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人于濆、刘驾诗。宋代。杨万里。刘驾及于濆,死爱作愁语。未必真许愁,说得乃尔苦。一字入人目,蜇出两睫雨。莫教雨入心,一滴一痛楚。坐令无事人,吞刃割肺腑。我不识二子,偶览二子句。儿曹劝莫读,读著恐愁去。我云宁有是,试读亦未遽。一篇读未竟,永慨声已屡。忽觉二子愁,并来遮不住。何物与解围,伯雅烦尽护。
《读唐人于濆、刘驾诗》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刘驾和于濆,痴迷于写愁言。也许并非真的有愁,只是说得像是苦恼。一字进入人们的眼中,像雨滴刺痛了双眼。不要让雨水进入心中,一滴一滴都带来痛苦。坐在那里,让无事的人,像吞割自己的肺腑一样。我不认识这两位诗人,偶然读到了他们的诗句。儿曹劝我不要读,怕读了会陷入忧愁。我说怎么可能,试着读了也不会突然变得忧愁。读了一篇还没读完,就已经多次感叹了。突然感觉到这两位诗人的忧愁,纷纷涌上心头,无法遮掩。有什么能解开这困扰呢?伯雅(指杨万里自己)烦恼地尽力保护自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杨万里对于读唐代诗人刘驾和于濆的诗作的感受和思考。诗人首先提到刘驾和于濆的诗作都充满了愁苦之情,但他对于他们是否真的有愁苦表示怀疑。他认为他们的诗句虽然入人心,但也像雨滴刺痛了眼睛,给人带来痛苦。诗人警告自己不要让这些忧愁的情绪渗入自己的内心,因为每一滴都会带来痛苦。然而,诗人自己也被这些诗句所触动,感受到了刘驾和于濆的忧愁情绪,无法遮掩。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解开这种困扰,他自称为伯雅,并表示自己正在努力保护自己。
这首诗词展示了杨万里对于诗歌的思考和对于情感表达的探索。他对于刘驾和于濆的诗作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其中的忧愁情绪并非真实,而是一种艺术表达。然而,诗人自己却被这种情感所触动,无法摆脱。这种矛盾和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张力,给人以深思。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送客。宋代。李石。送客川原路,怜渠田舍秋。沙晴分野径,林断出溪流。马瘦诸公后,鸱夷一醉谋。泮林无酒伴,颇为老兵留。
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宋代。学士院。帝临崇坛,媪神其从。稽古合祛,并侑神宗。升陛奠玉,诚意感通。贶施鼎来,受福无穷。
梦里湖山为孙怀玉作。。天祥。杭城一别已多年,梦里湖山尚宛然。三竺楼台晴似画,六桥杨柳晚如烟。青云鹤下梅边墓,白发僧谈石上缘。残睡惊来倍惆怅,可堪身世老南滇。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九 歌孝宗穆皇帝。魏晋。曹毗。孝宗夙哲,休音允臧。如彼晨离,曜景扶桑。垂训华幄,流润八荒。幽赞玄妙,爰该典章。西平僣蜀,北静旧疆。高猷远畅,朝有遗芳。
雨中花令(夏词)。宋代。王观。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苦雨行。元代。倪瓒。孟秋苦雨稻禾死,天地晦冥龙怒嗔。南邻老翁卧不起,漏屋湿薪愁杀人。自云今年八十剩,力农一生兹始病。两逢赤旱三遇水,租税何曾应王命。吾今宁免身为鱼,死当其时良可吁!
