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朗读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以及对杨侍郎的赞颂和告别之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忧国心如石,当朝有古风。
挂冠虽在远,遣札不忘忠。
飞旐西归洛,新阡背倚嵩。
还令往来客,下马白杨中。

诗词的诗意是,作者司马光忧国忧民,心情沉重如石头。尽管他生活在当今朝代,但他仍然怀念古代的风风雨雨。虽然他已经离开朝廷,但他仍然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忠诚之心。他的心思如飞旐一般,向西归去,回到洛阳。新的道路曲折蜿蜒,背靠着嵩山。他仍然让来往的客人们下马在白杨树下休息。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的忧国之情,展现了他对古代风风雨雨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杨侍郎的赞颂和告别之意。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朗读
()

猜你喜欢

千松夹道直,一水抱村流。清绝小丛林,绕舍竹修修。

老僧惯见客,坏衲雪满头。野果折奇苞,畦蔬剪新柔。

()

未了黄沙债,偿他止一身。便从今日死,已是旧朝人。

乞食真惭粟,看书若有神。无端思故事,数点泪沾巾。

()

关山陵汉开,霜月正徘徊。映林如璧碎,侵塞似轮摧。

楚师随晦尽,胡兵逐暖来。寒笳将夜鹊,相乱晚声哀。

()
烦恼浮生业,愚迷智自通。
根尘如不染,识照曩缘空。
()
君子亦保物,保故不保新。
筇生蜀部石,貂走阴山尘。
善扶巇崄路,能暖唐羸身。
行坐不可舍,常如睹斯人。
()

南郭先生,门巷萧疏,庭除寂寥。恰一湾蓼岸,远樯列荠,数间竹屋,夜雨鸣涛。

曾记当年,浪游京国,燕赵悲歌也自豪。归来后,喜依然三径,仲蔚蓬蒿。

()
凄风转林杪,露坐感衣单。
不道山中冷,翻忧世上寒。
()

伏日多风雨。郁郁葱葱,正阁前凝伫。忽飞来妙语。

堪叫绝、拍案珠玑无数。声价重标题,名足与、平津千古。

()

水烟霜树矗层峦,点破江心一簇寒。
见说天多剩得月,为予间上上方看。

()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
数竿修竹半池荷,密掩柴门少客过。
笔底画能希李郭,囊中诗欠似阴何。
一心夜月炯长在,两鬓秋霜积未多。
花甲明年重数起,幸逢尘世息兵戈。
()

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叶下潇湘。碧海晴空一阵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昼短歌长。红烛黄花夜未央。

()
前身莫是郑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涧底菖蒲无可採,共君细读汉时碑。
()

石氏园亭竹一围,眼前胜事只心知。幽禽有语能留客,流水无情自入池。

客里岁华将尽日,梅边春信独来时。醉吟吟后无吟者,又得闲闲一首诗。

()

半锡探寒流,别师猿鹤洲。二三更后雨,四十字边秋。

立塞吟霞石,敲鼙看雪楼。扶亲何处隐,惊梦入嵩丘。

()

方袍綦履步从容,高颡笼巾半覆钟。千古真知听话虐,百年遗像见犹龙。

夜来衣钵今何在,画理须眉亦似侬。更道先生长不减,那能食粟度春风。

()

甲子难周日与时,不句全阙是圆机,
只将八字纵横看,祝福无差妙太虚。

()

凰之飞兮,朝阳晖晖。彼凤高翔兮,将雏何之。畬田有禾饥不食兮,山有恶木夕不栖兮。

西逝白日兮,东流沧波。嗟嗟安母兮,伤如之何。

()

为爱空林月,深宵几度看。不甘泫露冷,转见鬓云繁。

望久澄青汉,呼来涌玉盘。方知明净境,如现宝光寒。

()

楼影摇波到碧空,拒霜无数隔堤红。只应明夜关山月,怜我相思不寐中。

()

蒲牢吼萧寺,明星出东方。动息各有会,随风远飘飏。

唤起巫山梦,缥缈赋高堂。

()

刺船又入峡山间,江水初平失恶滩。道是峡山天下险,老夫今作坦涂看。

()

五寺钟声送夕曛,女冠犹着旧宫裙。
葫芦井畔伤心语,只许东洲遗老闻。

()
默默道游,灵灵破幽。
斗魁光转夜,河汉气澄秋。
入世随流,门庭甚休。
青鞋蹈雨俱胝老,放浪风烟百草头。
()
鸣驰出西域,衔尾自连连。
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
常时识风候,过碛辨沙泉。
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
()

月前孤雁影双飞,坐对谁知此意微。老去落残潘令鬓,瘦来宽尽沈郎衣。

愁闻笳管清商调,閒赋蒹葭白露诗。输与一筹还范蠡,解将西子赚夫差。

()

