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堤暮雪怀径山澄慧道人。宋代。晁补之。朔风吹雪乱沾襟,走马投村日向沉。遥想道人敲石火,冷杉寒竹五峰深。
《汴堤暮雪怀径山澄慧道人》是晁补之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汴堤暮雪时怀念径山澄慧道人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朔风吹雪乱沾襟,
走马投村日向沉。
遥想道人敲石火,
冷杉寒竹五峰深。
诗意:
这首诗词以汴堤暮雪为背景,表达了作者怀念径山澄慧道人的情感。在风雪弥漫的朔风中,作者骑马投向村庄,日头渐渐西沉。他遥想起径山澄慧道人,想象着他敲石点燃的篝火,以及五峰深处的冷杉和寒竹。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道士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径山澄慧道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各句的赏析:
第一句“朔风吹雪乱沾襟”,通过描绘风雪交加的景象,烘托出寒冷的气氛。朔风刺骨,雪花纷飞,形容了严寒的冬日景象。
第二句“走马投村日向沉”,描绘了作者骑马穿越风雪,投向村庄的场景。日落西山的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作者对道人的怀念相呼应。
第三句“遥想道人敲石火”,以回忆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对径山澄慧道人的思念。作者想象道人在寒冷的夜晚,敲击石头点燃篝火的情景,石火象征着道人的修行和智慧。
最后一句“冷杉寒竹五峰深”,通过描绘五峰深处的冷杉和寒竹,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寂寥的氛围。这里的冷杉和寒竹也可以被视为象征,代表了道人修行的境地和高尚的品质。
整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道人的追忆和景物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道教哲学的独特感悟。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挽周伯弜。宋代。朱继芳。今日忽不乐,散行湖水滨。有怀天下士,遽作梦中人。醉语惊天地,狂歌哭鬼神。九原如可赎,那不百其身。
赠玉泉真士。宋代。林景熙。紫霞之佩缘玉筇,鞭笞鸾凤八级空。碧泓照人悬万瞳,黄冠无数趋下风。自言试邑沧海东,飘忽风雨倾槐宫。湛卢夜吼将安从,尔来和啸招葛洪。丹气不死横为虹,全胎十月还倥侗。三花自聚天无功,笑人双鬓垂秋蓬。十年白石煮不红,安得四方如云龙。
观猎。唐代。韦庄。苑墙东畔欲斜晖,傍苑穿花兔正肥。公子喜逢朝罢日,将军夸换战时衣。鹘翻锦翅云中落,犬带金铃草上飞。直待四郊高鸟尽,掉鞍齐向国门归。
醉芙蓉叹。元代。贝琼。蜀江芙蓉四十里,花外楼台来江水。蜀主龙舟八月来,日照千里锦云起。一朵依稀武都女,雪色宫衣轻欲举。已窃玄珠化水仙,不同右镜埋黄土。朝妍夕态还相恼,传粉涂黄俱草草。春风入髓犹未苏,丹砂换骨应长好。凌波殿废花亦残,江上秋深风雨寒。武林城南偶识面,把酒共看赪玉盘。十年流落云间路,欲寻旧赏知何处。芳心一点对斜阳,脉脉无言岁华暮。
三部乐 题张仲炘都门帐饮图。清代。王闿运。几辈清流,选谏草、更得谏垣甄别。此生亲见,三度杨花榆荚。那禁得、宫树流莺,有百般巧语,暗似鶗鴂。不如早去,一任寄巢啼血。江湖未须回首,向故山隐处,自寻薇蕨。渔阳鼙鼓动地,苍黄宫阙。问东门、那时帐饮,更怅望、斜阳柳隙。一掬离恨,都付与、铜琵铁笛。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 一作: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