沉沉锁夜烟,秋灯一点佛龛前。梧桐叶上三更雨,亦有愁人独自眠。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宋代。刘克庄。岁晚沧洲筑草堂,却将逢掖换轩裳。市朝共叹凤高翥,世俗或疑麟不祥。童子举扶犹忼慨,门人要絰各凄凉。衰残无复相镌切,遗墨常留几案傍。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宋代。张镃。从来嫌用和羹字,才到诗中俗杀人。一片彩云溪上暖,不随芳草夕阳新。
和陈子良海棠四首。宋代。吴芾。十年栽种满园花,无似兹花艳丽多。已是谱中推第一,不须还更问如何。
孝宗皇帝挽诗二首。宋代。周必大。圣德高难继,天心远莫推。如何尧舜主,不与武宣时。勤政精弥厉,平戎志竟赍。唯留大风句,千古日星垂。
新霁自安乐山至秦亭山道中作。清代。厉鹗。肩舆虽劳人,幽寻息吾趾。还如履白云,横度青嶂里。一里一徘徊,林鸟哢迟晷。稍稍数家村,劙桑课春事。尘网幸见疏,吾土兼信美。野风香落梅,深竹照流水。昨来忽晴阴,浮生正如此。犹持入山心,逦迤向城市。
开司日偶书。明代。董纪。币聘真惭德不任,新除均荷圣恩深。虽无汲黯开仓力,惟有思谦报国心。每事谨持三尺法,何人敢饵四知金。平生自信如弦直,激浊扬清正在今。
怨歌行。两汉。班婕妤。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