送术月山归乡。宋代。陆文圭。胩傅居第一,科目艳当年。慷慨诛奸佞,从容委政槿。诸孙今白屋,旧物止青氈。岁见黄梁熟,何当名砚穿。书声月庑下,灯影雨窗前。学者师王式,时人老伏虔。不令官济济,空负复便便。桑甘鸮偏恶,桐花凰可耿。从无当食禄,独有可耕田。卒卒约倾盖,依依顾执鞭。二翁俱翥矣,一别重瘐然。握手出门去,桂花香满船。
偶怀虞山之游因柬张比部寰。明代。皇甫汸。我昔虞山泛,登临暮景斜。雨迷当岸柳,风度隔岩花。奈此淹京邑,伤哉历岁华。张骞高兴在,早晚待星槎。
绣薄眉 鸣鹤馀音卷之六。金朝。孙不二。劝人悟。修行脱免三涂苦。明放着跳出门户,谭马丘刘,孙王郝太古。法海慈航,寰中普度。
寄孙正之二首。宋代。曾巩。两人怀抱喜相投,初得青山一日游。已听高文吟太古,更开昏眼洗清流。共寻素壁题皆遍,欲去红桥钓始休。回首至今嘉兴在,梦魂犹拟奉觥筹。
中湖寺二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陟崄扣岩扉,一钟鸣翠微。丹崖森竹树,雪壁映花飞。屋隙鸣泉写,山昏麋鹿归。松风高壑起,云卧欲沾衣。
并宁夏季文以酒。宋代。王洋。溪涨蒲萄新拨醅,兴添野水入金杯。华严居士贪幽定,一线春丝唤起床。
禅人请赞。宋代。释咸杰。 在家不读书,行脚不参禅。随流闲打閧,掘地觅青天。而今老矣方知悔,捏人痛处力加鞭。
挽善化沈令。宋代。项安世。十八年前梦,宜都薄即君。沙头能遇我,客里暂论文。久别欣同事,方驩叹失群。隔宵犹一见,千古遂相分。
再和九和宴上作。明代。顾清。紫坛殷荐九功成,黄屋初筵百福迎。千羽尽消豺虎气,箫韶齐作凤凰声。条风暗逐龙楼转,迟日偏当黼座明。报与万方须鼓舞,泰阶连夜十分平。
寿悦斋李先生。宋代。程公许。君不见温公崇福十五年,上下千载书法岩。又不见蜀公静退不待耄,钟律制成天一笑。乐则行之忧则远,出处无非圣之时。一朝都人拥马首,留相天子不得辞。颍昌胡为几不动,各以就去揭榘仪。悦斋先生天下士,琬琰琮璜国镇瑞。盛名姱节耀古今年内,岁晚松阶犹候对。时台剧谈锯蜚屑,志堂析疑{上竹下氐}启钥。夜归风雨一龛灯,目电窥书光烁烁。禹贡山川如指掌,漆园之解无郭象。更将次五订箕畴,不妨后觉勤鑽仰。年来岷峨殊怆悽,公与洁斋名德齐。长康磊配晓月,士有司命国蔡蓍。卧架诗书差足乐,凭高忍见楚氛恶。岂不望公勇拂衣,正恐百姓须公活。愿公相业追无佑,以一至诚服雄狡。愿公眉寿如东轩,黄发皤皤国元老。云蒸雨族沛作霖,贤以类聚治乃兴。卷舒在公亦何心,四海矫首四山岑。薰风自南一披襟,起舞称寿千黄金。洗耳五弦虞氏琴,为公缓轸歌嗣音。
自遣 其一。清代。缪公恩。静中日月似年长,世事閒观淡欲忘。天地有情容我拙,春秋多暇为诗忙。聊将薄俸谋甘旨,敢以疏材企栋梁。案上好书樽内酒,山园时荐野蔬香。
山居寄友人。唐代。姚合。独在山阿里,朝朝遂性情。晓泉和雨落,秋草上阶生。因客始沽酒,借书方到城。诗情聊自遣,不是趁声名。
夜听李山人弹琴。唐代。司马扎。瑶琴夜久弦秋清,楚客一奏湘烟生。曲中声尽意不尽,月照竹轩红叶明。
送严上舍并寄诸公十首·寄张次夔县丞。宋代。陈造。自昔金陵幕,周旋未尽能。凄凉论阀阅,突兀擅声称。直己堪从事,公言不负丞。嗣当蜚鹗牍,留眼看依乘。
为张邑侯赠公题册 其四。明代。陈子壮。大业垂身后,风规百里闻。生儿称亚子,为政乐张君。京兆开阡道,中郎定墓文。双飞丹凤诏,来向养堂分。
