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画屏风诗 十二。南北朝。庾信。出没看楼殿。间关望绮罗。翔禽逐节舞。流水赴弦歌。细管吹藂竹。新杯卷半荷。南宫冠盖下。日暮风尘多。
《咏画屏风诗 十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诗词,作者是庾信。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没看楼殿。
间关望绮罗。
翔禽逐节舞。
流水赴弦歌。
细管吹藂竹。
新杯卷半荷。
南宫冠盖下。
日暮风尘多。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画屏风的景象。诗中描述了画屏风上的各种图案和景物,以及这些图案和景物所带来的美感和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画屏风上的各种景物和动态。每一句都是一个景象的描绘,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真实的画屏风。
首句“出没看楼殿”,描绘了画屏风上的楼阁、殿堂等建筑物。这种出没的意象让人感到画面生动,仿佛身临其境。
第二句“间关望绮罗”,描述了画屏风上的锦缎和织物图案。间关是指织物上的花纹。这句诗表现了画屏风上的丰富细腻的织物图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第三句“翔禽逐节舞”,描绘了画屏风上飞翔的禽鸟。禽鸟在画屏风上舞动,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第四句“流水赴弦歌”,表现了画屏风上流动的水景和弹奏的音乐。流水和弦歌的交织,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和声音。
第五句“细管吹藂竹”,描绘了画屏风上吹奏竹笛的人。通过细管吹奏藂竹,展现了画面上的音乐和艺术。
第六句“新杯卷半荷”,描述了画屏风上的杯子和荷花。这句诗通过新杯和半开的荷花,表现了画面上的新鲜和生机。
第七句“南宫冠盖下”,描绘了画屏风上的南宫景观。这句诗表现了宫殿的气势和庄严。
最后一句“日暮风尘多”,描写了傍晚时分的风尘景象。这句诗给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丝忧愁和淡淡的离愁别绪。
整首诗词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以及对画屏风上各种景物和动态的表现,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画面的美感和意境,领略到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庾信。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校猎曲。元代。周巽。豪鹰厉风翮,骏马腾霜蹄。长杨出旌麾,上林喧鼓鼙。飞羽云中落,骇兽草间啼。翻身射天狼,随手坠金鸡。词臣赋羽猎,侍宴明光西。
秘省和刘左司韵。宋代。马廷鸾。三年三揖壁奎星,当日曾登著作庭。大雅重逢君子聚,斯文还属圣人兴。倚天延阁缘云上,拔地方壶历级升。自别青藜仙分隔,借书独对短檠灯。
伯祥侄谒铨北上诗以别之 其二。明代。张萱。瓦屋家声旧,榕溪物色新。囊携梅岭月,铨试杏坛春。应念东方老,谁云北阮贫。一官须努力,慎莫染风尘。
旅怀。宋代。姜特立。寄迹双溪上,秋声动远林。断云流影薄,过雁云痕深。旧馆生离思,新愁阙寄音。到头俱梦事,俯默一长吟。
哭琼州教授印初。清代。林占梅。京邸从游道谊长,遥闻恶耗倍心伤。平生有累惭高足,此劫无辜更断肠。冷宦家风性朴素,硕儒学术本循良。可怜垂老还乡日,嚼齿含糊为国殇。
已亥杂诗 99。清代。龚自珍。能令公愠公复喜,扬州女儿名小云。初弦相见上弦别,不曾题满杏黄裙。
送张肖甫谪陈州 其一。明代。黎民表。车骑西游不可攀,送君明日大行山。宦情肮脏风尘外,交态悲凉反覆间。书卷空留青琐闼,履声初下紫宸班。报恩亦有夷门客,莫拟梁鸿出汉关。
闽峤军中。宋代。陈某。翠华齐拥霍嫖姚,却向青山说豹韬。兵马夜行残月下,弓旌寒响朔风高。壶浆故老愁啼血,野饭将军猛茹毛。自笑书生随玉帐,也腰刀剑束征袍。
春兴二首 其一。元代。善住。朔雁初归花欲妍,江云澹澹晚晴天。因思剪烛山窗夜,香烬雕盘尚未眠。
送吴虎臣游太岳二首 其二。明代。欧大任。紫霄宫殿俯飙台,织铁参差万壑哀。七泽晴云当槛起,三秦烟树八关来。新题玉笈仙容读,旧锁琼扉帝许开。方朔陆沉将欲去,青骡海上待君回。
游章运判园亭 其一。宋代。刘攽。自有林亭不种花,总将春色寄邻家。桃红梅白须寻得,暮去朝来不算赊。
花心动 黄伯阳岁晚见梅,适遇旧赋以赠别,。元代。邵亨贞。东阁何郎,记当时,曾赏旧家红萼。彩笔赋诗,绿发簪花,多少少年行乐。自从惊觉扬州梦,芳心事、等闲忘却。断魂处,月明江上,路迷天角。老去才情顿薄。柰客里相逢,共伤漂泊。洗尽艳妆,留得遗钿,尚有暗香如昨。岁寒天远离杯短,匆匆去、孤怀难托。向花道,春来未应误约
登新城令陈君员韬遗爱亭。明代。罗伦。棠树阴阴手自栽,年年春日领春来。道傍芳草无人问,一度东风一度灰。
酒胡子。唐代。徐夤。红筵丝竹合,用尔作欢娱。直指宁偏党,无私绝觊觎。当歌谁擐袖,应节渐轻躯。恰与真相似,毡裘满颔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