凄霜变为雹,二气敛而藏。天道有代谢,人谋岂怕臧。

北杓酌元化,亭亭自低昂。上帝栖紫宫,众纬错以行。

()
堪嗟去日颜如玉,常和白云空裹宿。
千回万匝只如然,寥寥独唱无生曲。
()

才沿峻壁还,寻溪意未閒。日光先透石,树势欲争山。

花是仙源异,头从玉塞班。廿年辛苦意,凄折对松关。

()
不见陵阳喻化成,令人西望愈伤神。
近闻养素多栽药,耕破青山十里春。
()

浮名深般若,方寺设莲华。钟呗成僧国,湖山称法家。

一尘多宝塔,千佛大牛车。能诱泥犁客,超然识聚沙。

()
江南北苑出奇才,千里溪出笔底回。
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
()

经旬不息妒雨,竟日澹荡柔风。春水骤添新涨,归心一夜俱东。

()

鸣局宁虚日,闲窗任废时。琴书甘尽弃,园井讵能窥。

运石疑填海,争筹忆坐帷。赤心方苦斗,红烛已先施。

()
一尊薄酒。
满酌劝君君举手。
不是亲朋。
谁肯相从寂寞滨。
()

城枕萧关路,胡兵日夕临。唯凭一炬火,以慰万人心。

春老雪犹重,沙寒草不深。如何驱匹马,向此独闲吟。

()

德音到处下情通,喜动山城百岁翁。和气挽回中国化,威声振起外台风。

少酬汉使澄清志,不愧周官燮理功。南北封疆归一统,太平立法自河东。

()

云多不记山深浅,人行半天岩壑。旷野飞声,虚空倒影,松挂危峰疑落。流泉喷薄。自窈窕寻源,引瓢孤酌。倦倚高寒,少年游事老方觉。
幽寻闲院邃阁。树凉僧坐夏,翻笑行乐。近竹惊秋,穿萝误晚,都把尘缘消却。东林似昨。待学取当年,晋人曾约。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鹤。

()

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虏地山川壮,单于鼓角雄。

关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风。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
朱亥已击晋,侯嬴尚隐身。
时无魏公子,岂贵抱关人。
余亦不火食,游梁同在陈。
空馀湛卢剑,赠尔托交亲。
()

一树梅花两个松,数竿脩竹共清风。生来不作趍炎态,岁晚相看冰雪中。

()
里社安閒得久生,金华端不羡初平。
山林应有清修重,轩冕还将道义轻。
诗捷口占那复藁,酒豪盆酌不论觥。
一斑已幸窥秋句,囷廪他时冀倒倾。
()

炉烟凝不散,涧水清且流。三日五湖雨,一洗千山秋。

()

丰乐楼前未夕晖,可堪鱼钥限城扉。
诗成快向归时写,丹墨明朝与兴违。

()

懒散黄龙别洞宾,飘潇鹤氅一纶巾。出山不为逢年计,适国疑随避世人。

天上夔龙饶衮职,海滨箕颍属閒身。脚头风月非无伴,鹿豕深山旧结邻。

()

三年此日又鹓班,回首鲈鱼亦汗颜。瑞霭北辰仍雨露,秋深南国自间关。

边横烟燧今方剧,宦拙风尘敢拟閒。羸马敝袍凌曙色,萧萧客思瞩西山。

()

阗阗扰扰晚来閒,独倚危楼一望间。挈榼漫沽村市酒,开窗正对夕阳山。

月来虚馆谁家笛,风度疏钟到竹关。只有渔翁无简束,扁舟摇曳白云湾。

()

山容环列幛,云气薄于罗。夕照明烟树,风寒亚晚禾。

渡头芳草断,牛背暮鸦多。村舍葱茏里,谁家起晚歌。

()

素手拈花纤软。生香相乱。却须诗力与丹青,恐俗手、难成染。
一顾教人微倩。那堪亲见。不辞紫袖拂清尘,也要识、春风面。

()

天地无情日月徂,凤凰山下久榛芜。

独怜内殿成荒寺,空见前山映后湖。

()

燕山雪花大如席,马上吟诗无纸笔。
他时若遇陇头人,折寄梅枝须一一。

()
还山念初原,老夫办一物。
生平万金产。
自托五色笔。
譬如十全医,付此地妄疾。
()

斗室安居广,炉香乐性闲。
不欺幽独境,无愧两仪间。

()

西台恸哭血沾巾,百结麻衣剩一身。地北天朝抛骨肉,魂来梦往傍君亲。

孔融收系无完卵,张俭流亡少故人。支遁峰前聊寄迹,此生长作宋遗民。

()

八韵与五字,俱为时所先。幽魂应自慰,李白墓相连。

()

梅花香里倚蒲团,万事人间总不干。醉梦每怜春意浅,诗魂长绕夜枝寒。

记曾上苑溪边见,又向前村雪里看。回首青蕤已如豆,齿牙衰朽怯微酸。

()

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