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句二首

禅句二首朗读

《禅句二首》是黄庭坚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自己是来自钓鱼船上的客人,
偶尔也会脱下须鬓(胡须和鬓发)穿上袈裟(僧袍)。
佛祖的位置并不会留住我,
夜晚来临,我仍旧宿在芦花之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黄庭坚的禅思和人生感悟。他以自己为主角,描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和悟道的追求。诗中的钓鱼船和袈裟象征着世俗与出世的对立,诗人通过脱下须鬓穿上袈裟,暗示他放下了尘世的琐事,希望能够超越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然而,他意识到在佛祖的境地中,他无法久留,无法真正与佛祖融为一体。最后,他以宿在芦花之间来表达他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禅境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境和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钓鱼船上的客人身份,以及偶尔穿上袈裟的景象,展现了他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然而,诗人也深知禅境的难以捉摸和无法长久停留,用"佛祖位中留不住"来表达这种无法永恒驻留的心境。最后一句"夜来依旧宿芦花"则再次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境的追求,表现出他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寻。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境和超脱尘世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它展示了黄庭坚深邃的禅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引发自己对人生意义和内心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

猜你喜欢

莫解丁香结,从教长苦辛。却因千种恨,别作一家春。

()
昊穹垂佑福群生,凉德惟知监守成。
禾黍三登占叶气,箫韶九奏播欢声。
未央秋晚林塘静,太液波閒殿阁明。
嘉与臣邻同燕乐,益修庶政答丕平。
()
老眼睡眠少,林居烟雨昏。
百年归老死,万事付乾坤。
熠熠萤穿幔,铮铮铁过门。
欲明闻漉稻,浩叹闵黎元。
()

坐来寒谷变阳春,雪里开花若有神。多作新诗咏尤物,知君最是爱花人。

()
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
尺书真是髯手迹,起坐熨眼知有无。
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
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
()

乍整云翘。黏鸡宴罢,重见风标。偷眼形相,眉如月好,人入春娇。

相思暮暮朝朝。知惩日、相思便消。怊怅萧郎,空教望断,珠襻香腰。

()
怜子昔参江上僚,前功如日鬓萧萧。
莫轻小县深谷里,续丝运轸琴方调。
薄冰未随野梅结,和风已催山杏发。
廋文露巧众术同,一心之纯天与通。
()
东门垂柳长,回首独心伤。
日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
映花莺上下,过水蝶飞扬。
借问同行客,今朝泪几行。
()
熏炉束诗魂,茗碗驱睡思。
掩关寂无营,翰墨自娱戏。
山寒溪正清,月澹雪初霁。
横斜两三枝,见说可人意。
()

北固山如画,南徐月上初。烟消秋水阔,霜重晚林疏。

台榭千年丽,江山百战馀。兴亡总陈迹,搔首独躇蹰。

()
薰玉蕤香解秽,挽银河水涤尘。
虽非补造化笔,不似食烟火人。
()

远我父母,事人父母。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少慕事亲,十年不字。

长慕事亲,终身不字。谓我女子,谓我男子。宛然孝子,宛然处子。

()

圯桥进履气恬然,胯下王孙事亦传。一作神仙一功狗,论人须到盖棺年。

()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