王巩清虚堂。宋代。苏轼。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身如止水。水中照见万象空,敢问堂中谁隐几。吴兴太守老且病,堆案满前长渴睡。愿君勿笑反自观,梦幻去来殊未已。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勿将一念住清虚,居士与我盖同耳。
山行行歌十首。宋代。周文璞。中峰道士蕊珠丹,曾与神仙玉炼颜。见说醉来烧隐诀,药炉萧瑟卧空山。
被旨军前讲和得回。宋代。曹勋。仗节亲宣诏语还,敢期幼稚得重看。铁衣冷挂龙鳞静,宝剑高藏玉彘寒。兵甲从今挽河水,儿孙力与复儒冠。清闲放意山林下,老援何能更据鞍。
九江舟次别梁简臣同年。明代。胡霙。朔风吹雁断菰芦,楚水吴山问去途。十载烟霜馀梦寐,经秋书剑半江湖。人怜辞社真成燕,客笑还家只为鲈。行矣思君各南北,给邻买宅未云孤。
题红梅二绝为谈司训同年题 其一。明代。张弼。往岁桐江雨,今冬桂岭风。疏枝饶冷蕊,孤操见春容。
寄怀二十首。宋代。赵蕃。春风底事苦欺梅,旧雪未乾新雪催。元自不侪桃与李,何须著意若相摧。
题金陵杂兴诗后十八首。宋代。李琏。滟滟江波绿更肥,苍烟中有狎鸥飞。当年神武今何在,老却遗民更不归。
早春陪敕使麻先生祭岳。唐代。马令。我皇盛文物,道化天地先。鞭挞走神鬼,玉帛礼山川。忽下袁州使,来游紫洞前。青羊得处所,白鹤□时年。虔恳飞龙记,昭彰化鸟篇。□风半山水,□气总云烟。光抱升中日,霞明五色天。山横翠微外,室在绿潭边。缇幕灰初庪,焚林火欲然。年光著草树,春色换山泉。伊水来何日,嵩岩去几千。山疑小天下,人是会神仙。叶令乘凫入,浮丘驾鹤旋。麻姑几年岁,三见海成田。
食后。唐代。白居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二首。宋代。范成大。择对鸣珂里,宜家驷马门。肃雍成孝敬,燕喜助平反。阅世弥三寿,还乡忽九原。松风摇草露,愁绝后堂萱。
还至梁城作诗。南北朝。颜延之。眇默轨路长,憔悴征戍勤。昔迈先徂师,今来后归军。振策眷东路,倾侧不及群。息徒顾将夕,极望梁陈分。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丘垄填郛郭,铭志灭无文。木石扃幽闼,黍苗延高坟。惟彼雍门子,吁嗟孟尝君。愚贱同堙灭,尊贵谁独闻。曷为久游客,忧念坐自殷。
熙宁皇太后册宝三首。清代。佚名。峨峨绣扆,旋佩以登。如彼杲日,凌天而升。玉色下照,库库绳绳。猗欤大孝,四海其承。
暮春有怀二首 其一。清代。李英。九关北望净风尘,碧草萋萋柳色新。却愧文园犹卧病,落花飞雨怨残春。
全敬亭示以南郊小雨诗偶忆旧游和韵三首 其三。清代。敦敏。野溪新涨碧烟澄,蓑笠农家也学罾。记得柳堂春水阔,竹楼小雨话禅僧。
孟阳长蘅游西山又到虞山遥有此寄。明代。娄坚。春游处处屐堪携,看遍青山暮霭低。高兴又闻寻覆釜,伤心应不到藤溪。梅花绽尽香犹远,柳叶开迟色未齐。我怯轻寒身懒动,时传客至问幽栖。
广慧教寺。宋代。裴大亮。政馀飞棹入烟村,数里菰蒲接寺门。惟爱弁峰供醉眼,役人诗思到黄昏。
寄谢汤司谏二首。宋代。赵蕃。章水清初涨,梅花雪正飞。不惟催我去,似亦待公归。有弟能频说,高情真见几。男儿出处耳,麟阁与渔矶。
赠徐相士。宋代。袁说友。欲归公未许身閒,欲外云云去亦难。我意公言两矛盾,料公犹作世情看。